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桃:「中國果」和「波斯果」的有趣誤會

桃:「中國果」和「波斯果」的有趣誤會


桃:「中國果」和「波斯果」的有趣誤會



(徐養洪所作《蟠桃獻壽圖》。)

博物│桃:「中國果」和「波斯果」的有趣誤會


撰文│許暉


在西方人的心目中,中國文化中的桃子代表長壽,比如英國學者馬克·奧康奈爾和拉傑·艾瑞在《象徵和符號》一書中寫道:「桃樹起源於中國,在那裡,它是神聖的生命之樹,是提煉長生不老葯的原料。」又比如英國學者米蘭達·布魯斯—米特福德和菲利普·威爾金森所著《符號與象徵》中寫道:「在中國和日本,桃子代表永垂不朽。」可見桃子的這一象徵意義之深入人心。


事實上,西方人心目中這種代表長壽的桃子是指桃子的一種,即蟠桃。「蟠(pán)」是屈曲之意,古代中國有一座傳說中的山就叫「蟠木」,相傳山上生長有屈曲的神樹。而蟠桃則是一種枝丫蟠曲的異種桃樹,所結的果實乃是扁形蟠桃。

不過,將蟠桃和長生聯繫起來的神話起源較晚,最早出自魏晉間道教中人所著的《漢武帝內傳》。該書屬於神話志怪小說,詳細鋪排漢武帝尋仙問道的故事,尤其是西王母下降會見漢武帝的場景,繪聲繪色,極盡渲染之能事。


據該書記載,忽然有一天,西王母的使者紫蘭宮玉女前來向漢武帝傳命,說七月七日西王母將來相會。到了七月七日,漢武帝齋戒設宴,靜待西王母的大駕。二更之後,西王母駕雲而至,隨從的有數千仙人。「王母自設天廚,真妙非常。豐珍上果,芳華百味,紫芝萎蕤,芬芳填樏。清香之酒,非地上所有,香氣殊絕,帝不能名也。」「樏(lěi)」是像盤子一樣盛食物的器具,中間有隔檔。



桃:「中國果」和「波斯果」的有趣誤會



(「東方朔偷桃」是中國古代繪畫中的一個常見題材。)

然後西王母「又命侍女更索桃果。須臾,以玉盤盛仙桃七顆,大如鴨卵,形圓青色,以呈王母。母以四顆與帝,三顆自食。桃味甘美,口有盈味。帝食輒收其核,王母問帝,帝曰:『欲種之。』母曰:『此桃三千年一生實,中夏地薄,種之不生。』帝乃止」。


西晉張華所著《博物志》中也講述了這個神話故事,不同的是還增加了東方朔偷桃的情節:「唯帝與母對坐,其從者皆不得進。時東方朔竊從殿南廂朱鳥牖中窺母,母顧之,謂帝曰:『此窺牖小兒嘗三來盜吾此桃。』帝乃大怪之。由此,世人謂方朔神仙也。」


漢武帝所食、東方朔所盜的這種仙桃就是蟠桃,後來被《西遊記》附會為王母娘娘在瑤池中所開的「蟠桃勝會」。有趣的是,漢武帝藏下的蟠桃核竟然一直傳到了明代!據明代學者王世貞所著《弇州四部稿·宛委余編》記載,洪武八年(1375),朱元璋曾經向大臣出示過「元內庫所藏巨桃半核,長五寸,廣四寸七分。前刻『西王母賜漢武桃』及『宣和殿』十字,塗以金,中繪龜鶴雲氣之象,後鐫『庚子年甲申月丁酉日記』」。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即庚子年,因此大學士宋濂懷疑這些字都是宋徽宗所書。雖然王世貞以古籍中多有大桃、巨桃的記載,從而否認了元代內庫中所藏的巨桃並非西王母賜給漢武帝的蟠桃核,但西王母和漢武帝的神奇故事竟然一直線索清晰地出現在古代文獻中,也可謂一樁趣事了。


不過,在中國文化中,桃最初卻並不是與長壽聯繫在一起的,而是具備避邪的功能。據東漢學者王充在《論衡·訂鬼》篇中所引《山海經》佚文的記載:「《山海經》又曰:滄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間東北曰鬼門,萬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鬱壘,主閱領萬鬼。惡害之鬼,執以葦索,而以食虎。於是黃帝乃作禮以時驅之,立大桃人,門戶畫神荼、鬱壘與虎,懸葦索以御。」



桃:「中國果」和「波斯果」的有趣誤會


(此圖出自青島出版社2013年版《中國木版年畫代表作》,描繪的是中國傳統的兩位門神神荼(左)和鬱壘(右)。


「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讓我們想起了前文所述的「蟠木」山,南朝宋的學者裴駰認為「蟠木」即度朔之山,那麼此山的神樹就是「屈蟠三千里」的桃樹。在《亂龍》篇中,王充又聲稱神荼和鬱壘是兄弟倆,專門負責管理眾鬼,眾鬼中有去害人的,二神就將它們捉拿歸案。


神荼和鬱壘從此就成為中國民間的兩位門神,南朝梁宗懍所著《荊楚歲時記》中說:「繪二神,貼戶左右,左神荼,右鬱壘,俗謂之門神。」這對兄弟的位置為神荼在左,鬱壘在右,農曆一年過完的時候,就讓將這對兄弟請上門戶,擔當守門神的角色。如今的「門神」風俗早已簡化了,只需買上一對神荼、鬱壘兄弟貼上即可,但是在古代,這個程序使用的道具還要更多。東晉干寶所著《搜神記》載:「今俗法,每以臘終除夕,飾桃人,垂葦索,畫虎於門,左右置二燈,象虎眼,以袪不祥。」宋代大型類書《太平御覽》引述《典術》的記載:「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厭伏邪氣者也。桃之精,生在鬼門,制百鬼。故令作桃梗人著門,以厭邪,此仙木也。」桃人、門神、葦索、老虎,這些道具無一不與《山海經》度朔之山的記載對應。

神荼、鬱壘二兄弟的生活背景既然是一株伸曲三千里的大桃樹,作為神樹的桃木因此就具備了避邪驅鬼的功能,古人不是把門神貼上就了事,還要將兩位門神的像畫在桃木板上,再懸掛在門上,這叫「桃符」。王安石的名詩《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就是描寫的這種風俗。除此之外,還要垂掛著一條葦索,葦索是神荼、鬱壘二神捉拿惡鬼的工具;還要畫一隻虎,虎是二神懲罰惡鬼的刑罰,將惡鬼交給老虎吃掉;虎旁邊還要懸掛兩盞燈,象徵著虎在睡覺,惡鬼不要來驚動它,否則就會被虎吃掉。


這就是桃樹和桃木在中國文化中最早的象徵意義:避邪驅鬼。《禮記·檀弓下》篇中有這樣的規定:「君臨臣喪,以巫祝桃茢執戈。」「茢(liè)」是掃帚。國君參加大臣喪禮的時候,要讓主持占卜祭祀的巫祝拿著桃杖和掃帚,讓小吏執戈。這是因為桃杖可以驅鬼,掃帚可以掃除不祥,兵器則可以壓制凶邪之氣。


德國著名的植物學家瑪莉安娜·波伊謝特在《植物的象徵》一書中有這樣的論斷:「倘若將當今的食用桃與中國的野生桃作一比較,便可發現二者如隔霄壤。野生桃開花很早,在中歐如遇暖冬常常在一月末,真匪夷所思。這就讓人明白了一個道理:為何中國人認為桃,尤其是桃木具有非凡的魔力。道士用桃木刻出印章,用此印章密封信件,保佑人們尤其是保佑孩子不受妖魔鬼怪侵害。」這是從植物學角度對桃樹魔力的解釋,而在中國的神話譜系中,桃樹乃是神樹,桃樹的魔力正是由此而來。



桃:「中國果」和「波斯果」的有趣誤會



(桃是薔薇科梅屬的落葉小喬木,原產於中國。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古代傳說中可以延年益壽的桃,通常指的是扁形的蟠桃,是桃的一個變種。)


到了《詩經》時代,桃樹開始介入人們的婚姻生活,成為幸福婚姻的象徵。《詩經·周南·桃夭》是一首著名的詩篇,全詩是:「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蕡(fén),指即將成熟的果實肥大的樣子;蓁蓁(zhēn),草木茂盛的樣子。台灣學者馬持盈先生的白話譯文為:「桃樹長得是那樣的旺盛,它的花兒又那樣的鮮艷,正是春暖花開的時候,好像這個漂亮的大姑娘也正是出嫁的時候了,嫁到婆家,一定會與其家人相處得很和善的。桃樹長得是那樣的旺盛,它的果實又是那樣的豐碩,好像這個漂亮的大姑娘,嫁到婆家,一定會與其家人相處得很和善的。桃樹長得是那樣的旺盛,它的葉子又是那樣的繁茂,好像這個漂亮的大姑娘,嫁到婆家,一定會與其家人相處得很和善的。」


「桃之夭夭」是全詩最重要的意象。「夭夭」是形容桃樹生長得華美旺盛的樣子,「桃」與「逃」同音,後人於是將這個詞給詼諧化為「逃之夭夭」,比喻逃跑得遠遠的,但「夭夭」卻從來沒有遠遠的意思。從盛大婚禮的桃樹下逃跑,未免大煞風景。


瑪莉安娜·波伊謝特在《植物的象徵》一書中對桃的象徵意義有一個錯誤的見解:「桃運至羅馬,隨之帶來的只是一小部分與中國有關的象徵意義,即人們普遍感興趣的色情部分。」如上所述,中國文化中的桃,最初的象徵意義是避邪驅鬼,第二個象徵意義是婚禮時的祝福,哪裡來的色情含義?傳到歐洲之後,正如馬克·奧康奈爾和拉傑·艾瑞在《象徵和符號》一書中所說:「在早期歐洲,桃子被稱為『維納斯之果』,是羅馬婚姻之神許門的聖果。」即使是瑪莉安娜·波伊謝特本人也在《植物的象徵》一書中承認:「在中國,當時人們喜歡把婚娶吉日選擇在桃花盛開之時;桃子在羅馬也成了婚禮的象徵,亦是婚姻之神許門的標誌。」


Hymen(漢譯許門或海門,舊譯許墨奈俄斯),古羅馬的婚姻之神,是一位戴著鮮花項圈、手執火炬的英俊少年,「他拍擊著雪白的翅膀,往往飛在迎親隊伍的前頭。他手中的婚禮火炬燒得通亮。在婚禮進行的時候,載歌載舞的姑娘們請來許墨奈俄斯,請求他為年輕人的婚姻祝福,使他們生活歡樂」(引自尼·庫恩《希臘神話》),又是哪裡來的色情含義?


桃的拉丁學名是Amygdalus persica。Amygdalus是杏仁的意思,桃和杏仁同屬薔薇科;persica則是波斯之意。這個拉丁學名的意思是「波斯杏仁」。美國東方學家勞費爾在《中國伊朗編》一書中描述了桃由中國傳至歐洲的路線:「(桃)或許是綢緞商人帶去的,首先帶到伊朗(公元前二百年或一百年),從那裡再到亞美尼亞、希臘和羅馬(公元第一世紀)。」因為是通過伊朗傳入的,歐洲人誤以為桃的原產地就是伊朗,因此才以「波斯」命名。這是東西方的物產交流史上常常發生的有趣事例。


印度是中國的近鄰,桃其實最先傳到了印度。唐代高僧玄奘在《大唐西域記》卷四「至那仆底國」一條中記載了一則有趣的故事:「昔迦膩色迦王之御宇也,聲振鄰國,威被殊俗,河西蕃維畏威送質。迦膩色迦王既得質子,賞遇隆厚,三時易館,四兵警衛。此國則質子冬所居也,故曰至那仆底,質子所居因為國號。此境已往洎諸印度,土無梨、桃,質子所植,因謂桃曰至那你,梨曰至那羅闍弗呾邏。故此國人深敬東土,更相指告,語:『是我先王本國人也。』」



桃:「中國果」和「波斯果」的有趣誤會



(俄羅斯畫家康斯坦丁·馬格夫斯基筆下的維納斯。)


迦膩色迦王(公元78—102)是古印度貴霜帝國的第三任國王,他在位期間,國勢強盛,向東擴張到蔥嶺地區以東。此時中國正處於東漢時期,黃河以西的部族(即「河西蕃維」;也有說是指疏勒國,即今新疆喀什)懾於迦膩色迦王的威勢,遂獻上人質。迦膩色迦王對這位人質的待遇非常優厚,把他冬天所居之處命名為「至那仆底」,《大唐西域記》原註:「唐言漢封。」「至那」即「支那」,梵語cīna,是佛教經典對中國的稱謂。「至那仆底」意為「中國之地」,在今天印度的旁遮普省東部。質子所栽種的桃被稱為「至那你」,意為「中國果」,《大唐西域記》原註:「唐言漢持來。」質子所栽種的梨被稱為「至那羅闍弗呾邏」,意為「中國王子」,《大唐西域記》原註:「唐言漢王子。」


勞費爾在《中國伊朗編》一書中令人信服地對玄奘的記載作了一個總結:「這些名字現在還流行。玄奘在公元630年記述的五百年前發生的故事,雖是他在印度無意聽到的口頭傳說,但是他這人是確實可靠的,已久經考驗……我之所以接受玄奘的記載,有著兩個原因:從植物學觀點來看,桃樹不是印度土生的,在印度只有栽培的桃樹;而且生長得不茂盛,果實質量不高,而且味酸。這樹也沒有古梵語的名字,它在印度民間傳說里也不像在中國那麼重要。此外,關於它移植到印度的時代,那是和它移植到西亞細亞的時代相同。」


《大唐西域記》卷一又記載這位質子夏天居住在迦畢試國,專門為他所建的伽藍(寺院)的屋壁上「圖畫質子容貌,服飾頗同東夏,其後得還本國,心存故居,雖阻山川,不替供養」。


這就是桃樹傳入印度的始末。如上所述,印度稱桃為「中國果」,而歐洲卻稱作「波斯果」,實在是太有趣的誤會!


編輯│向右


更多精彩原創,請關注微信公眾號:qdlanshe(蘭闍)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蘭闍 的精彩文章:

從空中看黃河:三十年前,你的城市
古人為何稱妻子為「內人」,李敖說「內人」是妓女?
「漫畫」原來是一種鳥的名字
沉香:散發著宗教和美人的雙重香氣
宋朝穿越指南:老司機如何應對旅行中的陷阱

TAG:蘭闍 |

您可能感興趣

一國懊悔:得罪中國果然沒有好下場
法國懊悔:得罪中國果然沒有好下場
終於不再忍氣吞聲:中國果斷對美國下重手!
中美在核潛艇方面的有哪些差距 中國果真能匹敵美帝?
韓國網民:中日韓三國城文化對比,中國果然喜歡紅色
剛剛,中國果斷出手,給敘利亞帶來和平,俄羅斯這下放心了!
防彈少年團田柾國生日中國果吧準備的禮物,國企真的好有錢
這國多次戲耍中國,還腆著臉上門談聯合研發,中國果斷選擇拒絕
敘利亞局勢太複雜,俄羅斯力不從心,中國果斷出手!
中國果斷出手:把一鄰國從印度「虎口」救下
中國果粉開心!蘋果新專利曝光:雙卡雙待的iPhone要來了
中國果然是俄羅斯武器活廣告,連美國關係最好盟友都準備買蘇35
蘋果十周年發布會要來了,庫克為中國果粉準備了「特殊禮物」,你準備好了嗎?
緊急叫停,英國遇險境,中國果斷出手,看網友怎麼說!英國全民震驚!
此國傲慢出售戰機激怒中國?事後反悔卻被中國果斷拋棄
俄羅斯罕見主動上門求合作五代機:卻遭中國果斷拒絕慘遭打臉!
別指望再口頭警告 中國果斷武力回擊美軍
歷史上最傑出的領袖排行,中國果然不負眾望,其中兩位都在內!
美國用戶都不願換iPhone,庫克可能錯怪了中國果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