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揭秘:俄羅斯戰鬥民族對中亞諸斯坦國的影響

揭秘:俄羅斯戰鬥民族對中亞諸斯坦國的影響

沙俄時期,俄羅斯族在中亞的殖民性存在,使得當時中亞的民族矛盾尖銳,民族起義此起彼伏。蘇聯時代,雖然在社會主義的旗幟下,各民族呈現和諧的局面,但是俄羅斯族「老大哥」的地位也潛伏了許多危機因素。伴隨蘇聯的解體,中亞各民族國家相繼獨立,散居在中亞的俄羅斯族的地位急轉直下,從蘇聯時代的「老大哥」,降為「第二民族」抑或「二等公民」。但是中亞各國的俄羅斯族對中亞各國和地區局勢仍然擁有很大的影響力,仍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



揭秘:俄羅斯戰鬥民族對中亞諸斯坦國的影響



揭秘:俄羅斯戰鬥民族對中亞諸斯坦國的影響



俄羅斯戰鬥民族的中亞跨界存在


狹義的跨界民族,即各民族的傳統聚居地因被獨立之後的五國的政治疆界分割造成了跨界民族的出現。其中,俄羅斯屬於非單邊非主體民族,即俄羅斯雖然存在於中亞各國,但是均非主體民族。按照我的簡單化理解,跨界民族包括兩個要素,首先具備民族的屬性,其次,其存在具有跨國界性。通過分析中亞民族分布圖,我們可以看到俄羅斯族、哈薩克、烏茲別克等民族可以被稱作跨界民族。其中,俄羅斯族在中亞的總人口數為1000萬,主要存在於哈薩克北部和東部,及吉爾吉斯斯坦和烏茲別克邊界地區。

俄羅斯族的中亞存在可以追溯到沙皇時期。沙皇政府對之採取直接的軍事行動始於19世紀初葉,並用了大約半個多世紀的時間直到80年代中期,先後征服哈薩克、西突厥斯坦等地區的基礎上,將整個中亞置於其殖民統治之下,並且進行大規模的移民活動,其中以俄羅斯族為主體,並且多為社會中上層,居住在各城市。蘇聯在相當程度上延續了沙俄的中亞移民政策,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亞成為了蘇聯的戰略後方,是蘇聯重要的軍備生產和糧食供應的中心,大量較高素質的俄羅斯族人移入中亞,從各個領域領導中亞地區的發展,並且這種局面一直延續到蘇聯解體前夕。



揭秘:俄羅斯戰鬥民族對中亞諸斯坦國的影響



目前,俄羅斯人在中亞五國共約1000萬,其中約600萬居住在哈薩克,尤其是在城市。在哈薩克北部幾個州佔有很大比重。近20~30年俄羅斯人在一些國家的絕對人口有所增加,但占共和國總人口比重卻逐年下降。如烏茲別克俄羅斯人由1970年的147.3萬增加至1989年的162.4萬,但人口比重由12.5%降至8%;吉爾吉斯斯坦俄羅斯人由1959年的62.4萬增至1990年94萬,但人口比重由30.2%降至21.5%。中亞五國俄羅斯人占該地區總人口的20%,佔蘇聯解體後居住在俄羅斯聯邦境外俄羅斯人的40%。因此,俄羅斯人在中亞各國地位問題,不僅是這些國家中最重要的民族問題,也是俄羅斯聯邦與這些國家關係中的最重要的問題之一。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族在中亞諸斯坦國混的咋樣?

蘇聯解體之後,中亞各個民族國家相繼建立。俄羅斯族的地位迅速降低,在各個方面被各個主體民族政權所壓制。在蘇聯時代,蘇共主導著國家社會發展的全局,其同樣適用於中亞。雖然中亞在表面上被稱為蘇維埃聯盟國家的成員,同時各國均設立共和國總統,但是由於蘇共的領導地位,所謂總統形同虛設。蘇共設第一書記和第二書記,第一書記由當地民族人士擔任,第二書記由俄羅斯族人士擔任,但是第一書記並不掌握實權,往往是俄羅斯族擔任的第二書記才是共和國的「一把手」。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族失去政治領導地位,主體民族則登上了政治王座。由於沙俄和蘇聯的長期殖民,主體民族不可避免的產生了暫時性的情緒化表現,因此,掌權的主體民族強力打壓俄羅斯族的政治、經濟等方面的權益,例如在哈薩克建國相當一段的時間內,佔據人口三分之一的俄羅斯族的議會席位的比重大約只有三十分之一。



揭秘:俄羅斯戰鬥民族對中亞諸斯坦國的影響



主體民族政權的民族主義政策,使俄羅斯族的利益受到損害。他們不僅大多被排斥在各級政府機關、經濟管理和文化教育的領導崗位之外,甚至在就業和人學等問題上均遇到困難。面對如此情況,使得俄羅斯族主要面臨兩種選擇,一是回遷母國俄羅斯聯邦,二是繼續生活在中亞。中亞國家獨立初期,1992~1993年在哈薩克,外遷的俄羅斯人234.5萬,中亞其他國家也出現類似情況,到1994年底,中亞地區已有數百萬俄羅斯人返回俄羅斯聯邦,特別要提到的是,大多數外遷的俄羅斯族多為擁有中等或高等學歷、而且職業多為醫生、高級技術人員,教師等構成高端社會基礎的移民。


選擇留居的大多是沒有財力等受到各種條件限制而不能回國的俄羅斯族人。他們受到所在民族主義政權的壓制,導致了機會公平的喪失。因此他們成立了眾多維護自身利益的社會團體,如1992年4月在哈薩克成立的俄羅斯人村社和全國性的斯拉夫人組織「拉特」。1993年12月,哈薩克巴甫洛達爾市的俄、哈兩族發生流血衝突。甚至聚居在哈薩克北部的俄羅斯人則提出通過民族自決、建立民族自治實體或回歸俄羅斯的分離主張。上述情況已經威脅到各國的穩定和安全,因此各國政府必須妥善處理與境內俄羅斯族的關係,以實現各國的和平和發展。例如在各國境內倡導多元文化、淡化民族觀念、否認民族自決以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以國家民族主義全面整合國家公民,強調「人權和公民權」、以確保俄羅斯族政治、經濟等權益。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族對中亞諸斯坦國際關係的影響


留居中亞的俄羅斯族多達千萬,且分布於中亞各國,中亞各國處理與俄羅斯族的關係會影響到與俄羅斯聯邦的關係從國際關係古典現實主義的視角看,中亞五國和俄羅斯均為存在於國際社會中的主權國家,因此不存在一個凌駕於各國主權之上的公共權力。由於中亞地區主權國家的現實存在,因此跨界俄羅斯族問題的處理依賴於各個主權國家。


俄羅斯聯邦是蘇聯事實上的繼承者,保存了前蘇聯絕大部分的核力量和常規軍事力量,並且其遼闊的領土和豐富的資源為其重新崛起提供了物質基礎。由於留居中亞各國的跨界俄羅斯族多達千萬,因此中亞俄羅斯族是構成俄羅斯聯邦國家權力的重要因素。由於俄羅斯聯邦的國家實力尚不足以控制中亞,而且受到外來權勢的競爭,所以俄羅斯被迫選擇一種現狀主義政策,堅持既不增加自身的權力,也不削減自身在這一區域的權勢,推行旨在維護中亞地區現存的權力均勢的外交政策。



揭秘:俄羅斯戰鬥民族對中亞諸斯坦國的影響


哈薩克境內的俄羅斯族人的分離活動嚴重威脅了哈國家安全和主權獨立,影響到中亞各國與俄羅斯聯邦的關係,同時也提供了一個可以使俄羅斯聯邦增加國家權利的機會。由於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聯邦面臨眾多的內外問題,因此俄羅斯聯邦只能執行現狀主義政策,而放棄增加國家權力的機會,無奈的選擇「冷處理」抑或以和平原則對待中亞各國尤其是哈薩克境內的俄羅斯分離運動問題。


中亞俄羅斯族外遷不僅造成了當地人才的流失,而且也對俄羅斯造成了嚴重的接受移民的壓力。面對不斷增加的來自中亞的外遷俄羅斯族的移民壓力,俄羅斯聯邦政府對中亞各國境內俄羅斯人提出同時擁有中亞居住國和俄羅斯的雙重國籍予以支持。一方面防止俄羅斯人才流出本國,土庫曼、塔吉克和吉爾吉斯斯坦為保持與俄羅斯的關係,在1993年12月同意本國俄羅斯族人可擁有雙重國籍。經過哈俄兩國多次談判,1995年l月兩國簽定《哈俄關於哈常住俄羅斯的公民和俄常住哈的公民的法律地位條約》和《哈俄關於申請到對方常住手續的協議》,基本解決了俄、哈兩族向對方移民的國籍問題,即居住在俄境內的哈薩克人和居住在哈境內的俄羅斯人可自由向對方國家遷徙,並應順利得到對方的國籍,從而在相互妥協的基礎上緩和了這一問題。不過,烏茲別克還是一直堅持自己的立場,拒絕俄羅斯人雙重國籍要求。



揭秘:俄羅斯戰鬥民族對中亞諸斯坦國的影響



在蘇聯解體之後,土庫曼共和國始終奉行「中立主義」的外交理念,沒有同任何國家結成聯盟。由於土庫曼油氣資源豐富,人民生活水平較高,國內的民族關係比較融洽,因此其境內俄羅斯族同土庫曼族人的矛盾相對於其他四國較小,或者未爆發。因此,由於土庫曼對跨界俄羅斯族問題的妥善處理,土庫曼和俄羅斯聯邦保持著友好的國家間關係。


塔吉克和吉爾吉斯斯坦在許多層面依靠俄羅斯的扶持,兩國至今仍有俄羅斯駐軍,並且每年都接受俄羅斯的大量經濟等援助。由於母國俄羅斯聯邦的在兩國的相對優勢,境內的俄羅斯族人保持了一定程度優越的地位和良好的待遇。


烏茲別克和俄羅斯的關係相較於其他四國最為冷淡,例如拒絕俄羅斯人雙重國籍要求。


從總體上看,俄羅斯族在中亞的跨界存在主要影響到中亞各國和俄羅斯聯邦的關係。基於其國家實力,俄羅斯在中亞地區被迫選擇了現狀主義政策,鼓吹和平主義,並且為了俄羅斯族跨界存在問題同中亞各國簽訂了一系列諸如國籍、移民等諸問題的協議。與中亞各國總體上保持了友好合作的關係。


俄羅斯戰鬥民族離開中亞,對當地經濟造成嚴重影響


如前所述,蘇聯解體之後,中亞地區的俄羅斯族人口大量遷出,對中亞各國的經濟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一方面,雖然伴隨俄羅斯族的外遷,各國跨界民族同時回遷母國。由於遷入人口少於遷出人口,造成社會勞動力資源的減少,形成一個在「數量」層面巨大的勞動力缺口。另一方面,在遷出中亞地區的俄羅斯族人口中,受過中高等教育的人佔大多數。例如,哈薩克在1994年就有41329名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遷居別國。知識分子階層的大量遷出會極大的影響到中亞國家勞動力資源的發展質量,並造成社會生產各部門專業技術人才的短缺,對科學技術、文化教育等領域的發展構成嚴重威脅,形成勞動力的「質量」缺口。



揭秘:俄羅斯戰鬥民族對中亞諸斯坦國的影響



上圖顯示出哈薩克各行業的人才流失狀況,1995年科研和輔助人員分別由1991年的3·56萬人和9000人減少到2·12萬人和7000人,醫生和中級醫務人員則分別由1991年的6.76萬人和19.6萬人減少到6.22萬人和16.6萬人。1994~1995年教育、科研、醫療等機構的缺員嚴重影響了其正常運轉,危害到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國家的穩定與和諧。


勞動力的「質量」缺口,抑或人才流失所帶來的經濟損失是多方面的。從教育成本來看,大批高級專業人員的遷出會使國家多年以來的培育資金投入付之東流。而且各國重新培養高層次人才又需要大量的資金,當然需要政府的投入。這些人員大多屬於中等收入階層。而按照一般情況估算,若要以正常方式遷往別國定居,每個家庭成員的平均花費至少需要3000~5000美元,也需要政府原住國的補貼。由於遷出人口的收入多為中等收入階層,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所在國的消費額度,導致了所在國市場的萎縮,這種情況在短時期內是無法改變的。



揭秘:俄羅斯戰鬥民族對中亞諸斯坦國的影響



上圖顯示出俄羅斯族的外遷對中亞各國社會結構的影響。蘇聯時期,俄羅斯族人口的絕大多數擁有較好的教育背景及較高的經濟收入,屬於社會結構的中上層,據統計,1989年,中亞各國俄羅斯族人從事非體力勞動的比例是:在哈薩克為95%,在烏茲別克為99%,在吉爾吉斯斯坦為96%,在塔吉克為98%,在土庫曼為99%。而在俄羅斯族大量外遷之後,中亞各國的中間階層大大縮小。從社會學的視角來看,如果一個社會的中產階層佔據相當的人口比重,那麼這個社會的總體就會呈現很強的穩定性和高度的流動性。在蘇聯時代,中亞社會接近這一標準,而當中亞各國獨立之後,俄羅斯族的外遷使得中亞社會的中間階層大量流失,越來越呈現「兩極對立」的社會結構,不利於中亞地區的穩定。以吉爾吉斯斯坦為例,最富有的10%的人口掌握著44%的國民收入,比最貧窮的10%的人口高14倍。這種趨勢的發展會加劇社會的階層間對立,極大的影響到中亞地區的社會穩定。



揭秘:俄羅斯戰鬥民族對中亞諸斯坦國的影響



歷史上沙俄和蘇聯時代的移民導致俄羅斯族在中亞地區形成一個龐大的人口集團,當今俄羅斯仍然佔據中亞人口的近2成。中亞各主權共和國獨立後,由於其實行的民族主義政策對俄羅斯族的排斥,造成俄羅斯族強烈的回應,包括回遷俄羅斯聯邦和在當地進行的維權鬥爭。大量的俄羅斯人口的外遷對各國政治和國際關係及中亞各國社會經濟產生了極大影響,一定程度上造成中亞各國的動蕩。


近年來,由於中亞各國調整了民族政策,使得民族矛盾有所緩和,俄羅斯族基本採取與政府合作的措施,表面上維持著和平。但是俄羅斯族在中亞各國的存在,會不可避免的引起民族間矛盾,這是需要各國政府和各地俄羅斯人進行深入思考的,並且將正確的理念付諸實踐。跨界民族問題關乎中亞的穩定和發展,只有妥善處理族際關係,才能使中亞和平穩定、繁榮昌盛。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拓荒無限 的精彩文章:

柏拉圖論政體變化,自由民主過猶不及
這3位國家領導人,至今未婚,卻有配偶和孩子
目前,這10個國家,沒廢除死刑
二戰後,該國軍艦在中國境內「自由航行」,還開炮
近年來,這幾國想顛覆美國在中東一家獨大的局面

TAG:拓荒無限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與中亞三國的邊界爭議地區的解決-吉爾吉斯斯坦
《亞爾斯蘭戰記》的歷史原型:中亞霸主薩珊波斯帝國的崛起
爭奪中亞霸權:唐帝國、阿拉伯帝國和吐蕃三國混戰
不為人知!唐帝國與阿拉伯帝國怛羅斯之戰——徹底改變中亞局勢
日本魔裟斗二世河部弘也中國迎戰中亞雄獅艾尼瓦爾
俄羅斯軍隊在中亞,塔吉克的南部地區舉行聯合演習
挺進中亞:俄羅斯塔吉克聯合軍演規模宏大
實拍:中亞鄰國塔吉克——首都街上的混血波斯美女
永遠的痛:怛羅斯之戰慘敗,唐帝國徹底喪失對西域中亞的控制權
中亞、西亞及東非諸國與古中國的交流
遼國西征,擊敗十字軍和伊斯蘭聯軍,統治中亞
中亞俄軍演練拉出「古董」坦克:該部隊曾參與入侵阿富汗
外媒稱阿富汗戰火向中亞蔓延:俄軍援該地區各國
世界冷兵器之美:中亞文明系列-中亞突厥波斯刀劍
戰火紛飛的克什米爾,曾經是中亞佛教盛地:罽賓
世界冷兵器之美:中亞文明系列---中亞突厥波斯刀劍
改信伊斯蘭遜尼派後的突厥人建立了一個中亞伊斯蘭帝國
唐朝在中亞的信用危機:怛邏斯戰敗的原因分析
普京:俄在吉爾吉斯的軍事基地可保障中亞地區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