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閱讀經典是打開人生的正確方式

閱讀經典是打開人生的正確方式

王紀人


經典正在被日益邊緣化


這已是毋需迴避的事實。不信可以去問問小學生,有幾個孩子在課外另讀過安徒生和格林的其他童話?去問問中學生,除了語文課上讀過篇幅短小的少量中外名著,是否在個人的課外閱讀中啟動了有一定規模的經典處女讀,是讀過十幾本還是一本也沒有?再去問問大學生,除了本專業的必讀和選讀,成系統地讀過多少中外文學經典?有否做過讀書筆記或寫過讀後感?

據統計,現在在中國,年人均讀書不足五本,那麼其中是否有一本是經典?對於可能的回答我是不樂觀的。


如果說古代中國和現代中國的學子和知識群體有讀經典的嚴格要求和悠久傳統,那麼在經典被當作「四舊」和「封資修」而遭禁毀的年代,優秀文化的罹難,直接造成了幾代人精神貧困的悲劇。那時我所在的大學中文系,就古代文學的內容是否可以繼承展開了激烈的辯論,竟有斷然否定的言論以革命的名義出現。傳承文化的大學尚且如此,更遑論其他。物極必反,到上世紀70年代末和整個80年代,中國社會閱讀中外文學經典的熱情普遍高漲,這從各大出版社重印大量文學名著和新華書店門口時常排長龍就可看出。這也可視為在長達十多年的精神饑荒後開倉賑災式的補救行為。在這一階段,出版者與讀者可謂供需一致,心心相連。與此同時,整個社會的學習機制和文學創造機製得到了極大的啟動,換回了文化的欣欣向榮。可是好景不長,隨著文化的多元主義和消費主義的盛行,以及創作、出版、發行全方位過度的商業化,大量無意義的文化快餐充斥市場,而它們又養成了社會淺閱讀的不良嗜好和習俗。不到二十年光景,經典似乎不再被需要,至少不再是精神的必需品,有時只是陳列在土豪書櫃里的裝飾品。在大量只提供淺閱讀的通俗讀物的衝擊下,在大眾文化的包圍中,經典或者比較嚴肅的純文學作品就受到冷遇而被日益邊緣化。


何謂經典


既然經典已被忽視和邊緣化,那麼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就有必要首先了解一下什麼是經典。在這裡我無意於提供一個詞典式的定義,主要側重於描述。

在我看來,經典肯定是原創、新穎、橫空出世、與眾不同、空前絕後、深深打上自我印記的作品。不僅如此,它們的生命力是如此久遠,雖然創作者已經逝去,但由於其傑作長留人間而使他們的名字永垂史冊。這些傑作越千百年仍能激起人們的閱讀熱情,吸引無數的後來者作跨時空的審美朝聖。一代又一代的寫作者奉之為楷模,從而成為永遠值得繼承的遺產。經典肯定是名著,名著卻不一定是經典,只有經得起時間淘洗並可以重複閱讀的名著才可能是經典。經典是一份倖存者的名單,因為它們一要得到保存,二要流傳,三要進入公認的文學史學。進入各種選本和大學教科書,最後進入文學史,這是它們得以流傳和承認的大致歷程。但這個歷程還只是一個沒有最終定論的過程,因為可能進入過多或被誤判,遴選者的評判標準過於寬鬆甚至出了偏差。由於這種種不確定性,經典化必然是一個動態的歷史過程。曾經被認為毫無疑問的,最後可能出局,曾經被忽略和被淘汰的,最終可能被重新發現。所以經典作品只是在事後的歷史視角才被看作是經典作品的。有些人迫不及待地把經典的桂冠獻給一部剛剛出版的作品,不知是因為天真還是出於阿諛。


經典應該是心智的成熟、文體的成熟和語言的成熟。這三者不無內在的聯繫,但並不是說有了一個成熟就有其他兩個成熟,因為它們又有各自的要求,代表了文學的最重要的方面,三者不可或缺。有的作品因為反覆被宣傳,弄得名聲很大,但往往缺少思想,或者缺少長篇的豐贍,時見捉襟見肘,或者語言生澀,這任何一方面的缺陷使它總歸有一天會被淘汰。所以縱觀一部文學歷史,真正能夠得到公認的經典作品不會太多,得到公認的經典作家相對更少,因為他們一人可能寫出多部堪稱經典的長劇、長篇和更多的短章。對經典作品和作家的認定,存在過嚴或過偏的現象。例如艾略特,甚至認為英國文學沒有經典,莎士比亞和彌爾頓都不可能獲得經典作家的頭銜。這種虛無主義的言論莫非暗藏著自己的野心?因為當時他已從美國移民到英國。南非的諾獎獲得者庫切曾明白地提出了懷疑。我比較傾向對歐洲文學經典作家的如下排名:荷馬、維吉爾、但丁、喬叟、蒙田、莎士比亞、塞萬提斯、彌爾頓、歌德、托爾斯泰、易卜生、普魯斯特和卡夫卡。如果參照這個比較嚴格的名單,我認為中國的經典作家至少可以提到如下幾位:莊子、屈原、司馬遷、陶淵明、李白、王維、杜甫、韓愈、蘇軾、辛棄疾、湯顯祖、曹雪芹、魯迅。當然,這兩份名單仍可適當增補。需要說明的是,非經典作家也可能創造經典作品。如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李煜和李清照的多首詞作等等即是。


閱讀經典是打開人生應有方式


莊子在《養生主》里說過:「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意思是:人生有限,知識無邊。以有限的人生追隨無邊的知識,那就令人疲睏。這句話自然不是反對求知,可以引申為因為生命有涯,在世難久,如果讓各種拙劣之作充斥我們的人生,豈非白白浪費寶貴的生命嗎?布魯姆未必讀過《莊子》,但他卻不謀而合地說出了同樣的道理:「我們擁有經典的原因是生命的短促。人生有涯,生命終有盡時,要讀的書前所未有的多。」閱讀經典是閱讀經濟學的基本原理,是關係到人的生命如何通過有意義的閱讀和踐行變得有意義。


經典既然是成熟心智的產物,所以閱讀經典就是讓自己面對偉大。今年適逢莎士比亞逝世四百周年,全世界都在紀念他,這是其他任何一位作家享受不到的待遇。莎士比亞一生創作了三十七部戲劇,同時還是著名的詩人。其中四大悲劇和四大喜劇等都是在世界各地反覆上演並不斷被改編成電影的經典之作。儘管莎翁生前死後都受到過尖銳的批評,尤以托爾斯泰的批評最為激烈,但他卻是地球上有史以來贏得最高聲譽的劇作家和詩人。如歌德、雨果、普希金等等世界各國的大作家都給予崇高的評價。其中英國同時代的本 瓊生最有預見性:他「不屬於一個時代,而屬於所有世紀」;19世紀俄國理論家別林斯基也說得很到位:「通過了他的靈感的天眼,看到了宇宙脈搏的躍動。他的每一個劇本都是一個世界的縮影,包含著整個現在、過去及未來。」

莎士比亞的劇作為什麼在各個國家、民族、種族的讀者和觀眾中都會受到由衷的喜愛和引起極大的共鳴,許多研究者從文本、社會、歷史各個角度去分析,固然不無道理。但很多人似乎都忽略了莎劇最根本一點,就是寫出了人的複雜性和人性的弱點,無論是反派角色還是正面角色,都從不同側面來表現出人性的密碼,並因此產生了性格的衝撞、情節的跌宕、豐富的歷史信息,以及「生存還是死亡」的哈姆雷特之問。讀者和觀眾都是活生生的性格和情感的複合體,當他們發現那些活躍於舞台上的戲劇人物與自己的某些人性弱點竟會如此暗合,或者使自己恍然大悟時,他們的內心和情感肯定被深深擊中了。再擴而大之如人類學家墨菲所說,在莎劇的表層下面,時常可以看到奇異的、未經分析的震撼力,流淌著一股恐懼和不安的潛流。而這一切自幾千年來一直潛藏在人類的內心深處,織進我們最神奇的夢幻之地。莎士比亞的劇作讓我們進出於這個夢幻之地,受到強烈的震撼。後之來者即使學到莎劇的一些皮毛,也照樣能夠得到若干成功。在莎士比亞以前的作家中,但丁的《神曲》就有類似的震撼力。之後歌德的《浮士德》、卡夫卡的表現主義小說亦都如此,只是表現形式殊異。在我開列的中國作家中,這種震撼力似乎不再來自人性的幽昧,而更多地來自人生的糾結和中國特有的神話移位。


經典對我們特別重要,是因為它們隱含了一個民族乃至全人類的全部天才。如果我們不去接觸,永遠不會知道人類的心智可以達到如此輝煌的程度,那些天才們的創造如有神啟。


經典賦予我們認知能力,認知自我和世界;賦予我們感受美的能力,抵抗丑和創造美;賦予我們懂得人生終極價值的能力,拒絕平庸委瑣,追求尊嚴和自由。正如一位哲人所說:在每部偉大的著作中我們都可以辨識出我們自己忽視掉的思想;它們以帶有一種陌生感的尊嚴重新回到我們身邊。


現在有個流行句式叫「打開……的方式」,在此我願以很真誠的態度來借用:閱讀經典是打開人生的正確方式。因為只有人類自己創造的,又歷經時間淘洗的經典,才集中體現了古今中外的智慧。其中文學經典更是體現了真善美的價值取向,使假惡丑暴露無遺。在這個價值發生惑亂的時代,多讀一點經典,也許可以使我們,尤其是正在成長中的青少年,有一顆澄明博大之心。


(責編:tibet)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西藏網 的精彩文章:

跟年輕人談讀書寫作
李庚即將開啟歐洲巡展
泰國民眾慶祝九皇齋節
齊開義書畫展國慶節期間在濟寧市博物館展出
美國兩城市命名「郎朗日」

TAG:中國西藏網 |

您可能感興趣

這才是彪悍人生的正確打開方式
正確打開方式
這才是國防生正確的打開方式
宅的正確打開方式
這才是孩子早期閱讀最正確的打開方式
總說好話未必是正確人生的打開方式
寵媳婦的正確打開方式
這才是辣媽打開的正確方式
這才是雙人瑜伽打開的正確方式
這才是成人用品的正確打開方式!
戈的正確打開方式
哄睡的正確打開方式
還在惆悵嗎?這才是人生正確的打開方式
《我的前半生》正確的打開方式
原來女生短髮才是最正確的打開方式
兒童節的正確打開方式
這才是男人正確的《魔獸》打開方式
周末的正確打開方式,法式經典開胃小食
大暑的正確打開方式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