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上最早提出和親的人是誰?和親是否有用?

歷史上最早提出和親的人是誰?和親是否有用?

漢七年(前201),韓王信反叛,劉邦親自率軍出征。韓王信逃往匈奴,與匈奴一起合謀攻打漢軍。

歷史上最早提出和親的人是誰?和親是否有用?

其時,劉邦坐鎮晉陽,聽說匈奴單于冒頓駐兵代谷,便派人前去偵察,準備攻打冒頓。劉邦前後派出十批偵察兵,但仍不放心,又派劉敬前去偵察。

先前派去的十批偵察兵陸續回來,都報告說,匈奴可以攻打。於是劉邦不等劉敬回來,便命令全軍開拔,越過句注山,向北追擊匈奴。

劉敬偵察回來後,對劉邦說,兩國相攻,本該炫耀自己的優勢。但他到匈奴,只看見瘦弱的牲畜和老弱的士兵,這必定是想示敵以弱,而埋伏奇兵以獲勝。所以他認為匈奴不能攻打。

劉邦認為劉敬在大軍已然出動的情況下,還說這種喪氣話,是在動搖軍心,因此大為惱火,把劉敬拘禁在廣武,然後領兵繼續前進,向平城進發。

結果劉邦剛到白登,便被冒頓的四十萬騎兵圍住,時間長達七天之久。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白登之圍」。

歷史上最早提出和親的人是誰?和親是否有用?

白登之圍是劉邦一生的恥辱,也是西漢歷史上的一大恥辱。劉邦所率大軍,竟不敢與匈奴兵開戰,被莫名其妙地圍困在白登,最後還要靠賄賂女人,才得以灰溜溜地逃脫。

劉邦雖然僥倖從白登脫圍,但匈奴人侵擾北部邊境的問題仍沒有解決。劉邦對此十分憂慮,向劉敬問對策。

劉敬認為,漢朝剛剛平定天下,士兵被兵火搞得疲憊不堪,對匈奴不能用武力制服。而冒頓憑武力樹威勢,也不能用仁義道德說服。所以,要解決匈奴之犯,只能從長計議,讓冒頓的子孫後代臣服於漢朝。

劉邦問有什麼辦法可以做到這一點,劉敬於是提出了與匈奴和親政策。

他說:「陛下誠能以適長公主妻之,厚奉遺之,彼知漢適女送厚,蠻夷必慕以為閼氏,生子必為太子,代單于。何者?貪漢重幣。陛下以歲時漢所余彼所鮮數問遺,因使辯士風諭以禮節。冒頓在,固為子婿;死,則外孫為單于。豈嘗聞外孫敢與大父抗禮者哉?兵可無戰以漸臣也。若陛下不能遣長公主,而令宗室及後宮詐稱公主,彼亦知,不肯貴近,無益也。」

歷史上最早提出和親的人是誰?和親是否有用?

劉敬這一和親政策,分三步:

第一步,建議劉邦把大公主(魯元公主)嫁給冒頓作妻子,送他以厚禮。冒頓知道漢帝皇既送來女兒又送來厚禮,必定愛慕而把大公主立為正妻,生下的兒子也必定會被立太子。

第二步,建議劉邦經常派人拿漢朝多餘的而匈奴少有的東西去匈奴撫問贈送,順便派能言善辯的人用禮節去開導教育冒頓以及太子。

第三步,在前兩步的基礎上,冒頓在位時,他是漢朝的女婿;冒頓死了,漢朝外孫就將成為匈奴的君主。外孫是不可能與外祖父分庭抗禮的。如此,漢朝不出一兵一卒,便可使匈奴逐漸臣服。

最後,劉敬還提醒說,如果劉邦不能派大公主去,而讓皇族女子或嬪妃假冒公主,冒頓一定會知道,不肯尊敬親近她,那樣就沒什麼好處了。

歷史上最早提出和親的人是誰?和親是否有用?

劉敬的所謂和親政策,其實是很有問題的。

首先,任何人也不能保證送給匈奴的公主將來就一定能生兒子?如果公主只生女兒,或乾脆啥都不生,那麼這和親政策豈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其次,劉敬沒能認識到,國與國的交往所遵循的是利益至上原則。所謂溝壑難填,人的慾望只會越來越大,永遠無法滿足。所以,漢朝給匈奴人輸送的財物越多,越有可能激發匈奴人的貪慾,越想得寸進尺。

再次,劉敬過份誇大禮教作用,而忽略了周圍環境對人的巨大影響力。他認為,只要漢朝經常派些能言善辯的人去匈奴施教,就能教化匈奴,就能讓外孫不敢與外祖父分庭抗禮。其實,歷朝歷代的歷史證明,為了權勢和利益,即便是親父子、親兄弟也可能自相殘殺,何況是一個長期生活在異域的外孫?

歷史上最早提出和親的人是誰?和親是否有用?

但當時劉邦恐怕也是病急亂投醫,他聽了劉敬的話,認為很對,馬上便想送大公主去匈奴。

呂后得知後,日夜哭啼,對劉邦說:「我只有太子和一個女兒,您怎麼忍心把她遠嫁匈奴!」

劉邦因此沒有把大公主送給匈奴,而是找了個宮女,充當大公主嫁給冒頓,同時派遣劉敬前往與匈奴訂立議和聯姻盟約。

這就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正式和親政策。戰國時期,秦國的宣太后(羋月傳里的羋月)與西戎義渠王私通,頂多只能算是和親政策的雛形,算不得正式的和親政策。

正式的和親,嚴格來說應該是指兩個對立民族為了避免戰爭,通過聯姻的方式以建立和平、友好、親睦的關係。

歷史上最早提出和親的人是誰?和親是否有用?

在中國歷史上,自漢朝出現正式和親政策之後,無論是隋、唐還是宋、元、清,幾乎每個朝代都有與外族和親的記錄——除了明朝。明朝是一個奇異的朝代,也是一個錚錚鐵骨的朝代。終明之一朝,我們至今沒有發現有和親、賠款、割地、納貢的記錄。

而對於和親政策的作用,歷來說法不一,爭議不斷。

有人認為,和親是封建社會維持民族關係的一種有效辦法,它讓民族之間的矛盾得以和解,增進了民族間的交流和了解;有人則認為,和親是一種屈辱妥協、投降賣國的政策。

還有的人持中庸之道,認為對和親既不能全面肯定也不應全面否定。和親從根本上說,是歷代統治者為自身的統治服務的,但客觀上或多或少有利於緩和民族矛盾,有利於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對促進各民族之間的交流起到一定的作用。

歷史上最早提出和親的人是誰?和親是否有用?

我以為,對於和親的作用,應放在當時的歷史環境和歷史條件下加以考察。單就西漢初年和親政策的效果來看,作用其實不大。

因為在劉敬提出和親政策之後的數十年里,西漢雖然為和親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但沒能達到預期效果,反而使匈奴貴族得以過上豪華奢侈的生活,助長了他們的貪慾。司馬遷在《史記·匈奴列傳》里,就經常提到匈奴侵擾邊境,索取財物,甚至出言不遜的事。

這種情況,直到漢武帝時期才有所改善。漢武帝時期,衛青、霍去病等兩次大敗匈奴,從此出現「漠南無王庭」的局面。公元前51年,呼韓邪單于歸附漢朝;公元前33年,他又入朝覲見,自言願當漢家女婿,於是上演了「昭君出塞」這一流傳千古的歷史事件。在昭君出塞後的幾十年時間裡,漢匈兩家一直保持著友好、和睦關係。

但我們應該清楚看到,昭君出塞之後的漢匈友好、和睦關係,主要原因並非是和親政策,而是當時漢朝國力的強大。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至簡歷史 的精彩文章:

此人犯上作亂,試圖刺殺劉邦,劉邦為何不殺他?

TAG:至簡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歷史上的」親人託夢「竟是真的?
誰的孝道在歷史上是出了名的,後人無人能及,你敢和他比比嗎
歷史上真有人是笑死的?
在歷史上美人驪姬是個怎樣的人?為什麼她最終是被抽死的?
有人說劉備是偽君子,歷史真的是這樣的嗎?
歷史上的的「香妃」真的是被搶來的然後寧死不從嗎?
中國歷史上不能通婚的姓氏,有你的嗎?
他是歷史上最失敗的刺客,也是最有「價值」的刺客?
歷史上靠送禮而得來的皇后,是真的嗎?
歷史上岳飛是怎麼死的?真的像人們說的那樣嗎?
歷史上有沒有人是一輩子的宿敵?
歷史上真的有良妃嗎?原來她才是康熙最愛的女人
歷史上不得善終的將相人傑都有哪些?
歷史的真相:昭君出塞,根本不是所謂「漢族用女人的身體換和平」
歷史上有三個姓氏不用說免貴,有你的姓嗎?
秦檜等人是歷史輿論的替死鬼?他是否還能被洗白?
人彘是什麼?歷史上有誰被做成了人彘?
曹操居然和兒媳婦有染?按歷史記載,真的有可能!
歷史真相:和珅與紀曉嵐真的是一對冤家嗎?最高明的人還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