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個皇帝讀書萬卷,卻為何要燒掉天下藏書?

這個皇帝讀書萬卷,卻為何要燒掉天下藏書?

這個皇帝讀書萬卷,卻為何要燒掉天下藏書?作者 | 蓮悅

聯繫微信號 | youhistory1

首發 | 《看歷史》雜誌(雜誌版有刪節)

「乘船過江陵,兩岸聞泣聲,不見梁元帝,唯有佛頌經。」

據說,這是金庸的長篇武俠小說《連城訣》中提到的一首沒有列入《唐詩》里的唐詩。也有人說,金庸的原書中沒有這首詩,它是電視劇編劇在改編過程中杜撰出來的。

詩是好詩。不過,純粹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這首詩,會發現一個問題:南北朝時期極度崇佛、吝佛的南梁皇帝乃是梁武帝蕭衍,而非梁元帝蕭繹。所以,個人覺得,不如把詩的最後一句「唯有佛頌經」改為「竹帛煙未消」。儘管不太押韻,但梁元帝蕭繹作為一代帝王,在歷史上做下的最為駭人聽聞的事情就是:在西魏大軍攻入梁都江陵時,命人將宮中的十四萬卷藏書焚毀。

這是中國文化史上一次空前的災難。那一天是公元555年正月初十(梁元帝承聖三年十一月甲寅),距今1461年。

在資訊爆炸的今天,十四萬冊書,不過是一本暢銷書的銷售量。最早的中國人,以刀為筆,將思想的火花,一筆一划雕刻在竹簡木牘之上。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後,直到公元三到四世紀,紙才基本取代簡、帛,成為書寫工具。不過,在印刷術尚未發明的時代,書籍仍舊需要人工抄寫。我們可以想見,這些書成書之難,很多都是現世僅存一卷,一旦被毀,便再也找不回來了。

梁元帝蕭繹是個才華橫溢的人,他讀書萬卷,平生寫下百餘首詩歌,是宮體詩的代表人物之一,還著有《金樓子》一書。蕭繹亦嗜書如命,一生都在致力於搜集各種書籍,號稱「自聚書來四十年,得書八萬卷」。

書籍是人類文明的瑰寶,每當王朝穩定時期,統治者往往會致力於搜集散落民間的各種圖書,集中珍藏在都城中。然而,自秦始皇焚書坑儒起,這些中國人思想和智慧的結晶就不斷遭遇災厄,每逢朝代更迭,都城中的圖書就會如前朝一般,遭遇毀滅性的破壞。從王莽篡漢,到三國鼎立,到五胡亂華……所以,梁元帝蕭繹在其國都江陵儲藏的十四萬冊圖書,對整個國家和民族而言,都是一筆極其昂貴的財富。

然而,公元554年,西魏大軍南下,包圍梁都江陵。

江陵,位於今天湖北省荊州市。它南臨長江,北依漢水,西控巴蜀,南通湘粵,卻並不適合作為國都。因為,它的北面幾乎無險可守,而且遠離自東晉以來,南朝各屆政權長期經營的政治中心——建康(今南京)。

蕭繹能登上皇帝寶座,全賴「侯景之亂」,其父梁武帝蕭衍和兄長簡文帝蕭綱先後死於亂臣侯景之手。蕭繹於552年平定「侯景之亂」,在江陵稱帝。之所以選擇江陵為國都,僅僅是因為這裡本來就是蕭繹的根據地,在自己的地盤上鞏固和擴大自己的政權,能更好地對付自己的子侄兄弟。

如今,面對強悍的西魏大軍,作為皇帝的蕭繹卻是一籌莫展,他不渡江南逃,退守建康;也不加強城防,積極調兵勤王;甚至西魏軍兵臨城下,他還組織大臣們講解《老子》。也許,很多人會以為,這個文采出眾的皇帝乃是異類,好比南唐後主李煜、宋徽宗趙佶,甚至還會一廂情願地替蕭繹惋惜,認為他只是誤生帝王家。

其實,蕭繹能在亂世中力平侯景,坐上龍椅,還是很有手段的。

「侯景之亂」時,蕭衍、蕭綱身陷敵窟,蕭繹擁兵江陵,名為勤王,實則觀望。待梁武帝餓死台城,他立馬發兵攻滅侄子河東王蕭譽和哥哥邵陵王蕭綸。稱帝後,他又聯合西魏出兵四川,滅掉了弟弟武陵王蕭紀。所以,史家對蕭繹在國難之際的表現評價是:「坐觀國變,以為身幸」。

所謂「內戰內行,外戰外行」。蕭繹的鐵血權謀都用在了如何對付自己人,對付自己的兄弟子侄、臣僚部屬上,從未做過防禦外敵的準備。所以,西魏大軍進犯,梁元帝蕭繹立馬就傻眼了,他壓根不相信自己的好鄰居、好盟友會攻擊自己。

江陵城破,在禦敵過程中幾乎乏善可陳的蕭繹終於做了一件驚世駭俗的事:他命人將宮中十餘萬卷藏書付之一炬,並哀嘆:「文武之道,今夜盡矣!」被俘後,有人問他為何焚書,他這樣回答:「讀書萬卷,猶有今日,故焚之。」這句話像極了千年之後,在北京煤山的歪脖樹上弔死的大明皇帝崇禎的臨終遺言:「朕非亡國之君,臣皆亡國之臣。」不過,蕭繹怪責的不是人,而是書。

蕭繹不認可知識和文化的力量,甚至將自己的失敗全都歸咎於書。但其實,面對西魏大軍的洶洶氣勢,南梁並非毫無機會。

西魏出兵後,蕭繹一直不肯相信戰爭已經爆發的事實,直到魏軍已到達湖北襄陽一帶,他才下令全國戒嚴;西魏大軍都快兵臨城下了,蕭繹才讓人送信給駐紮建康的大將王僧辯,令他帶兵到江陵勤王;而對距離江陵最近的駐軍——郢州刺史陸法和的部隊,他卻令其原地駐防……

蕭繹毫無章法地調兵遣將,最終導致江陵成為孤城,幾乎沒有一支軍隊到達。搶班奪權時牛氣衝天的梁元帝蕭繹在捍衛自己的國都和政權時為何表現得如此軟弱低幼?

蕭繹不過當了兩年多的皇帝。史書說他「多猜忌,於名無所假人,微有勝己者,必加毀害」,「雖骨肉,亦遍被其禍」。他是一個殘忍酷烈、性情多疑之人,借父親梁武帝晚年的「侯景之亂」取得皇位,所以,總擔心有人會效法自己,趁魏軍南下竊取寶座。如今強敵當前,他根本無法信任任何一個手握兵權的人。而這些人也確實有樣學樣,一如他當年在「侯景之亂」時心懷鬼胎擁兵觀望,大將王僧辯雖然帶來了建康的軍隊,卻在江陵城外觀望事態發展。

蕭繹丟掉了性命和皇位。南北朝是個亂世,無數個皇帝如蕭繹一般,得位不正又凶暴失德,最終身死國滅。所以,蕭繹原本可以和那些暴君一般默默地湮滅在歷史的故紙堆中。可是,偏執如斯,梁元帝蕭繹用一把大火,燒出了自己的千古惡名。

歷史學者葛劍雄先生在其書中說,如果蕭繹是一個普通人,歷史於他沒有留下什麼記錄,今天能看到的只是他的作品,那麼對他的評價就是一位了不起的詩人和好學不倦的學者。

如果蕭繹能讀到葛劍雄先生這席話,他一定不會將自己的失敗歸咎於書籍,不會怒吼「讀書無用」而放火焚書。因為,要是沒有書籍和詩文,他除了是個失敗的暴君,什麼都不是。

我們總是喜歡替歷史人物尋找理由和借口;總是糾結於功大於過還是過大於功,是三七開還是四六開。所以,有人會說蕭繹自幼便瞎掉了一隻眼,生理的缺陷導致人格的不完整,才會讓他做出焚書這樣極端的事情;還有人會說,一個才華出眾的詩人,不可能成為一個完美的政治家,如果單純從他的才情和詩文來看,他還是一個在文學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

而我要說,然並卵。江陵那十四萬冊典籍灰飛煙滅,梁元帝蕭繹便是歷史的罪人,是殘滅中國文化的暴君。

說到詩文和才情,我想大家不妨讀讀蕭繹的詩。據說,西魏軍攻破江陵,蕭繹被俘,在幽逼江陵的最後日子裡,他曾求酒而飲,作下《幽逼詩》四首。詩中所展現的絕望、凄苦讓當時負責行刑的官員都不禁流下眼淚。

其一

南風且絕唱,西陵最可悲。

今日還蒿里,終非封禪時。

其二

人生逢百六,天道異貞恆。

何言異螻蟻,一旦損鯤鵬。

其三

松風侵曉哀,霜霧當夜來。

寂寥千載後,誰畏軒轅台。

其四

夜長無歲月,安知秋與春?

原陵五樹杏,空得動耕人。

讀完蕭繹的代表作,我不禁想起同樣是生在帝王富貴家,長於溫香軟玉中,同樣國破身死的南唐後主李煜,想起他那首同樣是哀嘆山河破碎、江山易主的《破陣子》: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蕭李二人,才情高下,自然立判。李煜丟了江山,卻把自己的一腔悲怨變成千古絕唱;蕭繹也丟了江山,卻抱怨「讀書無用」,犯下殘滅中國文化的千古罪行。

(作者簡介:蓮悅,著有長篇歷史小說《漢血》)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書藏萬卷,還是不愛讀書?離孩子愛上閱讀還差這個!
張召忠:讀書,讀書,再讀書!局座請你幹了這碗雞湯~
今天你讀書了嗎?
不讀書,再寫也是個「書匠」!
宋太宗背著殺兄黑鍋一千多年,原因竟是現代人讀書少?
轉角遇到書,每天都是「讀書日」
十個狀元九個來自江浙,乾隆說:你們咋這麼會讀書?我倒要來看看
你愛書,卻沒在讀書,這究竟是為什麼?
讀書千萬卷,不如喝茶去
「讀書破萬卷」,「萬卷」該有多少書?
還不會寫讀書筆記,那這一年的書豈不是白看了?
木心:至少,每天要讀書!
這些星座讀書一般般,賺錢卻很厲害!
這年頭,讀書是個賠本的買賣
這個書單,讓百萬孩子愛上讀書
誰寫字「一字千金」?誰讀書「手不釋卷」?這些成語說的原來是他們!
世界讀書日:你有多久沒讀書了?
讀書要從娃娃抓起,問題是讀什麼書
只買書不讀書是一種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