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當我們在「發獃」時身體做了些什麼?

當我們在「發獃」時身體做了些什麼?



當我們在「發獃」時身體做了些什麼?


二十幾年前,街上剛有咖啡館的時候,一個咖啡店的宣傳語中,在「小聚」,「聊天」旁邊,寫著「發獃」二字。適時,人們正被「效率就是金錢」的口號催打著,這個和當時氛圍背道而馳的消費提示,沒人,也沒時間顧及。

就在近日,「每天發獃5分鐘」被衛計委作為健康生活理念推薦給民眾。很顯然,當醫術的發達和病人的增加同時出現時,醫院主管部門想通過「發獃」,來幫人們收收「心」了,因為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心」是疾病的立足之地。


大腦皮層是身體的最高指揮中樞,它保障也約束著身體的各種機能,這個約束的通路就包括我們熟悉的「內分泌」,不管是能降血糖的胰島,還是能產生卵子的卵巢,無一不與大腦皮層以「內分泌軸」的方式相連,這也是為什麼除了感染、外傷,現在疾病的絕大部分都屬於「身心疾病」的原因。


只要心不靜,大腦皮層就要對下屬「發號施令」,心中雜念過多,這些號令中就有了「昏招」,疾病就會發生。遺憾的是,身與心的這個固有聯繫,曾經被「生物醫學模式」的西醫學忽視過,在重視治病而忽視治人的習慣性思維中,在心動超過身動的現代生活方式中,「發獃」一直被認為是件耽誤工夫、有損效率的事。


最近,陪幾個朋友找北京中醫藥大學的劉天君教授,他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氣功學」重點學科帶頭人。找到他的病人,多是被醫生告知手術失去機會、化療無效的癌症病人,為劉教授之前的成功案例所鼓舞而來學習。

拋開借氣功之名行騙者不論,就算是正規氣功,也被誤會已久,因為氣功不能眼見為實,它不像吃藥打針,可以眼看著治療在自己身上實施,氣功治病的原理,簡單說,就是比「發獃」更加主動的頭腦清空,在意識完全清醒的情況下,什麼都不思、不想,此時,約束甚至羈絆身體潛能的大腦,開始放手,身體的自我調節乃至疾病治療就此開始了。


西醫學鼻祖希波克拉底說過:「最好的藥物,是身體的潛能。」只可惜,這個潛能在醫學越來越發展的同時,被忽視甚至替代了,更麻煩的是,這種替代,至今仍舊被認為是一種積極的、科學的治療,直到被醫學宣布不治時,返回來尋找身體的潛能,才成了自我救贖的最後途徑,才有了連衛計委都要提倡的「每天發獃5分鐘」。


有幾個研究結果很有意思:曾經有人對出家人做體檢,發現他們的身體指標都不合格,要是放在俗人身上,早該就醫甚至住院了,但他們卻活出了天年,古往今來,長壽者多是出家人;一組癌症病人在罹患癌症後精神失常了,本來是雪上加霜的事,於他們卻帶來了柳暗花明,一段時間之後,他們到醫院複查,同時診斷癌症,但精神正常者中,很多人不治而亡,但這些精神分裂者的癌症卻消失了……凡此種種說明一件事:病由心起,而這一點,早就在中國古人造字的時候體現出來了:


中國的「病」字下面是個「丙」,因為在天干地支中,「丙」和中醫說的「心」相對應。古人早就意識到,與疾病的發生關係最大的是「心」,也就是現代醫學中的大腦皮層,後者既是慾望和奢求的沃土,也是情懷和心胸的根基。


古人說:「仁者壽」,這個結論用醫學原理解釋也是成立的:仁者,首先是人性敦厚者,有了敦厚的人性做基礎,才可能清空心中的不平,他們的健康長壽,是寬容的回報,也是心靜的療效。



當我們在「發獃」時身體做了些什麼?


當我們在「發獃」時身體做了些什麼?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當我們「發獃」時身體做了什麼?
當我們害怕時,身體里發生了什麼?
當我們不做愛時,我們在做什麼?
當我們跑步的時候我們在想什麼?
當我們跑步時,我們在談些什麼
當我們談起健身的時候,我們在談些什麼
當我們說好身材的時候,我們在說什麼
當我們看畫時,我們看些什麼?
當我們蹺起二郎腿 身體發生了什麼?
當我們在說「我們」時,意味著什麼?
當我們在票圈曬美食的時候,我們在曬什麼?
當我們無聊時,我們在幹什麼?
當我們看蘋果發布會時,到底在看什麼?
那麼當我們停止跑步,身體會有哪些變化呢?
當我們老了,還能做什麼?
當我們把玩核雕時,我們玩的是什麼心態?
當我們在談戀愛的時候,我們在談些什麼
當我們在吃快餐的時候我們在吃什麼
當我們在追逐金錢時,我們真正在乎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