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東京的你---李師師
爆笑煮國 時拾史事
小說《水滸傳》中的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正月,為了招安大計,宋江等人去東京看花燈,宋江想盡辦法也要見李師師一面,滿大街興緻勃勃地打聽李師師和皇上小趙的緋聞...在98年央視的電視劇《水滸傳》中,李師師去了街上看花燈,劇中熱鬧的還原了當年的東京城美麗的鰲山,彷彿預示了這絢爛背後虛弱的趙宋王朝即將傾覆的江山....
1. 一條從皇宮到妓院的地道
▲98版電視劇《水滸傳》何晴飾演李師師
李師師,汴京名妓,張子野為刊新辭,名《師師令》,略云:「蜀綵衣長勝未起,縱亂雲垂地。正值殘年和月墜,寄此情千里。」秦少游亦贈之辭云:「看偏潁川花,不似師師好。」 這是《詞品拾遺》中關於李師師的專條解釋。除了《大宋宣和遺事》外,還有無名氏的《李師師外傳》和張端義的《貴耳集》等。
李師師是汴京染局匠王寅的女兒。在襁褓時,她的母親就死了,父親用豆漿當奶餵養她,才活了下來。當時東京風俗,父母疼孩子,就將其捨身佛寺。王寅也讓女兒捨身寶光寺。到佛寺捨身時,小女孩忽然啼哭起來,僧人撫摩其頭頂,她立即止住了哭。她父親暗忖:「這女孩還真是佛弟子。」俚俗呼佛弟子為師,父親就叫她師師。師師四歲時,王寅犯事,死在牢中。因無所歸依,隸籍娼戶的李姥收養了她,就改姓了李,也入了勾欄娼籍。南渡初年朱敦儒有詩云:「解唱《陽關》別調聲,前朝惟有李夫人」,說的就是李師師。據南宋劉學箕說,她還有一個藝名,叫做白牡丹。(根據百度百科「李師師」)
李師師在歷史上確有其人,但《水滸》中的李師師基本上是虛構。宋徽宗趙佶和李師師究竟是不是「有一腿」?是否像宋江說的那樣「打得熱」?正史並無確鑿記載,這種不入正史的「拉鏈門」事件,永遠是被人津津樂道。李師師雖然沒有像萊溫斯基那樣有一條作為證據的裙子,但是在諸多文人墨客那裡,這條「裙子」已經是鐵證如山。
皇帝嫖娼畢竟不是什麼光彩的事,為了怕被別人認出來,小趙以治安保衛為名,圍了一條通道,直通李家,叫做「潛道」。從此,趙佶同李師師來往,就從這條「潛道」走,《水滸傳》中也提到了這條「潛道」:
宋江只要等她問其備細,卻把心腹衷曲之事告訴,只見奶子來報:「官家從地道中來至後門。」李師師忙道:「不能遠送,切乞恕罪。」(《水滸傳》第七十二回)
宋徽宗挖地道去見李師師的事,可以肯定地告訴各位親,這是假的。why?原因有三:
⑴.以小趙這樣一個皇帝的身份,如果想掩人耳目,用不著用那麼奇葩笨拙的方法。挖條地道的動靜很大,從大內皇宮挖到鎮安坊,想不驚動百姓不太可能,如果說不怕驚動百姓,那挖地道的意義何在呢?不如敲鑼打鼓的告訴大家,皇上去逛窯子啦!
⑵.小趙和李師師「有一腿」的證據是周邦彥的一首詞《少年游?為道君、李師師作》其中「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意思是說天晚了,路上結霜了,馬蹄滑了,沒有行人行走了,不太安全了,不要回去了。如果有地道,何來的「馬滑霜濃」,「直是少人行」。
⑶.據考古記載,當時汴京的皇城大內裡面確有地道,但是那些地道都是在皇宮與皇宮之間相通的,沒發現有哪一條是超越皇城的。假如真有出皇城的地道,也不至於後來當金軍把皇城包圍之後,皇族成員一個也沒逃掉,被金軍一鍋端。
所以,這條從皇宮到李師師床下的嫖妓專用地道,只是人們為了增加這個故事的傳奇色彩而想像出來的。
2.床底下的大詞人
南宋張端義的《貴耳集》中,記載了一段李師師和著名詞人周邦彥的故事。周邦彥,字美成,號清真居士。妙解音律、工於文辭,少年時代所寫的《汴京賦》深得神宗、哲宗賞識,「貴人、學士、妓女,皆知美成詞為可愛」。周邦彥在流行音樂圈的地位就相當於今天的林夕、方文山,當年京城歌妓都以唱他的新詞為榮。
據說,初見李師師時,周邦彥便填了一首《玉蘭兒》記錄了他對李師師的印象:鉛華淡佇新妝束,好風韻,天然異俗。彼此知名,雖然初見,情分先熟。爐煙淡淡雲屏曲,睡半醒,生香透玉。賴得相逢,若還虛度,生世不足。根據《耆舊續聞》(宋.陳鵠)載,周邦彥還為李師師寫了一首《洛陽春》:
眉共春山爭秀,可憐長皺。莫將清淚濕花枝,恐花也如人瘦。
清潤玉簫閑久,知音稀有。欲知日日依欄愁,但問取亭前柳。
從這首詞中,能看出周邦彥對李師師的感情,他為李師師做人生規劃,並且勸她找個知心之人出嫁,以解愁苦。
「做妓女不是長久之計,為什麼不轉行呢?」周邦彥說。
「你養我啊?」李師師反問。
周邦彥不是《喜劇之王》里的尹天仇,沒勇氣對這個「王的女人」說出那句:「我養你啊!」 有一晚,周邦彥跟李師師正在探討坊間流行歌詞娛樂化的問題,忽然聽說小趙來了,周邦彥嚇得魂飛魄散,趕忙藏到床底下。手忙腳亂的李師師見了小趙語無倫次:「皇上早!」「早?天都黑了。」小趙並沒有多想:「俺給恁帶了江南進貢過來的新鮮的橙子,恁嘗嘗!」(宋徽宗應該是河南口音)李師師剝開橙子夾了一瓣,往趙佶嘴裡送。 「俺不吃,來的時候俺吃了好幾隻了!」憐香惜玉的小趙讓李師師吃。「可這是我給你剝的啊。」李師師笑眯眯的讓小趙吃...
「對啦!」趙佶一拍腦袋:「今晚約好了跟高太尉玩蹴鞠的,俺走了,改天再來看你啊親,么么噠!」趙佶急匆匆走了。憋了一頭汗的周邦彥從床下爬出,滿屋的橙子味觸動了大詞人的
靈感,他填了一首《少年游》:
並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指破新橙。錦幄初溫,獸香不斷,相對坐吹笙。
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幾天後,小趙果然來看李師師:「有啥新詞?給俺唱唱。」李師師就唱了這首《少年游》。小趙好生奇怪:「新鮮的橙子在東京可少見啊,俺那天拿來的都是貢品限量版,咋還會有人吃到呢?」小趙仔細一琢磨,這這細節分明和那天的情景一樣啊,肯定有問題。於是他不動聲色地問:「這個詞寫得不孬,哪個寫的?」「周邦彥。」李師師回答。
趙佶拂袖而歸,在心裡罵了一路:「周邦彥你個狗日的敢給俺戴綠帽子!俺非得把你抽死!」小趙喚來宰相:「有個叫周邦彥的監稅官,稅沒交足,你們為啥不捉拿法辦?」這理由真是牽強,嫖娼還要交稅嗎?
趙、李、周這一樁風流韻事是否屬實?大多數研究宋史的人持肯定觀點。除了文人記述,甚至有大臣公開上章批評皇上不該「輕車小輦」溜出宮外,委婉地旁證了這一緋聞的存在。記載這段故事的張端義、周密等人都是有一定地位和深於掌故的人。
真實歷史上的周邦彥生於公元1056年,趙佶同李師師的交往始於1109年,這時的周邦彥已經是五十多歲了,這麼大歲數還去逛妓院有點強人所難吧,那個年代又沒有偉哥。根據周邦彥的史料記載,他也沒有當過開封府監稅這一類的官。
還有一個是李師師的年齡問題。北宋詞人張先是最早提到李師師的,傳說他的《師師令》就是為李師師而作。與張先年代緊鄰的詞人晏幾道、秦觀也曾在詞里詠嘆過師師。李師師最遲應出生於1062年,這是由她與張先的交往得出來的。張先也是北宋的一個有名的詞人,專寫寫男女之間的纏綿之情,他有個綽號,叫作張三中:心中事、眼中淚、意中人。那麼1062年李師師剛生出來的時候,張先已經是72歲了。一個剛生出來的小女孩是不可能成為當紅歌伎的,她必須到成年之後才能夠出名,雖說「出名要趁早」,她最起碼也得16歲吧。按此推斷張先要到88歲的時候才能看到李師師,寫出那些讚揚李師師的詞作。再晚就不行了,因為張先89歲就去世了。
50高齡的李師師再再怎麼德藝雙馨,能迷住宋徽宗嗎?不可能。可是張先讚美李師師的詩詞是有案可查的,而宋徽宗與李師師交往的事情也是被廣為傳播。於是就有人提出了一種學說,可以說是一種假說,就說歷史上可能曾經存在過兩個師師。一個師師確實是生於1062年左右,但這個師師不是李師師。因為張先和秦觀,晏幾道等所寫的讚美師師的詩詞,並沒寫她姓李。當時,歌伎多喜歡疊字做名,例如圓圓,依依,翠翠,惜惜...
那麼,咱們這個姓李的師師生於哪一年呢?假說認為應當生於1092年。宋徽宗是生於1082年,一個30歲的皇帝小趙,被一個20歲的當紅歌伎迷倒,那才是最為合理的。
還有另外一種說法:張先所見的熙寧時代的師師,不一定就是宣和年間的李師師。同名同姓的人很多。《宋史》說周邦彥「收雋少檢,不為州里推重」,宋代文人雅士常年混在妓院是最正常不過的事情,所以周邦彥五十多歲去妓院也正常,現在還有八十多歲的老翁娶個二十來歲的媳婦呢。
不管「大宋拉鏈門」是真是假,對領導人和大才子的形象也沒有多少實質上的損壞。在男權社會裡,這樣的風流韻事受傷害的往往都是女人。「紅顏禍水」這頂帽子一旦扣過來,她就成了禍國殃民的根源。
公元1121年,周邦彥去世。就在這一年的正月十四,嘆「知音稀有」的李師師遇到了燕青。
3.姐姐,今夜我不想招安
▲「浪子」燕青和李師師 央視電視劇《水滸傳》截圖
人生只若如初見。當時的燕青「六尺以上身材,二十四五年紀」,「唇若塗朱,睛如點漆,面似堆瓊。有出人英武,凌雲志氣,資稟聰明」。當時的李師師「少年聲價冠青樓,玉貌花顏世罕儔」。「燈下看時,端的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水滸傳》中,燕青見了李師師,「納頭便拜」,這個「拜」里既包含了他對李師師美貌的傾倒,又體現了燕青是個做大事的人。他來找李師師的目的不是像過去在大名府那樣到「三瓦兩舍打哄」,而是為了宋江的招安大計。
招安的重頭戲是和李師師打交道,整個梁山之上,除了燕青在無其它合適的人選。
第一晚,李師師親自為宋江、柴進、戴宗、燕青四人看茶換盞,茶的香味「細欺雀舌,香似龍涎」,相信李師師的好茶是特意讓燕青品嘗的。第二晚,有燕青引薦,李師師再次款待了宋江等人。酒行數巡,宋江口滑,揎拳裸袖,點點指指,把出梁山泊手段來。柴進笑道:「表兄從來酒後如此,娘子勿笑。」李師師道:「酒以合歡,何拘於禮。」( 《水滸傳》第七十二回)
宋江共見師師兩次。
第一次,原著敘說甚平,只是客套而過,因有趙官家來了。「其實不敢相留。來日駕幸上清宮,必然不來,卻請諸位到此,少敘三杯,以洗泥塵。」李師師這樣匆匆送走了宋江一干人。
宋江二見李師師,「酒行數巡,宋江口滑,揎拳裸袖子,點點指指,把出梁山泊手段來」,正如師師所言「各人稟性何傷」。待李逵殺出,宋江對師師說「這個是家生的孩兒小李」,李師師取笑黑旋風過黑,又恰好聽宋江說姓李,李太黑,不是李太白的兄弟么,因此說「辱沒了太白學士」。師師笑說「我倒不打緊,辱沒了太白學士」。
後李師師低唱東坡大江東去詞,宋江乘興填了一首詞呈與花魁:
▲2011電視劇《新水滸傳》張涵予飾演宋江
這首詞真把宋江心事以及此行目的寫得極為周備,可惜李師師「反覆看了,不曉其意」,宋江待要細說,不巧皇帝小趙又到了。
第二年,在弄清楚了燕青梁山反賊的身份後,李師師對燕青依然一片盛情,單獨請燕青喝酒。 李師師和燕青討論了一番吹簫的技術,並現場演示了一番。再接著,李師師進一步表示自己對燕青的愛慕之心。
數杯之後,李師師笑道:「聞知哥哥好身花綉,願求一觀如何?」燕青笑道:「小人賤體雖有些花綉,怎敢在娘子面前揎衣裸體?」李師師說道:「錦體社家子弟,那裡去問揎衣裸體。」三回五次,定要討看,燕青只的脫膊下來。李師師看了,十分大喜,把尖尖玉手,便摸在他身上,燕青慌忙穿了衣裳。( 《水滸傳》第八十一回)
一個傾國傾城的女人做到了這一步,如果是武松、石秀,說不定就拔刀相向挖了李師師心肝,回梁山交差;如果是王英、董平,肯定先睡了再說;如果是《色,戒》中的「易先生」,第二天就去給李師師買鑽戒了。 燕青不是這樣的人,為了梁山大計,,他馬上提出和李師師結為姐弟,八拜之下澆滅李師師的一番深情。《水滸傳》中稱讚:「他燕青心如鐵石,端的是好男子。」
即便是這樣,還被戴宗猜忌。:「如此最好。只恐兄弟心猿意馬,栓縛不定。」燕青道:「大丈夫處世,若為酒色而忘其本,此與禽獸何異!燕青但有此心,死於萬劍之下。」戴宗笑道:「你我都是好漢,何必說誓。」燕青道:「如何不說誓!兄長必然生疑。」(《水滸傳》第八十一回)
燕青發這番毒誓的時候,沒有想過李師師心中多麼絕望。論有錢有勢,誰能比上皇帝?論才華音律,誰能比得上大才子周邦彥?但是在燕青身上,有皇帝不具備的體貼和尊重,周邦彥不具備的伶俐和機巧,由此才會萌生愛意。
李師師因為愛,所以冒著巨大風險,李師師幫燕青討得宋徽宗趙佶的一紙赦書。「天子被逼不過...寫御書道云:「神霄玉府真主宣和羽士虛靜道君皇帝,特赦燕青本身一應無罪,諸司不許拿問。」下面押個御書花字。燕青再拜,叩頭受命。李師師執盞擎杯謝恩。」《水滸傳》第八十一回)
大智大勇的浪子曾救過自己的主人盧俊義,卻救不了一個他想愛卻不能愛的女人,燕青「征方臘後,不辭而別:情願自將官誥納,不求富貴不求榮。身邊自有君王赦,淡飯黃齏過一生。」(《水滸傳》第九十九回)小說最後沒有提到李師師。燕青和李師師二人終成眷屬成為廣大讀者的一大心愿。98版電視劇央視《水滸傳》將這一心愿化為現實,總算成就了一段郎才女貌的愛情佳話。
我們還是不喜歡過分殘酷的歷史,然而現實卻一次次提醒我們的喜歡只是夢幻。
4.靖康之恥和東北二人轉
▲圖片截自CCTV官網
「蓬蓬乍,乍蓬蓬」的聲音如緊密的鑼鼓點,一出歷史大戲拉開了大幕。序曲為兩個金兵的「二人轉」:「正月里來是新年啊——大年初一頭一天——打了東京擒了皇帝啊——逮了一群小佳人啊——得兒哪呼咳兒呼咳兒呀——」
出場的主角是曾和李師師花前月下的宋徽宗趙佶。此時,他正在被押解去北方的路上。公元1127年,金兵攻陷東京,北宋最後兩個皇帝徽宗和欽宗被金人掠到北方,北宋就此滅亡。「劉屏山『汴京事紀』有詩云,詩曰: 倉皇禁陌夜飛戈,南去人稀北去多。 自古胡沙埋皓齒,不堪重唱蓬蓬歌。」(《大宋宣和遺事》)他所說的「蓬蓬歌」,是指金人民族流行樂:「蓬蓬蓬,蓬乍乍,乍蓬蓬,是這蓬蓬乍。」
據考證,現在東北二人轉的起源就是「蓬蓬歌」。二人轉的內容總是一個人不斷的打擊調侃甚至折磨另外一個「愚蠢」或者「醜陋」的人,特別像「靖康之恥」後的金人如何折磨宋徽宗和宋欽宗。
這兩位亡國之君到了北方後有著什麼樣的遭遇?《宋史》里說:「紹興五年四月甲子,崩於五國城,年五十有四。」對欽宗之死更含混:「紹興三十一年五月辛卯,帝崩問至。」至於怎麼死的,死在何處都沒說。最近閑來無事,讀《永樂大典》(殘卷),看到兩篇非常有意思的文章《竊憤錄》和《竊憤續錄》,作者是南宋偉大詞人辛棄疾。
《竊憤錄》中詳盡地描寫了徽宗、欽宗一行人遷往均州一路上所遭的罪:天色已黑,路不可辨,山麓林間,凄風苦雨,狐狸悲嘯;晚上,「鬼火縱橫,終無止宿處,皆坐於地,至天曉又行」;走在泥淖里,把鞋走掉,光腳走到沙石路上,「血流趾間,苦楚不能行步」。到均州時,徽宗已經病得很重,喉嚨全都潰爛,不能進食。那些隨行的人又把他移到低洼濕地里居住,更加重了病情。這樣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
一天,欽宗去看他爹,只見徽宗坐在土坑裡已經僵死。欽宗大慟,要求埋葬。可是當地人說不能埋,此地凡死的人都要先燒得半焦,再用木棍敲打,最後扔到一個大水坑裡,這樣坑裡的水可以點燈。一個傑出的書畫家,一個昏庸腐朽的皇帝,就這樣死了。他的肉體化成的燈油,會發出怎樣「美麗」的光焰呢?
小時候看過一本關於宋朝和金國打仗的小人書,有一個畫面一輩子不能忘記,就是宋徽宗和宋欽宗兩個人坐在一個土井裡望天嘆息。趙佶為什麼會死在土坑裡呢?五國城在今天的黑龍江依蘭縣,是中國最寒冷的地方,冬天零下四十度是常事兒。文中說:「冬月極寒,必居土坑中容身以避寒氣。」徽宗一行人到了均州,那年「冬間大雪,猶自瀰漫廣野,經旬有不止者,人皆入土坑中蜷伏居止」。這麼一個從小嬌生慣養,錦衣玉食的人,在那麼惡劣的自然環境下,受盡屈辱,居然活了十八年,熬到五十四歲才死。
作為他的兒子,宋欽宗絕對繼承了他爹這方面的「優良基因」。有著比老爹更耐折磨的身體和耐受侮辱的心理。宋徽宗死後,金統治者又命欽宗遷往源昌州,再從源昌州遷到鹿州、壽州、檀州(今北京密雲),最後到達燕京(北京)。這一路,受的各種苦可以用《竊憤錄》里的一句話概括:「帝日日哭泣不止,衣裙破弊,隨行人及帝皆如鬼形。」
宋欽宗的死更悲慘。《竊憤續錄》中說,正隆五年,完顏亮命遼天祚帝和宋欽宗學打馬球,欽宗手被燒傷過,「不能擊掬」。亮就命人監督逼迫練習。正隆六年,完顏亮和諸親王、大將等,大閱兵馬。令天祚帝和欽宗各領一隊擊鞠。兩隊合擊,有數百騎士從場外直衝過來,衝撞他們的馬。一個「褐衣者」用箭把天祚帝射死。欽宗看到嚇得掉下馬來,又被「紫衣者」射死,被騎士們「以馬蹂之土中」。
宋欽宗這個膽小、懦弱的人最後在「馬陣」中被活生生的玩死,夠「轟轟烈烈」了吧。
金人唱著「蓬蓬歌」玩著宋徽宗和宋欽宗兩個亡國之君時,東京的李師師唱的是京劇《鎖麟囊》:「當日里好風光忽覺轉變,霎時間在家中只覺得天昏地暗——耳聽得,風聲斷,雨聲喧,雷聲亂,樂聲闌珊,人聲吶喊,都道是大雨傾天……」城陷兩月,飢餓而死者以千計,東京居民取貓、鼠雜以人肉食之,吃盡鼓皮、馬甲、皮筒及樹皮草根。
5.來自東京的李師師,散落在天涯
▲1989年由湖南電視台出品,何晴、趙宏基主演的16集電視連續劇《一代名妓李師師》
《水滸傳》沒有寫李師師的最終下落。隨著北宋的滅亡,宋徽宗後宮佳麗們沒有一個有好下場,一個風塵女子更逃脫不了悲劇的命運。李師師的下落主要有三種傳說。
⑴被俘金國
據《青泥蓮花記》(明代學者、詩人、戲曲作家梅鼎祚)記載,「東京角妓李師師,住金錢巷,色藝冠絕。徽宗自政和後,多微行,乘小轎子,數內臣導從往來李師師家。」說宋徽宗把李師師召進皇宮,冊封為瀛國夫人、李明妃。公元1125年,宋徽宗禪位給太子欽宗趙桓,李師師失去了靠山。不久,金兵大舉入侵,宋軍節節敗退。金兵攻破汴京,徽宗與欽宗父子一同被俘,隨金兵北返,這就是歷史上的「靖康之變」。
⑵自殺殉國
《李師師外傳》(宋代漢族文言傳奇小說)記載,金兵攻破汴梁時,主帥撻懶知師師花容月貌,欲獻給金太宗,便指名索要。叛臣張邦昌領著金兵抓到李師師帶回軍營。師師不屈,怒斥張邦昌和金兵,拔下頭上的金簪自刺咽喉,未死。又折斷金簪吞下,一代名妓香消玉殞。
⑶流落江南
《汴京記事》(宋.劉子翚)詩云:「輦轂繁華事可傷,師師垂老過湖湘。縷衣檀板無顏色,一曲當時動帝王。」是說李師師垂老之年流落洞庭湖、湘水一帶。她雖然還能歌善舞,但青春年華已逝,面容已經黯然無色了。回想當年在繁華熱鬧的汴京,她曾讓身為皇帝的徽宗傾倒,讓人為她感傷。《水滸後傳》(清.陳忱)說李師師在南宋初期,流落臨安(今杭州),寄居西湖葛嶺,曾操舊業為生。《大宋宣和遺事》也是如此記述並且增添了「後流落湖湘間,為商人所得」。
在兵荒馬亂國破家亡之時,李師師這樣的美貌女子下場可想而知,當然種種結局也只是人們的猜測,李師師究竟下落何方,又是因何而死,隨著時光的流淌早已泯滅在歷史的長河中了。
參考資料:
《宋史》
《蕩寇志》作者俞萬春(1794—1849)
《水滸傳》作者施耐庵
《水滸十一年》山東畫報出版社
《汴京遺迹志》作者李濂(明)
《大宋宣和遺事》作者不詳
《宋史通俗演義》作者蔡東藩
《宋官十八朝演義》作者李逸候
微信公眾號:時拾史事(historytalking)
投稿:historytalking@outlook.com
時拾史事是今日頭條簽約作者
讀者群號 53585837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鮮為人知的美女:李建成太子妃的真實結局
※翻新怪談——買粉兒
※優伶的一句話比死了多少大臣都管用
TAG:時拾史事 |
※來自東京上空的性感
※來自東京的插畫師Ryohei Hase長谷亮平,作品風格詭異,充滿張力和細節
※一隻來自東京的索馬利亞貓,天生麗質,耳朵可愛死了
※曼谷鐵藝工業髮廊丨來自東京的極簡風韻
※幹了這碗真正的Tiffany藍雞湯,來自東京滿滿的『餓意』!比「一蘭」更藍的滿點人氣!#東京女孩
※來自東京的小首飾,讓人一看就春心蕩漾
※這個動態投影技術很不錯,出自東京大學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