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邊都討厭的時候怎麼投票呢?
滷雞爪子 @ 2016.10.03 , 05:11 pm
行為科學家已經研究了決策(包括投票)幾十年。然而研究人員往往會給調查對象至少一個有吸引力的選項。
這就讓人不禁好奇:萬一投票者覺得所有選項都很爛怎麼辦?他們是會回歸到黨派選擇上,還是乾脆扔個硬幣?這個問題尤其符合時宜,因為目前的總統選舉中,兩隻領頭羊都有著空前的低支持率。
我們(原作者Tatiana Sokolova和Aradhna Krishna)做了實驗以解答該問題,發現在所有選項都很爛時,人們會傾向於用「拒絕某些討厭選項」的方式投票,而不是「選擇最不討厭的」。
假設有兩個都很噁心的候選人,Tilly和Ron。面對兩難處境,投票者更有可能因為討厭其中一個人而去選另一個,比如因為討厭Ron而選擇Tilly,而不是主動地選擇Tilly。雖然結果沒區別,但思考過程是迥然不同的。我們稱之為「拒絕式決策」。
在我們即將發表在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上的研究中,我們復現了一個經典的研究,稱為「亞洲疾病問題」(Asian disease problem)。我們發現拒絕式決策更加深思熟慮,更不容易被情緒化、表面化的信息左右。
在亞洲疾病問題的經典模式中,人們要在兩個對抗某種罕見亞洲疾病的方案中選擇一個:方案A的結果是確定的,方案B則有一定風險。當初的研究表明,人們的選擇依賴於選項的描述方式。
當研究人員給出如下描述:(A)「600人中有200人會得到拯救」;(B)「有三分之一的可能性600人全部得到拯救,和三分之二的可能性所有人都無法得到拯救」,調查對象中的72%選擇了方案A,28%選擇了方案B。當描述變化為:(A)「600人中有400人會死亡」;(B)「有三分之二的可能性600人全部死亡,和三分之一的可能性無人死亡」,78%的人選擇了更高風險的方案B。這是因為人們傾向於選擇情緒化的重點信息,如「拯救」和「死亡」。
我們重新考慮該問題以探究:當調查對象以拒絕而非偏好方式做選擇時會如何。人們會更少地受到吸引眼球的詞語,如「拯救」和「死亡」,的影響嗎?
當我們詢問調查對象想拒絕哪個方案時,他們的選擇更少地受到情緒化詞語的影響。在第一種描述下,48%的人選擇了方案A,而在第二種描述下,43%的人選擇了方案B。換言之,兩種方案的選擇人數差不多,無論在描述中是否使用了詞語「拯救」或「死亡」。
這一研究表明,如果人們採取拒絕的方式投票,候選人信口開河的影響力也會更弱一些。
[滷雞爪子 via RealClearScience]
※我討厭你一邊嫌棄自己丑,一邊什麼都不做的樣子
※朋友圈裡無法選擇的「選擇」,你是討厭呢討厭呢還是討厭呢?
※史上最無下限的穿幫鏡頭,楊冪旁邊那叫郭啥?手怎麼那麼討厭!
※討厭一個人的時候這些星座會怎麼樣?
※當你買到了討厭的口紅,怎麼辦?!
※這是有多討厭啊?連自己都討厭的三大星座,裡面有你嗎?
※你曾經討厭的那些人,現在都怎麼樣了?
※普通就好!那麼什麼樣的妹子讓男性討厭不起來?
※摩羯遇到喜歡自己,但自己討厭的人的時候會怎樣?
※這些是最討厭的蔬菜?看了之後你就不在討厭了!
※你媽那些討厭的朋友們,逼你結婚了嗎
※為什麼有些人你一看就很討厭?
※我討厭你什麼都不做,還挑三揀四的樣子
※她討厭你啊,怎麼還纏著她!
※為什麼有時候,我們會喜歡上一個曾經討厭的人?
※天蠍座嘴賤?討厭時候嘴有多賤,喜歡時候對你就有多好!
※你怎麼這麼討厭,竟然這樣愚弄可愛的喵星人!
※竟然有這麼多人討厭香菜!你們都知道香菜的這些功效嗎?
※討論一下你喜歡什麼星座?討厭什麼星座?你心目中的他們是什麼樣的?是不是和我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