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人道公益 | 「探索人道法」與中國師生如此親近

人道公益 | 「探索人道法」與中國師生如此親近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可以自全

每個人

都是這廣袤無垠大陸的一片

……

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損失

是我們的損失

因為我是人類的一員

……

一堂《國際人道法的基本規則》課後,青島二中高一年級的趙悅分享了她改寫自英國詩人約翰·多恩作品《沒有人是一座孤島》的詩句。鴉雀無聲的聆聽後,教室里的同學、老師以及現場觀摩的同行師資,報以持久的掌聲。

這堂課上,「探索人道法」課程的授課老師範迎迎以遊戲活動、圖片展示、腦力激蕩、製作海報等教學手段,帶領這門選修課的學生一同探索了兩個問題:武裝衝突中,如何對待敵方戰俘?戰俘以外的受害方,又有哪些做法能夠限制他們遭受的傷害?兩個問題,總共十分鐘的小組討論時間,學生們將他們思考的規則書寫在海報上,張貼在教師「窗戶」上。

人道公益 | 「探索人道法」與中國師生如此親近

「探索人道法關乎戰時人道準則,會不會離你的生活太遠?當初為什麼會選學這門課? 」對記者的提問,趙悅回答說:「不會啊,這正是我的興趣所在。四年前,我就開始參加『模擬聯合國』活動,也曾參與『青少年成長計劃』的項目,『探索人道法』也屬於我感興趣的公共政策話題。」

這名高一學生對自己的未來求學之路已有粗淺規劃:「我希望能去英國留學,學習PPE專業——政治、哲學或經濟。在英國,這門學科最好的應該是牛津,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也不錯。」說話間,她躥到課程觀摩者之一、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東亞地區代表處合作主管諸葛羅素身邊,諮詢起紅十字國際委員會面向青少年的培訓或志願服務項目來。

人道公益 | 「探索人道法」與中國師生如此親近

「探索人道法」項目是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和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合作,共同為13至18周歲的青少年設計的一項全球教育項目,旨在向其介紹基本的人道規則、人道價值,以及國際人道法的基本規則。

本月底,「攜手人道教育 築夢美好明天」2016年「探索人道法」項目經驗交流會在位於青島市嶗山區的青島二中舉辦,來自北京、上海、天津、內蒙古等12個省(區、市)『探索人道法』核心師資,以及教育部門、紅十字會、試點學校的相關負責人共聚一堂分享成果、交流經驗。

《國際人道法的基本規則》是當天上午核心師資現場授課展示的觀摩課之一。此外,《旁觀者的兩難困境》《為因戰爭而流離失所之人籌建營地》等觀摩課也受到與會者的好評。

人道公益 | 「探索人道法」與中國師生如此親近

探索人道法是否離身處和平環境的中國學生 太遙遠?從記者與教師們的交談看來,還真是記者想多了。「開設這一課程目的是幫助青少年將所學人道原則融入日常生活中。通過培養他們對人類生命和尊嚴的尊重與理解,使之能為人友善、幫助他人。」來自嶗山三中的辛艷老師如是回答。

人道公益 | 「探索人道法」與中國師生如此親近

這並非空談,聆聽教師們的經驗交流,記者了獲知不少事例:單拿「東道主」青島二中來說,一名「學霸」在網上發起眾籌,不為別的,只為了籌錢給家鄉修路;

另一名學生跟隨外派的父親前往緬甸求助難民,回到學校後在「探索人道法」課堂上分享了這段經歷;

還有一名學生利用暑假前赴尼泊爾參與當地人道服務……

對於選修這門課的學生,「探索人道法」並非只是高大上的規則,同樣也是他們應用於生活實踐的原則,人道法精神實實在在在他們生命中留下了痕迹。

人道公益 | 「探索人道法」與中國師生如此親近

在全球範圍內,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已經支持60多個國家開展了這一項目。項目自2005年起在中國試點並開展,在過去的10多個年頭裡已走進10個省(區、市)。

人道公益 | 「探索人道法」與中國師生如此親近

葉英華女士(左)和諸葛羅素(右)在經驗交流會上致辭

在2014年至今的3年時間裡,據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數據顯示,該會連續支持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山東等地開展師資培訓班16期,培訓探索人道法師資526名;開展師資研討班1期,經驗交流會2期,參與人數341人次。

記者在本次交流會上了解到,在全國10省市的「探索人道法」課程師資中,既有思想品德或政治教師、也有德育科目以外的任課教師,還包括心理教師、體育教師以及校醫等。在青島,啟動項目以來的3年間,已有30所項目試點學校將「探索人道法」納入學校校本課程,每學期開設8-12課時。

人道公益 | 「探索人道法」與中國師生如此親近

來自上海黃浦區教育學院附屬中山學校的思想品德課教師朱弘,有幸在「探索人道法」的「中國元年」接受了項目師資培訓。30歲出頭的她授課年齡已超過10年,被上海同行們戲稱為「經驗老道的年輕老師」。談起11年的經歷,朱弘感觸良多,從最開始「借」課時來上觀摩課「交差」,到幾年後在周五拓展時間獨撐局面開設選修課,她深深地感受到「探索人道法」在成長,學生們也伴隨項目在成長。

「每學期學生選課時,我會對他們預先『提要求』,『希望你們是有探索和質疑精神的孩子,並願意創造和傳播正能量』,」朱弘說。「開課下來,學生們的表現很多時候令人驚喜!」

談到一次「不限方式展示紅十字運動起源」的課餘作業,朱弘說,一組小團隊費心費力製作了一組短視頻,效果出奇地好。「孩子們的認真熱情也帶動了家長,室內室外陪同、做午飯招待小客人,家長們也樂在其中。」

此次交流會上,朱弘展示了一項課堂成果——由她的學生設計的「探索人道法」飛行棋,一個幫助玩家了解人道規則的遊戲。原本是學生的課堂作業,但如此美好的設計讓她不捨得束之高閣,於是聯繫了設計公司製作成了成品。

人道公益 | 「探索人道法」與中國師生如此親近

正如中國紅十字會總會青少年與志願服務處副處長張灝所說,探索人道法教育沒有大量的知識記憶,沒有給定的標準答案,沒有認真「聽講」的課堂氛圍,學生沒有教科書,沒有傳統的考試。教師剛接觸項目時可能難以適應,但「沒有規矩」的環境還原了自由創造空間,「通過別具特點的教育方式,不斷拓展學生對世界的認知、鍛煉學生的能力、影響學生的態度、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在長期的潛移默化中對學生未來發展產生影響。」

人道公益 | 「探索人道法」與中國師生如此親近

葉英華(左)與張灝(右)在會議展板前合影

當天的交流會還發布了「探索人道法」項目的LOGO、馬甲和徽章。項目lLOGO左上角是紅十字運動的標誌,「7」寓意七項基本原則,即人道、公正、中立、獨立、志願服務、 統一和普遍,「放大鏡」寓意探索。

人道公益 | 「探索人道法」與中國師生如此親近

項目馬甲正面左右兩側分別印有探索人道法項目標誌,以及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和中國紅十字會的標誌;背面印有「紅十字運動之父」亨利·杜南和紅十字與紅新月運動的各個元素。

人道公益 | 「探索人道法」與中國師生如此親近

人道公益 | 「探索人道法」與中國師生如此親近

項目Logo加上紅十字與紅新月運動三大標誌(紅十字、紅新月、紅水晶)、亨利·杜南像、1864年《日內瓦公約》、七項基本原則,共同組成了「探索人道法」的五大徽章。

人道公益 | 「探索人道法」與中國師生如此親近

人道公益 | 「探索人道法」與中國師生如此親近

展望未來,葉英華女士對記者說,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和中國紅十字總會將會繼續合作,通過類似「探索人道法」這樣的教育項目培養中國學生的人道意識和人道情懷。就此項目來說,在原始教學資料基礎上,開發更多本土化教學資源,使得這一課程內容更好地與中國現有課程進行融合,成為學校教育國際化和開展德育教育的有力工具。

人道公益 | 「探索人道法」與中國師生如此親近

監製:李大偉

記者:徐曉蕾

編輯:陳杉 劉一楠

如果喜歡這類文章,歡迎長按識別下圖二維碼,關注我們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華國際 的精彩文章:

風景遊記 | 詩城馬鞍山:一城一景工作室
周末談 | 美國歷屆總統誰智商最高?
被無數次出賣,朴總統的悲劇人生
新華國際大講堂 | 新華社資深記者在人大開講美國大選

TAG:新華國際 |

您可能感興趣

書道與人道:移人情、煉人心、啟人生
人道親敬 仙道慈愛
戰後廣島倖存平民要求美國道歉,但美國人卻認為人道行為無需道歉
印尼人如此對待蛇,真是不人道
他們喜愛日本,卻迫使日方向中國人道歉
孔子的「仁」與人道主義
二戰時德國滅絕殘疾人的禽獸行為,慘無人道令人髮指
日本人說,美國人的這種戰法是不人道的,並表揚了中國的一種戰法
美國獸人合體項目將被解除 實驗有悖人道
《戰狼2》:愛情與戰爭,英雄與愛國,人道與和平
40 多年前,法國人熱烈地討論墮胎、死刑和人道主義
智慧箴言:一人道好,千人傳之
[美國] 人道主義者反對讓狂吠擾民的狗接受去吠手術
日本警方找到失聯中國女教師親筆信 部分內容顯示其向家人道別
萬道不離王道與人道
萊茵大營慘案,這就是美國所謂的人道主義
人道乃仙道之基
日軍侵華暴行鐵證公布 竟逼女戰俘人獸姦淫 簡直慘無人道
周公解夢之夢見與親人道別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