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陽貨第七章至第九章

陽貨第七章至第九章

陽貨第七章至第九章



陽貨第七:佛肸召章

【原文】


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聞諸夫子曰:『親於其身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堅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緇。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解讀】


佛肸依託中牟起叛,召孔子出山。如同公山弗擾請孔子那次一樣,這次孔子也很想去,被子路勸阻。

子路勸阻的理由是孔子曾經告戒弟子們亂邦不入,而孔子的辯解是凡事因人而異。真正硬的東西磨不薄,真正白的東西染不黑。後人因此分辨,子路引用的是守身常法,孔子爭辯的是行道權變。孔子也是用世心切,不想做系而不食的葫蘆。


孔子是心憂天下的人,故他一生總想去改變世道;但他又是豁達通變的人,故能識判時勢,不執著於做具體的政務。


陽貨第八:子曰由也章


【原文】


子曰:「由也,女聞六言六蔽矣乎?」對曰:「未也。」「居!吾語女。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盪;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解讀】


居,是坐下來的意思,讀來頗覺生動。


仁、知、信、直、勇、剛,無一不是值得稱道的品質,也是孔子教育學生最重要的內容,但此章孔子將它們全部基於「學」。唯有學,才是人類行為與文明的基石。


儒學所以成為中國思想與文化的主流,固然因其思想內涵及其對中國文化與社會的引領與型塑,但就手段而言,根本的方法與路徑在學的培植。


此章論學,雖是著眼於一己的修身,但儒家心中的社會全由每一個個體構成,因此此章論學同樣適用於社會。

陽貨第九:小子何莫學夫詩章


【原文】


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解讀】

儒家一直重視詩教,後世編《千家詩》作少兒讀物,亦是顯證。詩教傳統自孔子始。孔子教兒子,也就是學《詩》與《禮》。


詩不同於說理文字,必須通過形象來傳遞精神,這就要求對景物與人事有細緻觀察與描摹,對精神有親切體會與把握。讀詩亦須用心,否則難有收穫。孔子的興、觀、群、怨,指出了讀詩的重要門徑,沿此用心,可入詩境。


春秋時期各種朝聘宴享,動必引《詩》,故《詩》又足以教人如何待人,事父與事君只是舉近與遠的要例。


何俊


男,1963生。現任杭州師範大學教授、副校長,兼國學院院長,兼任浙江大學哲學系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中國哲學與思想史,曾出版《西學與晚明思想裂變》、《南宋儒學建構》、《事與心:浙學的精神維度》、《師英錄》、《不舍國學》等著作。


親近儒家文化


成就君子人格


明德讀經群:227656451


投稿:2943439833@qq.com


微信號:ruxue_qq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人生哪能多如意 萬事只求半稱心
《大學》里隱藏的處世智慧
陽貨第四章至第六章
林語堂10句話 足以溫暖涼薄的世界

TAG:騰訊儒學 |

您可能感興趣

陽貨第四章至第六章
陽貨第一章至第三章
陽貨第十六章至第十八章
陽貨第十章至第十二章
陽貨第十九章至第二十一章
陽貨第二十二章至第二十四章
454《論語·陽貨第十七·女為周南召南矣乎》
455《論語·陽貨第十七·禮雲禮雲》
463《論語·陽貨第十七·孺悲欲見孔子》
穿越歷史看孔子之陽貨是個什麼貨
陽貨為啥非和孔子過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