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君劉秀的一次偏聽偏信,致使一位開國功臣被迫造反

明君劉秀的一次偏聽偏信,致使一位開國功臣被迫造反


明君劉秀的一次偏聽偏信,致使一位開國功臣被迫造反



作者:我方特邀作家陳立勇(飄雪樓主)

公元26年,劉秀稱帝的第二年,他最為器重的年輕少帥鄧奉反叛,劉秀御駕親征,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定了平定南方的鄧奉之亂。他還來不及喘一口氣,坐鎮漁陽的彭寵也坐不住了,他也來個「瀟洒走一回」——造反。


彭寵造反的原因可用兩個字來形容:憋屈。


首先,來看他的第一重委屈:屈才。


當初劉秀在河北一帶被王郎追著屁股打,幾乎是陷入了絕境,在這個關鍵時刻,彭寵聽從了手下大將吳漢、蓋延等人勸說,率精銳鐵騎投靠了劉秀。不過,此後跟隨劉秀在前方征戰的主要是吳漢、蓋延等人,鎮守重鎮漁陽的彭寵主要負責保守一方平安,積極做好後勤補給工作。他為前線送糧草、送馬匹、送援兵,總之,幾乎是傾盡了全部家產和精力來支援劉秀。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劉秀最後能平定王郎,軍功章里有一半是彭寵的。

彭寵送的是財物,收穫的卻是虛名。除了贏得漢軍的交口稱讚外,並沒有獲得半點實利,因為他並沒有得到劉秀的認可。因此,在劉秀稱帝後,封吳漢為大司馬、景丹為大將軍,唯獨彭寵這個幕後英雄卻一無所獲,還是當個漁陽太守,還是在原地踏步,還是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曾經的部將們一個個爬到自己頭上來了,曾經全身心的投入和付出換來的卻是如此結果,自覺屈才的彭寵不解了、迷失了、憤怒了,最後直接跟劉秀叫板。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應該說彭寵的想法是好的,想通過這種直接表達的方式,讓劉秀髮現自己這位無名英雄,重用自己。然而,彭寵在這件事中的做法卻差強人意,原因有二。


一是他選錯了方式。彭寵表白的方式過於直接、過於強硬。他用嘴大聲嚷嚷,口無遮攔地厲聲呵斥,劉秀當然難以接受。


二是他選錯了定位。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求上進的將軍不是好將軍,彭寵不想一直原地踏步,有更大的追求,這是無可厚非的。問題的關鍵是,他顯然高估了自己的才能,顯然沒有找准自己的定位。在劉秀手下能人眾多的情況下,他能封個侯就是祖墳冒青煙了,但卻赤裸裸地提出封王的請求。

要知道,這是一個異姓臣子不能跨越的底線,不能觸碰的紅線啊!這一點,一向中規中矩、秉承祖制的劉秀能答應嗎?當然不能。劉秀非但不能答應,而且對彭寵的人格和品行產生了很大懷疑,這對彭寵的仕途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


伴君如伴虎,細節尤為重要,這一點,顯然「馬大哈」彭寵是意識不到的,因此他才會在利令智昏中,犯下了上述兩點低級錯誤,徹底葬送了自己的仕途。


其次,來看他的第二重委屈:屈人。


彭寵毛遂自薦失敗後,屈了才的他不會料到,更大的考驗還在後面。


逼彭寵走入絕境的是一個叫朱浮的人。

朱浮也是最早跟隨劉秀在河北幹事業的人才之一,患過難、革過命,立過功。劉秀在奪取幽州後,立偏將軍朱浮為幽州牧。


當時的幽州下面有漁陽、上谷等十個郡,彭寵理所當然地成了他的屬下。


新官上任三把火,朱浮履新之後,自然感覺到肩上沉甸甸的擔子。為了能幹出一番大事業來,他又是擴充軍隊,加強邊防建設,又是修城建房,加強經濟建設,還增設公職人員,加強作風建設。總之,這三把火恨不得一下把幽州建設成全國示範城市。


當然,搞任何建設,前提條件是要錢。沒有經費,一切都是痴人說夢。這顯然難不倒雄心勃勃的朱浮,他馬上想到了兩招籌集資金的好辦法。

第一招,拉贊助。他找達官顯貴慷慨解囊,直接支持和贊助地區的建設。


第二招,搞攤派。拉贊助畢竟是一項技術活,得看別人的臉色,得看人家的大氣程度,有點乞討的味道。因此,這樣拉到的贊助畢竟是有限的。為了彌補資金的缺口,朱浮想到了公攤這個點子。不管貧富,不管地域,只按人頭點數,只按面積量地,該上交多少經費就得上交多少。


俗話說,官大一級壓死人。消息發布,各郡積極響應,糧食和錢財都如期交上去了,唯獨彭寵非但沒有任何表示,反而在公開場合發表反對聲明。


漁陽郡兵精糧足,物產豐富,在整個幽州有「魚米之鄉」之稱。彭寵在幽州也是德高望重之輩。這樣的富裕之郡都不配合工作,這樣的風雲人物都公然反對自己,這顯然是朱浮不願看到,也大為光火的。為了樹立自己的威信,朱浮選擇了殺雞儆猴,找彭寵單聊。


彭寵豈是膽小怕事的主,他自然是竭力反駁了。怒極了的朱浮不再動口,直接動手,處處給彭寵小鞋子穿。


然而,朱浮不會料到,彭寵此時是光腳不怕穿鞋的,他破罐子破摔,根本不買朱浮的賬。


罵,還口;打,還手;忍無可忍,恕無可恕。朱浮心一橫,索性來了個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向劉秀打了個小報告,陳述了彭寵的種種罪行,大致就是說他不忠不孝不仁不義。


不忠主要體現為彭寵身為一方之主,卻受賄,有負陛下的厚愛。


不孝主要體現為彭寵把自己的妻子從老家接過來住,卻把年逾七旬的老母遺棄在家裡。連對自己的親生母親都不孝,會孝順朝廷、孝順皇帝嗎?


不仁主要體現為彭寵殺害自己的親朋好友。這樣的人還有什麼事做不出來的?


不義主要體現為彭寵現在招募了大量的士兵,私自囤積了大量的糧草兵器,磨刀霍霍,蓄勢待發。他的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天下啊!


朱浮畢竟跟隨在劉秀身邊多年,朝夕相處,零距離接觸時間也多;而彭寵雖然在漁陽接的地氣多,但和劉秀面對面的接觸畢竟少得可憐。因此,朱浮的報告引起了劉秀的高度重視,他開始質疑彭寵的言行。


質疑歸質疑,在沒有確切證據之前,劉秀不敢也不能妄下結論。為此,聰明的他馬上想出一招「引蛇出洞」,故意向彭寵透露了小報告的內容。劉秀的目的很明確:一是提醒彭寵做人要低調點,得罪了頂頭上司,不能一笑而過,要好好反省,抓好作風建設;要自覺「照鏡子」,尋找差距和不足,要主動「正衣冠」,分析存在問題的原因。二是警告彭寵做人要實,要經常「洗洗澡」,對照自己的行為,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要認真「治治病」,努力改正錯誤和缺點。


總而言之,劉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於彭寵這樣的人才也。他就希望彭寵以後能走「百姓路線」,堅持從百姓來,到百姓去,重新做一個好乾部。



明君劉秀的一次偏聽偏信,致使一位開國功臣被迫造反



按理說劉秀都這麼警示彭寵了,他是該靜坐「三省其身」了。然而,彭寵非但沒有虛心接受劉秀用心良苦的提醒和警告,反而變本加厲地對朱浮痛恨起來。他認為朱浮是個小人,在背後捅他的暗刀子,挖他的牆腳,很齷齪,是個偽君子。


彭寵不願做任人宰割的綿羊,因此,他憤怒了、咆哮了,選擇了以其人之道還施彼身,也向劉秀打起了報告。報告的中心思想只有一個,你傷害了我,還一笑而過;表達了一個中心句,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主要內容為,我沒有錯,我沒有罪,我堂堂正正,光明磊落,身正不怕影子斜。朱浮這個小人算計我,誣陷我,是別有用心啊!


劉秀本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原則,給彭寵回了一封信,就表達了一個中心思想:認錯。他告訴彭寵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亡羊補牢,未為遲也。


事實證明,彭寵是個一根筋的人,他的個性和風格註定他不會低三下四地主動向朱浮認錯。


拒絕認錯,據理力爭。朱浮一聽,更是火冒三丈,又接二連三地給劉秀打小報告,以爆猛料的方式赤裸裸地揭露彭寵的是是非非、各種過失。


這下輪到「主裁官」劉秀為難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難不成是他沒有理。最終,劉秀令彭寵到洛陽來當面對質。


去,還是不去,這對彭寵來說,是個問題。去,在這個敏感時期去洛陽,恐怕不是好事。不去,皇命難違,那是抗旨不遵啊!


一番思量後,彭寵做出如下決定。


第一,去洛陽。這個沒得選,身為人臣,君命能違嗎?


第二,找個墊背的。單刀赴會很危險,要拉上朱浮一起去。一來可以當面對質,二來就算死也不能放過朱浮。


第三,做好最壞打算。寫信給以前自己的老部下吳漢等人,讓他們替自己在劉秀面前說好話,萬一有不測,也有照應和救濟的人。


結果,劉秀沒有答應彭寵讓朱浮一起進京的請求,理由很簡單:召見不是請客吃飯,還能討價還價嗎?


這下彭寵徹底暈了,劉秀這葫蘆里賣的是什麼葯呢?砍頭、撤職、調離……除了升官發財,哪一種可能都有啊!


以前彭寵是內事不決的時候問妻子,現在外事不決他也問妻子。他的妻子是一個性情剛烈、雷厲風行的女漢子,她的回答很簡練乾脆利落:「死了都不能去。」


彭寵聽了,雖然心動,但還是不敢行動,馬上又召集自己手下的親信部將徵求意見。親信們也知事大,不敢輕易開口,最後只是惜字如金地說出了八個大字:「劉秀很好,朱浮很壞。」暗示彭寵不要輕易去京城。


對此,彭寵終於下定決心,先看看風頭再說。


正所謂樹欲靜而風不止,彭寵一直遲遲不肯動身來京城,劉秀急了,一封封催促信飛奔而來,但都被彭寵付之於爐火中。


眼看寫信不好使,劉秀決定派人去漁陽質問彭寵為何抗旨不遵,並說服他馬上來京。為了讓說服工作一擊便中,劉秀派出的人是彭寵的堂弟。


大打親情牌,應該說劉秀的想法是好的。然而,他不會料到,這一次他緊握的王牌卻失靈了。


「太好了,你留在京城,我正不知道怎麼辦,現在你來了,我正好沒有什麼後顧之憂了。」彭寵的堂弟到了漁陽,還沒張口,彭寵便握住他的手,高興地說道。接下來,彭寵對他的堂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很快,他的堂弟便選擇了既來之則安之,住在漁陽不走了。



明君劉秀的一次偏聽偏信,致使一位開國功臣被迫造反



木已成舟,彭寵此時已經沒得選擇,只好硬起頭皮扯大旗幹革命了。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派 的精彩文章:

一個醋罈子打翻一個王朝
某國拍電視劇:他們的祖宗曾打到唐朝沒脾氣?
古代有哪些巾幗英雄,哪些事迹使他們千古流芳?

TAG:歷史派 |

您可能感興趣

明朝死得最慘的一位開國功臣,被朱元璋「剝皮實草」
都是降臣,為何一個被尊為開國功臣,另一個卻被列入貳臣
明朝開國功臣只有一位善終,其餘人都被賜死
他為明朝開國立頭功,是毛主席唯一誇讚的明朝開國功臣
曾三次背主,後為大明開國功臣,卻被逼親手斬殺兩子
劉邦朱元璋殺開國功臣手段不同,目的卻是一致
魏徵都不殺,李世民偏偏要殺這位開國功臣?
他是明朝戰功赫赫的開國將領,卻因謀反罪被朱元璋滅三族
開國功臣,被稱明朝「戰神」,最後死於一隻鵝,原因很簡單!
歷史上最經典的幾首造反詩: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都弱爆了,不及這一位開國皇帝霸氣
他是出身最好也是最悲催的開國君主,還是唯一被迫退位的開國皇帝
隋朝五位開國元勛被殺,都比韓信冤,一位只因長相如項羽就被砍頭
這位開國中將功夫好,性情也真,敢用鞋底狠抽張國燾耳光
明朝開國功臣都被朱元璋屠戮一盡,為何只有他能夠苟活?
開國皇帝下手狠:他殺光了所有功臣,卻惟獨不敢動這一男一女
只因為像呂后哭訴冤屈, 卻被誅殺的開國功臣, 是何等的令人惋惜
一代開國將領唯一五次授銜的上將,身份不凡,眼神仍然是不可思議
明朝的開國功臣中,為什麼獨有湯和一人能夠善終
他是開國功臣,卻被毛主席痛批「不可救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