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神山仙境可隱居—白榮敏

神山仙境可隱居—白榮敏

>天天快報










神山仙境可隱居—白榮敏

福鼎新聞網2016-11-10


開欄的話


太姥山林壑幽深,峰巒挺秀,如天施地設,奇變萬狀,洵海內之名山,閩中之勝境。自唐、宋、元、明、清、民國以來,慕名來朝者絡繹不絕,並留下不少名人題詠,含珠蘊玉,至今仍閃爍著藝術的光芒。這些詩文作品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和思想,體現了寫作者的人生經歷和思想狀況,也為我們保留了他們眼中太姥山的形神風貌,成為太姥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古人留給我們的一筆優秀文化財富。從本期開始,就讓我們跟隨白榮敏先生的筆觸,透過一篇篇太姥詩話這個獨特的窗口,走進古代太姥山,去了解古代詩文里的太姥文化及其背後的世道人心。東漢班固·《東都賦》曰:「臨之以《王制》,考之以《風》《雅》」,說太姥詩文之事,品太姥人文格調,促太姥文化傳承,故欄目名曰「風雅太姥」。敬請關注。

神山仙境可隱居—白榮敏


黃苗子書「天然仙境」


薛令之與《太姥山》詩


太姥山區雖地處祖國東南海陬,但山明水秀,風景清幽,太姥山殊絕人境,天造地設,其靈淑之氣,幽邃之境,歷為文人雅士所喜愛。古之隱士,以簡單樸素及內心平和為追求目標,以不尋求認同為「隱」,自得其樂為「逸」,於是遁跡山林,再有感而發為詩文。第一首描寫太姥山的詩歌即是這種情況下而產生的作品:


揚舲窮海島,選勝訪神山。

鬼斧巧開鑿,仙蹤常往還。


東甌溟漠外,南越渺茫間。


為問容成子,刀圭乞駐顏。

神山仙境可隱居—白榮敏


薛令之《太姥山》詩 徐邦達 書(周瑞光提供)


作者薛令之(683—756年),字君珍,號明月先生。長溪西鄉石磯津(今福安市溪潭鎮廉村)人。神龍二年(706年)進士,為福建省有史以來的第一位進士。開元中,官左補闕。左補闕為諫官,負責規諫皇帝,糾正朝政,另有彈劾百官之權。薛令之以其忠誠正直的品質和積極昂揚的風貌,深得唐玄宗的欣賞。而到了開元後期,李林甫掌權,著手削弱、取消諫官議政制度,薛令之被剝奪諫官發言權,任職東宮太子侍講,捲入一個被李林甫冷眼虐待、傾軋排擠的政治漩渦之中,最終因為《自悼》一詩得罪逐漸奢靡昏聵的唐玄宗,被下了「逐客令」,毅然選擇辭別長安,回歸老家福安過上了隱居的生活。這首《太姥山》詩,顯然是他辭官回鄉,晚年歸隱山林時期所作。他登臨老家邊上的太姥神山,進入了人間的仙境,這裡沒有官場的勾心鬥角,也沒有世俗社會的渾濁不堪,但他心緒蒼茫,於天風海濤之中,對著仙人容成子發問:有什麼好的醫術,能夠使人留住時光,留住不變的容顏?


孔子曾說:「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見」就是出仕參政的意思。可見從春秋戰國開始,中國的知識分子就已經糾結在仕與隱之間。他老人家堅決不做隱士,東奔西走,周遊列國,以實踐其思想,實現其抱負,但過程和結果都不容樂觀,「累累如喪家之犬」,故他對仕與隱的糾結有切膚之感。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但出世的同時也一直未能放下入世的牽掛,無法忘記讀書人的作為:「脂我名車,策我名驥。千里雖遙,孰敢不至!」不停地在矛盾的狀態中糾纏。有學者認為,仕與隱的問題成了中國文化天生的東西,彷彿身上的胎記,終身不可磨滅:仕時不忘歸隱,隱亦得伺機而為仕,如此方為大丈夫。仕是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但一旦「天下無道」,事與願違,他們就選擇了歸隱。但歸隱乃是迫不得已,薛令之的《太姥山》,透露的正是幾分歸隱後的輕鬆和愉悅,更有幾分離開後的無奈和不甘,還有幾分希望真正解脫的嚮往和期盼。


林嵩與《太姥山記》

神山仙境可隱居—白榮敏



陳從周書「洞天福地」


林嵩也是幾番輾轉於「仕」與「隱」之間的一個人。


他於唐僖宗乾符二年(875年)赴考長安,以所作《王者之道如龍首賦》一舉考中進士科,成為自唐神龍至後唐天成223年間,今福州、寧德兩市僅中的36名進士之一,也是繼「開閩進士第一人」薛令之之後閩東最負盛名的及第者。


他在考中進士之前,就在太姥山西脈的靈山之上築草堂刻苦自學。靈山山勢延緩,站在山上眺望太姥山嶽景區,巍峨挺拔,氣勢雄偉,蔚為壯觀。在茅草屋裡日夜苦讀之餘,林嵩定是被這奇美的山水激發了心智,拓展了胸懷,培育了才情。據說後人在草堂見到這樣一幅對聯———


士君子不食唾餘,時把海濤清肺腑;


大丈夫豈寄籬下,敢將台閣佔山巔。


此聯氣魄雄偉,襟懷宏闊,格調高雅,志向不俗,表現了一個青年知識分子積極進取的心態。


但林嵩僅在數年之後,便從長安棄官回鄉,重新回到靈山草堂書院,過上了或吟詩作賦,或垂釣藍溪,或遊覽太姥的日子。查史得知,那是黃巢的農民起義軍攻入長安的時日。「一任旁人談好惡,此心愿不愧蒼生」,馬蹄喧囂的長安城使林嵩陷入深深失望之中,他只能靜靜地佇立太姥山巔看日落,即便這一片金輪時時提醒著他:一個曾經光芒四射的王朝正在不可阻擋地走向沒落。


他一門心思研究起身旁的這座神山,為我們留下了珍貴的《太姥山記》:


山舊無寺。乾符間,僧師待始築居於此,乃圖其秀拔二十二峰。游大姥者,東南入自金峰庵;東入自石龍庵,即疊石庵;又山外小徑,自北折而東,亦入自石龍庵;西入自國興寺,寺西有塔;北入自玉湖庵,庵之東為圓潭庵。國興寺東有岩洞,奇石萬狀,曰玉筍牙籤,曰九鯉朝天,曰石樓。樓下有隱泉,曰觀音洞,曰仙童玉女,曰半雲洞,曰一線天,石壁夾一小徑如委巷,石罅中天光漏而入,僅容一人行,長可半里。躡登而上,路中曰牛背石,石下曰萬丈崖,崖上為望仙橋。橋西曰白龍潭,有龍伏焉。雷轟電掣之時,洞中艂艂如鼓聲,天旱禱雨輒應。潭之西曰曝龍石。峰上曰白雲庵,又上曰摩尼宮。室後有頂天石,石有巨人跡二,長可二尺。此摩霄頂,大姥山巔也。山高風寒,夏月猶挾纊。山木無過四尺者,否皆皸瘃。秋霽望遠,可盡四五百里,雖浙水,亦在目中。乾符六年記。


其實山水寄意只是尋求內心平衡的一種方式。三年過後,僖宗中和四年(884年),曾任黃連鎮(今屬建寧縣)鎮將的陳岩,升任福建道觀察使。為穩定社會秩序,張榜廣募人才。林嵩改文就武,被聘為團練巡檢官。兢兢業業,履行職責。不久被轉為度支使,掌管軍隊財權。黃巢起義軍撤離長安,局勢穩定後,林嵩又被僖宗李儇召為《毛詩》博士,後官至金州刺史。在職期間,勤於吏治,忠於職守,政聲感人。但當時已進入唐代晚期,國力衰退,宦官專權,軍閥割據,內外交困,民不聊生。一向廉潔奉公、正直為民的林嵩,雖掌一州軍政大權,終無法挽回社會腐敗如江河日下的政治局面,只好急流勇退,借故奏請提前退休回鄉過隱居生活。(未完待續)「幸福福鼎」編輯部(白榮敏)


運營人員: 黃醒夢 MZ016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福鼎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TAG:福鼎新聞網 |
您可能感興趣

悠然見南山 隱居《仙俠世界》
夫妻逃繁榮城市,隱居深山過著「神仙眷侶」的生活
老人隱居山林成人猿泰山,曾經的身份可不簡單!
唐代女道醫胡愔隱居太白山
飾演太監走紅,娶名模嬌妻星途輝煌,卻選擇隱居山林獨享清閑
武夷山下、崇陽溪畔,一處隱居小院,私密閑靜「玩」味十足!
「一女子隱居原始山林」
美國加州叢林驚現詭異小屋!神秘人隱居其中!
和尚還俗娶漂亮妻子隱居山林,上演現代版「神鵰俠侶」
隱居深山的鶴髮長須高人,上山採藥熬神湯,當地人稱「藥王」!
毛澤東隱居滴水洞的神秘內幕
《山居秋暝》:終南山下「詩佛」的隱居生活,你心動嗎?
一個俄羅斯隱居者的絕美生活,逍遙似神仙
女子取得博士學位後居然選擇遠離城市,隱居在深山老林
《龍珠傳奇》李易歡放棄康熙選擇隱居,朱慈炫真正愛的是雪傾城
如何打造屬於自己的深山別墅,實現神秘的隱居夢
桃花島古稱「白雲山」,秦時安期生抗旨南逃至桃花島隱居
曾紅遍全國的男星,如今帶嬌妻隱居山林去養雞
茅山道士隱居深山飛檐走壁,看呆外國網友驚呼:這就是中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