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我國古代的「四大曆法」

我國古代的「四大曆法」

我國古代是傳統的農業社會,曆法關乎到「正農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歷朝歷代都及其重視對曆法的修訂。據統計,從夏商時期起,到清末採用西曆(公曆)止,中國歷史上一共產生過102部曆法。這些曆法中比較著名的有四家。



我國古代的「四大曆法」


其一:西漢的《太初曆》,這部曆法是經司馬遷等人提議,漢武帝下詔,令鄧平、唐都、落下閎等人制訂。


《太初曆》採用一回歸年為365 又385/1539日,朔望月為29 又43/81日。到西漢成帝末年,劉歆在《太初曆》的基礎上重新編寫並作說明,改稱《三統曆》。《三統曆》在歷史上第一次把二十四節氣訂入曆法,以沒有中氣的月份為閏月,算出135個月有23次日月交食的"三統周期"。它還首次記錄五星運行周期。《太初曆》不僅是我國第一部比較完整的曆法,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曆法。該曆法自漢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施行,共實行了 188年。



我國古代的「四大曆法」


其二:南北朝宋的《大明曆》,這部曆法由南北朝祖沖之制訂,成歷於南朝宋大明六年(公元462年),在梁天監九年(公元510年)施行,實行了 80年。


《大明曆》是一部先進的曆法,規定一回歸年長度為365.2428日,這個數據是趙宋統天曆(1199年)以前,最符合實際的一個數據。其採用的朔望月長度為29.5309日,這和利用現代天文手段測得的朔望月長度相差不到一秒鐘。《大明曆》首次考慮"歲差"(45年11個月差1°),這是一項創舉;其次,採用391年置144閏月來代替以前何承天《元嘉歷》"十九年七閏",使之更符合天象;還有求出"交點月」為27.21223日,與近代值27.21222日極為接近。


其三:唐朝的《戊寅之歷》,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施行的曆法,由道士傅仁鈞等制訂。


《戊寅之歷》的主要創舉是廢除以前曆法中所採用的"平均朔",而改用"定朔"(即日、月相合時的真實數值,各月是不等的)。這部曆法實行了 45年。



我國古代的「四大曆法」


其四:元代的《授時歷》,元代郭守敬、王恂等人制訂,在元代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實施。


《授時歷》的回歸年採用南宋楊忠輔制訂的《統天曆》長度: 365.2425日,這與現在世界上通用的公曆採用的數值完全相同,但早了幾百年。每月為29.530593日,以無中氣之月為閏月。它廢除了古代的上元積年,而截取近世任意一年為曆元,打破了古代制歷的習慣,是我國曆法史上的第四次大改革。這部曆法是我們祖先的聰明智慧,更是我國曆法史上的光輝!後來明朝頒行的《大統歷》實際上就是《授時歷》。如果把這兩歷合算,這部曆法共施行364年。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燈國學 的精彩文章:

「山呼」還是「三呼」
在唐朝,詩歌寫得好居然可退賊
國學常識:傳統史籍之實錄
國學常識:形形色色的方誌
國學常識:古籍里的正義

TAG:華燈國學 |

您可能感興趣

我國古代的十大兵書!
我國古代最偉大的四位賢母
我國古代傳記之一二看法
我國古代歷史八大鮮為人知的故事 秦始皇並未統一中國
我國古代各主要朝代國號的由來
我國古代的四大匠,傳承的職業!
我國古代七大戰役中唯一尚存原貌的古戰場遺址
我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千古一帝
中國何以自古就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盤點我國古代的鼓勵生育政策
古代「二十四孝圖」我國曆來提倡「百善孝為先
我國古代足球大揭秘:宋代就有「皇家馬德里」
古董藝術品交易中國藏家崛起,並稱我國是國際市場的一大黑馬
歷史上疆域版圖最大的十大帝國,我國歷史上三個朝代上榜
我國當代六位國畫大師作品欣賞
我國古代最強悍的王朝,古印度都是他的屬國
我國古代除四大發明外的逆天黑科技有哪些?
我國台灣省台北市故宮珍藏宋代四大家書法精品欣賞
我國古代的「明星玉女」
我國古代貨幣概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