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烏鎮戲劇節:尋找大眾的「小眾文化」

烏鎮戲劇節:尋找大眾的「小眾文化」

微信ID:iwenxuebao


『 文學 點亮生活 』

烏鎮戲劇節:尋找大眾的「小眾文化」


烏鎮戲劇節:


在大眾文化與小眾文化之間


觀點

特邀劇目、青年競演、小鎮對話、嘉年華四個部分的組建,是戲劇節的四大核心。這四個核心突顯的是主創者的思想和追求。面向大眾還是小眾?這是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


在信息爆炸、文化多元的今天,古老劇種的承傳保留和發展,責任不僅在於戲劇人自身,還需要從官方到民間的共同努力。


因為基礎知識不具備所出現的看不懂,而導致一些優秀的劇目在媒體的宣傳裡面也無法得到真正成熟的思考和專業上的認同。


崔瑩 文


作者系中國香港實驗影像、戲劇導演

烏鎮戲劇節:尋找大眾的「小眾文化」


烏鎮戲劇節:尋找大眾的「小眾文化」



01

莎士比亞說過: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個問題。而在烏鎮,我會說:真實還是虛幻,這是個問題。


2013年,第一屆烏鎮戲劇節,在這裡舉辦。驚擾了這裡的古典的美態。也驚擾了在睡夢中的懷有戲劇夢想的年輕人,全國各地最具有代表性的戲劇團隊,進駐烏鎮,準備為這個國際性的世界交流活動展現各自的才華。這是一個非常難得的平台,聚攏了全國的戲劇人才。


特邀劇目、青年競演、小鎮對話、嘉年華四個部分的組建,是戲劇節的四大核心。這四個核心突顯的是主創者的思想和追求。面向大眾還是小眾?這是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


大眾文化,需要通俗易懂,這是它的基礎。烏鎮戲劇節作為一個全國性的大型的活動,事實上,它的藝術是高於商業的。這一點有賴三位主創者賴聲川、孟京輝、黃磊的藝術品位。每年的大戲都挑選世界上優秀的劇目來到中國。第一年賴聲川邀請了挪威的歐丁劇場——實驗劇場的朝聖之地。我非常有幸能夠看到他們的演出,至今難忘。可以說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舞台表演,演出讓在座每一位觀眾嘆為觀止。而這樣的戲,藝術造詣那麼高,需要有藝術基礎的人去觀摩、解讀、傳播。可以說,烏鎮戲劇節把世界各地最優秀的劇目帶到中國,對中國當代戲劇發展是有很卓越的貢獻的。賴聲川的《如夢之夢》舞台360度的創舉,拓寬了人們對戲劇固有的認識觀念,同時贏得了空前的票房成功。

烏鎮戲劇節:尋找大眾的「小眾文化」



類似法國候鳥聯盟這樣的街頭表演,吸引了大量遊客興趣與關注


嘉年華第一年,邀請到法國候鳥聯盟的加入,龐大的外星人在街上巡遊,電子人控玩偶和西方幻燈皮影戲跟中國觀眾互動,刷新了中國觀眾對西方藝術嘉年華的濃厚興趣和好奇程度。這種西方文化和戲劇技術對大眾的輸出是戲劇節開始的時候必須有的。嘉年華總共來了幾十個團隊,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學生劇團、專業劇團、獨立劇團、實驗劇團、啞劇劇團、肢體劇團等,還有來自香港、台灣等地的獨立團隊。在酒店討論時也充分發揮了地域文化和思想技術上的碰撞。其中一個四川的男孩引起我的留意,他叫楊毅,帶來他的一個啞劇作品。在認識他之前我已經看了他的表演。一種帶有個人經驗的創作,有別於美國啞劇大師卓別林的表演形式,也跟電視上的啞劇小品有天淵之別。他融合了東方舞蹈和西方肢體,面部表情創意在一種有限的敘事里,讓你馬上融入到他帶出的想像空間。然而大眾對街頭表演還是沒有概念,藝術發展的程度和大眾的接受一直存在地域文化和時空上的差異。

烏鎮戲劇節:尋找大眾的「小眾文化」



啞劇藝術青年表演者 楊毅


02

烏鎮戲劇節:尋找大眾的「小眾文化」



有人說,烏鎮像一個迪斯尼主題樂園。我有保留。從建構文化的方式看,美國對文化的輸出無疑是一種美國愛國主義文化的輸出,而烏鎮戲劇節輸出的是烏鎮,還是戲劇節,還是藝術?


當代戲劇的出現,仍然沒有忘卻幾乎被歷史遺忘的中國傳統戲曲。第二屆烏鎮戲劇節的嘉年華就請到了快要失傳的傳統民間戲曲儺戲。嘉年華組委會的總導演臧寧貝先生委託湖南資深戲劇人范昊如先生到湖南深山尋找這支中國失傳的戲種,說服了儺戲的後人來烏鎮演出,可是他們已經年近古稀,不能夠乘坐飛機,組委會用誠意打動了這些老藝術家們,答應乘坐高鐵來到烏鎮。這支儺戲的隊伍來自湖南懷化天井寨,帶來的侗族儺戲《咚咚推》,到烏鎮戴著面具為大家表演的時候,語言用的是古漢語,我和在場的同行都感動得落淚。他們演出的劇目有《跳土地》《癩子偷牛》《土保走親》等關於土地和農民的故事。他們專註的精神和藝術造詣感染了所有觀眾,最大年紀的老爺子已經90歲了,他跟大家謝幕的時候說:「白天種地、晚上跳戲,一輩子就過去了。」2006年儺戲就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在信息爆炸、文化多元的今天,古老劇種的承傳保留和發展,責任不僅在於戲劇人自身,還需要從官方到民間的共同努力。

烏鎮戲劇節:尋找大眾的「小眾文化」


烏鎮戲劇節:尋找大眾的「小眾文化」



出現在烏鎮戲劇節上的儺戲《咚咚推》


(范昊如 供圖)


中國元素的出現,是烏鎮戲劇節在反思自身文化和西方話語權力的權衡後作出探索和嘗試。組委會開始探索本土戲劇與外來戲劇的藝術價值和研究價值,究竟什麼能夠呈現,什麼更需要呈現。這是一個不可完成的工作,也是最需要長期堅持和守護的工作。對我來說它成為了一種歷史觀察學以及經濟現象和戲劇文明延伸與拓展的研究樣本。


許多年輕導演喜歡探索小劇場的可能性和發展,有一個來自日本福岡的男孩叫五味伸之,他喜歡在戶外演出,他希望通過街頭表演達到真正的溝通,並用這個觀念來抗衡大劇場的長期壟斷。事實上,他不反對大劇場,他們只是以此來說明自己的堅持和對藝術的態度。


烏鎮跟福岡不一樣,地域文化和文明的巨大區別在嘉年華每天日常的街頭表演中凸顯出來。


觀眾,分為專業觀眾和一般觀眾,表演的團隊來自世界各地,藝術成分比較高,而導致一般觀眾出現「看不懂」的現象。在欣賞這些作品的時候,產生了落差,這樣會導致表演的消耗。同時,觀眾的態度已經影響了某些表演凋零,例如去年有一隊香港的團隊用粵語朗誦詩歌,大部分觀眾拒絕看下去,原因是「聽不懂」。今年孟京輝帶來了幾個比較荒誕的劇作,觀眾以及媒體一致差評,拒絕接受新型藝術類別。因為基礎知識不具備所出現的看不懂,而導致一些優秀的劇目在媒體的宣傳裡面也無法得到真正成熟的思考和專業上的認同。

烏鎮戲劇節:尋找大眾的「小眾文化」



觀眾的態度已經影響了某些表演凋零


戲劇節有青年競演,屬於學院的範疇,與大眾沒有太大關係。但鼓勵年輕人演戲用獎項的方式是需要慎重的。因為在戲劇節裡面所有的表演都是作品的集合體。如果學術性不高的作品能夠一再獲得獎項是非常不明智的選擇。是為了學院派的延續還是為了打造中國商業劇輸送人才?這裡是需要保守還是開放,目前是不明確的。青年競演應該高於所有表演水平,才具備獲獎的資格,否則它是一種掩耳盜鈴。據了解,很多青年是為了獎項而來的,這是一種本末倒置。


2014年,嘉年華邀請到日本著名的舞踏,一種對現代舞的顛覆和反抗。一種帶有黑暗主題的探索、祭祀。在傍晚的昭明書院中庭,一直演到夜幕降臨,氣場一下子被他們的能量所凝聚,在場的觀眾鴉雀無聲,是被震撼住了。這樣的舞蹈為什麼能夠震撼全場?是因為這位日本舞踏大師桂勘先生,在下雪的冬天六點開始到戶外進行難度很高的排練。

烏鎮戲劇節:尋找大眾的「小眾文化」



日本舞踏大師桂勘作品《胎兒的夢》

烏鎮戲劇節:尋找大眾的「小眾文化」



日本舞踏大師桂勘作品《聊齋志異之「紅花馬鈴薯」》

烏鎮戲劇節:尋找大眾的「小眾文化」


烏鎮戲劇節:尋找大眾的「小眾文化」



日本舞踏大師桂勘作品 《曼陀羅》


( 桂勘學生 鄒振華 供圖)


(大河 董真如 攝影)


2013年,中國肢體劇代表藝術家李凝,帶來凌雲焰團隊,他和一位殘疾人在烏鎮一個角落,在草叢堆里裸體演出,探討人靈魂的問題,李凝團隊有非常刻苦的訓練方式,是其他表演團隊無法複製和模仿的。但次年的烏鎮戲劇節卻拒絕了他們繼續來演出。


嘉年華裡面,每一台演出都具有強烈的文化性,也都有宗教、政治、經濟、人文等方面的表演呈現方式,所以它一直是我致力研究的課題。

烏鎮戲劇節:尋找大眾的「小眾文化」


烏鎮戲劇節:尋找大眾的「小眾文化」


烏鎮戲劇節:尋找大眾的「小眾文化」 點擊播放 GIF/154K


烏鎮戲劇節:尋找大眾的「小眾文化」



我們已推出2017文學周曆2017報紙訂閱服務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學報 的精彩文章:

銀河獎三十年:科幻黃金時代還有多遠?
劉運輝:萬年青
從魯迅到劉慈欣,當代科幻可有精神脈絡?
陳漱渝談魯迅:提倡細讀文本,不欣賞代魯迅立言
花之極賤而可貴者,玉簪是也

TAG:文學報 |

您可能感興趣

郭少傑:尋找精絕古城-大漠之旅
飛躍小濕地:尋找城市中的「野性」
《尋找杜甫》將亮相國家大劇院 打造民族管弦樂「音樂劇場」新概念
劇透!《雷神3》電影曝光更多劇情細節:短髮錘哥尋找奧丁 對決海拉
尋找長春的城市細節
小小鳥的尋找巨人大冒險
《雷神3:諸神黃昏》電影曝光更多劇情細節:短髮錘哥尋找奧丁
走進皖北鄉村,尋找農耕文化
赴港參加首屆香港小劇場戲曲展演,《春水渡》《孔乙己》尋找新空間
康熙和韋小寶尋找的寶物竟然是這種東西?
尋找大葉王:新研究發現影響葉片大小的關鍵氣候因素
解密鄭和下西洋的目的:尋找失蹤的建文帝?
鄭和下西洋的目的:尋找失蹤的建文帝?
尋找梵高的身影:夾在夢想和現實之間的深圳大芬油畫工
一場華服的尋找之旅《奇蹟暖暖》真人電視劇化
歐陽靖:尋找說唱的中國小孩
李鳳群vs舒晉瑜:尋找那些鄉土世界的遊魂
巨石強森將制拍攝「尋找成吉思汗陵墓」為題材的影片
探尋義大利:尋找文藝復興地的燦爛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