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從量子物理說佛法的「空」

從量子物理說佛法的「空」




佛學核心講的就是「空」。而現在你有沒有思想?還在不在呼吸?別人打你痛不痛?那麼一切感覺都存在,又是怎麼個空呢?



第一節、空是怎麼個空




佛法所講的空不是什麼都沒有的空,是離心無境,離境無心,境由心生,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的空;也是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的空;還是超越一切邏輯辨別非邏輯的空。更進一步、更清楚地說就是心物一體的「空」。如果你能領悟心物是如何一體的,你就悟到了這個「空」,這個空即是佛性,也是本心。



佛祖說,萬物皆有佛性。所以包括「你」這個人在內的萬物的存在都應該是非邏輯的才對。那麼萬物的存在是非邏輯的嗎?又是如何個非邏輯呢?




第二節、什麼是理悟空



佛祖在圓覺經中說:「善男子,無上法王有大陀羅尼門名為圓覺,流出一切清凈、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羅蜜,教授菩薩,一切如來本起因地,皆依圓照清凈覺相,永斷無明,方稱佛道。」




對這句話的簡單解釋就是,無上法王(即佛)有一個總綱的大法門,所有清凈、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羅蜜都是對這一法門的修持而獲得。這一法門的名字叫圓覺,而修持的方法是圓照。而照到什麼呢?照到清凈覺相。如果能夠照到清凈覺相就可以永斷無明成佛道了。




問題是,靠什麼來照到清凈覺相呢?很簡單,靠禪定,即因定而生慧。如果沒有禪定的力量是照不到任何東西的,而且也無法起「照」。



既然,如果沒有禪定力量就無法照到「清凈覺相」是個什麼體驗。那麼在不修定的情況下有沒有一個方法能夠領悟到「清凈覺相」是個什麼嗎,或者說理悟空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個什麼東西?




簡單說,所有頓悟方法都是在領悟清凈覺相是什麼,而要想體驗到清凈覺相就必須真的有能力,即用禪定照到它。否則只能是理悟而不是證悟。如果能理悟清凈覺相也就徹底解決了佛學上的一切理論,你會發現99%的佛學內容都是隨機緣而說的方便方法。然而理悟到清凈覺相(空、本心)又何其難!大家僅從理解「七處征心,八還辨見」就可見一斑了。理悟清凈覺相就是理悟空。



第三節、如何科學悟到空


在今天,也只有在今天,我們才有科學之路去輔助悟空。而理悟的方法是對量子力學與佛經相互融通、深入理解而產生的。那麼你會問,我深入學習領悟量子力學會悟道嗎?或者說今天頂尖的量子物理學家都是理悟者嗎?答案是否定的。為什麼是否定的,用一個比喻說明一下。


發明在水泥中加入鋼筋建築方法的人一開始用水泥修築自己花園中的矮牆,結果沒過多長時間,這水泥建築就被走來走去的賞花者給踏壞了,而且重複修築了許多次依然如此。後來在一次修復過程中,他將幾根樹枝加入到了水泥中,結果樹枝和水泥共同作用讓矮牆突然變得很堅固,一直沒有被踏壞。由此這個人就發明了往水泥中加入鋼筋的建築方法。這種建築方法(拉力與抗壓力結合的效果)比單用水泥的建築要堅固十倍以上。比如單用水泥一處矮牆一個月內就會被踏壞,但加上鋼筋就會堅挺幾年時間。再比如,今天幾十層高的大廈如果單用水泥是無法被樹立起來到的。所以,結合的力量非常巨大!


用量子力學結合佛學(科學與佛學真正結合)理悟本心就如同往水泥中加入鋼筋一樣,而一位頂尖的物理學家對於悟道這件事情來說只是製造「鋼筋」的鐵礦石。所以單獨學習領悟量子力學是無法理悟的。


幾天以前一位朋友在評論中說:「其實在修行佛法的群體里,有很多現象是不能用現有的科學理論或原理來套解的……。」。在看了這篇評論後我即收集了關於科學與佛學省思之類的文章,坦白地說,閱讀這些文章如同嚼蠟,這些文章都是通過一個什麼科學發現證明了佛學裡的某些內容。我並不是說這種證明不好,因為這些證明更加堅定人們的信仰,而且功德無量,我只是想說,這種證明只能是「證明」,而不是實際運用——即這些內容對於領悟佛法,或者說對於悟道來說是空洞無物和拯地無聲的(在這裡無意指責,只作說明事理)。


那麼什麼是實用和擲地有聲的?用量子力學領悟到你的存在是怎麼個非邏輯性的是實用的和叮噹作響的,所以科學悟道的鋼筋是你的存在是怎麼個非邏輯的。


宇宙中所有的一切——花朵、月亮、星系,都是由92種「磚塊」砌成的。這些磚塊即是包括氧、碳、鐵、硫等的原子。自然界中的92種原子(加上人工製造的有100種以上)又都是由電子、質子、中子和光子等幾種簡單的、一模一樣的「泥粒」膠黏在一起組建成的。


到這裡,僅僅到這裡——我們不用說到夸克和弦,物質的實在就已經消失了。一個電子、質子、光子即是一個波,又是一個粒子。所有的物質僅僅被表達為一種運動量度(即加速度)的可能性。進一步問:是「什麼」運動量度的可能性呢?


回答則是:什麼....連此刻你用來思考什麼的「什麼」,實際上什麼也沒有!!!一切可以隨你此刻的一念而瞬間堙滅.....!!!!!! 


反過來說,如果什麼都沒有,你身體之中任何一細微之處都是由原子、電子、光子、質子構成的,那麼你整體的存在就是一種潛在的、可能性的、虛無的存在。


所以,你以為你現在的肉身、此刻的愛和痛苦是真實的,實際都是以一種潛在的、可能性的、虛無的方式存在著。潛在的、可能性的、虛無的?奇怪!你也許會說:『不懂』?


空是非邏輯的,佛性是非邏輯的,萬物唯心所造是非邏輯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非邏輯的,真如、菩提、涅槃、如來都是非邏輯的........。


一直以來這些非邏輯離人們太遙遠,以致只有極少數祖師大德才有可能觸摸到,而我們即將進行一場不可思議的奇妙之旅——通過量子力學來觸摸這個非邏輯性。



在修習禪定上,我能給大家的理念是什麼?


對此用一比喻再作一簡要說明:給你一張羊皮,要求你縫製一隻皮球。你該如何對這張羊皮進行剪裁?有兩條路:第一、需要你用許多時間去學習數學幾何知識,然後再去計算該如何剪裁這張羊皮。第二、你買一隻很圓的橙子。把皮「不間斷」地剝下來。然後鋪在羊皮上,按照桔子皮的形狀剪切下羊皮。這樣幾分鐘你就完成了任務。同理,修習禪定,你不必要成為佛學理論方面的專家(只汲取我們需要的即可)。你要知道「我們的目的是什麼」就可以了。我們的目的是什麼?很清楚:科學禪定的唯一目的,就是以科學的簡潔乾脆的理念修習「定力」。然後以心理科學、生命科學理念為基礎,讓人們學會運用心靈的力量,進而獲得健康。在修習定力方面,科學禪定從總體來說,就是給你一隻橙子。



1、什麼是空境?


就像食鹽也叫氯化鈉一樣,如何入定等同於如何體驗空境?要想體驗空境,首先要明確什麼是空境?


很簡單:清清楚楚就是「空境」。是越空越清楚,越清楚越空。當年達摩祖師面壁時「聞蟻斗如雷鳴」。這句話已經將「空境」形容得很清楚了(注意:不是達摩祖師入了什麼境界後才有了這個能力,而是空境本身的特性)。千萬不要再到什麼地方求個什麼「空」,造出個什麼「空境」出來。所以清清楚楚就是空。本心就是空境——就像一面潔凈的鏡子(鏡子越乾淨就越清楚,也就是越空),所映照出的萬物就是你的感覺和思想。萬物在鏡中流轉逃飛,就像你的思念在本心中跌宕起伏一樣。無論鏡外「電閃雷鳴」,「鏡子」能夠感知到一切,卻不會受到絲毫污染(不垢不凈)。這就是空境。


你猜猜這是什麼東西:白色立方晶體或細小的結晶粉末。相對密度216525℃)。熔點801℃。沸點1413℃。中性。有雜質存在時潮解。溶於水和甘油,難溶於乙醇。很難猜吧?答案是:食鹽。所以注意:所有對「空境」的描述只能用形容詞。而只有你品嘗到了食鹽,你才能知道食鹽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可是當你品嘗過了,而又向更多的人去描述食鹽是什麼時,你也只能用形容詞。然後聽你描述的人的感受,就如此時此刻的你對我所形容「空境」內容的感受一樣!


2、空境不是你「修」出來的。


人們普遍對「體驗空境」有一種誤解:即認為體驗空境就像煮米飯,只有煮到一定時候,飯才會熟——即認為只有修習到一定的的候「空境體驗」才會出現。實際情況是:任何人都可以體驗到空境。只是沒有經過修習的人,沒有能力將空境延長,體驗不明顯,也不會有什麼效果而已。就比如:你「一觸即離」地觸摸打火機的火焰,就算「摸上」一千次,你的手指也不會被燒傷。而你持續地停留在火焰上三秒鐘,只要一次,「質」的變化出現了——你會被燒的很痛——如果是一小塊豬肉的話,就會被燒焦。這是「時間的量變」引發的質變。所以修習禪定的關鍵是如何將體驗到的「空境」延長。



3、如何獲得空境的體驗


首先,以《金剛經》中的三際托空(即: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去體驗。空境在哪裡找?在你的第一個念頭與第二個念頭的空檔里找。讀一下:「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每一個字句之間的「空檔」就是空境——清清楚楚的空境。因為太短了(大腦神經系統完成一次同步震蕩的時間是40毫秒(1/25秒),所以最短的空境不會短於40毫秒)。沒有一定心力為基礎,不會有所延長,就很難切實地感受到。


其次,以密宗大手印的最高秘訣去體驗空境(即:最初令心坦然住,不擒不縱離妄念,陡然斥心呼——呸,猛然續呼「呀碼呵」,一切皆無「唯驚愕」。「愕然」洞達了無礙,明澈通達無言說。法身自性當認之,直指人心第一要):人的意識平時是非常鬆散的,當你被別人一聲恐喝而嚇到時,你就會體驗到很短的一小段「空境」——一小段的清清楚楚。而大手印的方法就是用「驚愕」來截斷雜念妄想,來體驗清清楚楚的「空境」。


萬法歸宗,最好用的就是佛祖所傳的絕頂秘訣:「知幻即離」(來自《圓覺經》)。沒了!就這麼簡單!這就是最高密法!!!實際上,用知幻即離去體驗空境需要有一個基礎:就是擁有一定的心力——正信佛學通過包括「安般守意在內的諸方便法門」來獲得一定的心力。





4、為什麼非得有一定心力才能去體悟「空境」呢?


打個比方:一位運動員的目標是將一個100公斤的杠鈴堅持舉過頭頂一分鐘。他會怎麼進行練習?他會一開始就去試舉100公斤的杠鈴么?絕不會。因為教練清楚地知道:由於沒有能力舉起來一次,肌肉就得不到有效訓練。所以就算嘗試舉上一萬次,除了傷筋動骨以外,所獲只能是空費力氣!所以方法只有一個:漸次修習——從20公斤到50公斤,再到80公斤的練習。最終會舉起一次的100公斤的杠鈴。然後將一次變為一萬次,就獲得了挺舉過頭頂一分鐘杠鈴的能力。


簡單清楚:首先,你要通過意數呼吸(20公斤——80公斤的杠鈴的練習)的練習,擁有體驗一次空境(舉起100公斤的杠鈴)的能力。然後通過不斷的去體驗(舉杠鈴),就獲得了超強度的心力(長駐空境)



5、什麼是知幻即離?如何用「知幻即離」去體驗空境?


很簡單,知,即察覺。就是你在打坐時,突然察覺到有妄想的時候——就是空境的體驗。你一察覺,空境出現了,因為妄想早已跑掉了,當下空,本來空,不用再去想把妄想空掉。妄想不空而自空,千萬不要再用個什麼秘法去除妄想。就是說:在經過數呼吸的訓練後,你有能力在「一察覺」後,體驗並保持到——超過0.5秒鐘的清清楚楚——察覺的當下就是空境,你就住於空境了。如何延長保持這一段的清清楚楚,就是修定的全部內容了。



注意:不可拔苗助長。沒有訓練意數呼吸而體驗到的「空境」是比較模糊的。因為你的「心力」還不足以延長而體驗到「純度較高」的空境。也就是說,還沒有達到「把握」的程度(舉不起100公斤的杠鈴)。當你有能力舉起100公斤杠鈴的時候,舉一次就是一次的效果,舉兩次就是兩次的效果。如此舉上一萬次,才是真實有效的訓練。(還是那句話:不要根據自己的經驗去判斷一個東西,這樣對自己是不公平的,因為一切的一切都只與你個人有關係)。當你通過意數呼吸的訓練而將基礎打好時,你就有「心力」去體驗一小段清清楚楚的「空境」了。然後將這一小段空境想辦法延長就可以了。


如何延長體驗到的「空境」,就是如何持續不斷的去體悟空境,這也是最關鍵的問題。在死亡的絕境中——在1998年的一天上午的10點鐘,我突然頓悟出了一個非常簡單有效的秘訣:「當你察覺有妄想的時候,就是空境。當下空境,本來空境。那麼,你不要去到那裡去找清凈,找空境了,你只需要不斷察覺,就可以不斷地去體悟空境了」。所以這個秘訣就是——不斷察覺。


肯定有老學究會說:不斷察覺本身這一念就是「大妄念」。這句話是對的。關鍵是:談佛議理的人們都太有「遠見」了——每一天都在「談論著河對岸的美麗景色」。當人們給他一艘船的時候,他卻說:「你們錯了,我們的目的是要到河對岸去,而不是船,船不是河對岸」。「船不是河對岸」這句話誰能說是錯的呢?


當「不斷察覺」經不斷修習後,當你有能力將「空境」延長到2秒鐘時,你就會體驗到「一小段」的空,就會有「原來是我」的感覺。


什麼是「原來是我」?


簡單地說:「你會感到你就是你,一個活生生的你自己,一個非常清楚地存在著的你自己」。(實際大手印的大聲的一聲「呸」,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後,就是體驗那個「原來是我」的感覺。突然你被嚇時,是否體驗過一個很清楚的「我」的感覺呢)。「原來是我」就是一段空境的體驗,就是精真元明的體驗,就是一段時間的入定。我們只要想辦法把這種感覺延長就可以了(從這裡開始我們涉及到的心理科學、腦科學方面的知識就會越來越多,而最終都會歸於物理學門下)。


如何延長「原來是我」?


到這裡我們碰到了一堵無法逾越的牆——無論如何「空境」的延長不會超過3秒鐘。原因如下:


此時此刻你現在在想什麼?你以為你的思想像流水一樣連續地流過你的意識的嗎?實際上你是錯誤的。我們的意象是一段一段的流過我們的意識的。這就像我們曾經以為電影是連續播放的一樣——實際上電影採用的是每秒24幅畫面(電視25幅——1秒鐘大腦神經元會同步震蕩25次,每次40毫秒)的速度播放的。如果電影以每秒低於24幅畫面的速度播放,你看到的將是一幅一幅的「圖片畫面」在你的眼前閃過。人的意識流也是同樣的一種機制:意識流在你的腦中也是以一幅一幅的「畫面」流過的。那麼一個「意識圖片」(可以認為是「意識量子」)是多長時間?它的框限又是多少?又如何與佛學禪定相融通的呢?



看一下,我們曾經看過的耐克爾立方體:






簡單地說:你可以看到兩種透視(查看以前文章)——看到的人像或花瓶(不同透視形狀的立方體)是在你的意識中不斷轉換的(就是一會看到雙人面像,一會看到花瓶)。而你永遠不可能同時看到兩種透視——就是說你的意識中不會同時呈現人像和花瓶。而在此時此刻活生生的意識中,你只能裝下一個意像——也就是只能有一個「意識畫面」。(對於這一點,腦科學論述是很深奧和複雜的:比如一次的腦電流同步振蕩是30~40毫秒等等。今天你只需了解到這裡就可以了,以後我們還會更深入地談到更深刻的東西)。這個「意識畫面」所持續的時間從40‰秒(即40毫秒)的下限到3秒鐘的上限之內。


更清楚地說:「意識圖片」的下限是:你要想讓花瓶與雙人面像在你的意識中轉換的速率再快也絕不會超過每秒鐘25次(一秒鐘有2540毫秒)——就是在40毫秒之內絕不會連續地出現兩次的「意識圖片」。而上限是:無論如何你的意識中所保留花瓶的「意像」絕不會超過3秒鐘就會自動轉換為雙人面像(就是絕不會超過三秒鐘,意識圖片肯定要變換為另一張意識圖片的意思)。有人感覺是超過了三秒,實際上是兩個感覺到的「一種透視(比如花瓶)」的間隙很小而已。只要你是人你就逃不出這麼一個「此時此刻的意識限度(004秒——3秒鐘)」。以上意義很明確,無論如何一個完整的「空境」片斷被限制在004秒——3秒鐘之內——無論如何,誰也逃不出這麼一個意識的框限。


很簡單,修禪定的另一個非常重要關鍵出現了:我們無法延長「空境片斷的體驗」,那麼只有不斷地體驗「空境片斷」來獲得長時間的「空境體驗」了——這就有如:自行車的鏈節連接到一起形成鏈條一樣——即形成「空境鏈條」。


接下來的一個問題是:如何將所出現「空境片斷」之間的距離縮短——直到連續無間隔地出現「空境鏈條」?


答案還是要通過「不斷察覺」為原動力,使「空境片斷」越來越頻繁地出現,當然這個頻率有一個心理機能上的上限——這個頻率再快不能快於每秒鐘一次(另外注意:不斷增快「不斷察覺」頻率的目的是通過這種不斷體驗到空境的方式為訓練手段,進而獲得可以延長體驗在空境中的能力。反過來說,當通過一段時間不斷察覺的練習,隨著你有能力停留在空境中時間的延長,不斷察覺的頻率是逐步降低的,比如,當一次察覺讓你有能力停留在空境中一分鐘的時候,那麼你的不斷察覺的頻率就不是每秒鐘一次,而是每分鐘一次了)。同時,不斷察覺也是縮短「空境片斷」之間間隔的唯一方法。「不斷察覺」體驗到的空與「原來是我」體驗到的空,本質上都一樣。只是把它們看成兩個感覺,再開始體驗時就比較容易理解和運用。


還是「時間的量變引發了質變」——當無間斷地連續出現五次以上的「空境片斷」時——即形成「空境鏈條」時你的另一個感受就會出現:住看清楚。


什麼是「住看清楚」?就是可以較長一段時間「住」在一個「心的入定態里」,對一切(包括自己)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像你在清清楚楚地觀察著一切一樣,而這就是「照」。


什麼又是照?比如,把六百卷大般若經濃縮為五千字的是金剛經,再把五千字的金剛經濃縮為260個字的是心經。再把心經濃縮為一句話,就是「照見五蘊皆空」。再把「照見五蘊皆空」再濃縮,就只有「照」這麼一個字。「照」便是全部佛法。精簡地說:就像用手電筒去「照」見萬物,而手電筒里的電燈泡就是「本心」。而本心「照」見一切。空就是照,照就是觀,觀就是覺,覺者佛也——轉來轉去都在形容一個東西。


我曾經用紅筆將「不斷察覺、原來是我、住看清楚」(這就是覺空入定的三個秘訣)寫在紙上,然後貼自家的天棚上(因為股骨頭壞死的原因,我是躺著修習禪定的)。每一天看著這個方法,進行修習禪定(在10多平方米的天棚上寫滿了我修習禪定的關鍵之處。第一次到我家的人,都會被嚇一大跳!搞不清楚這「滿天紅」到底是個啥意思)。注意:實際上每一個看起來十分簡單的方法,都有非常深奧的佛學哲理為基礎的——這三個秘訣也是我漸進的領悟融通出來的,絕對不是胡亂簡單的。比如:當你察覺妄想來的時候就是清凈就是空。這句話至少會有超過一百句的佛祖所說的經文做輔助理解的(這個還須逐漸與修習禪定,相行並進地分析領悟)。今天我只是在給大家畫那個「橙子皮」,我們只能走到那裡說到那裡)。


小照一下,大概有個幾十秒鐘。可以比喻為一個點。隨著「點」之間的距離的縮短而有了大一點的「照」。這就是線(數學上叫「點動成線」),也就是有了一段的定境。很簡單,不斷的去體驗小段的定境,就會逐步通過訓練而體驗到大段的定境,這就是入定了!!!!!真是很簡單!!!!!!


此時此刻的你也許會說:太簡單了吧,好像愚弄了我們的期待心?是啊!我也覺得太簡單了。我也想弄點「玄妙的東西」。可是佛祖說:「亦無漸次」(就是所有的佛、菩薩都按這一個方法修習),一下子把「玄妙」打沒了。也許,就是為了今天能把這個說個清楚,讓我在死亡絕境中極度痛苦地用功多年。所以請你為我鼓鼓掌吧!!!


附錄:


物理學進入到量子力學的時代已經近一百多年了。量子力學的根本原理讓我們製造出了「原子彈,電子錶,電視機,手機,各種高尖端技術和生命科學的高科技等等」,幾乎涵蓋了當今的一切的科技發展。可是非常有意思的是包括創建了量子理論的諸多世界頂級的物理學家一再公開聲明:「沒有人能懂量子力學」。也就說被公認的事實是:量子理論相當艱深而不容易理解,連專家也不例外。一代又一代的頂尖的物理學家,青絲變白髮,就是為了搞懂量子力學。


從我第一次接觸物理學到今天近十年中,我花在學習領悟量子力學上的時間超出了學習佛經的時間。量子力學與佛法的深入融合才是真正深奧而不可思議的,最重要的是十分有用的。同時這種融合(有用有效性的融合)是科學禪定的一個重要的核心理念。


說了半天,量子力學有多麼神秘?今天只作點滴分享(只與哲學相關部分)。


根據量子力學的實驗解釋:電子、質子(組成原子的構件,所以也是原子的特性)的本質是「虛幻的」,是依賴於人的意識的觀察而存在的。就是說你不看一個原子,原子是不存在的。原子竟然是不存在?這多麼瘋狂阿!既然組成樓房(身體)的磚頭(原子)是空的,樓房也肯定是虛幻的!也就是說:本質上我們是不存在的。你的存在依賴於我觀察了你,而我的存在依賴於你觀察了我。愛因斯坦曾憤怒地反駁說:「我不看月亮,難道月亮就不存在?」可是無論你相信不相信,事實情況是:經過幾十年世界科學界的一再證明:愛因斯坦錯了!物理學家惠勒根據量子理論而發展出了一個著名的「自觀察系統」理論。這個理論就是說「我們存在的宇宙(星星、樹木)是依賴於我們的意識對宇宙的觀察而存在的」。你說這句話瘋狂不瘋狂?


一個漆黑無月的夜晚,有五個人偶然中在山間的一個亭子里相遇。大家坐下來寒暄之後,閑聊無事就各自講起自己遇到鬼的故事。結果一個比一個講得嚇人。而當其中一個人正講得起興的時候,突然遠方傳來一聲雞叫,想想發生了什麼事情?這幾個人瞬間隨風而去。原來他們每個人都不知道對方就是鬼。


假如沒有心靈,清風、星球、宇宙的存在有什麼意義?假如沒有心靈,我們又是什麼?寫文章的我和看文章的你,難道不是空的嗎?100年後(就像我們今天看待100年前的人們一樣),也會像那些鬼一樣,不知道哪裡去了。如果原子是空的,那麼連什麼是個什麼都沒有,那麼到底什麼又是什麼(宇宙外面還有多少個宇宙?宇宙形成之前是什麼?什麼是空間?空間如果像一個空心球的話,那麼球殼外面是什麼?假如一切(物質本身)都沒有,那麼什麼是什麼呢?)?當人們想到這裡往往會不寒而慄。如果你現在沒有「栗」,過後當你想到一個「點」時,就一定就會「顫慄」!顫慄過後也許你就會發現一個大秘密!





自古以來,到底是否存在一個對心進行「修鍊」可以被真實感覺到的、心靈可處的「真境界」?這種境界又在哪裡?如何去找?到底又有什麼用處?假設真的存在這種境界,那麼是否可以找到一種,就像是爬梯子一樣,有梯子的橫檔可以去觸摸、把握、蹬踏的禪定境界(定境、空境)的「橫檔」可以去把握、蹬踏著一步步修入到空境中呢?答案:有,即是佛學禪定。


學佛最關鍵的有兩點「悟道」和「禪定」。對於這兩點來說,如果悟錯了本心,修錯了禪定就如同緣木求魚一樣,永遠不可能悟道和入定。今天著重補償論述第二點,即如何入定?(註:第一點以及修定核心主線和禪定秘訣請參閱《科學禪定》書)。


如果對這一點能夠獲得清晰清楚認識的話,那麼修定則是簡單和容易的。為什麼?又如何去操作呢?下面首先用體育運動的比喻來說明。


幾乎任何體育運動都是技巧和力量的結合。例如,你要想將標槍投擲的更遠,第一要先學會如何投擲標槍的正確姿勢,第二通過正確投擲姿勢的重複投擲,就會獲得能夠將標槍投擲得更遠的肌肉力量。對於修習禪定也是如此情況:即第一步要找到體驗到空境的「正確姿勢」,第二步通過重複體驗正確的空境體驗,繼而通過這種「重複」的訓練獲得一直能夠體驗在空境中的能力,就入定了。


因此修入禪定是簡單的:只要兩步即可入定。但是又為什麼對於有些人來說卻猶如登天之難呢?原因就在於許多人「緣木求魚」的修錯了空境(這如同是,悟道是簡單的,難就難在人們悟錯了本心一樣),所以修習禪定的第一關鍵是,要認識清楚什麼是正確的空境體驗,以及如何去體驗到正確的空境體驗。那麼真空境是什麼樣呢?



第一節:真正的空境是什麼?


下面我們先問兩個問題:第一、世界上誰最有資格描述空境是什麼?答案是簡單和肯定的:除了佛祖以外,沒有任何人有資格描述空境是什麼。因此自古以來所有的高僧大德無論說了什麼神秘境界都不「準確」,只有從佛經中去找對空境境界體驗的描述才能保證百分之百的正確。


第二、現在你即可以回憶一下,你曾經看過的佛經和對佛經進行解釋的各種書籍,以及在網路上看到的有關解釋佛經的內容中,你是否可以找到一句佛經,如同我們對蘋果甜味道體驗描述的一樣的描述在描述空境是個什麼「味道」的體驗呢?答案也是簡單和肯定的:「沒有」。佛祖在45年的說法中,從來沒有說過空境是個什麼樣的感覺的體驗。佛經中也從來沒有過關於空境是個什麼體驗感覺的論述。


那麼,佛祖是如何向世人說明空境是什麼的呢?


清楚地說,所有的佛經都是「手指」。對於「不可說」的空境佛祖是用「指」的方式在指體驗到空境的方法和方向。那麼佛祖在佛經中是如何指的呢?


在《圓覺經》中,佛祖是這樣去指空境的:「彼知覺者,猶如虛空;知虛空者,即空華相;亦不可說無知覺性,有無具遣,是則名為凈覺隨順」。這句話的意思是:你通過眼耳鼻舌身意感知到的任何感覺都是虛幻的,那個知道這虛幻的能知之性就是「空境」(如來本心)。注意了,這裡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地方是:這個「知」是一路知到底的「知」。而如果你去找出一個「能知之性」的「知」的感覺,或者你感覺到有一個能知之性「知」的存在,這時的「知」就都是「空華」,都是在幻中說幻。


為什麼呢?因為凡是所有的所能說出來的「感覺」都是在眼耳鼻舌身意的感覺中說,而此類感覺都是「幻」。那個「空境」(真如)是能知道眼耳鼻舌身意感覺的「感覺」(暫且稱為感覺)。因此這個「感覺」是不能通過「眼耳鼻舌身意」中的感覺能表達出來的。所以,要想在「眼耳鼻舌身意」的感覺中找出一個「空境感覺體驗」是不可能的。


「亦不可說無知覺性」。由於一切眼耳鼻舌身意的感覺都是由空境所生,所以「空境」(或者叫本覺、本心)是能知道眼耳鼻舌身意感覺的「感覺」,因此也不能說「空境」是沒有感覺的。只不過這個「空境體驗感覺」是超越「眼耳鼻舌身意」感覺的「東西」(註:此處為了與眼耳鼻舌身意中的感覺相區別,因此用「東西」來表達空境)。空境對於眼耳鼻舌身意的感覺來說是「有無具遣」的。當遣除一切感覺後剩下那個遣不掉的「非感覺」的「東西」(也就是第一義空)就是乾乾淨淨的「覺」,即凈覺(本心如來、真如佛性)。隨順此方向去認識和修入定境就是正路,即可入定悟道。


以上是佛祖在指那個空境是個什麼東西。那麼佛祖又是如何告訴我們修入到空境中的呢?或者說,那個空境這麼的神秘、不可說和無法用語言來表達,而人們又應該如何去觸摸到它呢?




第二節:如何修入到空境中?


如何才能修入到空境中呢?也就是說,修入禪定的核心秘訣是什麼?


答案是: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


知幻即離:當你察覺到腦中的「幻」(眼耳鼻舌身意感知到的任何內容)時,當下這幻就離去了。「當下」你就處在空境中了。


不作方便:你就不要在到哪裡去找出個空境體驗了,因為凡是「所找」,皆是在「幻」中找,所以無論找到什麼你都是在「幻中找幻、「幻中覺幻」和「幻中說幻」。


離幻即覺,亦無漸次:如果你能夠一直在離幻,那麼你就一直在覺,能夠一直在覺,你就一直在入定了。此「覺」沒有多少、次第之分,所有的人、菩薩、佛修的都是同一個「覺」,這就是不二法門。


所以,倒推來講,如何入定?答案是:要一直在覺,就一直在入定。而要想一直在覺,就需要一直在離幻。因為離幻的方法是「知幻即離」,所以要想一直「在」離幻,就要去一直在「知幻即離」;而要想一直在「知幻即離」的唯一方法是獲得一直在「知幻即離」的能力。如何獲得這個能力呢?唯一的方法是,不斷的通過「知幻即離」的練習,最終就會獲得能夠一直在「知幻即離」的能力。因此,修定的核心秘訣是「不斷的去知幻即離」——也就是「不斷察覺」。


行文至此,就出現了一個最關鍵的問題,什麼問題呢?


比如說,一個人要想獲得能夠舉起30公斤啞鈴的能力,那麼他會先從舉10公斤的啞鈴開始練起。就是說,對於舉啞鈴這件事情來說,一個人是可以有一個東西(10公斤啞鈴)去抓握著練習,而對於修定來說,雖然已經清楚地說明了「知幻即離」——覺知到妄念的當下就是空境,但是人們卻無法真切地感知到一個「空境」的存在,由此而清楚地說,雖然人們很想去「鍛煉空境」,而問題是,如果無法抓握住一個「空境啞鈴」的話,又如何才能對修入空境獲得訓練呢?所以接下來非常最關鍵的問題是,如何抓住一個「空境啞鈴」。再進一步說,若要抓住空境啞鈴,首先就要先明白什麼是「空境啞鈴」,所以下面首先的問題是什麼又是「空境啞鈴」呢?


答案是:當你察覺到妄念的當下會感知到的一個「清清楚楚」,這個清清楚楚就是對空境的體驗,這體驗就是「空境啞鈴」。只要你能夠抓住這「清清楚楚」,不斷地去清清楚楚,就會在「越清楚越空、越空越清楚」的機制下最終入定。


凡是所有感覺皆是虛妄,那麼由以上論述帶來的另一個關鍵問題:清清楚楚是否也是個「感覺」?即清清楚楚是否也是個「妄念」,或者說是個「幻」呢?


答案是:如果你能夠感知到有一個清清楚楚的感覺存在,那麼這個感覺就是個妄念。原因是,你只要能夠感知到有一個清清楚楚的感覺的話,那麼這個清清楚楚就是在「眼耳鼻舌身意」的感覺中體驗,因此,無論如何,只要你能夠感知到有一個清清楚楚的境界,那麼這個境界體驗就是幻,就不是真空境。


如果清清楚楚不是妄念的話,就帶來了一個最奧秘的問題,即「清清楚楚」就已經超越了眼耳鼻舌身意感覺中的「感覺」,因此清清楚楚就是非邏輯性,清清楚楚就是如來本心。由此而進一步帶來的關鍵問題是:清清楚楚到底是什麼?清清楚楚到底在清楚什麼?又如何去清清楚楚呢?


答案是:清清楚楚不是如品嘗到辣味或甜味一樣的感覺體驗,清清楚楚這個「東西」是「清清楚楚」地知道你自己正在品嘗著「辣味或甜味感覺」的「過程」。就是說,清清楚楚是你正在「清清楚楚地知道著」的這麼一個「過程」。至於問到到底在「知道」著什麼,或者說在「清楚」著什麼?回答是:知道著,或者叫做清楚著流過你的意識的任何內容。任何內容包括眼耳鼻舌身意中的任何感覺(例如:眼睛看到的物品、景色等,耳朵聽到汽車聲、歌聲等,嗅到的任何氣味,品嘗到的任何味道,感知到的任何冷熱等感覺,腦中的任何妄念)。因此,清清楚楚本質上不是個「感覺」,由於不是個「感覺」,因此也就不是「幻」。清清楚楚像波一樣,它是個「過程」,也就是個「非幻」。波是無處不在的,清清楚楚——即如來本心是覺遍一切、無處不在的。


那麼又該如何去清清楚楚呢?答:去清清楚楚地知道,流過意識的任何感覺和妄念。


注意:那麼由此而說,既然清清楚楚是個過程,清清楚楚就是如來本心,那麼如來本心也只是一個過程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如來本心是讓波崩潰為粒子的那個東西,任何的感覺、妄念和過程都不是讓波崩潰為粒子的那個東西,現在所說的「過程」是在「幻」及「妄念」中的描述。所以不能把在「幻」中的一種描述直接去比對「本心」。記住:凡所有說,皆是在第二義中說,即在幻中說。(註:關於波粒二相性與本心的詳細論述請參閱《科學禪定書》)


下面我們再從一個側面來看清清楚楚對修習禪定的功用。


1、澄清妄念:佛經:「由澄諸念,覺識煩動,靜慧發生,身心客塵從此永滅。」就是說,這個「清清楚楚」是「由澄諸念」的工具,即只有在清清楚楚的狀態下,才具有「澄」妄念而至真清楚、真空境的功用。


2、離幻的引擎:佛經:「由堅執持,遠離心故;心如幻者,亦復遠離;遠離為幻,亦復遠離;離遠離幻,亦復遠離;得無所離,即除諸幻」。以上經文清楚說明了,「除幻」的方法是「離幻」,而如何離幻呢?答案是:你只要不斷的去「知幻即離」,也就是不斷的去「清清楚楚」,你就一直在離幻。最後,沒的離了,就入定了。


3、可被抓握住的「空境啞鈴」:只要你不斷地在「清清楚楚」,那麼你就是不斷地在舉「空境啞鈴」。由此,你就有了一個可以去把抓握住的空境啞鈴可以去鍛煉而修入空境中了。「清清楚楚」就是可以去觸摸、把握、蹬踏著修入禪定的梯子的「橫檔」。


4、問:在「知幻」後的「清清楚楚」與最終的「清清楚楚」有什麼區別嗎?答:一開始的「清清楚楚」實際上就是最終的「清清楚楚」。二者之間的區別用一個比喻來說就是:一開始的清清楚楚可以比喻為「初三月牙一樣的空境」(淺覺)。隨著禪定的不斷深入,最終就會達到「十五月亮一樣圓滿的清清楚楚」——即圓滿的空境(深覺)、圓滿的覺性。初期的清清楚楚也可以比喻為「水」,最終的清清楚楚則如同是「水」蒸發了。


從以上可以清楚明晰地看到:


體驗空境的正確「姿勢」是體驗「清清楚楚」。清清楚楚就是「真空境」,其他一切感知覺都是虛妄境界。


修習禪定是非常簡單的:即努力抓住「清清楚楚」,不斷的「去」清清楚楚(等於不斷去「知幻即離」和「不斷察覺」),通過這種不斷「清清楚楚」的練習,最終獲得一直停留在「清清楚楚」上的能力,就入定了。




====================




禪意生活系列產品,點擊文末「閱讀原文」進入微店↓↓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量子物理像魔法?或許熱力學更像
激光 基礎物理or量子物理?
量子物理與佛學(一)
新型材料或能連接量子物理和經典物理
真空不空,量子力學讓物理步入禪境!
博士小鮮肉講解不一樣的量子物理
絲竹鼓罄的物理奧秘:從經典到量子
科學物理界里程碑的存在,經典物理學和量子物理學的聯繫
這位姑娘跳著芭蕾也能玩轉量子物理 堪稱最美物理學家
我們的宇宙 從量子理論到量子力學
量子物理推動機器學習
激動人心的量子物理
热力学的量子革命:信息是物理的,但万物都是信息吗?
熱力學的量子革命:信息是物理的但萬物都是信息嗎?
通往物理學世界的地圖 經典物理學、相對論和量子力學
擼貓泡妞擲骰子——從薛定諤到扎克伯格,你不可不知的量子物理
《寶寶的量子物理學》我們應該如何講給孩子聽?
物理學家試圖從零開始重建量子理論
量子物理或可解釋祖父悖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