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聚木成林 根脈綿延

聚木成林 根脈綿延

【藝苑新事】


聚木成林 根脈綿延


——寫在全國梆子聲腔優秀劇目展演落幕之際

光明日報記者 耿建擴 光明日報通訊員 王巍


一聲鑼高亢激越,一梆腔蒼涼悲壯。10月19日晚,河北梆子經典優秀劇目《鍾馗》在石家莊人民會堂緩緩落下帷幕。著名河北梆子表演藝術家田春鳥八旬登台,與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吳桂雲、優秀青年演員張雷、趙璇老中青三代聯袂獻藝,贏得觀眾們如潮般的掌聲。至此,為期22天的全國梆子聲腔優秀劇目展演也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吸引京、津、晉、豫等周邊省市以及河北省內的保定、衡水、邯鄲等地戲迷專程到石家莊觀看演出,先後有4萬餘名觀眾走進劇場,這場全國梆子聲腔優秀劇目展演如何贏得口碑與市場的認可?


盛宴,曲藝「路演」新樣板

如何將傳統曲藝從「博物館藝術」重新拉回現實市場,重現輝煌?由中宣部文藝局、文化部藝術司主辦,河北省委宣傳部、河北省文化廳、石家莊市人民政府承辦的這次展演活動無疑作出了有益嘗試。


搭建交流展示的新舞台。規格高、精品多、聲勢大、舞台亮、劇目全——本次梆子聲腔優秀劇目展演,首次打破地域、劇種、院團和題材等約束,有北京、天津等11個省份的30個梆子聲腔優秀劇目和1台折子戲專場在石家莊集中展示演出,涉及21個梆子聲腔劇種,參演劇團共38家,堪稱梆子聲腔藝術的一次規模化「路演」。在內容上,展演堅持傳統戲、現代戲、新編歷史劇「三並舉」,滿足廣大觀眾多方面的需求。


「我是山西人,但是我們那邊主要是上黨梆子,這北路梆子還真沒聽過。聽說這次有家鄉劇團的演出,我趕緊過來看看,能在石家莊聽到家鄉戲,感覺特別好。」75歲的馮先生離開家鄉多年,展演期間,山西忻州市北路梆子一團帶來的《黃河管子聲》讓他感動。


展演期間,王惠、邊肖、李小雄、吳桂雲、彭蕙蘅、雷保春等14名梅花獎得主,許荷英、李樹建、謝濤等3位「二度梅」得主登台獻藝,這套體現梆子聲腔藝術發展最高水平的演出陣容,無疑成為票房的保障。有些劇目的主演返場多次,戲迷仍不肯離場。


惠民,創新形式廣「吸粉」

「震撼、感人,能把人帶到戲裡去!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太有魅力了!」10月18日晚,繼徐州梆子《三斷胭脂案》走進河北師範大學校園,新編秦腔碗碗腔歷史劇《李十三》又在該校真知講堂上演,河北師範大學大二學生安娜在微信朋友圈發了劇照,好友紛紛「點贊」。


以「展」促「學」、以「惠」促「傳」,本次展演和「戲曲進校園」有機結合起來,梆子聲腔演出不僅走進大學校園,戲曲名家還走進石家莊的4所中小學、幼兒園,積極培育青少年中的戲迷群體,擴大戲曲在青少年中的影響力。


「快來看這件戲服,這就是青衣,扮演青衣旦時要笑不露齒、行不露足。」展演期間,河北梆子劇院國家二級演員孫香月來到石家莊市裕華區第二幼兒園,拿出不同角色的戲服講解戲曲的相關知識,孩子們饒有興趣地聆聽起來。


為最大限度吸引群眾觀看,本次展演活動還堅持以「公益」和「惠民」為基本原則,展演所需資金由中央、省、市共同保障,投入近1000萬元。通過發放免費票、組織媒體線上免費搶票、制定10元、20元的惠民票價等措施,每場演出基本上是開票當天就全部售罄。


弘揚,讓梆子聲重新嘹亮

將梆子聲腔系統作為一個藝術單元進行集中展演,這種形式創新,對於各參演院團來說,更能碰撞出創作和發展的火花。


「這是我們第一次來河北演出,感觸特別深。」帶隊參加全國梆子聲腔優秀劇目展演的臨汾市小梅花蒲劇團團長楊峰稱自己「受益匪淺」,「展演是個學習和交流的機會,這兩天看了幾場戲,向兄弟團學習,開拓了我們的思路。」


發展是最好的傳承。10月10日、13日,來自全國戲曲理論界的17位知名專家和多位中青年學者齊聚石家莊,舉辦了兩場研討會,為古老的梆子聲腔傳承與發展出謀劃策。展演期間,組織方還開展系列專家觀摩、名家講座等活動,在台上台下、劇場內外形成一種交融互動、延展深化的濃厚氛圍。


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國家一級演員燕凌談起梆子聲腔未來發展時說:「今後如果能在全國各地定期舉辦全國梆子聲腔優秀劇目展演,通過展演的方式來推動戲曲人才的培養、市場的培育,那對於梆子聲腔體系的傳承和發展會有很大的推動作用,也是對中國傳統戲曲最大的支持。」

《光明日報》( 2016年10月24日 01版)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手機大河網 的精彩文章:

鮑勃·迪倫獲諾獎是對文學原初情境的回歸
「馬桶蓋事件」折射對文明的饑渴
正與變:舊體文學的復興
正能量!濟南孕婦雨中當街生娃 路人撐起「傘下產房」
加強長征精神體系性系統性挖掘

TAG:手機大河網 |

您可能感興趣

低聚木糖烏髮飲料研發及推廣思路
《博人傳》新一代五影匯聚木葉,登場方式狂拽酷炫吊炸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