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兒童心理學:如何理解死亡?

兒童心理學:如何理解死亡?

我們身處的社會談「死」色變,當兒童要面對親近之人的逝去時,這一點尤其有害。成人跟兒童談起死亡往往覺得難以啟齒。他們或許會有意無意地剋制眼淚、收斂情緒,覺得這是在保護孩子,他們還太小,不理解如此沉重的概念。

但是,當孩子身邊有人死去時,他們必然會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進行適合其年齡段的探討交流,可以使他們表達自己的感受。我們要理解兒童在不同成長階段對死亡的認知,從而幫助他們正確認識死亡。

理解死亡

兒童對死亡的理解會隨成長不斷變化發展。1948年,心理學家Maria Nagy在研究中率先發現了兒童年齡與對死亡理解的關聯。研究指出了三個不同的階段:

三到五歲的兒童傾向於否認死亡是一個人的終點,他們會認為死者只是去旅行,還會回來。

在五到九歲的第二階段,兒童會理解死亡是生命的終點,但會對相關知識拒之千里。他們還會認為只要夠聰明就能騙過死亡、避免死亡。

最後,在九到十歲的第三階段,兒童會理解死亡無法避免,人人都有一死,他們自己也不例外。

兒童心理學:如何理解死亡?

兒童對死亡的理解隨成長發育而發展。Michal Parzuchowski/Unsplash, CC BY

Nagy的研究與臨床心理學家Jean Piaget的研究不謀而合,後者基於許多兒童心理學家、教育家的經驗。

Piaget將兒童對死亡的理解分為如下幾個發展階段:

1. 感知時期(0-2歲):死亡「看不到,不會想」。

2. 前認知時期(2-7歲):如果在這一階段陷入死亡帶來的悲傷,往往是緣於奇特的想法和自我中心。也就是說,兒童認為發生在他們身上、身邊的一切都因自己而起。譬如說,五歲的奧利維亞沖她的妹妹索菲喊:「我恨你!我恨不得讓你死!」第二天索菲在車禍中喪生,奧利維亞會覺得妹妹的死是自己造成的,從而陷入深深的自責,會需要一個釋放自責情緒的手段。

3. 行為形成期(7-12歲):這是兒童思想成熟化、邏輯化的過渡階段。好奇心在這一階段佔主導地位,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喜歡看殭屍、骷髏之類的書籍電影。

4. 行為成型期(13歲及以上):成年人將死亡視為生命盡頭的遙遠終點。但如果他們身邊的人去世,他們會在同伴處尋求支持慰藉。

幫助兒童應對死亡

父母離世後的一年內,兒童會與他們的父母保持「聯絡」嗎?對125名兒童的研究表明,92名(74%)兒童相信他們的父母在一個叫做天堂的地方。

兒童心理學:如何理解死亡?

讓孩子畫天堂的圖畫。諸如此類的活動可以起到慰藉作用。from shutterstock.com

這項發現揭示了一個道理:讓兒童以一個新的角度看待死亡,比三緘其口更重要。兒童對過世父母形象的重建需要各種線索,諸如設想死者所在的地方、體驗死者的「生活」、感知死者和使用能夠「聯繫」死者的物品。

一個維持「聯繫」的例子是畫畫寫故事的11歲女童米歇爾。她的母親死於一場車禍。她通過寫寫畫畫建立起母親所在之處的積極形象,使自己心裡更舒服、更有安全感。她這樣想像:那裡有許多城堡,只有像媽媽這樣偉大的人才能住……我媽媽喜歡跳舞,我想她一定在天堂舞蹈。

成人可以通過普適的方法幫助失去親人的兒童。首先,我們應該根據兒童發展階段和理解能力,告訴他們死亡的真相。

可以這樣表述:一般,一個人死去是因為很老很老、生了重病,或者身體受了很重的傷,醫生和醫院都無能為力了。死去之後,身體就停止工作了。

兒童心理學:如何理解死亡?

我們應允許兒童作為追悼者參加葬禮和追悼會。from shutterstock.com

對於非常小的孩子,具體的語音、畫面描述比壓制悲傷的套話更為有效。如果我們告訴小約翰尼爺爺到一個很遠的地方旅行去了,他可能會想像爺爺會回來,或者問爺爺為什麼沒有告別。

其次,我們要允許兒童作為追悼者參加葬禮和追悼會。研究指出,參加葬禮可以幫助兒童承認死亡、尊重死去的長輩。

意識到兒童在悲傷時的常見表現也會有幫助。這些表現包括:試圖故作正常、反覆講述他們的故事、常提起現有親人、擔心親人或其他人的健康等。

兒童心理學:如何理解死亡?

儀式有助於兒童化解悲傷。Gianandrea Villa/Unsplash, CC BY

成人可以鼓勵兒童通過儀式來化解悲傷。兒童可以禱告、放飛氣球、唱歌、種花、寫詩或是埋一根狗骨。悲傷的兒童還可以通過紀念冊、紀念盒、照片甚至紀念郵件來釋放情緒。

孩子們的語言能力有限,不能很好地表述感受;情緒控制能力有限,因而難以忍受痛苦。但是,他們可以通過這些儀式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希冀和恐懼。儀式療法可以通過想像或玩具象徵物進行。例如孩子們可以用玩具電話與心愛的人「交談」。

童年時期的親人離世和隨之而來的悲傷會對兒童的生活產生多方面的影響,但我們可以為他們提供適合其年齡段的言語開導和悲傷干預,使他們得以用合適的方式探索自我、表達自己的感受。

原文來自《科學美國人》

翻譯:張帥琰 審校:楊玉潔



註:所有文章均由中國數字科技館合作單位或個人授權發布,轉載請註明出處。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這個黑科技iPhone8會用嗎?人體傳送密碼
隔夜茶, 「毒藥」or「良藥」?
明朝的東廠、西廠和錦衣衛到底有多神秘?
套套的一些歷史黑料,你一定不知道

TAG:知識百科 |

您可能感興趣

兒童如何理解死亡?
你不理解的死亡
如何理解道家哲學「無為」
如何理解老子的「死而不亡者壽」?
疑病的心理解讀
理解,理解,理 解!
狗是如何理解生死的!
解惑丨如何理解道家哲學「無為」
心理學家:從你的「酒品」看你的心理解析
怎樣教育孩子正確理解死亡呢?
科學家如何來理解鬼魂?究竟是怎樣呢?
如何理解佛教是「無神論」?
命理解讀:如何化解「傷官」的不利因素
只有人類理解死亡?猴子為亡伴理毛髮不願離去
命理解讀:如何診斷自己的健康狀況
心理解讀:飲食心理與肥胖究竟有什麼關係
八字命理解析:花心男的命理特徵是怎樣的?
練瑜伽的你,如何理解幸福?
我們理解的「道」是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