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人之大事唯吃飯與說話

人之大事唯吃飯與說話

千字文千字談二十八:執熱願涼


如果感覺太熱了就希望涼一點,這是人性,具體講是人的動物本能。人性還有很多內容,應該說,所有的動物性在人性中都有或多或少的體現或者說殘留。那麼問題來了,人和動物之間的本質差別究竟是什麼?是社會性?即把個體組織成集體的能力,實際上很多動物種群都有類似的能力,比如狼群,比如猩猩。雖然的確有程度的差異,但說明社會性顯然並非人類的獨特能力;是使用工具的能力?黑猩猩也能使用簡單粗糙的工具,也只是程度差別而已。那麼本質差別在哪裡呢?——總之是有差別的啊?想像一下,襁褓中的嬰兒和剛生下來的熊貓仔仔有什麼差別,一樣的混沌、一樣本能的脆弱!初生的小馬駒甚至自己可以直接站立,人類的嬰孩卻做不到。然而,當小傢伙開始咿呀學語時,人與動物之間的巨大差別就開始顯現出來了,難道是某種超自然的客體比如上帝賦予人的獨特性?似乎也不敢肯定。有報道說從小被狼群「收養」的狼孩,成年後幾乎已難以融入人類社會。就是說這人性好像又很容易失去……況且!況且!人工智慧在打敗李世石以後,似乎也與人類越來越接近了。解字之後我們再一起糾結——

人之大事唯吃飯與說話


(zhi2)——因為一直在使用的常用字,此字流變比較大,繁寫體為「」,甲骨文中左邊是枷鎖,右邊是人形。本義是木枷銬住犯人,《說文》解為「捕罪人也」。

人之大事唯吃飯與說話


(re4)——繁寫體為「」,上面並非「執」,甲骨文中,是一個人兩手拿著火把的象形,本義是用火加溫。就今天來看,表示不同溫度的辭彙有不少,按程度排列大約是燙、熱、溫、涼、冷、寒、冰。中醫中有「六邪」的說法,叫做「風、寒、暑、濕、燥、熱」,大約與乾濕、溫度有關。


(yuan4)——「原」加「心」,指內心深處本來的想法,它有一個異體字「願」。今天的意思是表達內心情感的一種傾向性。願的構詞能力比較強,如意願、志願,前者指隨時生髮的、易改變的情感傾向,系側重物質層面的刺激而形成的情感傾向;後者側重精神層面的刺激形成的相對長期和穩定的情感傾向。傳統文化中還有一個「鄉愿」的說法,大約是指「濫好人」的意思,表面上蠻講仁義道德這一套,但沒有什麼原則,不願堅守底線,容易趨炎媚俗、隨波逐流什麼的。


(liang2)——左邊二點是「冰」(三點是水,涼字的繁體也寫作「」),右邊是「京」,京的本義《說文》「人所為絕高丘也」,即高地。甲骨文中,高、亭、京三字都差不多,都隱含有比較高的建築的意思。這樣,「天階夜色涼如水」、「高處不勝寒」,「涼」就是指位置比較高因而溫度比較低的意思。

人之大事唯吃飯與說話


回到標題。今天看來,人與動物的差別確乎「天差地別」,甚至很多人堅信是某種外在力量如上帝,把靈性注入了人類,才能解釋這種差別。如果從進化論的角度看,似乎也可以是從量變積累到質變,亦即人與動物具有相同的出發點。從自然界物種的高低差別來看,好像也是可能的——這也是從「科學」角度的主流解釋。最初,人類和其它哺乳動物並沒有差別,後來學會了使用火,開始享用熟食,不僅味道鮮美,也擴大了取食範圍(人類可以雜食,大猩猩們還只能吃素,因而可以獲得更多的營養物質),更重要的是改變了口腔結構——因為熟食對牙齒撕咬(肉食)和咀嚼(植物)的依賴度大大降低。這樣,口腔就可以發出更豐富的聲音,也就是說可以交流更多的信息。據說大猩猩可以發出32種聲音以交流不同的信息——想想人類直到今天都還存在的數千種語言,你就可以知道人類能夠發出的聲音是如何的豐富!而豐富的、通暢的信息交流對人類社會的發展,可以說沒有比這更重要的了。文字的創製,使人類的交流跨越空間的限制。印刷術的發明,推動了歐洲宗教改革和文藝復興,為現代社會打下堅實基礎。而電子信息交流方式的廣泛使用,更是推動人類社會成為今天的模樣!


由此可見,如果我們剝離衍生的各種看似影響歷史的大事件,最後就會發現,「吃飯」和「說話」才是「人性」之根本。這就是說,「吃飯」的權利必須得到保障,這是人之所以為人的基礎;其次,自由「說話」的權利更需要得到保障,否則,儘管我們還是「人」,卻只是「發育」不完全的人,當然也就無法推動社會的進一步發展。

人之大事唯吃飯與說話



作者簡介:尹建華湖南六合國學書院講師,《湖南房地產》、《金融經濟》、《書屋》等撰稿人,個人行業博客點擊率逾百萬,曾榮獲所在行業長沙十大人氣思想者博客獎。對傳統人文、歷史、中醫及西方文化抱有濃厚興趣,《四維國學講談》發起人。現以「周末周邊主題游」之《神奇周末》為主業。願意廣泛結交國學同好。

★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四維國學講談 的精彩文章:

TAG:四維國學講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