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寻找自己的云游:若能一心问道,则处处都是师父

寻找自己的云游:若能一心问道,则处处都是师父

云游的目的是什么?重阳祖师说,不是为了看景色,不是为了看宫观建筑,也不是想着我的衣食如何。每走一步,为的就是「生死」两个字,为的就是「性命」两个字,不离这个,念念不离。


文/陈景展


云游在古代是强迫的

我们来看第二个「云游」,这个云游和前面这个住庵紧紧相连,身心安寂之后,就要去明理,熟悉经典,而且最重要的是要有师父。有了这些作为基础之后,就要去参访、云游。我的先生曾经说,云游是一个修行人必须经历的阶段,在古代是强迫的。现在的宫观出于经济的考虑,他可能不愿意让徒弟出去,因为少一个人干活,你出去了,云游去了,谁来干活?还有就是培养一个人不容易,好不容易培养出来了,你走了。


但是从纯修行这个角度来说,他到了某个阶段的时候必须得出去。如果不出去的话,一个好师父是应该把徒弟赶出去的。你天天守在这儿,守什么呢?守庙还是守我呢?你得参自己的生死,必须强迫他出去,打开眼界,实践自己的信仰,把自己所学的规矩、所学的经典在现实中进行实践,进行验证,这是最重要的。

寻找自己的云游:若能一心问道,则处处都是师父


把自己所学的在现实中进行实践和验证是最重要的(资料图:图源网络)


现在的一些居士认为好像只有自己的信仰是真实的


我们现在很多人也云游,很多都是修行非常深的一些居士,不管是佛家、道家的,那么现在交通也很方便,各个名山大川还不够,还要去参加体道班,佛家有打禅七的班,很多庙院可以住人,也可以短期出家。 我们刚才提到过很多的一些修行人,尤其是一些修行很高的人是隐匿的。


当你修行的次第没有到那一步的时候,就好象磁铁的吸引与它磁场相同的物体一样,你自身的能量没有到那个时候,第一是无从识别,第二个是他也不会来找你。所以有很多的人,有很多的居士现在目前的状态非常的……我个人感觉不太好,就是总认为没有修行人,佛教也好,道家也好,没有真修行人,好像只有自己是修行人,好像自己的信仰是真实的。


而且各个地方也去过,各个宫观也看过,可是你看的是什么呢?你看的是它的建筑,还是经过某个人的介绍或者凭着自己的资本去见了一下住持,喝了一杯茶,发现没什么东西?那个东西是言语能表达的吗?看不出来的。

更何况有很多的人,压根是无名无姓的,他在世间是没有任何名气的。他既不是会长也不是住持,你如何去访?你的德行不够的时候如何能看见他?就算他从你旁边擦身而过,你如何能识别于他?在你眼里,他只不过是一个朴素的老人,没有学问的人,你识别不了的。

寻找自己的云游:若能一心问道,则处处都是师父



象磁场一样,修行次第没到那步,一是无从识别,二个是也不会来找你(资料图:图源网络)


高境界的和低境界的人是混在一起的

一个最高的一个人,修行最深的一个人,往往和那个最底层的人是非常非常接近的,我们可以把这个世间分成三类,一类是最低等的,我们可以暂且这样去称呼,一种是饱学知识的,有很好社会的地位和名气的。还有一部分是更高阶层的,那就是与天道相符了,真正证悟天心了。


而最高境界的那个人外在和最低等的人是混在一块,无从分辨,不管是衣着还是面貌还是谈吐,你会问一些修行很高的人,往往他谈不出来什么东西,你让他讲道,他也讲不出来什么东西,因为对他而言,那就是生活,那就是呼吸,还需要去讲吗?如果还需要去讲,那还在外面呢。所以他反而讲不出来什么,你会觉得这个人还修道呢,连道是什么都跟我谈不了,还不如我呢,我至少还知道道是什么。所以我们往往出现这样的一个迷误,一个误区。


往往我们能听到的很有名的宫观,名气很大的大德,都属于中层的阶段,他为了宣法,为了弘扬,为了普渡,然后立在那儿。但是一定要明确,那个不是最高等的,有大量的高等的人如尘沙一般混在沉俗中,就在乡间百姓中,你打听也打听不出来什么。有时候遇到一个高人,遇到一个能点拨你的人,你都会赞叹,怎么去遇到的呢?一切真的无从去判定这个缘分。


可能一个阴差阳错,或者说本来是为了这件事,结果碰到了那个事,就是你会发现任何一个细微的东西,都可能会错失这个缘分,可是就遇到了。这就是冥冥之中有一种不可感知的东西在牵引两个力量。遇到了就遇到了,而且高人说话通常都是打隐语,话中有话,假中有真,就算对着几个人同时在说话,聊着天,也许有心的人听懂了,无心的人以为他在说笑,以为他在说另一个事,道就是这么在传。传的人知道,得的人知道,旁边的人哈哈一笑,不知道。

寻找自己的云游:若能一心问道,则处处都是师父



不同境界中的人都混在一起(资料图:图源网络)


云游访的不是别人,是自己


那对于我们滚滚红尘,我们这样的一个庞大的一个城市机器,它又如何能得知呢?这样的一个微妙的东西如何在书里面去找呢?如何在大学里面去找?在图书馆去找呢?找不到的,所以才要去云游,在访人。访的不是别人,访的是自己;参的不是别人,是自己,为了明了自己。


丛林里面有很多的高人,他在山中修行到了一定阶段的时候,就会发一个弘愿。就是法脉不能断,要去找这个继承人。所以他会在丛林里面去找,为什么呢?丛林是一个南来北往人最多的地方。但是他通常不会挂长单,不会做这个长住管理,都会说我挂一个短单,我到这儿来办事,到这儿来探亲,到这儿来看师父等等,以一个很外在的官话,一个借口,想留下来,之后每天该磕头磕头,该烧香烧香,其实就是在观察人的气息。


你用心没用心,修没修,修什么东西,明眼人一眼就看出来了,无缘之人理都不理,有缘之人他可能会稍作点拨,通常也不会名着去点拨,通常好像是偶然之间见面了,打个招呼,好像聊天一般,问候几句。但是往往是话中有话,就看你用心不用心,试探之后发现你是用心之人或者说你能够「慈心下气,恭敬一切」,他可能会多说几句,把你的路子往正了拨一拨,能够免去你几十年的劳顿,免去你几十年的弯路,这就成了。


这几年的庙就没白住。无缘之人,傲慢之人,总是心在外面漂浮之人,总想着我几年之后有什么宏图伟业,不留心当下,不留心每一个南来北往的凡夫俗子,可能会把真师错过,真正点拨你的人就是这些无名无姓的人,甚至于反复去问他都不会去留名姓的人,他往往是给真东西的人。能够让你在一个大众不知晓的场景底下,能够整个道业精进一大倍的人。

寻找自己的云游:若能一心问道,则处处都是师父



真正点拨你的人反而可能是那些无名无姓的人(资料图:图源网络)


瞧不起住庙,收不了徒弟


所以我们现在很多人,当然这是很多的居士犯的一些毛病,就是傲慢,瞧不起住庙。因为住庙看不出来有什么动静,好像日复一日,说锤炼心性吧,似乎在哪儿都能锤炼。殊不知南来北往,丛林里面隐匿的高人,你无从看见,偶尔自己发一个大志愿去访问,到了这个丛林里面,往往也不知访的是什么,无非就是磕个头,拜一拜,问一问。


你那一天功夫、两天功夫,身心劳顿,气息不能定,能访出什么来?能访东西的人都是安住在这里面,几十年不动摇的,日复一日的,甘愿守一切贫困的,甘愿耐一些寂寞的,他永远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但是就在这不动生息的平常之中才有真东西。


我们现在道教面临一个很严峻的局面,就是收不了徒弟,不要说真弟子了,就是日常守庙的徒弟目前都是很大很大的难题,不管是丛林还是子孙,普遍的问题,很严峻的问题。

寻找自己的云游:若能一心问道,则处处都是师父



没有人愿意做日常守庙的工作,庙就成了空庙(资料图:图源网络)


道教最大的问题是缺人


目前道教最大的问题不是说没有大开方便之门,而是无人进来,这是目前最严峻的问题。很多的人都是带着极强的功利心,住了一年时间,我怎么还没学东西?师父怎么还没给我教东西?每天就是干活了。自己都不能把自己的身安下来,怎么打造一个成道的器皿?如何去接纳宇宙苍生呢?安住不了,来的时候发的愿都很大,死都行,什么都行,任何苦都能受,但是真正住呢,几个月就跑了,几天就跑的。


所以很多老道长现在就是普遍的不愿意收徒,庙宇现在是没有办法带收徒,因为它得运营,真正实修的老道长大部分现在都不愿意去收徒。他宁可去访,离开这个地方,他修了一定阶段的时候觉得该去度人了,宁可去破破烂烂的乞化或者去到一个丛林庙里面挂单,宁可去找,他都不愿意从零开始去培养。是因为没人,缺人,这是我们现在的一个具体情况。


一心问道的时候忘乎所以、忘乎外在


那云游呢,我们核心要了却的是什么?一个是你云游的目的是什么?重阳祖师说了,不是为了看景色,不是为了看这个宫观建筑,也不是到了一个地方之后,想着我的衣食如何,或者我去拜一个朋友,我带着什么目的。


每走一步,为的就是「生死」两个字,为的就是「性命」两个字,不离这个,念念不离,那么他能够在这样意志的引导下才会突破一切的苦难,不管是精神上的寂寞还是外在环境上的恶劣,而且永无厌倦,不会问这个地方有多么远,是不是要耽误我的时间?我还需不需要请假?哪样事情不比自己的生死更大呢?一心问道的时候忘乎所以,忘乎外在,一心只为这一件事,天下只有这一件事是实,其它的就如浮云一般。


这样的人,他念念不离,念念就是正念,处处都是真师父,在他眼里,由于念念相惜,一个吆喝声,一个叫卖声,一个别人无意之中的谈话声都能让他开悟。

寻找自己的云游:若能一心问道,则处处都是师父



一心问道的时候可以忘乎所以、忘乎外在(资料图:图源网络)


我有一次坐蹦蹦车,城市没有这个,乡村因为比较颠簸,它会有蹦蹦车,两边弄两个木板,为了多拉几个人,就会挤得比较多一点,蹦蹦车开起来之后,噪音很大。有一次一群老太太挤在车里,在那个蹦蹦车上有两个人聊天,其中一个人突然之间说了一句话,当然那个由于噪音很大,她为了让另一个人听见,是喊着在说的,说「我终于把天给捅破了」。


这句话我参了一年半,这什么意思?「把天给捅破了」?我只知道话中有话,但是我参不破。就是蹦蹦车上听到这一句话,我一年半之后才参明白是什么意思。可是参明白之后你知道有多快乐。她70多岁了,头发白了,满脸都是皱纹,她说曾经为儿子操心,为女儿操心,为老伴操心,操心来操心去,活到70多岁了,把人生看透了,那都是假,所以说把「老天给捅了一个窟窿」。她这个时候把一切都放下了,活得如此开心,如此天真,如此浪漫,像一个小孩一般,她「把天给捅破了」。


处处留意,你会发现到处都是师父


一个人真的了脱之后,他把这些俗世的负担放下之后,那种笑,那种开心,那种无忧无虑,那种坦然,谁能比得上?有多少人躺在病床上了,奄奄一息了,还放不了。什么时候能够把这个窟窿给捅破,那才是真云游,那才是把人生给活透了,此生没有白来,终于为自己活了一把。虽然曾经虚度了,好歹在70岁以后,知道人该怎么活了。

寻找自己的云游:若能一心问道,则处处都是师父



处处都在云游,时时都在云游,就是「真云游」了(资料图:图源网络)


所以说很多时候的一些话语,都是在日常之中,你没有用心的时候,可能坐在那个蹦蹦车上拥挤,噪音还大,还颠簸,是个枯燥的事。但是如果你时时操心,处处留意,你发现到处都是师父,花鸟鱼虫都是师父,一切的万物动静都是师父,天上的星辰、日月、雾霾,人生的悲欢离合,哪一样不是师父呢?每一个给你烦恼的人,每一个给你障碍的人,每一个刁难你的老板、批评你的人、故意给你找茬的人,哪一个不是你的恩师呢?你这样一个心态云游,就是「真云游」了。


处处都在云游,时时都在云游,那真师父也是刻刻都有,时时都有,像台阶一般,你的朋友、你的老师、你的老板帮你度过眼下的心性关。过了之后,如莲花一般出淤泥而不染,你自然洒洒脱脱往那个生死根上去走,那个时候就是祖师所说的「喧轰之远水,问道无厌」。那到真正的紧要关头,一句话而已,打破生死门,就跳出了轮回。这才是「云游」之法。(编辑:妙眼)

寻找自己的云游:若能一心问道,则处处都是师父



(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文/陈景展,腾讯道学专栏作家。)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郭关艺术 的精彩文章:

朱元璋与道教
北齐《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原石照片
花道 碗莲
至繁至简 岁朝清供
宋徽宗的極簡美學

TAG:郭关艺术 |

您可能感興趣

小心提醒,你们的爱情处处是漏洞!
心中有床,处处是床的喵星人,这睡功真是了得
这个神仙处处压老君一头?手下有一只妖精,十个孙悟空也打不过!
投怀送抱的背后,却是耗损真元为所爱的男人驱毒,处处令人心动
喵星人:心中有床,处处是床
人生机会处处有,不多说了我的去前面拍照了
人的好运,从这8处来,处处风生水起
名联掌故:“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对个下联
2017幽默经典语录,处处充满哲理,最后一句太牛!
less is more, 生活处处是这样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