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西蒙·佩雷斯:綠葉長青,斯人常在

西蒙·佩雷斯:綠葉長青,斯人常在

西蒙·佩雷斯(Shimon Peres)


以色列前總統(1923-2016)


綠葉長青,斯人常在

文|馬曉霖


(博聯社總裁)


2016年9月28日,以色列前總統西蒙·佩雷斯(Shimon Peres)壽終正寢,終年93歲。國際社會對他的辭世普遍深表哀悼,對其一生好評如潮,世界80位政要出席其葬禮,足以證明他是一位具有超級影響力的領導人。作為與他有兩面之緣的媒體人,我對他漫長職業生涯的概括是,孜孜愛國常青藤,嘔心瀝血謀和平。


與佩雷斯的兩次交往

第一次面見佩雷斯是2001年9月26日。彼時巴勒斯坦與以色列之間的密集衝突已持續一年,雙方精疲力盡。佩雷斯作為沙龍政府副總理和外長到加沙國際機場,與其諾貝爾和平獎的分享者阿拉法特磋商停火。

西蒙·佩雷斯:綠葉長青,斯人常在



1993年9月13日,挪威奧斯陸,時任以色列外長的佩雷斯在柯林頓、拉賓以及阿拉法特的見證下籤署巴以和平協定


這是「阿克薩起義」爆發以來雙方最高級別的碰頭,記者雲集。我第二批獲准進入會談室拍攝會談的新聞照片,眼前的阿拉法特雙目低垂,情緒低落,佩雷斯仰望屋頂,心不在焉,雙方都帶著巨大的情緒。「請二位能否握個手?」為了打破冷場或曰營造戲劇性場面,我斗膽朝他們喊了一聲。

已三次接受我專訪並熟知我身份的阿拉法特明顯不快地掃了我一眼,欠身伸出手來,佩雷斯也挪了下身子抬起手。雙方手握在一起,但誰也不看誰,更別說微笑,哪怕是禮節性地微笑。這場景直觀地折射了他們當時彼此怨憤的內心。


第二次面見佩雷斯是兩年前的事。2014年4月10日,已任總統7年的佩雷斯訪華並應邀到新浪微博與我等在線交流。此時,阿拉法特已撒手人寰近10年,巴以衝突非但沒有結束,卻經歷了2008年、2012年兩次局部戰爭規模的暴力升級。

西蒙·佩雷斯:綠葉長青,斯人常在



佩雷斯與阿拉法特共同展示「和平」願景。

我事先將加沙機場的幾則新聞列印出來,作為禮物當面送給佩雷斯。不知是看到已經作古的阿拉法特,還是看到十多年前風采照人的自己,抑或回憶起那個艱難的時段,佩雷斯眼神光澤大亮,興頭也明顯振奮,甚至還點評幾句那次會談的心境……訪談間,91歲的佩雷斯精神飽滿,思維敏銳,且風趣幽默地回答網友諸多問題。我特別欣慰的是,這位一輩子都在與阿拉伯人打交道的以色列政治家依然對和平充滿信心和嚮往,只是毫不猶豫地告訴我,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不可能以「聯邦制」形式共處,雙方人民都希望和平分家。


甘當「綠葉」的資深政治家


佩雷斯作為具有世界影響力和卓著聲譽的政治家,堪稱以色列國家的開拓者及和平的締造者之一。以色列駐華使館發布的訃告稱他為「國父」級領導人。這個評價並不為過。


1923年隨父母從波蘭移居巴勒斯坦並改為現名的「佩雷斯」(意為「唱歌的鳥兒」),把終身都獻給這個年輕的國家,他的成長曆程堪稱當代以色列的完整縮影。他也是不折不扣的職業國務活動家,沒有第二個人像他這樣有如此豐富的政府工作經歷:早期擔任以色列首任總理本·古里安的首席助理,此後相繼擔任國防部總司長、經濟和難民安置部長、新聞部長、內政部長、國防部長、宗教事務部長、外交部長、財政部長、地區合作部長、副總理、總理、工黨主席以及總統,職業經歷橫跨近70個年頭。

西蒙·佩雷斯:綠葉長青,斯人常在



1993年12月29日,開羅,時任以色列外交部長的佩雷斯與阿巴斯、以及埃及外長穆薩交談


但是,佩雷斯多半生涯並非領袖級政治家,在不同時代都被以色列各種巨星般的人物遮蔽光芒,比如本·古里安、夏里特、阿隆、梅厄夫人、拉賓、達揚、貝京、貝京、巴拉克、沙龍乃至卡察夫……在以色列這個世界媒體聚焦的小國,他幾乎像一瓣襯托紅花的綠葉處於輔助位置,既有資歷和能力不到的原因,也有運氣和環境的影響,但是,這不妨礙他把一生都毫無保留地獻給國家和民族,不計較名分和地位,不在乎個人榮辱。

西蒙·佩雷斯:綠葉長青,斯人常在



西蒙·佩雷斯與妻子索尼婭


佩雷斯仕途一路坎坷,5次競選總理4次失敗,即使在工黨內部的地位也並不穩固。但是,以色列由弱到強他功不可沒。作為從來沒有穿過軍裝和上過戰場的國防部系統高官,他最大的貢獻是力主並成功建立國防工業和核打擊能力,為以色列國防現代化、工業現代化及戰略核威懾奠定具有戰略意義的基礎。即使榮任象徵性的總統職務,他也是因前任卡察夫提前離職而替補,並因資歷已無人取代而當選,但他在這個崗位上為國家品牌傳播貢獻了10年餘熱。佩雷斯的一生嘔心瀝血為國民服務的歷程,其職業精神在世界政治家行列中屈指可數,也自然形成政壇常青樹的美名。


做勇敢的和平開拓者


與拉賓、阿拉法特攜手開拓「勇敢者的和平」,在1993年達成歷史性的奧斯陸和平協議,豎起巴以和平里程碑,使佩雷斯獲得2014年的諾貝爾和平獎。作為拉賓最信任的搭檔和外長,佩雷斯在任內還實現了以色列與約旦關係的正常化。他致力於追求地區和平的熱情、韌勁和努力,雖然飽受內部政敵非議,卻贏得他們由衷的尊敬。

西蒙·佩雷斯:綠葉長青,斯人常在



1994年12月10日,挪威奧斯陸,時任以色列外長的佩雷斯(中)、以色列總理拉賓(右)以及阿拉法特(左)共同展示他們所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佩雷斯頂住國內巨大壓力,甚至不惜被本國的極端分子公開斥為「叛徒」「兇手」和「賣國賊」,積極為「土地換和平」鼓與呼。他和拉賓作出的讓步,遭到巴勒斯坦哈馬斯持續不斷的自殺爆炸襲擊破壞,為此葬送了拉賓的生命和他本人當選總理的機會。儘管如此,佩雷斯堅定地認為,以色列不能背負道義負擔而永久佔領巴勒斯坦,也不能永久佔領敘利亞格蘭高地,他相信只有與阿拉伯世界全面和解才能贏得以色列的長治久安。


佩雷斯致力於中東和平的努力由來已久,在以色列和埃及達成戴維營協議後,他努力維護雙方的和平。在巴拉克決定結束對黎巴嫩長達18年的佔領後,他又堅決地監督從黎南撤軍。在巴以過渡自治進程嚴重受挫,以色列溫和力量全面敗退後,佩雷斯捐棄前嫌,與鷹派領袖沙龍組建「前進黨」,並促成2005年以色列全面放棄對加沙的佔領,用個人的不懈努力踐行對和平的追求。


佩雷斯渴望與中東國家鑄劍為犁,共謀發展,為此曾寫作《新中東》和《新創世紀》等著作,對地區合作與發展提出一整套規劃。他曾有言,「如果能實現和平,我願意多活兩年等到這一天。」殘酷的現實沒有如佩雷斯所願,把中東大戰場變成大市場,甚至在他瞑目之時,阿以依然與永久和平相去甚遠,甚至阿拉伯輿論依然保持著對他的敵意乃至負評。但是,佩雷斯致力和平的努力有目共睹,他必將作為一位傑出人物而載入中東歷史。


刊於《財新周刊》2016年第39期。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財新文化 的精彩文章:

綠妖:如果可以這樣做農民
李大衛:讀書裝腔指南
刀爾登:往日崎嶇
阿爾伯特·赫希曼:入世哲學家
大城市該不該驅趕低技能者?

TAG:財新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