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民國紅十字會救助了多少傷兵?
宋美齡親自為傷兵包紮
文 | 楊津濤
抗戰初,傷兵得不到照料,上街滋事,「以鐵棒作為威嚇的武器」
八年抗戰,中國付出了慘重代價。在戰爭中,國軍傷亡總計約320萬,其中陣亡約132萬,負傷約176萬,失蹤約12萬。如何救治如此多的傷兵,對國民政府來說,無疑是一個棘手的難題。
抗戰初期,國民政府在傷兵救助問題上尚無準備,全國僅有陸軍醫院22所,臨時陸軍醫院19所,兵站醫院10所。隨著戰爭的擴大,傷兵數量急速增加,僅淞滬會戰期間,每天即需收容傷兵上萬人。當時傷兵醫院嚴重不足,「救護人員的缺少,救護設備的不完全,士兵們常因不及裹傷流血過多,而不免犧牲生命的。也有不及擔架而重被炮火打死的。這樣有救而不救的,不知有多少」。
傷兵得不到有效救治,他們「從車站下來的沒有適當的收容,重傷的沒有人來照顧,傷愈的也沒有嚴格的管理,醫療缺乏,食住不安,甚至饑寒交迫……」由此滋生了很多社會問題。1937年11月,張治中到湖南任省政府主席時,見長沙「各商號、各旅館幾乎完全被傷兵佔住了,很少倖免的也謹慎地收起了招牌。街頭巷尾,傷兵三五成群,以鐵棒作為威嚇的武器……傷兵滋事的案件,日有數十起。」武漢等地也有此類事件發生。
國民政府為安撫傷兵,將「傷兵」等詞一律廢除,改稱「榮譽軍人」。各戰區也都增設傷兵醫院。如第二戰區,曾轄第四臨時醫院、第十陸軍醫院等30餘所醫院,以及第七衛生資料庫、傷兵救護列車等衛生設施。
戰爭中的傷兵醫院,有著較好的配置。如1940年遷往湖北姚山的軍政部第十一兵站醫院,院長以下有醫官10餘名,護士50餘名,醫藥室、軍需室各5人,副官室2人,炊事班20人,再加上擔架隊30餘人和勤雜人員,總編製約200人。醫院中通常有傷兵、病兵500餘人,最多時達到1000人。在第十一兵站醫院,「傷兵痊癒後,大部分整編上前線,少部分自動流散。」
對傷殘官兵,國民政府還設有收容機構。至1943年1月,全國共有教養院8處,臨時教養院20處,臨時教養所2所,校官教養所1所,盲殘院1處。這些地方總共收容傷殘軍官4951名,傷殘士兵38818名,住休養院者8113名。到抗戰結束後的1946年,各類教養機構收容傷殘士兵7萬餘人。
政府能力有限,傷兵救護主要依賴紅十字會,救治總數達248萬
與戰場上負傷士兵人數相比,國民政府所能照顧到的傷兵依舊有限,因而使中國紅十字會成為實施戰場救助的最重要力量。
中國紅十字會肇始於晚清,至抗戰前,已在全國建立有分會520個, 醫療衛生機構262個,會員30餘萬。處抗戰爆發後,紅十字會全面展開戰地救護工作。淞滬會戰中,紅會上海救護委員會組織救護隊10隊,急救隊12隊,救護醫院24所,徵集救護汽車98輛,另特約公私醫院16所,協同執行救護、輸送等任務。
為了方便戰場救護,紅十字會成立了小型醫療隊28個、醫護隊20個、救護隊7個、醫防隊6個等救援組織。1938年春,更成立了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救護總隊。他們從1938年1月至1945年9月,救治戰場軍民,共完成外科手術119856人、骨折複位35522人、敷傷8784731人、內科住院人數2142997人,門診軍人2481685人,其他還有數量很大的人接受了X光透視、消毒滅虱等治療。
身兼中國紅十字會總幹事的宋美齡,還發起建立了「中國婦女指導委員會」,下設總務部、戰爭救濟部、戰爭地區服務團等九個部門,並開設幹部訓練班,培訓救護等技能。宋美齡曾親自到傷兵醫院,演示為傷兵換藥。
在中國紅十字會外,衡陽還發起了「傷兵之友」運動,以「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的原則,為傷兵募集捐款。1940年,「傷兵之友」總社成立,以孔祥熙為理事長,宋美齡等36位名流為理事。隨後四川、貴州,乃至海外,都相繼建立分社。抗戰結束時,共有151處分社。海內外「傷兵之友」運動共募集資金6.15億法幣,有力地支援了傷兵救助工作。
注釋
《作戰以來歷年我軍官兵陣亡統計表》,何應欽: 《八年抗戰之經過》,中國陸軍總司令部1946 年印行,附表;戚厚傑:《抗戰時期國民黨戰場後方勤務述評》,《軍事歷史研究》1991年第1期;黎劍蘇:《值得注意的傷兵問題》,《抗日戰爭三日刊》第63號,第8頁。轉引自苟興朝《抗戰時期的「傷兵之友」運動》,四川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張治中回憶錄》,華文出版社2007年,第89頁;陳長河:《抗戰時期的第二戰區兵站總監部》,《軍事歷史研究》1994年第3期;劉禮豐:《記十一兵站後方醫院》,《長陽抗戰回憶錄》 ,第43、44頁;李常寶:《抗戰期間的國軍傷兵群體考察——以軍政部榮譽軍人第十八臨時教養院為中心》,《近代史研究》2012年第4期;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戰時工作概要, 內部印行, 1946年,第5、6頁。轉引自池子華《中國紅十字會救護總隊抗戰救護的幾個斷面》,《蘇州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4期;苟興朝:《抗戰時期的「傷兵之友」運動》。
※不要再怒贊「劉文典敢與蔣介石對罵」了,錯的其實是劉文典
※末代皇帝溥儀投日,馮玉祥負有一定的責任
※從蘇聯到中國:金日成針對志願軍的「告狀史」
※商鞅:中國歷史長河中從未消失的恐怖幽靈
※清華歷史系教授說喊丈夫「老公」是不對的,你怎麼看?
TAG:短史記 |
※狗狗被鎖四年,幸遇好心人救助重獲自由,被救時瘦的只剩十五斤
※女孩救助一隻眼部受傷的博美,可是越治越灰心,已經咬她第2次了
※獲救了!剛剛,蒙古國獲國際救助大禮包,中國投得最多
※戰勝了地震,更要戰勝震後救援!骨折的這些救助方法你知道多少?
※老人鍛煉時突然倒地,附近志願者緊急救助
※這一鄰國貧窮落後,百姓齊做苦力,反對其他國家的救助
※一群餓得皮包骨的狗被救後,救助者期待有人領養它們
※美國600多萬災民急需救助,美軍卻忙著轟炸、屠殺和恐嚇
※半夜救出一千多隻狗,救助者非但沒有開心,卻為它們將來痛哭
※國外的一農戶救助了一隻受傷的狐狸,經過幾周照顧,狐狸竟然
※汗顏!救助世界上唯一倖存的白化病猩猩,救助的是人類,囚禁她的也是人類!
※雷文鋒之死背後,多少自閉症家庭等待被救助
※大屠殺期間20多位西方人留在南京 多救助難民傷兵
※這群人垃圾堆里找食物,救助了幾十人
※他富甲一方,悲天憫人,為救助落難紅軍,拋家舍業,事迹令人感動
※凍得發抖的狗狗蜷縮在牆角,還好世界上好心人多,得到了救助!
※祖國如此強大,為什麼公民得了重病還需藉助民間救助?
※當大火來臨,狗狗第一時間選擇救助的竟然是……
※為救助退伍軍人,美國給每人送了棟免費小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