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七旬「佛爺」獨守邊境緬寺60載 稱要一生誦經祈福

七旬「佛爺」獨守邊境緬寺60載 稱要一生誦經祈福


七旬「佛爺」獨守邊境緬寺60載 稱要一生誦經祈福


年過七旬的周繼新,是雲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永平鎮一座緬寺的普通僧人。他迎來送往,獨自守護著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永平鎮一座佛寺60餘年。周繼新是一個平凡而又不普通的僧人,他十幾歲進入緬寺,當時只為求一所庇佑之處,後來醉心佛學,掌握了漢文、傣文,梵文,學成後他成為了主持,他就這樣簡單地守一座寺,佑一片土地。(圖為,周繼新在緬寺的宿舍內抽煙。)本期攝影子涵┃編輯:鑫視界紀實影像



七旬「佛爺」獨守邊境緬寺60載 稱要一生誦經祈福


傣族信仰小乘佛教。佛寺,傣族俗稱緬寺,是傣族舉行宗教祭祀和僧侶誦經習文的場所。傣族的緬寺結構精美,造型獨特,既有東南亞建築藝術特色,又具有傣族建築風格,是傣族建築藝術及民間美術的縮影。寺內的「主持」,在這裡又被稱為「佛爺」。(圖為,周繼新站在寺廟的佛像前)。




七旬「佛爺」獨守邊境緬寺60載 稱要一生誦經祈福

圖為,周繼新在寺廟的佛像前安靜地誦讀傣文佛經。




七旬「佛爺」獨守邊境緬寺60載 稱要一生誦經祈福


周繼新喜歡在他的僧舍裡面,生一堆火,煮一壺茶,抽一口水煙筒,如同當地下田歸來的農夫一般,在閃爍的火光間,氤氳的茶香間,棲息於這個他守護了60多年的緬寺中。周繼新日常的工作是用佛學的寬宏與慈悲去給這片土地帶來精神撫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在景谷縣永平鎮的傣族人們,依舊保留著幾千年農耕文明的生活狀態,他們敬畏天地,相信因果循環。(圖為,周繼新在寺廟的宿舍內生火)。



七旬「佛爺」獨守邊境緬寺60載 稱要一生誦經祈福


上午十時,周繼新用佛經安撫一個受到驚嚇的當地小男孩,他慈祥地笑著撫摸著小男孩的頭,然後,口裡面念念有詞,試圖用佛經在平息小孩內心深處的不安,他告訴小孩家長這是小孩受到驚嚇,需要招魂。他讓小孩媽媽抱著小孩跪在佛像前面,他在前面開始誦經。 (圖為,周繼新為小孩栓白麻線以此祈福,此刻的周「佛爺」慈祥而又溫暖。)




七旬「佛爺」獨守邊境緬寺60載 稱要一生誦經祈福


邊境傣族的人們懂得感恩,他們會自發的拿出自己食物以及日常用品的一部分去供養他們寨子裡面的佛爺,周繼新作為鎮上緬寺的「佛爺」,他的日常生活靠的是佛教協會的撥資和當地傣族群眾的「香火」。(圖為,兩名當地群眾擔著食物前往緬寺。)



七旬「佛爺」獨守邊境緬寺60載 稱要一生誦經祈福


圖為,兩名當地群眾擔著食物前往緬寺。



七旬「佛爺」獨守邊境緬寺60載 稱要一生誦經祈福


圖為,當地群眾將食物放到緬寺內,供「佛爺」食用。




七旬「佛爺」獨守邊境緬寺60載 稱要一生誦經祈福


梵音淡淡傳進耳膜,給人一種平和的力量。這是一種信仰,源於中國基層社會的一種精神慰藉,會讓彷徨無助的人們獲得堅實的力量。(圖為,周繼新在寺廟的佛像前安靜地誦讀傣文佛經。)




七旬「佛爺」獨守邊境緬寺60載 稱要一生誦經祈福


圖為,周繼新誦經時所用的傣文經書。




七旬「佛爺」獨守邊境緬寺60載 稱要一生誦經祈福


圖為,周繼新拿著木塊走在寺廟的大院內。




七旬「佛爺」獨守邊境緬寺60載 稱要一生誦經祈福


圖為,周繼新為一名當地香客栓白麻繩,以此來祈禱平安。




七旬「佛爺」獨守邊境緬寺60載 稱要一生誦經祈福


圖為,周繼新為一名當地香客栓白麻繩,以此來祈禱平安。




七旬「佛爺」獨守邊境緬寺60載 稱要一生誦經祈福


目前,在永平鎮的這座緬寺內,除了周繼新外,還有兩名從西雙版納總佛寺學成的「實習生」一起誦經、祈福。圖為,周繼新(右)與西雙版納總佛寺學成的「實習生」準備午餐。




七旬「佛爺」獨守邊境緬寺60載 稱要一生誦經祈福


圖為,周繼新的飯桌下停留著兩隻小貓。




七旬「佛爺」獨守邊境緬寺60載 稱要一生誦經祈福


圖為,寺廟要修繕,周繼新站在即將修繕的寺院內向外張望。




七旬「佛爺」獨守邊境緬寺60載 稱要一生誦經祈福


「一生與緬寺為伴,一生誦經祈福」周繼新說他一心向佛。(圖為,周繼新站在即將修繕的寺院內露出和善的笑容。 )




七旬「佛爺」獨守邊境緬寺60載 稱要一生誦經祈福


圖為,寺廟的一隻小貓在盯著經文認真「誦經」。(本文均為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如需了解更多請聯繫微信:467233834或加入微信公眾號:hyx99972423給我們留言。)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鑫視界 的精彩文章:

即將消失的手工技藝——九旬老人堅守油紙傘製作
美翻了!3100米雪山腳下的視覺盛宴

TAG:鑫視界 |

您可能感興趣

市場經濟中傣族緬寺教育的困境與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