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拜訪元上都遺址,搜尋文明的碎片 下

拜訪元上都遺址,搜尋文明的碎片 下

視頻推薦:動畫片丨星系寶貝 之一



拜訪元上都遺址,搜尋文明的碎片 下







文/孫樹恆


拜訪元上都遺址,搜尋文明的碎片 下



令人驚奇的是,建設元大都(北京)時,元上都是個草原城市,城內有大片草灘、湖泊或水池相連,在建設元大都(北京)的建設中對此加以模仿,把太液池圈進了皇城內。可是千里之外兩個都城,用的卻是一條中軸線。一位名叫夔中羽的學者經過連續測算髮現:北京中軸線往北延伸,它的延長線直指古開平,而古開平正是元世祖忽必烈的發祥地,元上都的所在地。這條中軸線全長7.86千米,是古北京的中心標誌,也是當年元大都的中軸線。根據實測結果,這條中軸線與元上都宮城正北中央大殿和宮城南門至皇城南門的南北中軸線,用的基本都是一條中軸線。元大都是套用了元上都的構思模式然後有所發展,是在元上都三重城垣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從文化方面,儒家文化的社會地位進一步提高。孔子在元朝被封為「大成至聖文宣王」,孔子的敬仰和美譽達到無以復加的程度。孟子等歷代名儒也獲得了崇高的封號;元朝在中國歷史上首次專門設立「儒戶」階層,保護知識分子,「願充生徒者,與免一身雜役」。在元上都就有多處孔廟。「以論元朝,為時不過百年。……若由漢高、唐太論起,而截至漢唐得國之百年,以及由清世祖論起,而截至乾隆二十年以前,而不計乾隆二十年以後,則漢、唐、清學術之盛,豈過元時!」


與大多數中國封建王朝相比較,蒙元時期思想文化觀念有兩個特點是十分顯著的:一個是兼容,另一個是「不尚虛文」。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元朝的文化環境表現出兼容務實的特徵。它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唯一沒有從官方角度提出「避諱」制度的王朝;它是中國封建歷史上思想文化禁錮制度最少的王朝之一,目前尚未發現元朝人士因言論遭受不幸的實例。蒙古人自己所寫的《蒙古秘史》,其他民族所寫的蒙古歷史,比如《史集》和《世界征服者史》,也有許多今天看起來非常觸犯忌諱的記載,比如對蒙古人征服過程中的殘酷屠殺描述頗為詳細,但是蒙古統治者也並不以為然。馬背上奪天下的蒙古人,儘管制定了很多強硬的防範漢人的政策,但是手段並不陰柔。


拜訪元上都遺址,搜尋文明的碎片 下



為什麼元朝沒有文字獄呢?蒙古馬蹄踏遍世界,幾乎沒有遇到強勁的對手,這種獨特經歷讓他們俯視一切,有種獨特的征服感,有種與生俱來的自尊和霸氣,這就是蒙古人的有著強烈的文化自信。這裡講一個真實的故事,元初有一個名士梁棟喜歡遊山玩水,有一天在茅山大茅峰上題了一首長詩,這首詩寫得一般,但是其中確實流露了一些悲宋傷今的心態。恰好在上山之時,梁棟因為租住道觀之類的小事與山上的道士發生了爭吵。道士看到此詩後,遂舉報此詩「謗訕朝廷,有思宋之心」,告到了茅山所屬的句容縣,句容縣馬上又彙報到了朝廷。就在江南文人為梁棟的命運惴惴不安之時,一封判決書從禮部傳達出來:「詩人吟詠性情,不可誣以謗訕。倘是謗訕,亦非堂堂天朝所不能容者。」於是,梁棟被無罪釋放。這段判詞是多麼地自信和豁達。正如人們評價的那樣,如果梁棟早生幾百年,或許會像蘇軾那樣,成為「烏台詩案」的受害者;如果他晚生幾百年,茅山「詩禍」或將演變為又一樁「《南山集》案」。


從藝術方面,中國「戲劇史和文學史上的重大事件」就是元曲(散曲和雜劇),今人把元曲與唐詩、宋詞並列,視之為中國文化的瑰寶。主要得益於元朝北方少數民族倫理道德的影響和文化政策的寬鬆,「使得社會思想能夠較多地擺脫傳統規範的束縛」自由創作。

從宗教方面:元朝是中國封建歷史上唯一明確提出宗教信仰自由的王朝,當時世界上所有的主要宗教在元上都都有活動場所和信徒,這在當時的整個歐亞大陸恐怕是絕無僅有的文化現象。在元上都就有佛寺、道觀、清真寺,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在這裡彰顯,佛教、基督與穆斯林的風情在這裡流溢。1992年,考古工作者在距元上都西北約35公里的羊群廟祭祀遺址,發掘出土了四尊比真人略大的漢白玉石雕人像,人像身著龍紋半袖長袍,端座於帶扶手的圈椅之上,神態威嚴,氣度非凡,足顯皇家威儀。而這一區域正是《元史》所載,元朝帝王祭祖祭天的場所,正如元朝詩人所寫「祭天馬酒灑平野,沙際風來草亦香」的浩大場面。



拜訪元上都遺址,搜尋文明的碎片 下



從國際交流方面,元上都是著名的「草原絲綢之路」起點。元朝的建立,打通了歐、亞、非三大洲之間的交通,使草原文明、歐洲文明和東方文明相互交流,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蒙元文化。每逢春天都會有大批商販從歐亞各地趕來,以各種奇貨異寶與元朝人士交易,從而實現了幾大洲人民的了解與交流。那時許多外國使臣、傳教士、商人、遊客等,都曾在元上都受到國元朝皇帝的接見,建立了友好關係。先後有羅馬教皇使者、高麗國王、波斯、緬甸、尼泊爾使者及義大利商人、印度僧侶造訪這裡。1275年,馬可波羅隨其做生意的父親、叔叔由義大利前來,在元上都宮殿里覲見了忽必烈皇帝。之後,他在這裡度過了17年,回國後口述了《馬可波羅遊記》,使得元上都聞名於世。「安樂的宮殿有倒影,宛在水波的中央漂動;這兒能聽見和諧的音韻,來自那地泉和岩洞。」這是英國詩人塞繆爾泰勒柯勒律治1797年讀到《馬可?波羅遊記》之後,在「悠然神往」中所寫的著名詩篇《忽必烈汗》里的詩句。由宮殿、草原、森林、溪流構成的夢境中的上都,當時在西方國家被稱作Xanadu,在英美的《韋伯英語大辭典》中被單獨列為詞條;歐洲天文學家還用它命名土星的第六顆衛星。幾百年來,Xanadu成為歐美人士描繪神秘美麗地方的形容詞,亦有宛如仙境之意。


元朝在其創造世界歷史的同時,也創造了優秀的民族文化。如白蓮花般的蒙古包,是這一文化的真實體現;而騎馬、摔跤、射箭則是這一文化的精髓所在,至今仍是草原上盛大節日的傳統競技項目。今天,在這裡生活的人們,或許是因為始終生活在元上都附近的原因,始終保留著正宗的蒙古民俗——當地人常常驕傲地自稱保持著忽必烈時期的遺風。他們定期舉行祭天、祭祖及禮佛儀式,每年夏季舉行「敖包祭日」和「那達慕大會」。



拜訪元上都遺址,搜尋文明的碎片 下




我在元上都遺址徘徊,總也走不出的心境。


元上都,曾經統治過龐大的帝國。元朝版圖之廣大,三千萬平方公里的大地,大元旗幟迎風獵獵飄揚,真正是「輿圖之廣,歷古所無」。在五分之一的世界版圖,大元的驛馬可以沒有阻障地自由馳聘。


蒙古人於1271年建立了廣袤強大的蒙元帝國,雖然只經歷了97年,即被朱元璋的明朝推翻,它卻是人類歷史上版圖最大的游牧帝國。以至於羅馬教廷派往蒙古通好的使者驚呼「蒙古不是一個國家,蒙古就是整個世界」。


歷史正是憑藉元朝這個偉大的必不可缺的輝煌過度時代,大元的鐵蹄,把一個又一個曾經野蠻的民族,包括吐谷渾、党項、契丹、女真、沙陀、渤海、以及數不清的「西南夷」部落,開展屠城,統統消滅,甚至讓它消失,極大促進了國家的穩定性和凝聚力。可惜的是,蒙古統治者沒有抓住與時俱進的歷史機遇,他們太多的精力,都在沉溺於消受和享樂,沉迷於宮廷鬥爭,以及防止被「同化」。草原雖然非常遼闊,卻沒有給「黃金家族」賦予優秀而又遼闊的政治視野。不可否認的是,民族壓迫這一致命的癥結,就決定了大元帝國的結局會是一個巨大的歷史廢墟。殘酷有時讓人蘇醒,殺戮有時會讓復仇的烈火燃燒。時光流逝百年,以暴易暴的魔咒,把這樣一個不可一世的帝國埋進歷史的廢墟之中。


「大元城頭柳絲飄,誰見當年天馬驕。藩鎮鎖鑰皆虛設,社稷壇外起笳簫。」上都城在元末農民起義的戰火中毀滅了,而它的遺址則一直保存下來,上都的名字也長久地在草原上成為傳奇。


今天的藍旗人,致力於保護、發掘和研究這座曾經是世界大都會的「文明的廢墟",把凋零的碎片拼讀成人類文明的一個畫卷。他們把占元上都的遺址的一個牧場,搬遷出來,下大力氣進行修整,又修建了元上都博物館,他們把沉睡在輝煌的歷史冊頁上的元上都最大限度的挖掘,當地朋友李東指著博物館展位里的一隻銃說,那是我捐的。許多人都捐過文物。最大限度的還原歷史的真相。元上都成為了蒙古族尋根和歷史者心中永遠的聖都。



拜訪元上都遺址,搜尋文明的碎片 下



歷史上多少曾經的輝煌與繁華,正如元上都在烈火燃燒、風煙散盡之後,留下的往往是累累的廢墟。廢墟是頹敗的、境況是悲壯的,在它的深處,出土了大量器具、劍戟、石瓦,逐漸掀開了文明的面紗,那是一些燒成了碎片而依然閃光的精華,一些令人神往而惋惜的文明。


藍旗是綠色的,元上都遺址是灰色,歷史是悲涼的。不由得想起美國人類學家摩爾根的一句話「蒙昧-野蠻-文明三個階段是人類文化和社會發展的普遍階梯,因此,文明永遠顯得如此珍貴。」那與十三世紀的成吉思汗踏破歐亞大陸、十四世紀的農民起義軍燒毀元上都又有異曲同工之處嗎。


我也是一鼓作氣,穿越都城遺址的執著者。我們只能虔誠地面對最具代表性的幾處聖物。那斑駁的古城牆,那四通八達的道路,那仿製的漢白玉石碑,那唯一性存的木楔子,那厚重的基礎石,在血與火的考驗中留下的歷史痕迹和蒼涼筋骨。


700多年前,風捲殘雲般的蒙古軍團席捲亞歐大部;數百年後,潮水湧來般的世界遊客遠道而來朝拜元上都。無非是想站在這個模糊而清晰的廢墟上做一次猜想。探究也好,旅遊也罷,既然來了,正如我,只是慨嘆,敬仰,疑惑。想像著一場颶風掀開廢墟,來收攏上都城深藏的往事。



拜訪元上都遺址,搜尋文明的碎片 下



我再等電瓶車時,有一個男遊客撿了一塊瓦,放在褲兜里,他掏出來跟同伴說,來一趟沒有白來,撿了一塊寶貝。一塊兩寸見方的,黑黢黢的瓦。我也想撿幾塊殘磚碎瓦,可是當地的朋友給我講了一個故事,有一個北京人撿了一塊瓦回去,每天晚上都做噩夢,聽見有咿咿呀呀的哭泣聲,和兵器撞擊的喊殺聲,後來,把瓦塊又送了回來,又上香,又道歉的。自那以後,沒有人再撿拾的。我聽了毛骨悚然,說實在的,這裡的碎磚瓦塊,都沾有將士的鮮血和憤恨的氣息。我也見過草叢裡的瓦片,我知道瓦片是屬於元上都的,是屬於金蓮川草原,那是歷史的碎片,是有靈魂的,都是有記憶的。


徐徐熱風拂面而過,灰灰的都城染綠了。我不該在這樣美好的時光里想像戰爭,想像烽火,想像血腥。也許我是個憂慮的人,是個悲憫的人,我渴望聖潔。


我走著走著,不由得焦慮疲憊起來。我走出元上都廢墟,好像一塊石頭壓在身上心裡長長的嘆了一口氣,好似嗓子有一塊血,吐了出來,有一股血腥的味。我沒有回頭,我向上都鎮走去,這個只有兩三萬人口的小鎮,街道寬廣人影稀少,小河穿城而過,忽必烈廣場燈光旖旎,感受到小城的簡單與純凈,地廣人稀的曠野之美。


元上都遺址正如飽經苦難的歷史老人,瞪著蒼老和不甘的目光,在歷史的廢墟里迸發出自身的智慧和光芒,默默逼視著草原這座新城的崛起。對於元上都的歷史記憶雖然模糊,但是歷史上曾經的輝煌不容置疑,去搜尋文明的碎片,伴著遙遠的絕響!



拜訪元上都遺址,搜尋文明的碎片 下



【作者簡介】孫樹恆,筆名恆心永在,通遼市奈曼旗人。生於1962年,男,漢族,中共黨員,大學學歷,保險經濟師,供職於陽光財險內蒙古分公司。中國金融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西部散文學會會員,內蒙古作家協會會員,內蒙古詩詞學會會員。散文在線簽約作家。出版個人詩歌集《長夜當歌》、散文集《父親的草原》等書2部,《跑街的女人》榮獲第二屆金融文學二等獎。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寫乎》微信號:hongyupt


顧問:朱鷹、鄒開歧


主編:洪與、姚小紅


編輯:鄒舟、於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閱讀悅讀 的精彩文章:

居繁華之上,品寧靜之美—帶你看看城市中的湖
探秘元上都遺址,搜尋文明的碎片 上
古代官職詳解:神秘的大內侍衛
歷史上從未衰落的十大姓氏:黃姓

TAG:閱讀悅讀 |

您可能感興趣

探秘元上都遺址,搜尋文明的碎片 上
擁抱著巨大文明的廢墟——元上都遺址,元朝的開國首都
火星上現棺材 古老文明留下來的遺址?
世界上最大的巨石遺址,暗示著先進文明的存在?
世界上最大的巨石遺址,或是古代存在先進文明的證據
火星上驚現棺材,難道是火星古老文明留下來的遺址?
七百年文明史的古格王朝遺址,一起找尋歷史的痕迹
大量史前文明遺址再現世間,史前人類當真存在
史前文明真的存在,不僅巴基斯坦發現了史前文明遺址,而且還發現了核爆證據據
三星堆遺址:中國最神秘的遠古文明,上千件稀世之寶
火星上神秘石圈引猜測:外星人遺址被找到?
古代一條狗,救過諸侯國君,它的墓被稱為「龍墩」,至今還有遺址
江西吳城遺址推翻華夏起源,青銅文明前還有神秘文明
中國一考古遺址,文明起源的問題至今無人能解
「明故宮」遺址上建百億元商業地產,曾經的明朝大內啊!
三個史前文明遺址真實存在,達爾文進化論屢次陷入危機
驚!神木發現史前最大遺址 或改中華文明起源!
壁畫遺址下發現無頭男性瑪雅人墳墓
中國現存的文天祥紀念遺址,有一個叫「鬼城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