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坐擁八十萬大軍的清朝拚死抵抗竟敵不過2萬英軍進擊

坐擁八十萬大軍的清朝拚死抵抗竟敵不過2萬英軍進擊


坐擁八十萬大軍的清朝拚死抵抗竟敵不過2萬英軍進擊



摘自書籍《晚清外交七十年》李書緯(著),東方出版社授權合作稿。

英軍毫髮未損,而清軍死傷慘重


文:李書緯


第一次鴉片戰爭,從一開始就是在不對稱的條件下進行的。整個戰爭中,英國出動不到兩萬人竟然可以在中國的土地上耀武揚威,而當時的中國擁有80萬軍隊,卻仍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失敗的根本原因就是技不如人、器不如人。這場戰爭中,英國人以堅船利炮同中國作戰,清軍雖然也使用了火炮,但大部分武器卻是長矛加大刀的冷兵器,使用的火炮也是粗笨的老式火炮,根本不能適應近代戰爭的需要。


作戰武器不對稱,人員的傷亡情況也不相同。在大角沙角之戰中,清軍戰死277人,而英軍只有人員受傷,沒有官兵死亡;在虎門之戰中,清軍戰死250餘人,而英軍卻只有5人受傷;在吳淞之戰中,清軍戰死88人,而英軍只有2人戰死。戰爭中清軍雖然拚死抵抗,但這些不對稱的數字卻道出了中西方的巨大差距。


坐擁八十萬大軍的清朝拚死抵抗竟敵不過2萬英軍進擊



這種差距林則徐也不是沒有看破。時任福建汀漳龍道的張集馨曾有過記載,他曾就福建的水師營制徵詢過林則徐的意見,林則徐的回復是:「雖諸葛武侯來,亦只是束手無策。」與英國作戰是林則徐都搞不定的事情,道光帝卻派出了軟骨頭奕山,失敗自然勢所難免。


義律對奕山的軍情了如指掌,奕山初到廣州時他並沒有立即對奕山採取行動,主要是因為當時廣州的貿易正處於一年中最熱鬧的時節。他要等本季節的茶葉運到英國後再採取行動。奕山到廣州後,憑藉8000兵力,冒冒失失地就想對英軍發動進攻。但由於當時一場大雨毀壞了準備偷襲的木排和船隻,使他不得不放棄行動。1841年5月下旬,奕山又決定對英軍發動偷襲,但是,這次行動被義律察覺了,所以偷襲行動沒有成功。義律是怎麼察覺的呢?


原來,5月17日晚上,廣州城內有點資產的士紳都攜了家眷帶著金銀細軟向城外逃去。這個反常的情況引起了義律的重視,他經過了解得知奕山準備發起偷襲英軍的行動。炮彈不長眼睛,士紳擔心自己的財產和生命安危,所以便向城外躲避。義律先是默不作聲地轉移了在廣州的英國商人和僑民,然後布置好兵力等待清軍的偷襲。

果然,5月21日晚上,清軍對英軍發起了偷襲行動。清軍共出動兵力近兩千人,攜帶火箭、火彈、鉤鐮等裝備,兵分三路乘坐小快船出發。



坐擁八十萬大軍的清朝拚死抵抗竟敵不過2萬英軍進擊



奕山的安排是這樣的:參加中路襲擊的分隊在西炮台外,參加左路襲擊的分隊在東炮台外,右路則在泥城。這次行動,奕山信心十足,可是沒有想到英軍早有防範。當晚11時,襲擊行動開始,清軍第一輪的火船攻擊根本無法靠近英艦,反而在英軍猛烈的炮擊下,清軍死傷慘重。原來預定的對英軍進行合圍的計劃難以實現,派出破壞英國艦船的水勇也因為英軍在船頭船尾安排了大量士兵,根本無法靠近。相反,英軍藉助貨船的光亮,只要看到露頭的水勇,立即擊斃。一夜的混戰,英軍毫髮未損,而清軍死傷慘重。


奕山的偷襲行動失敗了,隨後的廣州之戰他也失敗了,他不得不與義律簽訂了投降的「廣州和約」。但是,他在向道光帝彙報戰況的奏報中,卻沒有說他失敗的事情。他說,他到廣州後,廣東洋面發生了一次颶風。這次颶風使得英軍損失兵艦3艘、貨船3艘,沉失洋銀30餘萬兩等。他還說,這次颶風中英國士兵被刮進大海淹斃者不計其數,屍體也隨波漂流而去,只有夷目義律一人僥倖得以逃脫到澳門云云。

因為奕山謊報軍情,道光帝再次驕傲起來。他把奕山所彙報的情況歸因為善惡的因果輪迴,在他看來,這正是上天的安排。道光帝從奕山的奏報中得知英軍已經從虎門退出,他認為戰爭已經結束了,於是在1841年7月28日下令讓沿海督撫將軍裁撤各路官兵。道光帝的這個錯誤決定使得戰局變得對大清更為不利,何況,此時英國人派來了更好戰、更強勢的璞鼎查。


璞鼎查是1841年8月10日抵達香港的,他一到香港就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向英商宣布,他將代表英國政府保護他們的利益,為他們的安全規劃;


第二件事是向中國方面發出公函,說明自己以全權公使的身份代表英國與中國政府交涉各項事宜;

第三件事是通過更大規模的戰爭,使中國徹底屈服。


為使中國屈服,璞鼎查於8月21日開始了軍事行動。他與英國海軍司令巴加、陸軍司令郭富一起 ,出動了英國侵華軍隊一半多的兵力向廈門進發。


對於英軍的侵略,當時身為閩浙總督的顏伯燾親自率軍作戰。顏伯燾和林則徐一樣,也是一個主戰派。他在青嶼、大擔、小擔等島嶼增設炮台,招募水軍兵勇,準備與英軍拚死一搏。但是因為時間倉促購置的戰船未能及時運到,再加上他只是一介文人,並不具備運籌帷幄的戰爭決策能力,所以廈門很快便被英軍攻破


廈門被攻陷後,英軍又於10月1日再度攻佔定海。定海總兵葛雲飛、鄭國鴻、王錫朋先後戰死。定海失陷後,英軍又乘勝於10月13日進攻寧波鎮海。



坐擁八十萬大軍的清朝拚死抵抗竟敵不過2萬英軍進擊



鎮海是清軍浙東防線的指揮部,兩江總督裕謙、浙江提督餘步雲都駐守在此。這兩人中,裕謙是主戰派,餘步雲雖然是個武將,但抗敵的決心並不堅決。璞鼎查率軍進攻鎮海前夕,餘步雲本想逃跑,裕謙卻拉住他說:「今日保衛鎮海,決以死守,文武官員敢有逃離鎮海一步者,必處死刑。」裕謙讓他發誓,他不想抗戰自然心虛,說自己腿腳有病,不肯下跪發誓。


10月10日清晨,英軍呼嘯而至的炮彈打破了鎮海城的平靜,裕謙身先士卒挺身而出,登上城頭指揮作戰。此刻的餘步雲已經徹底露出了懼戰畏敵的醜陋面目,裕謙本來是讓他鎮守在甬江北岸的招寶山東嶽宮,可是他一聽到炮彈的爆炸聲立即慌了神,匆忙跑來拜見裕謙,表示反對裕謙抗戰。他以鎮海百姓的安危為借口,說無謂的抵抗只能導致城內百姓更多的傷亡。他建議裕謙派人到英艦上向敵人求和,遭到裕謙的拒絕。餘步雲見裕謙的抗戰決心很堅決,就說:「我死不足惜,但家中還有妻子兒女,拋下他們實在可憐。」裕謙鄙視地說:「兒女情長,英雄不免,但忠義事大,此志斷不可奪。」餘步雲無奈,又厚著臉皮說:「我女兒今天出嫁,得回家照料。」餘步雲貪生怕死到如此地步,氣得裕謙直搖頭,很是無可奈何。


雖然裕謙要他不要懼敵,不要動搖軍心,但當敵人的炮彈向招寶山工事發來時,他嚇得屁滾尿流,竟然率領自己的親兵逃出城去。當裕謙發現餘步雲逃跑時,命令城上士兵發炮攔截,餘步雲繞到後山最終還是逃跑了。這樣,英軍以招寶山為缺口,居高臨下,以大炮俯轟鎮海城,僅僅幾個鐘頭,鎮海城就被英軍攻破了。城破後,裕謙發出一聲長嘆,朝著北京方向磕了三個頭,從容投水自盡。


鎮海失守後,英軍在10月13日又佔領了富庶的寧波城,把這裡作為過冬休整的安樂地。當然,鎮海、寧波的失守,既與餘步雲這樣的妥協派棄城而逃有很大關係,又與主戰派的輕敵有很大關係。比如鎮海之役,裕謙把「剿夷」看得太簡單了,對於英軍的到來,他並沒有做好戰略防禦。而不想打仗的餘步雲則希望通過外交的手段保住鎮海,這說明他們都對列強不了解,所以都吃了苦頭。



坐擁八十萬大軍的清朝拚死抵抗竟敵不過2萬英軍進擊



為什麼說餘步雲想通過外交的力量保住鎮海城而吃了苦頭呢?餘步雲面對鎮海的失守,逃往寧波的他目睹主帥冰冷冷的屍體,目睹無兵可戰,無險可守,敵人隨時都可能攻下寧波、杭州的危機,餘步雲效仿伊里布的做法,於10月12日派出曾作為伊里布信使之一的陳志剛,給璞鼎查送了一份照會,要求「善議」,歸還被佔領的鎮海。


作為一名地方軍政長官,餘步雲要求通過外交的手段歸還鎮海,想法是好的,但是他沒有得到道光帝的指示,擅自與英方聯絡,違反了大清的體制,這是殺頭的罪過。儘管沒有史料能夠證明餘步雲的信使陳志剛在與敵人的「口議」中談了什麼,也不知道餘步雲要求璞鼎查歸還鎮海的條件是什麼,但璞鼎查並沒有理會這個沒有中國皇帝授權的外交照會。此時,奪取寧波城的勝利,使得璞鼎查還有乘勝進攻杭州的想法。所以,他根本不想理會餘步雲的照會。


直到10月16日,璞鼎查才慢悠悠地給浙江巡撫劉韻坷和餘步雲發出了復照。他在復照中宣稱:接到餘步雲照會時,英軍已經佔領了寧波,局勢已經無可挽回。另外,對於餘步雲提出的「善議」鎮海要求,璞鼎查在復照中表示:根據以往的慣例,他本人只與大清皇帝派來的「全權」代表會談。顯然,璞鼎查是說餘步雲不夠資格,級別不到。


另外,當時璞鼎查發出的照會還有致「大清欽命專理外務宰相」的照會、巴麥尊致「大清專理外務宰相」的照會,以及英遠征軍海軍司令巴加、陸軍司令郭富致劉韻坷、餘步雲的照會。最後一份照會如同土匪綁票的通知,表示如果要「救杭州並一帶城邑,免致攻破之難」,必須「即限時期,繳給銀兩」!


鎮海、寧波的失守對清廷造成極大的震動,而此時的璞鼎查很有一種勝利者的滿足感。在奪取寧波之前,璞鼎查曾給巴麥尊寫信,流露出了自己的心情:「十分滿足地期待奪取寧波,以報復那裡人們對英國囚犯的虐待。」


後來的事實果如璞鼎查所願,英國人不費一槍一彈佔領了寧波,駐守在寧波城的官兵沒有絲毫的反抗,甚至打開城門迎接英軍入城。為什麼會這樣呢?一是餘步雲懼敵,散布謠言,動搖軍心所致;二是璞鼎查作出的承諾。進攻之前,璞鼎查照會杭州官員說,英軍入城不會對百姓的安全和財物造成一絲一毫的損害。可是入城後,璞鼎查卻沒有兌現這一諾言。英軍在寧波迫使寧波居民以財產稅及消費稅的形式供養了英軍一個冬天,並掠奪了寧波庫銀16萬兩。對於劫匪趁亂搶劫百姓的舉動,入城的英軍也坐視不管,使得寧波城的居民每天都在混亂無序的環境中度過。


璞鼎查在給巴麥尊的信件中很得意地對這樣的場面作了描述,但是,他的這種沾沾自喜沒有得到支持。因為璞鼎查的信件到達倫敦的時候,輝格黨已經下台,新任外交大臣丁伯爵是托利黨人,是他們的老對頭。他看到璞鼎查的信後,內心感到十分厭惡,他認為璞鼎查的舉動是對英國外交的侮辱,是在給英國抹黑。他在璞鼎查信件的頁邊上寫道:「這是我看到璞鼎查先生最糟糕的外交……我們不能視而不見。」 托利黨還擔心,璞鼎查的行為可能會使中國對英國的態度更加頑固。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品讀 的精彩文章:

包大人斷「狸貓換太子」案嗎,壓根就是胡扯的事!
「你丫跪還是不跪」清朝最後一塊遮羞布被硬生撕掉
這場內亂事件,引發中華大地分裂動蕩近三百年的亂境
關羽單刀赴會告訴你,領土問題光靠嘴巴說是不行的
在離開人世前,這些偉人都說了什麼流芳百世的遺言?

TAG:歷史品讀 |

您可能感興趣

坐擁80萬大軍的清朝拚死抵抗,竟敵不過2萬英軍
三個帝王的爭戰:兩兩聯軍兵多將廣、竟敵不過拿破崙一方!
二十年幸福婚姻,竟敵不過兩小時廣場舞
清朝皇帝,孫子的萬字竟敵不過爺爺的一字,爺爺不愧是爺爺!
美國解除女性參加戰鬥部隊的禁令,但現役女軍意外懷孕和性侵犯比例上升,究竟敵人是誰
韓國富二代明星深藏不露 始源鳥叔竟敵不過她?
岳秦朱李潘楊潘武,古代四對姓氏竟敵視不通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