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心臟「創可貼」有望「中國造」

心臟「創可貼」有望「中國造」


心臟「創可貼」有望「中國造」



「砰、砰、砰」。位於張江的上海產業技術研究院實驗室里,一隻透明培養皿里,薄得肉眼看不到的細胞團,竟然產生了類似心臟的跳動節奏。在顯微鏡下看到這一現象時,科研人員興奮得心跳加速。這不僅僅是因為眼前的「神奇心跳」——從一株普通幹細胞開始,通過復甦擴增細胞,最終實現心肌細胞跳動;更在於國際胚胎幹細胞和ips細胞研究領域奠基人之一,德國於爾根·海席勒教授的最新研究成果剛剛走出論文和試管,就徑直走進上海的實驗室,甚至有希望落地開花成「中國造」的心肌細胞產業鏈。

「神奇魔術」的開端


這個「神奇魔術」的開端,是去年上海產業技術研究院與國際幹細胞研究開創者德國海席勒教授一道成立的「上海海席勒研究所」。購買商品性幹細胞,超低溫復甦,大量擴增,定向分化、重新編程生命密碼……從半年前的23天,到現在只需8天,細胞就被「養」出了心跳,成為一群活力十足的心肌細胞。


人工誘導的心肌細胞跳動有何用處?上海海席勒研究所所長周向前博士解釋,心肌細胞構成心臟,卻不具備自我更新能力。突發心肌梗死時,心肌細胞大量死亡無法再生,導致心臟功能衰竭。幹細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能分化成多種功能性細胞,如心肌細胞、神經細胞等的「原始細胞」。國際最新的心臟疾病治療理念就是注射混合幹細胞來源的心肌細胞,這種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混合細胞具可類似心臟「創可貼」,一旦出現心肌梗死,可替補死掉的心肌細胞,使心臟具有修復功能。


張江尋到「築路人」

據統計,中國每年心臟性猝死人數接近55萬,每天至少有1000多人猝死。國內少數實驗室利用幹細胞技術也實現了人工心跳,但是心肌細胞的轉化數量只有百萬個,遠遠達不到幹細胞技術的臨床應用級別。要想心臟「創可貼」成為可能,心肌細胞的數量至少達到上億規模。這一「金剛鑽」就掌握在於爾根·海席勒教授手中。


不過,將論文中、試管里的基礎研究,推而廣之到穩定、大規模的工業生產中,即使是世界頂尖的科學家也有心無力。而上海產業技術研究院恰恰是從成果到產品之間專業的「築路人」。於是,雙方一拍即合:組建由海席勒教授領銜的中德幹細胞科研聯合團隊——上海海席勒研究所,致力於搭建一個注重國際交流、臨床應用並將幹細胞下游企業融為一體的開放平台,開展世界前沿幹細胞應用技術研發,助推幹細胞相關技術的產業化及公共服務。


「創新接力」第三棒


創新接力賽的第一棒是科學發現和機理驗證,第二棒是技術形成和原型實驗,第三棒是應用轉化形成生產性技術,第四棒則是產業化和商品化。「而且,第三棒絕不是實驗室成果的簡單放大、同理複製,需要設計全新的實驗過程,流程工藝,才能保證技術創新從0到1,與從1到100甚至成千上萬是一模一樣的。」上海產業技術研究院生物醫學轉化應用中心主任黃薇告訴記者,上海產業技術研究院牽頭產、學、研、用等各界組成聯盟,在生命科學領域成立生物醫學轉化應用中心,為共性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和產業引領提供統籌、支撐、服務的平台。海席勒研究所就是其中之一,給世界一流的幹細胞實驗室技術,找到了跨越基礎研究的中國「出路」。


「幹細胞轉化的心肌細胞只有達到億級規模以上,才有一定的臨床意義。」據介紹,基於這一可規模化生產的心肌細胞跳動技術,上海海席勒研究所將通過與醫院合作開展臨床研究,研究製成人造心肌細胞「創可貼」的可行性。在心肌產品臨床應用前,研究所將著重推廣心肌細胞的應用——把藥物篩選的方法和服務作為一體化產品,推動中國實施藥品心臟安全性檢測。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企鵝美食坊 的精彩文章:

中國最霸氣的村子:形似碉堡 美國誤為核彈發射井
90後美女醫生逛街時緊急幫孕婦接生

TAG:企鵝美食坊 |

您可能感興趣

上海張江製造 心臟「創可貼」有望「中國造」
中國國產發動機「中國心」獲新進展,有望年內完成裝配!
《自然材料》:厲害了!科學家發明心肌修復「創可貼」,有望用微創術解決心梗後心肌壞死大難題
中國反潛機短板有望彌補,未來美國核潛艇將無所遁形
中國人工智慧領域火的似得發展,有望追上美國
國企壟斷現象是否有望改善?國企私有化會怎麼樣?
中國聯通混改:中國電信有望入股,核心員工可持股
中國攻克美國多年不願外傳的技術:有望治癒國產武器「心臟病」!
中國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未來科技或由國人領銜
哪怕動畫給中國封禁 它的真人版依舊有望引入中國內地
聯通混改:中國電信有望入股,核心員工可持股
白馬走弱有望提振中小創信心
注意,國企改革迎重大利好,三條主線及個股有望井噴式爆發!
中俄合作有望造世界最強預警機 某國不高興?
一技術可完美無縫對接軍事領域,中國用它有望解決戰機老大難問題
為國爭光!中超讓亞洲對手顫抖,三隊有望攜手創造歷史
有望超越美國!中國飛機發動機新材料取得突破性進展
寧澤濤有望重返國家隊,國家隊對所有願為國效力的人開放
重磅!國產晶元有望借人工智慧實現「翻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