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荷蘭人來台的歷史契機

荷蘭人來台的歷史契機

貓不聞餃子 時拾史事

荷蘭人來台的歷史契機

在台灣有一座被稱之為「安平古堡」的古城遺迹,1953年被台灣政府評選為「台灣八景」之一。這座古城直觀地述說著荷據時期台灣的歷史片段,正是「人生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在初建之時,荷蘭人還稱其為「奧尼倫城」,只是以砂土和木板建造的簡單的防禦工事。1627年改名為「熱蘭遮城」,並逐漸改建為磚石結構,直到1633年才正式完工。鄭成功來台後,「熱蘭遮城」成了鄭氏三代的王城,並被改名為「安平鎮城」。日據時期,城垣被毀,改建為海關宿舍。

關於荷蘭人來台的歷史契機,回溯當時的世界舞台作為背景可能會看得更加清晰。新航路的開闢對整個歐洲的經濟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那個大變革的時代,世界歷史的進程發生了重大轉折。在新航路開闢的帶動下,東西方接觸日益頻繁,經濟、文化等領域地碰撞使得一個世界性的市場逐漸成型。地理大發現促使美洲的白銀大量湧入歐洲,引發了大範圍的通貨膨脹和物價上漲,從而導致歐洲各國不得不對外進行資本輸出。航海貿易的高額利潤激起了歐洲各國的航海熱現象。

明朝中後葉,中國沿海地區的手工業和商業發展迅速,生產力的顯著提高導致出現了活躍的商品經濟,這也為後來中國與荷蘭等西方國家之間的貿易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的保障。

荷蘭人來台的歷史契機

南都繁會圖描述永樂朝的景象

明朝歷行海禁政策久已,《大明律》明文規定:「若奸豪勢要及軍民人等,擅造二桅以上違式大船,將帶違禁貨物下海,前往番國買賣,潛通海賊……比照謀判之刑律處斬。」但在豐厚利益的誘惑下,沿海居民私自下海的局面屢禁不止。時人就講過「海中利益無涯,諸番奇貨本一利萬,誰肯頓息哉?」明朝實行海禁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維護社會秩序的穩定,防止倭寇侵擾。但在這種歷史局面下,不少沿海官員也逐漸意識到無法完全消滅人們私自下海的利益需求,同時中國白銀的短缺也促使明朝政府考慮開放海禁。1567年,明朝當局准許福建開港,除日本外允許私人「准販東西二洋」。這是私人海外貿易首次獲得明朝官方的合法地位。

1624年,荷蘭人在與明朝福建政府協商談判後同意將貿易據點從澎湖撤退到台灣。關於這段歷史,我們可以對照明荷雙方的史料來看。根據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文獻記述,162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指揮官萊爾森到福州與明朝官員進行談判,為了誘使荷蘭人離開澎湖,建議他們退居台灣,並同意明朝船隻可以到大員(今台灣安平)與荷蘭人進行貿易。並明確表示,「若你們不知道大員怎麼去,可以派船帶你們去。」而明朝方面的史料記載基本上沒有什麼出入,只是說福建官員軟硬兼施,並請當時在沿海頗具勢力的海商李旦從中調解。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基本結論,既台灣此時在明朝政府眼中並不視其為屬地,否則也無需大費周章地將荷蘭人勸至台灣。

實際上雖然荷蘭人在台灣建立了第一個近代早期意義上的統治政權,但並非在台灣歷史出現的第一個政權。在此之前,台灣本土的原住民已經在位於今天的台中地區建立了一個部落聯盟式的「大肚王國」。

荷蘭人來台的歷史契機

大肚王國為16世紀中期台灣原住民巴布拉族與貓霧捒族、巴則海族和一部份洪雅族所成立的「跨族群准王國」,部落共主稱為大肚番王。領域範圍主要在今天的台中縣,以及彰化縣和南投縣的一部分。大肚王,或稱大肚番王,荷語稱為Keizer van Middag,意為白天之王。該王國於清雍正時期滅亡。

荷蘭人到台灣一年後,李旦在日本平戶去世,這直接引發了海上集團內部的權力鬥爭。荷蘭人在佔據台灣後一直未能做到直接對中國大陸的貿易,只能依賴漢人海商的供貨,當時真正操控沿海貿易的正是這些亦商亦盜的海上武裝集團。李旦死後鄭芝龍逐漸崛起,荷蘭人很會審時度勢,為了不致貨源供應斷絕,荷蘭人與鄭芝龍簽訂了三年貿易契約。雖然此時鄭芝龍風頭正勁,但還沒有做到一家獨大的局面。為了安全起見荷蘭人是做了兩手準備的,荷蘭人也曾試圖與另一位勢力強勁,也是鄭芝龍主要競爭對手的海商李魁奇建立合作往來,奈何李魁奇無法達到荷蘭人的供貨要求,最終只得放棄。

荷蘭人在佔據台灣之前,就已於1609年在日本平戶設立商館。但在來台後,荷蘭人與日本因貿易利益問題發生了衝突,「濱田彌兵衛事件」最終導致兩國貿易中斷五年之久。

1626年,日本人濱田彌兵衛看中了中國大陸與日本的生絲差價,想直接到中國大陸購買生絲,再經台灣轉運日本。但這個方案被荷蘭人拒絕了,荷蘭人要求日本人繳納一成的生絲稅,雙方因此產生衝突。1628年,日本方面關閉了荷蘭人在平戶的商館作為報復。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的「濱田彌兵衛事件」中,台灣原住民也曾友情出演。

在荷蘭人進入台灣之前,台灣的社會結構以原住民為主。荷蘭人的到來,不同的原住民社群也抱持著不同的態度。西拉雅社原住民對荷蘭人的到來表達了善意,並努力爭取與之結盟。而實力相對弱勢的新港社原住民,尤其希望通過與荷蘭人結盟,以抵禦敵對的麻豆社。然而荷蘭人並未能妥善處理新港社與麻豆社之間的關係。

濱田彌兵衛為了報復荷蘭人,曾煽動新港社的里加等人前往日本控訴荷蘭人的暴行。里加甚至向德川幕府提出要進獻台灣土地,讓荷蘭人失去對在台商客課稅的權力,當然這個提議並未被德川幕府接受。等到里加等人回到台灣就被監禁了起來,直到日荷關係緩解後才將其釋放。

荷蘭人到來之前台灣的漢人數量及其有限,主要原因在於當時台灣原住民部落生產力低下,無法吸引大量人口移民。台灣社會真正開始漢化應該說就是從荷據台灣時期開始的。大規模引進漢人勞工是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台灣的一貫政策。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台灣的指揮官宋克就說:「招徠其它地方之中國人前來台灣,亦可從敵人(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手中,完全奪取中國貿易。」另一方面的原因是,漢人勞工的勞動力十分廉價。而此時沿海地區不斷的戰亂,也促使很多漢人願意來台謀生。當時的荷蘭官員就說「漢人是台灣島上唯一能釀蜜的蜂種。」

參考文獻:

《大明律》、《海澄縣誌》

駱芬美:《被誤解的台灣史》

林仁川:《荷據時期台灣的社會結構和社會經濟》

姜衛東:《明朝後期中國與荷蘭的關係研究》

往期熱文

翻新古代鬼故事- 畢令女

戀屍癖女王是真瘋還是假瘋?

沒有老中醫,古代治療不孕不育哪家強?

陳子昂:老子有錢任性! |

荷蘭人來台的歷史契機

投稿:historytalking@outlook.com

時拾史事是今日頭條簽約作者

讀者群號 53585837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拾史事 的精彩文章:

七步成詩,殺你何必那麼大費周章!
來自東京的你---李師師
雍正:伺機在暗處的一匹狼
左傳拾趣39:被遺忘的將軍
鮮為人知的美女:李建成太子妃的真實結局

TAG:時拾史事 |

您可能感興趣

歷史影像中的紐西蘭華人
簡歷史9 成人版的狼來了
巴黎菜市場 歷史創造的歷史奇蹟
珍貴歷史 民國時期的哈薩克人
直擊歷史上紐西蘭的罕見華裔人像
新疆蒙古人分布與歷史由來
為什麼「印度人的歷史是中國人、阿拉伯人寫的」?印度沒有歷史嗎
唐人寫經殘片冊-中國書法史最珍貴的歷史資料
這座被人忽略的荷蘭小鎮,卻有著厚重的歷史和荷蘭最美的星之城堡
中國歷史上最喜歡和史官墨跡的帝王,為了提高自己還是篡改什麼
客家人形成的歷史
國家歷史博物館,涵蓋了俄羅斯的千年歷史
刨墳的黑歷史啊黑歷史
一本影響了默克爾世界觀的歷史書
歷史上的「公共汽車」皇后何婧英的淫亂史
東方歷史沙龍倫敦,一個城市的英國史
最大的統派陳映真:台灣歷史是中國歷史有機而獨特的一部分
誰來書寫小草的歷史——《斯土斯民:台灣的故事》展評
油條的歷史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