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代表著童年記憶的錄像帶,停產了

代表著童年記憶的錄像帶,停產了

圖片來自網路


壹讀微信號:yiduiread


作者 | 王詩婷

已授權,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近日,世界上最後一家錄像帶生產商也要跟我們說再見了。


錄像帶是一代人的回憶,美國電影《壯志凌雲》的錄像帶銷售不到一周已突破4000萬美元,幾乎是這部影片整個影院放映收入的一半。


同時,錄像帶衍生了錄像廳。在昏暗的錄像廳里,或嬉笑打鬧、或談情說愛、或抽煙嗑瓜子、或因不合口味而敲打椅子大聲喊著:「老闆,換片」。

錄像帶


2016年7月,日本船井電機(FUNAI)宣布,其VHS錄像帶播放機生產線於月底停產。


船井是世界上最後一家磁帶錄像機生產商,這標誌著,上世紀八十年代風靡全球的錄像機和錄像帶正式告別我們,退出歷史的舞台。


火熱一時的錄像帶


自1956年美國Ampex公司製成第一台四磁頭錄像機後,多種錄像機相繼開發成功並投入市場。

1976年,日本索尼公司開始推銷Betmax家用錄像機,不久之後,松下公司也推出了家用視頻系統(VHS)。相對於索尼的Betmax,VHS系統在錄製時間及磁帶大小上比索尼的更顯優勢,價格更低,因此更加受到當地消費者的歡迎,漸漸地,VHS成為家用錄像機的標準格式。到了1988年,美國近6000萬家庭幾乎都擁有了一台錄像機(VCR)。

代表著童年記憶的錄像帶,停產了



世界上第一台四磁頭錄像機


錄像機出現之初,美國的電影製片廠並不看好並保持懷疑態度,認為錄像帶會損害當時的影院上座率。於是,在1976年,美國音樂公司(MGA)和迪士尼提起訴訟,要求停止出售錄像機,因為錄像機侵犯了版權法,但最終這個案子以錄像機製造商取勝而結案。

有趣的是,錄像機並沒有損害美國影院的上座率,反而給製片廠帶來了另一種掙更多錢的方式。事實上,家庭錄像帶拓寬了潛在的電影觀眾群,同時又把握住了曾因其他休閑娛樂方式的興起而丟掉看電影習慣的人。


1950年代電視的崛起以及電影院觀影率的下降,讓一些電影製作公司明白電視並不能取代自己,倒不如與電視握手言和,開始製作一些電視電影,其中也包括把以前的影片出售給電視台等。


製片廠建立了製作和發行錄像帶的部門,並把錄像帶銷售給租賃店。此外,錄像帶也提升了製片廠片庫的價值,因為不只是上線的電影可以製成錄像帶,老電影也可以製成錄像帶再次發行。


1986年,《壯志凌雲》在影院放映中獲得巨大成功,一年後,錄像帶在第一個星期內就帶來了驚人的4000萬美元銷售收入,幾乎達到了這部影片整個影院放映收入的一半。到了後期,大型電影公司一半以上的收入都來自錄像帶的租賃和銷售。

代表著童年記憶的錄像帶,停產了



《壯志凌雲》錄像帶圖


1982年,一部電影從影院得到的收人可達85%,而從錄像帶得到的收人僅佔8%。到了1985年,影院的收入下降到48%,錄像帶則收入上升到18%。


從1980年中期起,家庭娛樂在電影業中的總體經濟收入中成為越來越重要的因素。在1985年至2002年之間,錄像機成為美國家庭的標準特徵之一——91%以上的家庭擁有一台或多台錄像機。美國電影票房收入在2002年高達95億美元,而從銷售和租借錄像帶和DVD的收益卻是它的兩倍多,達到220億美元。


但到了1990年代中期,商店裡塞滿了遠遠超過需求的影片和DVD,錄像帶市場緩緩走向衰落,租賃店也開始蒙受損失。直至如今,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數字化的影像已成為日常。


藏在錄像帶里的香港電影


19世紀80年代中後期,大量的錄像機從外國湧入我國。風靡全球的錄像機在中國卻沒有普及起來,主要是因為價格昂貴,而且泊來品容易壞,維修也不方便。但值得注意的是,香港電影卻是以錄像帶的方式傳入內地的。


20世紀80年代,香港電影開始進入一個長達十年的高度繁榮期,由於政治、經濟、社會、電影創作風格等各種原因,深受內地觀眾喜愛的港片主要以錄像廳、錄像帶等渠道傳播到內地的大中小城市甚至縣城街鎮。一時之間,錄像廳在各地城市遍地開花,港產武打片吸引了大批年輕人經常光顧。而錄像廳也開始進入輝煌時期,並充斥在高校周邊,片中的周潤發、劉德華、周星馳等成為無數年輕人的偶像。

代表著童年記憶的錄像帶,停產了



1990年《阿飛正傳》演員陣容表


著名導演賈樟柯在其電影《小武》里就多次重現了街頭錄像廳里發出的港片的對白聲,以示對那個時代的緬懷。並且在賈樟柯獲得金獅獎的《山峽好人》中,讓其中一角色對《英雄本色》中小馬哥點著美金抽煙的著名橋段進行了赤裸裸的模仿與致敬,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港片在內陸的傳播影響可見一斑。

代表著童年記憶的錄像帶,停產了



《英雄本色》電影截圖


以邵氏為主導的香港電影在1960年代中期開始,男星佔據了香港的銀幕。他們以陽剛、反叛、豪情和激烈的武打贏盡市場,顛覆了傳統的電影文化和價值觀。


當全世界的娛樂片越來越注重強烈的感官刺激,邵氏也不甘落後,大拍黑幫打鬥片、特務動作片和軟色情片。當性和暴力成為票房靈藥後,男演員繼續雄霸四方,成龍、李連杰、周星馳、劉德華、梁朝偉、周潤發、劉青雲、梁家輝、張國榮等,均因此為大家所熟悉。


錄像廳:「怪異衍生品」


錄像機價格的高昂使得其在中國的家用化程度不高,加上當時政府對電視台及電影院播映內容的監管,當時民眾對新興娛樂的需求使得逐漸產生了一個「怪異衍生品」——錄像廳。


錄像廳這類觀影場所幾乎都由個體私人經營,因囿於成本的投入限制,內部相關的環境裝置、硬體設施及服務條件也相對雜亂、簡陋、低廉。狹窄昏暗的小屋內,正前桌台上放置著一台電視機,中間空地上隨意擺列著一些板凳或椅子。廳外的門口牆面懸掛或靠牆擺放著一個小黑板,上面醒目地寫著電影放映的訊息,並作每日更新。內容除了影片片名之外,亦附有一些簡短誘人的宣傳廣告。

代表著童年記憶的錄像帶,停產了



當時錄像廳風行全國


1985年,內地錄像營業性放映活動遍及各地城鄉,放映單位已有三萬多個,放映節目兩千多種,平均每個省、市、自治區有1000個以上。1990年前後,上海文化局系統下的錄像廳,日均每座收入為300元以上,年收入10萬元左右,全系統錄像廳一年收入總共為105萬元。到1990年,內地已經有了5至6萬個錄像廳,遠遠超過了同期電影院的數量。


同時,據一項不完全統計表明,1989年內地正規渠道共發行錄像節目700至800個,發行錄像帶1000多萬盒,總收入10億以上。還有消息說,1992年僅廣東某地生產與批發的盜版錄像帶收入近3個億。實際上,在錄像廳中,海外引進版,甚至是走私與盜版的錄像製品佔據主導地位,是當時所有錄像廳的一個普遍情況。

代表著童年記憶的錄像帶,停產了



錄像廳


一般普通錄像廳不會給買票者相關的影片票據,甚至連一個像樣的購票窗口都沒有,買票入場者也無需對號入座。掀開錄像廳門口那層厚厚的遮光簾,藉助屏幕上的光亮,通過狹窄的過道,磕磕絆絆地找到一個位置。然後,他要在普通家用電視機的狹小屏幕上,或在有粗大影像顆粒,色彩暗淡的大屏幕上,觀看粗糙的影像畫面。

代表著童年記憶的錄像帶,停產了



錄像廳內部觀影情況


在錄像廳促狹擁擠的空問環境里,呈示著一派魚龍混雜、嬉鬧承歡的觀影氣氛。這裡一般晝夜開放,因經營管制自由寬鬆,許多觀眾尤其是青年族群常常日夜沉溺其中。置身其內,觀眾可以自由任性地舒展自己的情緒,伸張自己的要求,或嬉笑打鬧、或談情說愛、或抽煙嗑瓜子、或因不合口味而敲打椅子大聲喊著:「老闆,換片」等等。


如今,一切都不復存在,對於那些經歷過的人來說,是滿滿的回憶。


如果你覺得今天的文章還不錯


動動手指,給壹讀君點個讚唄


和壹讀君勾搭的傳送門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壹讀 的精彩文章:

雙十一剁手前還有這樣一個重要的節日
您的地三鮮得嘞
人人都愛制服裝嗎?
紅毯是怎麼來的?

TAG:壹讀 |

您可能感興趣

一代人的記憶,記錄我們在錄像廳的美好時光
楊啟鵬:一晚沒睡仍在發燒,撲出點球因看過錄像
火葬場撿了個手機,看到裡面的錄像時,膽寒不已
爆笑段子:聽說有這個女孩的錄像在網上流傳,請發給我一份
爸爸去世前給女兒的錄像,看哭了很多人……
雙紅會:明明買了票,怎麼像在看去年的比賽錄像?
故事:再次觀看我的結婚錄像,我卻發現了死去多年的母親
男子遺棄小狗沒想到全過程被錄像,曝光後,下場有點慘
留月嫂和孩子獨自在家去洗頭,年輕媽媽看到監控錄像後驚呆了!
搞笑奇葩:跟對象的聊天記錄像兩個智商不夠的小孩!
少女無故自殺,媽媽看到女兒手機里的錄像,徹底瘋了!
每天倉庫警報都要響,還以為是偷車的,直到看完錄像,才知道真相
登山發生意外失去記憶,出院後發現相機多了一段詭異錄像
家裡遭小偷了,調監控錄像,發現小偷給了它根雞腿後就跟他握手了
錄像帶出租,帶你重溫上世紀經典
滿滿的回憶,扒扒90年代在錄像廳播放最多的港片
男子看錄像帶引出貞子,結果請出來了卻送不回去
扒在窗邊的女傭,用手機錄像的女主人……這一切背後,她們成了中東土豪們的奴隸
美聯航又攤事了,這次是兩年前的錄像被挖出來,71歲老人被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