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雖諸葛亮嫡親,卻無家族智慧,最終滿門被滅

此人雖諸葛亮嫡親,卻無家族智慧,最終滿門被滅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請勿轉載)


諸葛恪很聰明,這在他六歲的時候就已經表現出來了。《三國演義》第九十八回中介紹,諸葛恪,字元遜,是東吳大臣諸葛瑾的長子,諸葛亮的侄子。他六歲的時候與父親一起參加孫權舉辦的大型宴會。諸葛瑾的長相很有特色,臉很長。於是,孫權在酒席宴間拿諸葛瑾尋開心,命人牽來一頭驢,親自在驢的面部寫上「諸葛子瑜」四個字。子瑜,是諸葛瑾的字,這是在嘲諷諸葛瑾的臉是個大驢臉。在座的東吳文武們哈哈大笑。這時諸葛恪上前用粉筆在驢臉上加了「之驢」這兩個字,變成了「諸葛子瑜之驢」,輕鬆化解了父親的尷尬。眾人無不驚訝。孫權也非常高興,將驢賜給了諸葛恪。



此人雖諸葛亮嫡親,卻無家族智慧,最終滿門被滅


過了一陣子,孫權再度大宴群臣,命令諸葛恪把盞倒酒。當諸葛恪來到張昭面前倒酒時,張昭不喝,並稱這不符合尊重老人的禮節。這時候孫權問諸葛恪有沒有辦法說服張昭喝酒,諸葛恪滿口應允。他對張昭說道:「當年姜子牙年近九十還在戰場上指揮作戰,從來不說自己年老。大軍征戰時您總是跟在最後,飲酒宴樂您卻被請到前面,怎麼能說我是不合乎尊重老人的禮節呢?」張昭無言以對,不得不將杯中的酒一飲而盡。


可見,諸葛恪不但聰明,簡直可以用神童來形容。孫權對諸葛恪的聰明非常欣賞,命令他輔佐太子。等諸葛恪長大成人後,不斷加以提拔,「一應大小事務,皆歸於諸葛恪」(見第一百0八回)。孫權臨終前,諸葛恪已是當朝太傅,還成了託孤重臣。究其緣由還是因為諸葛恪的聰明獲得了孫權的青睞。



此人雖諸葛亮嫡親,卻無家族智慧,最終滿門被滅


孫權之子孫亮繼位後不久,曹魏派遣三路大軍來犯。諸葛恪令呂據、唐咨、留贊各引一萬馬步兵,分三路接應。戰鬥打響後,東吳老將丁奉一馬當先,殺死敵將韓綜、胡遵,大敗敵軍。曹魏三路大軍全線撤回,東吳的防禦戰取得大勝。為擴大戰果,諸葛恪一面命令給蜀漢的姜維送信,希望姜維在曹魏的西北地區出兵策應,一面率領二十萬大軍進軍中原。在丁奉的建議下,諸葛恪大軍很快兵臨新城,將該城團團圍住,連續數月發動猛攻。


不久後,新城城東北角守軍不支,城池即將失守。守將張特定下一計,令一舌辯之士帶著新城戶籍資料來見諸葛恪,告訴諸葛恪:「魏國之法:若敵人困城,守城將堅守一百日,而無救兵至,然後出城降敵者,家族不坐罪。今將軍圍城已九十餘日;望乞再容數日,某主將盡率軍民出城投降。今先具冊籍呈上。」諸葛恪深信不疑,立即停止了攻城,終於中了張特的緩兵之計,守軍也得到了喘息之機。隨後,張特命人拆除城中的房屋修補城東北角的工事。一切完畢之後,張特在城頭大罵諸葛恪。諸葛恪大怒,再度揮軍攻打,不料被城中亂箭射中額頭,翻身落馬。眼看主帥受傷,吳軍鬥志全無,加上天氣炎熱,士兵多病,戰鬥力大受影響。



此人雖諸葛亮嫡親,卻無家族智慧,最終滿門被滅


諸葛恪箭傷未愈,又命令全軍攻城。此時有手下告訴他:「人人皆病,安能戰乎?」諸葛恪大怒,說道:「再說病者斬之!」手下說的是實情,但諸葛恪既不調查也不詢問,強行發動進攻命令,罔顧士兵生死,自然引起吳軍將士的憤怒。聽說諸葛恪要斬殺患病士兵,吳軍軍心大亂,「逃者無數」,就連都督蔡林也率部本部人馬投降了曹魏。眼看軍中大亂,諸葛恪這時候才亡羊補牢,乘馬視察軍營,發現吳軍士兵面色黃腫,各帶病容。已經無力發動進攻。無奈之下只得發布撤退的命令。曹魏軍隊得知諸葛恪倉皇撤退的消息後,趁機在後掩殺,吳軍大敗而歸。



此人雖諸葛亮嫡親,卻無家族智慧,最終滿門被滅



戰場形勢瞬息萬變,勝敗乃是兵家常事。可諸葛恪受不了失敗的打擊,回到東吳後託病不出,連上朝都懶得去了。皇帝孫亮親自來到諸葛恪的府第慰問,文武大臣們也紛紛前來問候。這已經給足了諸葛恪面子,但諸葛恪仍覺得心中不安。他擔心群臣會私下議論,對自己不利,於是想出了自以為一個「聰明」的辦法:派人去搜集官員們的過失,輕者發配遠方,重者斬首示眾。朝中大臣無不驚恐不安,唯恐性命不保。不僅如此,他還密令心腹張約、朱恩控制御林軍。諸葛恪自認為萬無一失,從今以後再也沒人敢對自己說長道短了。



此人雖諸葛亮嫡親,卻無家族智慧,最終滿門被滅


這幾年有句流行語用在諸葛恪身上是再合適不過了:「不作就不會死。」諸葛恪的行徑引起東吳上下不滿。太常卿滕胤認為諸葛恪專權,殺害公卿,有不臣之心,孫氏宗室孫峻也因自己御林軍統帥的職位被張約等人替代而非常憤怒。二人見面後一拍即合,決定找皇帝孫亮揭發。此時的孫亮也對諸葛恪的所作所為非常不滿,對孫峻、滕胤表示:「朕見此人,亦甚恐怖;常欲除之,未得其便。今卿等果有忠義,可密圖之。」三人立即制定計劃,打算利用召諸葛恪上朝之時將其誅殺,除掉這個禍害。最終,不僅諸葛恪被殺,屍體被「棄於城南門外石子崗亂冢坑內」,就連一家老幼都受到株連,無人倖免。


俗話說:「防民之口,甚於防川。」早年聰慧的諸葛恪卻連這個簡單的道理都沒弄清楚,反倒利用誅殺大臣、封鎖消息,最終落得身首異處的下場。他的聰明不過是小聰明,實則愚不可及。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燦爛海灘 的精彩文章:

水滸里此人最可憐,難捨既得利益,最終丟了性命
演義中有個神秘高手,面對強敵全身而退,堪比趙雲
燕雀亦知鴻鵠之志,曾有六則燕雀成功的預言,全應驗
此成語為劉備所創,看似感嘆,實則陰險之極
諸葛亮也曾無計可施,拔劍便行兇,當場被抓

TAG:燦爛海灘 |

您可能感興趣

此人是諸葛亮嫡親,卻無家族智慧,最終慘遭滅門
他是諸葛亮的親屬,卻無家族的智慧,最終慘遭滅門
此人智勇雙全,卻遭諸葛亮排擠,鬱鬱而終
此人是諸葛亮的眼中釘,由於被嫉妒,死得好無辜!
諸葛亮的侄子,也是聰慧過人,也曾官拜丞相,但卻被誅三族
歷朝權臣家族或遭族滅或最終篡逆,諸葛亮卻何以例外?
他是諸葛亮血親,聰明絕頂,最後卻死於亂刀之下
在三國中諸葛亮也有忌憚之人,此人智謀不在諸葛亮之下卻死得凄慘
此人才智不輸諸葛亮,可惜被劉備和諸葛亮聯手所誤
此人膽氣不懼孫策,卻被諸葛亮罵死,其後代卻成為一國之君
此人勝過諸葛亮,智取曹魏,其子孫卻建立最讓人厭惡的王朝
此人嘴炮無敵,大言不慚勝過自己的叔叔諸葛亮
此人雖是劉備嫡親,關羽看不起他,諸葛亮要斬殺他,劉備流淚默許
諸葛亮侄子的才智有過之而不及:可為何最終被聯合誅殺慘死
劉備並不信任諸葛亮,臨終前留下兩人盯住諸葛亮,都被諸葛亮殺了
此人與諸葛亮同是託孤大臣為什麼諸葛亮為世人傳頌他卻被後人唾罵
此人生平是諸葛亮最大對手,最後諸葛亮被他弄死
此人忠心於曹魏,戰功堪比諸葛亮,若他不死司馬家族沒機會篡權
此人是水鏡先生的高徒,幫了故友,卻被諸葛亮罷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