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要得日本重用,抗戰八年肯定打不完,此人太厲害
作為一個國人,我們對「9.18」這個日子,全都銘記如新,憤懣在心。但若拋開愛國情緒但從戰略角度來看,能夠主導這場事變的人絕對是個「戰爭天才。」他就是有著日本第一兵家之稱的石原莞爾。
我為什麼這麼說呢?自然是有原因的,先不說當時中國在張學良手下的東北軍有448000人,而駐紮於東北的日本只有10600,差不多相差了要近四十倍,而且中國東北軍裝備精良,更是及其正統的,訓練有素的部隊,所以當時無論是在我們看來,還是日本國內自己看來,這根本就是在「以卵擊石」,日本國內甚至有冷嘲熱諷說日本軍的軍刀只不過竹刀。
可是石原莞爾偏不信這邪,偏要搏一把,他對中國東北軍不屑一顧,甚至大放厥詞說「對付東北軍用竹刀就綽綽有餘了,一旦戰爭開始,我可以在不到兩天內就佔領奉天。」他和另外三人板垣征四郎、花谷正、今田新太郎組成了核心,帶著他兩年前(1929年)提出的想法——「滿蒙問題的解決是日本存活的唯一途徑。」正式打響了日本侵略戰爭的第一炮。
不然怎麼說,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不到一周,日軍就幾乎佔領了東北全境!石原莞爾的「白日夢」成為了現實,讓他一下子名聲大噪。
1936年,石原莞爾繼續推進「大陸擴張」的侵略戰爭思想,主持並修訂了《國防國策大綱》,其核心思想概述了如何讓日本成為東亞之主,以至如何逐英親美來達到自己的政治野心的偉大藍圖。日本要想在東亞站穩腳跟,首先一定要具備能夠排除蘇美英壓迫的實力。然而要對付強大的美軍,其重中之重是要對抗它的最強軍——美國空軍,如果能拿捏好這一環,那麼接下來就會容易許多。
只要穩固好已有地區,做好戰爭的準備和基礎工作,為持久戰做好準備變完成了最重要的幾步。做完這一切之後,便是大展拳腳的時機了,只要盯准機會並在此期間與美國保持好友善關係,就可以迫使蘇聯放棄遠東戰場,然後再化敵為友,慢慢把蘇聯也變成盟友,隨即就可以達到驅逐英國,解放東亞各民族的目的。
很聰明,毋庸置疑,這樣的藍圖構建的十分高明,甚至找不出一絲的破綻來。雖然不得不佩服他的戰爭思想,但是對於一個中國人來說,這是我們最不願意看到的。
我們都知道「隆中對」。就是三國時期蜀國的諸葛亮在茅屋裡向劉備所展現的天下形勢,諸葛卧龍先生大刀闊斧的拆分了天下局勢,然後極細極微地描繪了圖取中原的戰略遠景,先取荊州為家,再取益州,方可形成三足鼎立之勢,在這之後謀取中原,就不只是空話了。
我為什麼要提到「隆中對」呢,因為石原莞爾的大陸擴張」侵略戰略思想,和它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甚至是遠過之而無不及。
石原莞爾通過一年間在中國的潛伏,搜集資料整理,深度了解中國的政治,經濟和軍事情報,總結出了對付中國軍隊的辦法——收買人心。
細細看他的戰略,的確是有效而高明,而且考慮到了諸方諸面。挑動在西北的國共內戰,與此同時建設滿洲國,這一舉動不但可以進一步牢固華北,並且充分有機會可以堵住俄國人南下,有了喘息的空間,接下來就可以再向南洋滲透,把馬來西亞和汶萊的橡膠和石油搞到手,侵略嘛,當然得順道拐點值錢東西走。與此同時,擠走英國人就指日可待了,最後的目標當然是「霸主」美國,確保好資金和兵力,就可以和美國做最後的鬥爭了。這些戰略思想,就是石原莞爾提出提出征服支那(中國)的「隆中對」。
不過「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同樣是有深謀遠慮的人,石原莞爾的下場可比諸葛亮慘淡多了,雖然劉備對諸葛亮也是忌憚萬分,刻刻提防,可到底人前還是給足了他面子,還尊稱他一聲「孔明先生」。而石原莞爾就沒這麼幸運了,他與日本軍後來的掌權者向來不和,先前他還曾嘲笑過同為陸大畢業東條英機,把他貶得一文不值。
政治理念不同,性格又不搭,最重要的是,還積有舊怨。果不其然,東條英機一上台,立馬就開始給石原莞爾使絆子,使得他別說是大展拳腳了,連安分的待在軍中不做聲響都有麻煩自己找上門。
石原莞爾被日本軍方所拋棄,他的「隆中對」以及他的美好幻想當然隨著他的命運一起變得支離破碎。對他而言,這絕對是最悲慘的結局,但對我們來說,這不失為一件好事,如果他的戰略得到重用的話,我們的抗戰,可能要遠不止八年了。
文|江山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中國有個時期人口劇減最厲害,國家基本都沒什麼人了
※一個中國人,在日本稱帝建國,成中國控制日本第一人
※此國大量中國移民,祖先都是中國人,但老愛侵略中國
TAG:江山社 |
※三國此人:史上唯一過目不忘之人,為何卻不堪重用?
※劉備如果早年重用此人,諸葛亮也不必事必親躬,積勞成疾
※歷史上他很少打仗,看起來不受重用,卻是三國演義完美的武將?
※此人深得劉邦重用,為何會被烹殺?原來竟然都是怪他
※此人害死明朝救星,被人瞧不起,晚生兩百年,必受崇禎皇帝重用
※此人殺了兩名五虎上將,卻因一個缺陷未受重用
※秦朝末年最厲害謀士,能力遠超張良,項羽若重用此人,必統一天下
※究竟有何過人之處竟受得偉人如此重用!
※此人比諸葛亮還厲害,劉備請不動,曹操想重用,卻遺憾去世
※當年魏國為啥不重用商鞅?還真不是為難他,而是因為一套制度
※此人若是被康熙重用,近代中國不懼任何國家,更不會有百年之恥
※崇禎最大的失敗不是處死袁崇煥,而是重用這兩人,否則明朝不會亡
※此人是孫策的仇人,卻被孫權重用,一生出將入相,卻慘遭辱罵憂亡
※劉備臨死前說此人不能重用,諸葛亮非不聽,5年後諸葛亮痛哭流涕
※關羽若重用此人,不至於敗走麥城,面對此人呂蒙陸遜都得認慫
※這個人若是不死,皇帝重用,明朝可能不會滅亡,一躍成為世界強國
※趙雲之所以不得重用,關鍵是犯了官場的大忌,得罪人太多!
※曹操最愛的戰將應是此人,不料他一生追隨劉備,始終未被重用
※他是林彪的同學,指揮過不少戰役,為何後來不再受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