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馬立明:世界公民未死,世界公民永生

馬立明:世界公民未死,世界公民永生

馬立明:世界公民未死,世界公民永生



文 |馬立明


「世界公民」即將死亡?英國新首相特麗莎·梅此前說:「如果你幻想自己是世界公民,那你就不屬於任何一個國家。因為你不理解『公民身份』這個詞的真正意義。」從這番話的語意出發,英國艾克賽特大學助理教授殷之光撰文指出,世界公民只是一種「摧毀了政治理想、只屬於少數人的想像」,這種階級「有意或者無意地,將自己的偏狹當作一種普遍的理想福音」。最後,殷之光斷言,「世界公民死了,它作為人類的理想活了大約30年」。


因為英國的退歐、特朗普在美國大選的強勢、歐洲左翼力量的崛起,都在證明全球化的逆轉、自由主義的終結。以前在歐洲一體化的融合中,新聞中宣稱的所謂「新國際政治時代的到來」,今天看來卻陷入了層層危機。外來移民的衝擊,治安的惡化,失業率的攀升,極端宗教勢力的陰影,都讓西方陷入恐慌之中。2016年或者是個轉折點,因為人們意識到,全球化失去了動力。不僅英國,包括義大利、西班牙等飽受歐債危機所迫害的國家,都有回歸民族主義的衝動,退歐的聲浪日益高漲。更有學者坦言,英國只是一個開始,緊接著是義大利、西班牙、希臘等國家,歐盟最終的結果就是四分五裂。


目前看來,默克爾對難民的開放政策,本來是一個充滿人道主義色彩、符合歐盟開放包容價值觀的舉措,卻加劇了歐盟各國的不滿,甚至德國國內,也爆發了如潮的抗議。梅姨的發言,無非就是響應了民粹主義者的訴求而已。


那麼,「世界公民」死了么?這是我想重點討論的話題。


自啟蒙運動以來,一些超越一國一族的狹隘情感、具有世界情懷的知識分子,或者由於種種原因遊走於世界各地的各色人等,被稱為「世界公民」。在民族國家時代,尤其是當一個國家與外部世界隔著重重壁壘的時候,對一位普通「國民」來說,「世界公民」顯然是個遙遠的概念。但是,到了後冷戰時代,在全球化高歌猛進的近20年,人人都成了「世界公民」。最典型的「世界公民」,就是那些來往於多個國家的空中飛人們,參與扶貧、救助、環保的各路「無國界」組織,負責亞太區、拉美區、非洲區市場的跨國公司高管,參與國際性高端論壇的經濟學家、商界明星等。


這些群體消亡了嗎?從今天看,全球治理理念遭到了重大的挫折,貿易全球化大幅下降甚至某些領域將面臨停滯,但這並不意味著這些群體即將消失,相反,這些活躍的世界公民並不會因此而停止腳步。哪怕戰爭與敵意在撕裂不同民族與群體,但這將讓更多心懷崇高理想的NGO投身其中。我相信,「世界公民」與人類夢想一樣久遠,並不會因為某國某個領導人一句話而被宣判死刑。


文明的衝突,自然帶有痛苦與敵意,但這也增加了人們對「別處世界」(other world)的渴望與好奇。世界的起源是多個文明並存,人們在探究另一個維度的世界之同時,更加深了本體文明認識的深化。

馬立明:世界公民未死,世界公民永生



2013年12月,南非前總統、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曼德拉去世,全世界幾乎所有媒體都在顯著位置上刊登了這一消息。這位傑出人物不僅僅屬於南非,更是屬於世界、全人類的。因為從他的身上,人們一致地達成了共識,就是一種普世主義。哪怕到了今天,一些國際名人的去世,依然引起全球普遍的嘆息,比如以色列前總統佩雷斯、美國拳王阿里、波蘭著名導演瓦伊達等。因為人們都看到,在這些人身上的意義非凡。隨著互聯網的深化,關注「別處世界」的人會越來越多。他們未必需要成為空中飛人,互聯網已經可以將他們「帶到」任何地方。



在中國,這樣的撕裂也無所不在。

如果細心觀察,會發現人們因為價值觀不同,而走向不同的生活方式。比如一部分人,成為文化保守主義者,喜歡國學、書法、養生與中國武術,喜歡看古代詩詞與軍事節目,這類人以50後、60後居多;而成為「世界公民」的,多是80後、90後,他們隨著商業社會的普及而湧現。他們集中地享受了很多西方文化的成果:比如從小看《哆啦A夢》、喝可口可樂、穿阿迪達斯、讀《百年孤獨》、看NBA、看好萊塢大片……還有一些人走得更遠,獲得了在英美留學的機會,在A站上煲美劇、韓劇和日劇,聽LadyGaga的演唱會,跑到世界盃賽場為西班牙隊加油,甚至剛結束的美國辯論第二場,評論起來比美國公民還專業。


這樣的世界公民,在生活中並不少見。甚至我本人,也符合其中很多特徵。這個群體並非不愛國,也並非不愛傳統文化,但他們就具備著全球化時代的特徵——如狐狸一樣採集各國、各民族的文化名品,並將其豐富自己的私人世界。從我的觀察出發,這類世界公民越來越多。這不是殷博士所說的「只屬於少數人的想像」,相反,這是一個巨大的基數,從NBA總決賽的收視率、Marvel電影的票房就可以看得出來。

馬立明:世界公民未死,世界公民永生


一個關於梁朝偉的網路段子讓「喂鴿子」成為一個階層的代名詞


殷博士所說的世界公民,與我所指的世界公民存在著很大的不同。如他所說,世界公民的理想是「坐著私人飛機,早上在香港維多利亞灣醒來,下午在巴黎的接頭喂鴿子,晚上便到紐約的第五大道上吃米其林餐廳的生活方式」。這個說法有兩個問題:首先,如果說這是生活方式,倒不如說是受罪。就我所知,從香港飛到法國,要花12小時。再飛到紐約,也需要8個小時。其次,這樣的消費,一般的中產階級恐怕吃不消,恐怕只有富豪階層才有資格享受。但是,當個世界公民,並不意味著高消費,一些文化保守主義者消費上千一包的茶葉,但喝杯星巴克,不會花你多少錢。可見,收入水平與消費水準並非世界公民的判斷標準,相反,視野、見識、價值觀才是。如果殷博士此話,是針對世界公民的諷刺,我又覺得大可不必。



我對於「世界公民之死」這一說法,多少有些惶懼。一方面,因為它反映的並非現實;另一方面,它背後存在著某種目的。隨著保守主義的崛起,這種論調很有市場,反全球化、反市場經濟,甚至反智,帶有民粹主義的濃烈味道。背後的邏輯與後殖民主義、文化帝國主義的左派邏輯似乎有所相連,但實際上走得更遠,漸漸暴露出一些粗鄙的內容來。


在中國的語境中,「世界公民」這一概念中隱藏著西方價值觀、西方話語等令我們感覺不適的東西。但是,真正的「世界公民」的視野必然是寬廣的,不會只盯著發達國家,不會成為某些網友口中的「美狗」,更不會忘記自身的文化傳承。而且,在中央政府提到的一帶一路倡議中,中國將大量介入中亞、南亞、非洲等國家的工程,這就意味著,有不少中國人將穿梭於多國之間,成為新一代的世界公民。如果唱衰世界公民,重新舉起民粹主義的大旗,那豈不是與一帶一路背道而馳?這不是與文明發展的方向、中國發展的方向背道而馳?


我想到了改革開放之前的70年代,物資還相當稀缺,選擇也極其有限,想喝飲料,也只有機關冰室提供的菠蘿汽水。要買衣服,也只有寥寥可數的幾個款式。其實,是全球化時代豐富了我們,照亮了我們。希望,世界公民萬歲。


題圖為:英國首相特麗莎·梅


【作者簡介】


馬立明| 騰訊·大家專欄作者,評論員,政治學博士。


【精華推薦】


·END·


大家∣思想流經之地


微信ID:ipress


洞見 · 價值 · 美感


※本微信號內容均為騰訊《大家》獨家稿件,未經授權轉載將追究法律責任,版權合作請聯繫ipress@foxmail.com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家 的精彩文章:

別再黑中國遊客了,80年代出國的日本人也不受待見
雲也退:達里奧·福,也許他才是那個最該拒領諾貝爾獎的人
雲也退:猶太人摘不掉那一頂名叫「色情」的帽子
閆紅:潘金蓮為何撩不到武松
順手牽猴:盧浮宮的蒙娜麗莎,沒了

TAG:騰訊·大家 |

您可能感興趣

「世界公民」
我是中國人,也願做世界公民
「世界公民」摩西·薩夫迪:天真又世故的頂級建築師
世界上唯一敢歧視俄羅斯的國家,國內俄羅斯人淪為二等公民
從臣民到公民
秋風:儒家義理是一套世界公民語言體系
禁止七國公民入境,特朗普和全世界都懟上了
世界上唯一敢歧視俄的國家,在國內的俄羅斯人淪為二等公民
西蘭公國,世界上最小的國家僅有22名公民
星際公民介紹 星際公民值得你玩的原因
朝鮮與馬來西亞解除公民出境禁令 9名滯留公民回國與家人團聚
在緬甸:和尚是一等公民,男人是二等公民,女人和尼姑是三等公民,人妖是四等公民
川普上台,立即廢除出生公民權,美國的月子中心要關門了!
報復?伊朗將禁美國公民入境
越南確定殺害朝鮮公民嫌疑人之一為越南公民
世界上最年輕國家誕生,開始招募第一批公民!
中國公民被剛果民主共和國移民局帶走 未給理由
政府毒死了自己的公民
俄羅斯:土耳其公民為修憲公投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