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您見過、用過這麼多毛筆,卻未必了解它的前世今生

您見過、用過這麼多毛筆,卻未必了解它的前世今生

您見過、用過這麼多毛筆,卻未必了解它的前世今生

1906年英國人斯坦因從新疆米蘭遺址中發現的雙瓣合尖蘆管筆

隨著古埃及的蘆管筆、

歐洲的羽毛筆逐漸退出歷史的舞台,

中國的毛筆仍然屹立於藝壇,

成為書法藝術的主要書寫工具。


醉筆得天全,宛宛天投霓。

多謝中書君,伴我此幽棲。

您見過、用過這麼多毛筆,卻未必了解它的前世今生

1972年在甘肅武威張義堡遺址中發現的雙瓣合尖竹管筆

這是蘇軾於酒後所作《試筆》(一題《自笑》)詩中句。

在蘇軾看來,

書法不過是一種技能,

寓意罷了。

對書法的愛好如同阮籍喜愛蠟屐、

稽康鐘意鍛煉一樣,

本身也不太重視。

他覺得,

書法的真正意義在於寄託世事愁思,

題襟胸懷。

不過,

書法藝術的討論,

並不是此詩的主旨,

蘇軾詩中所提到的「中書君」,

即毛筆,才是其關注的對象。

毛筆的雅稱

您見過、用過這麼多毛筆,卻未必了解它的前世今生

1975年湖北省雲夢睡虎地11號秦墓中出土了3支毛筆,筆桿皆為竹製,上端略尖,下端略粗並鏤空製成腔體,便於毛筆插入。其中筆毫猶存,長約2.5厘米。

詩云「筆有凌雲意縱橫」

古人常常借筆抒發感慨。

既然毛筆承載了古人如許的悲喜情愫,

詩文也不免提及

故展閱古文,

可見歷朝歷代對毛筆之繁雜稱謂。

1.中書君。

這一雅稱出自於唐韓愈所作的《毛穎傳》:

「毛穎者,中山人也。

封管城子......呼為『中書君』。」

2.毫、毫素。

唐代學者李善:

「毫,筆也,書謙曰素。」

故毛筆亦作「毫素」。

您見過、用過這麼多毛筆,卻未必了解它的前世今生

漢代毛筆

3.玉管。

隋朝薛道衡《初學記·詠苔紙》:

「今來承玉管,

布字改銀鉤。」

4.銀管。

元代袁桷《薛濤箋》:

「蜀王宮樹雪初消,

銀管填青點點描。」

5.管城子。

唐代韓愈《毛穎傳》:

「秦皇帝使恬(蒙恬)賜之湯沐,

而封諸侯管城,

號曰管城子。」

相傳筆為蒙恬所創,

故稱為管城子。

……

您見過、用過這麼多毛筆,卻未必了解它的前世今生

明定陵出土的萬曆皇帝御用毛筆

毛筆的起源

說到「管城子」,

於歷代典籍中亦作為毛筆之起源來歷。

《史記》曾載,

秦始皇之將軍蒙恬取狐狸毛為柱,

兔毫為被,造筆而書。

因為唐代韓愈《毛穎傳》提到

蒙恬征伐中山,

俘虜逮捉了毛穎,

秦始皇寵之,

封毛穎為「管城子」。

於是後世又以「毛穎」、

「管城子」為筆的代稱。

當然,這種說法肯定不成立,

這就如同說,

倉頡見到鳥獸印在泥土上的腳跡,

啟發了他發明了漢字一樣。

而倉頡創造文字時候的「天雨粟,鬼夜哭」(天下起了小米,夜晚鬼也哭了起來),

也被老祖宗言之鑿鑿地記錄了下來。

您見過、用過這麼多毛筆,卻未必了解它的前世今生

南朝梁元帝用的金銀管、竹管筆

隨著考古發現及研究的深入,

學者證實了在五六千年前,

就已有毛筆或類似毛筆的工具。

商代的甲骨文中也已出現筆的象形文字,

形似手握筆的樣子。

而蒙恬造筆一家獨攬之說,

也不攻自破了。

毛筆形制的改變

您見過、用過這麼多毛筆,卻未必了解它的前世今生

包山戰國楚墓出土的毛筆

湖北省隨州市曾侯乙墓發現的春秋時期的毛筆,

是目前發現最早的筆。

1954年,考古學家

在長沙左公山十五號戰國中期楚墓中發現了完好的毛筆,

被稱為「長沙筆」。

您見過、用過這麼多毛筆,卻未必了解它的前世今生

湖南長沙左家公山戰國楚墓里發掘的毛筆和竹管

這支筆出土時套在一枝小竹管內,

筆管長18.5厘米,口徑0.4厘米,筆毛長2.5厘米。

選用上好的兔箭毫,

筆毛包紮在竹製筆桿外圍,

以麻絲纏緊,

外面再塗粘漆粘牢。

其筆鋒尖挺,

是抄寫竹木簡牘的良器。

您見過、用過這麼多毛筆,卻未必了解它的前世今生

睡虎地出土秦代毛筆與筆套

秦筆的製作工藝較前代有一定進步,

即將筆桿內筆頭處鏤空成腔,

再以筆毫納入其中,

較前代之筆毫更為渾圓,

也不易開叉。

正因如此,

此工藝沿用至今。

您見過、用過這麼多毛筆,卻未必了解它的前世今生

敦煌出土漢代毛筆

漢代的筆頭不僅以兔、羊毛,

還採用了鹿、狸、狼毛等材料混扎而成。

於是可知,此時既有「兼毫」筆。

其中,

有以兔毫為筆柱,羊毛為筆衣,

有以人發梢數十莖,

雜糅青羊毛及兔毫,

裁截齊平後,以麻紙裹柱根而成。

同時

此時對筆管的質地、裝飾也逐漸重視起來,或以金銀為飾。

您見過、用過這麼多毛筆,卻未必了解它的前世今生

唐 葦桿毛筆 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古墓出土 通長16厘米 新疆博物館藏

唐代的筆,

以兔毫為主,並大多產自宣州。

此時的造筆工藝受到官府和皇室的高度重視,

並成為向京畿進貢之「貢品」。

現日本奈良正倉院所藏的中國唐筆,

有斑竹管、斑竹管鑲象牙,

也有全管象牙、撥鏤碧色之管。

可知唐筆製作之精良,材料之考究。

您見過、用過這麼多毛筆,卻未必了解它的前世今生

傳·宋代青銅毛筆

宋代的制筆工藝,

一改晉以前的舊風,

逐漸趨向虛鋒、散毫。

也就是所謂的「無心散卓筆」。

當時的制筆名匠眾多。

諸葛高,安徽宣城人。

書法家蘇軾曾稱,

「惟諸葛高能之,他人學者皆得其形似而無其法,

反不如常筆,

如人學杜甫詩,得其粗俗而已」。

您見過、用過這麼多毛筆,卻未必了解它的前世今生

西晉陶俑,對書

入元,

宣州制筆之名逐漸為湖筆(即浙江湖州、

嘉興一帶所制筆)所替代。

當然,

這是由於南宋小朝廷偏安杭州所致。

再者,湖州制筆早有發展,

名聲鼎沸之善璉鎮古已享譽其外。

而相傳王羲之七世孫智永禪師游善鏈鎮時,

居於鎮上蒙恬祠側的永欣寺,

常與當地制筆工匠切磋制筆技術。

書家與制筆從不同立場、不同方面切磋制筆工藝,

當為制筆技藝之幸事。

您見過、用過這麼多毛筆,卻未必了解它的前世今生

明 剔犀雲紋毛筆管

明清之際,

毛筆已不僅滿足實用之便利,

更講求以金銀珠寶稀有材質等以飾筆桿。

於是,制筆技藝臻於鼎盛。

您見過、用過這麼多毛筆,卻未必了解它的前世今生

制筆工藝類型

毛筆之複雜技藝及工藝的沿革,

主要發生於筆頭處。

從目前出土的毛筆實物來看,

筆頭製作主要分四類。

您見過、用過這麼多毛筆,卻未必了解它的前世今生

此為最簡單、最原始的制筆工藝。

如同掃帚一樣,

將筆毛捆紮在木製或竹製筆桿的一側。

您見過、用過這麼多毛筆,卻未必了解它的前世今生

如果縱剖觀察,

這種工藝製作的毛筆,

是中空的,

可想而知,寫字時按下筆去,

筆毛就會自動散開,談何書寫質量。

您見過、用過這麼多毛筆,卻未必了解它的前世今生

工藝逐漸成熟,

後制筆者將筆桿一頭劈開,

將筆毛塞入其中。

這樣,就解決了筆毫中空的弊端。

您見過、用過這麼多毛筆,卻未必了解它的前世今生

此時還未普遍使用竹質筆桿,

筆桿比較細,所以要在筆桿的一端,

鑽個洞以容納筆毫。

這個洞,我們稱為毛腔、筆膛。

因為筆毫已不綁縛於筆桿之上了,

所以制筆者開始先製作筆頭,

將筆毫紮緊,裁截齊平,

塞入筆腔中。

您見過、用過這麼多毛筆,卻未必了解它的前世今生

《李柏文書》之一 長23厘米,寬27厘米 日本龍谷大學圖書館藏

您見過、用過這麼多毛筆,卻未必了解它的前世今生

《李柏文書》之二 長23厘米,寬39厘米 日本龍谷大學圖書館藏

您見過、用過這麼多毛筆,卻未必了解它的前世今生

陸機《平復帖》手卷 紙本 23.7×20.6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但是這種筆有一個問題,

就是沒有筆鋒,也就是筆尖,

寫字容易形成禿筆效果,

比如上述兩帖(《李柏文書》《平復帖》)。

您見過、用過這麼多毛筆,卻未必了解它的前世今生

於是,針對這一問題,

制筆人又於筆頭中加入筆心。

筆心為硬毫,質地尖銳有彈性。

筆心的四圍敷以副毫。

筆毫的種類

筆毫的取材非常廣泛,

如兔毛、羊毛、鵝毛、鴨毛、雞毛、

馬毛、鹿毛、麝毛、獾毛、狸毛、鼠毛、

虎毛、狼尾、狐毛、獺毛、

猩猩毛、豬鬃、茅草及人的胎髮、鬍鬚等。

然而,其中部分材料愈來愈難得,

製作工藝也繁複異常並日漸消亡,

且實用性較弱,

故逐漸淡出了書寫舞台。

現今,

較為常見的筆毫材質有羊毛、狼毛(黃鼠狼毛)、雞毛等等。

您見過、用過這麼多毛筆,卻未必了解它的前世今生

江都一制筆廠工人正整理毛筆筆毛。

毛筆如同歷史上的所有製作工藝一般,

經歷了簡陋—繁複—簡易的過程,

然而,隨著書法實用性的衰落,

毛筆逐步走向市場,

其粗製濫造的情形時有出現,

這必定對書者書寫之效果造成影響。

不過,雖如是說,傳統的制筆工藝並未消失,

仍需手藝人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

圖片來源於網路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多肉見過不少,但沒見過這麼迷你的
這些食物你估計吃過它們的「今生」,但未必見過它們的「前世」
見過懶的,但沒見過你們這麼懶的!
見過壺,但沒見過這麼多的……
你可能見過鸚鵡,但你絕對沒見過這樣的鸚鵡
卧槽,見過懶的,但真沒見過這麼懶的
見過懶的,但真是沒見過這麼懶的
搞笑段子:好多年沒見過這麼多泥的了!讓我也過過癮!
看不夠?我的前半生幕後演員花絮圖,你沒見過的都在這裡!
見過懶的,但真是沒見過這麼懶的!
你一定見過這隻小柯基,但是以後再也見不到它了
你可見過這個?即使吃過的人,在面前也不見得認識
有多少人見過這種果子,更別說吃過了
這些水果你絕對沒見過,有錢都不一定買到,吃過2種以上就算我輸了
這麼大的狗,你絕對沒見過!
養了這麼多年的蘆薈,竟然不知它會開花!你見過嗎?
這些水果別說你都吃過,你連見都沒見過,尤其是最後一種
你讀過他們的書,但你未必見過他們的畫
見過蠢的,可沒見過這麼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