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十月初一寒衣節 冥途冷遠念家尊

十月初一寒衣節 冥途冷遠念家尊

十月初一寒衣節 冥途冷遠念家尊



寒衣節,每年農曆十月初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秋祭」,民眾稱為鬼頭日,是漢族民間傳統的祭祀節日,相傳起源於周代。寒衣節與春季的清明節、秋季的中元節,並稱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節」。十月初一還是道教三元五臘節日中的民歲臘,《雲笈七箋》記載正月一日為天臘、五月五日為地臘、七月七日為道德臘、十月一日為民歲臘、十二月八日為王侯臘。

十月里來十月一,家家戶戶送寒衣;


祭奠先人禦寒氣,敬老孝老世代傳。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新收時祭奠祖宗的習俗,以示孝敬,不忘本。古人們也在農曆十月初一用黍矐祭祀祖先。農曆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因這時天氣漸漸寒冷,人們怕在冥間的祖先靈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時除了食物、香燭、紙錢等一般供物外,還有一種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時,人們把冥衣焚化給祖先,叫作"送寒衣"。後來,有的地方,「燒寒衣」的習俗有了一些變遷,不再燒寒衣,而是「燒包袱」人們把許多冥紙封在一個紙袋之中,寫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應稱呼,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無寒衣之實。人們認為冥間和陽間一樣,有錢就可以買到許多東西。

十月初一寒衣節 冥途冷遠念家尊


「鬼節」也標誌著嚴冬的到來


同時,這一天也標誌著嚴冬的到來,所以也是父母愛人等為所關心的人送禦寒衣物的日子。早在周朝時,農曆十月初一是臘祭日,這天要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禮記·月令》中描述了周代臘祭的情形:以獵物為祭品,天子在社壇上祭祀日月星辰眾神,在門閭內祭祀五代祖先,同時慰勞農人,頒布新的作息制度。


送寒衣的由來


《詩經·豳風·七月》曾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說從九月開始天逐漸要冷了。人們該添置禦寒的衣裳了,因此十月初一又俗稱授衣節。故前代授衣多在夏曆九月,日期不確定。

十月初一寒衣節 冥途冷遠念家尊



宋代推移到十月朔日


《唐大詔令集》卷77有唐玄宗天寶二年八月制曰:「禋祀者,所以展誠敬之心,薦新者,所以申霜露之思。是知先王制禮,蓋緣情而感時。……自流火屆期,商風改律,載深追遠,感物增懷,且詩著授衣,令存休浣,在於臣子,猶及恩私,恭事園陵,未標典式。自今以後,每至九月一日,薦衣於寢陵,貽範千載,庶展孝思。且仲夏端午,事無典實,傳之淺俗,遂乃移風,況乎以孝道,人因親設教,感游衣於漢紀,成獻報於禮文,宣示庶僚,令知朕意。」這一詔令直接影響到漢族民間拜墓送衣的習俗。由於十月方入冬,九月稍嫌早,這一習俗在宋代便推移到十月朔日。


宋代十月朔的習俗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授衣、祭祀和開爐

授衣


呂希哲《歲時雜記》載:「十月朔,京師將校禁衛以上,並賜錦袍。皆服之以謝。……邊防大帥、都曹、正任侯,皆賜錦袍。舊河北、陝西、河東轉運使副無此賜。祖宗朝,有人自陳,乃賜衣襖。諸軍將校皆賜錦袍。」

十月初一寒衣節 冥途冷遠念家尊


焚燒祭祀衣物、冥鈔諸物


祭祀


據《東京夢華錄》記載,東京汴梁九月「下旬即賣冥衣、靴鞋、席帽、衣段,以十月朔日燒戲故也」,至「十月一日」,則「士庶皆出城饗墳,禁中車馬出道者院及西京朝陵。宗室車馬,亦如寒食節」《夢粱錄》記南宋臨安也是「士庶以十月節出郊掃松,祭祀墳塋。內庭車馬,差宗室南班往攢宮行朝陵禮」。《河南程序遺書》云:「拜墳則十月一日拜之,感霜露也。」宋人祀先用「綿球褚衣」,後世稱之為「寒衣」,宋人尚無此稱。


明代劉侗、於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場》有當時寒衣節的詳細記載:「十月一日,紙肆裁紙五色,作男女衣,長尺有咫,曰寒衣,有疏印緘,識其姓字輩行,如寄書然。家家修具夜奠,呼而焚之其門,曰送寒衣。新喪,白紙為之,曰新鬼不敢衣彩也。送白衣者哭,女聲十九,男聲十一。」


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送寒衣》上有清代寒衣節的情形:「十月朔……士民家祭祖掃墓,如中元儀。晚夕緘書冥褚,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帶衣履,於門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

十月初一寒衣節 冥途冷遠念家尊



十月一 送寒衣


寒衣活動如何進行


準備供品


一般在上午進行。供品張羅好後,家人打發小孩到街上買一些五色紙及冥幣、香箔備用。五色紙乃紅、黃、藍、白、黑五種顏色,薄薄的,有的中間還夾有棉花。晌午吃過飯,主婦把鍋台收拾乾淨,叫齊一家人,這就可以上墳燒寒衣了。


進行拜祭


凡屬送給死者的衣物、冥鈔諸物,都必須燒焚,只有燒的乾乾淨淨,這些陽世的紙張,才能轉化為陰曹地府的綢緞布匹、房舍衣衾及金銀銅錢。只要有一點沒有燒盡,就前功盡棄、亡人不能使用。所以十月一日燒寒衣,要特別認真細緻。到了墳前,焚香點蠟,把餃子等供品擺放齊整,一家人輪番下跪磕頭;然後在墳頭劃一個圓圈,將五色紙、冥幣置於圈內,點火焚燒。還有的人家,在墳頭劃圓圈時,不忘在旁邊另加個圓圈。其用意乃在救濟那些無人祭奠的孤魂野鬼,以免他們窮極生惡,搶走自家祖先的衣物。(圖文整理自網路)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泰山碧霞祠 的精彩文章:

懺悔掃心塵,滌心得清靜
不爭就是指逃避現實嗎?
隨緣是隨波逐流的表現嗎?
胸襟有多廣闊,道就有多大
天堂地獄是什麼概念?

TAG:泰山碧霞祠 |

您可能感興趣

頤叔讀《閱微草堂筆記》:冥途路引,通往另一個世界的護照
【林慈超:地藏菩薩靈感記】結論:超度冥途眾生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