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芬: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
音樂資源載入中...
文:郭巧
策劃:十點讀書
張德芬:台灣大學企管系畢業,擔任台灣電視公司新聞記者/主播多年後,去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取得了企管碩士(MBA)的學位。
2002年開始,她受到啟發與指引,辭去高薪的工作,專心研修瑜伽以及各類心靈成長課程,被譽為華語世界首席身心靈作家。
著有身心靈暢銷書《遇見未知的自己》,《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活出全新的自己》和《重遇未知的自己》。
40歲時,她被「我究竟想要怎樣的人生才會快樂」等問題擊中,與抑鬱深深糾纏,後辭去高薪工作,專心研修瑜伽以及各類心靈課程,才開始感受到幸福的滋味。
一
全然接納自己,就不會為別人而活
年少時期的張德芬用「天之驕女」形容她一點也不為過。按某種標準,她過的就是毫無挑剔的完美人生。
從小,張德芬就是其他家長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她總能完成父母給她制定好的目標,有時有些目標對她的年紀來說,難免過高了,但她害怕父母失望,總會拼盡全力做到最好。
上了大學,原本喜歡文學的她也因為父母堅持學商才有競爭力而放棄了。可她對工商管理沒有多大的興趣,讀得並不開心。
堅持從台大念完管理,初入職場便引起風雲,成為台灣人人知曉的美女主播;
後去美國的名校留學,取得了企管碩士(MBA)的學位;
再後來,進入大公司工作,僅用2年半的時間便晉陞為IBM亞太地區行銷總經理。
做著父母眼裡的乖女兒、別人眼裡的成功人士,但整個人身心很辛苦,她不快樂。
不斷渴求成功,堅持去達到早就定好的目標,張德芬是學會了許多職場需要的技能,累積了不少寶貴的職場經驗,卻極大損傷了對生活和工作的興趣。
我想,干一行恨一行可能很多時候就像張德芬一樣,都是用力過猛的堅持造成的。以為扼住了命運的咽喉,不過是自以為扼住了,卻受了內傷,以致喪失了大部分內力。
所以,知道自己要什麼很重要。張德芬花了很多年才完成這個功課,擺脫別人的期待,全然接受自己。
現在的她完全不會在乎自己的書賣得好不好,也不會到處找機會演講,找媒體宣傳。
現在,她堅持:一本書寫完之後,她要做的事情已經做完。
「如果這本書有生命力,書自己是會跑的,並不一定都是靠作者本身來帶動銷量。」
而刻意地追求銷量,在乎口碑,這會使她身心受苦,她不幹。
常有讀者問她,真的不知道自己的興趣在哪?未來要幹什麼?真的是干一行,恨一行啊。
她這樣說到:
「最好遠離那些不斷給你出主意、幫你做決定的人,要自己獨立地去尋回自己。如果不知道自己的興趣,可以嘗試多換跑道,探尋自己的興趣所在,但這一切需要是自發內心,不要過多讓外在的聲音影響自己。」
二
與文字相伴相隨,與生活全心全意
02年,她輕笑著將所有一一拋擲,從企業高管的工作退下來,搬到北京郊區做了4年的家庭主婦。
安靜的家居生活,讀書、練瑜伽,把自己拉到最低點,沒有企圖心,所有的外在光芒淡去,內心卻非常充實,感覺不斷在充電,內心充盈而快樂,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滋味。
與書本文字相處的時間,對她來說就像談戀愛一樣。
她沉下心來閱讀了大量的物理學、心理學、西方哲學,佛學、生命科學......沉靜的力量是巨大的,當她安心下來了解世界,向內探尋,了解世界與自我的關係時,一些隱秘之「門」打開了。
或許人生總是這樣,老天為了讓你看清自己,看清生活,總是拿走你的熱鬧和光芒,逼著你進入實實在在的生活,然後悟到些智慧的東西。
通過真實地活在當下以及大量的閱讀,張德芬認識到人的真我本來就是喜悅、平和與充滿愛的。人之所以渴慕和想念那個「喜悅、平和與充滿愛」的狀態,是因為他曾經得到過,而痛苦,是被一個「我怎麼這麼痛苦,人生如此痛苦」的思想欺騙了。
於是,張德芬決定順從自己的心,全心追求內在的心靈世界,走上了學習了各種不同的心靈成長以及心理治療方法的靈修之路。
靈修了一段時間後,她頗有體會。像掉進兔子洞的愛麗絲漫遊了仙境,無意中撞開了一扇通往神秘世界的大門。
這個向內的旅程,通向靈魂世界。
順其自然地,她把自己的所想所感所得記錄下來,完全把自己敞開,把自己從內在聽到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在鍵盤上敲了出來。一個月後這本記錄成了風靡華語世界的身心靈暢銷書——《遇見未知的自己》
她終於認出自己,生來就是一個說故事的女人。
三
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
如今的張德芬被譽為台灣華語世界首席身心靈作家,不僅治癒了自己,也幫助了無數人通過心理療愈找到了幸福的出口。
她說大家現在看到的她的事業,包括出書、演講,都是她在放棄之前公認的成功事業後得來了。
△她說:現在,真正能讓我站在講台上跟大家分享些什麼的,不是我的知識、口才、名氣,而是我經歷過的苦難~痛苦迫使我向內看,許多智慧和空間因而打開……
她的書常駐身心靈暢銷榜榜首,她的演講場場爆滿,收穫榮譽無數,但她現在完全沒有事業心,也從來沒有為增加收入或知名度而去熱心推動些什麼,一切都是隨緣自然。
也許正因為如此,她反而運氣很好,事情總是往好的方向發展,一雙兒女也都乖巧聽話。正如她說的那句:「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內在投射出來的結果。 」
「當我們心裡有個深切、真誠的願望,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這就是你心目中的神。」
當她下定決心去過熱愛的生活,走出去感受生活的本質時,她遇見了真實而美好的自己。
△上山下海,冒險爬牆,溯溪抓蝦,溪旁野炊~她說人生可以在這些細微的小事中找到愉悅,真是幸運!感覺自己像個頑童。
△在秘魯和羊駝、黎麥和帕恰媽媽(大地母親)的親密接觸~
△去台灣秘境探訪水量充足的瀑布~跋山涉水、曬太陽、吸收負離子、芬多精,吃野炊,還採了最愛的野薑花做薑湯喝!每次到大自然里都是滿滿正能量,晚上倒頭就能睡~太幸福了……
△從拉薩坐了三天的大巴,住在床褥幾個月都不洗換的簡陋客棧里,饑寒交迫睡了一晚,第二天跋涉十幾公里到達了目的地:岡仁波齊神山。淚流不止、淚流不止、淚流不止……一切都值得了。那一年,轉山轉水轉佛塔,不為修來生,只為今生與你再相逢~
她用親身經歷證明當人回歸到全然隨心的狀態,才能走上屬於自己獨特生命的那條路。
很多問題其實都是出現在自己身上的,所有的痛苦都是自己創造的,改變了自己,改變自己的心境,所有的外境,包括人、事、物都會境由心轉地隨之改變。
她說了太多太多被人們當做救命草的經典名句,但就如她所說的一樣:快樂是一種能力和態度,內在力量強大的人可以不再受苦。
我好佩服她的勇氣,不是每一個女人,都懂得享受從零到一百的過程,每一次選擇都是一種自省和升華,更靠近幸福一點。
我想,靈性修行,絕不是要遠離真實的生活,被當成高高在上的神聖一般的存在,而是像張德芬一樣,活在真實的生活里,體驗更深更遠的滋味。
真正的靈性,也絕不是逃避真實的生活,而是像張德芬一樣臣服於真實,全然感受真實,把生命的困頓轉折當做建立內在力量的絕好時機。
十點課堂開講啦~
張德芬空間&十點課堂推出:
小時空修心課
60堂心靈迷你課
30首世界經典心靈音樂盛筵
10堂專業冥想
共讀10本好書
現在僅需199元
長按識別二維碼,即可訂閱
▼
△現訂閱小時空修心課的第9、99、399、599、999名用戶,將獲贈德芬老師「遇見未知的自己「十周年慶典的門票哦~ 時間:2016年12月20日,地點:北京
訂閱成功後
可在公眾號「十點課堂」子菜單
精選課程-更多精選
或是公眾號:張德芬空間
查看已經更新的訂閱內容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可關注
十點讀書 X 張德芬
Q: 德芬老師您好,您現在的日常作息是怎樣的?
A: 因為現在單身,孩子們都去美國讀書了,除了內地的工作之外,我花很多時間旅行,每個月都會回台北陪伴年邁的雙親,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在台北,七點左右起床,做一個多小時的瑜伽,然後吃早飯。剩餘的時光做點工作、寫文章,下午去按摩保健或是處理一些事情,晚上有的時候見見朋友,或是陪爸媽吃飯,看看書,結束一天。
Q: 知道您喜愛做瑜伽,您對瑜伽有著怎樣的理解,另外,您還有其他的興趣愛好嗎?
A: 瑜伽是一種身心靈合一的動態靜心運動,它可以延展我們的肌肉,放鬆身心,按摩內在器官,真的是非常好的一種練習。跳搏擊操、肚皮舞等動態的運動也不錯。
另外,我喜歡看書、電影、音樂、話劇以及各種優質的藝術表演。我也特別喜歡去大自然裡面遊玩,登山、健行等。
還有一直想培養畫畫、陶藝、蠟染、園藝等一些需要動手的興趣。由於從小學鋼琴,也一直想重拾彈鋼琴的樂趣。
Q: 我常會去您的微博,看得出來您喜歡旅行,對您而言旅行最大的魅力是什麼呢?能否給十點讀書的讀者們推薦一些修身養性的好去處?
A: 旅行太好玩了。不同的風景可以看到不同的藝術、文化,還可以享受不同的美食。
旅行最大的魅力就是可以置身在一個和自己平時生活完全不同的環境,讓你去感受、欣賞不同的人的生活方式,這是最迷人的。
我最喜歡的幾個地方就是大理、京都還有巴厘島,去不膩的。我甚至在大理搞了一個自己的民宿,叫綠社德芬公館,就在古城內,希望將來有機會長住大理。
Q: 您現在每天都上微博嗎?主要看哪些人的微博呢?微博的留言都會看嗎?
A: 我挺喜歡微博的。發一個微博,回饋的聲音南轅北轍,這可以提醒我自己不要那麼在乎別人的評價。
有些人喜歡謾罵你,扭曲你的意思來批評你,雖然我知道他們不懂我想表達的東西,但是他們的「諍言」,能讓我聽到不同的聲音,我會因此而落地的檢討自己。
我很少看其他人的微博,所以我關注的人也很少。留言我有時間會看,碰到非常好的問題,偶爾也會回信。
Q: 我常會大哭,情緒時常崩潰,是一個不善於控制情緒的人。德芬老師能針對如何更好地管理好情緒,給我點指導和建議嗎?
A: 這可以從幾個方面來著手。
首先,就是你的受害者心態一定要改變。每次事情或人讓你委屈了,你把責任拿回來,知道是你自己的問題就好。一旦我們不去怪罪別人,我們就收回了很多能量,拿來放在自己身上,看看你能做什麼或是怎樣改變思維,來突破這個困境。
第二,這些委屈的情緒需要被看見、被認可。你可以嚎啕大哭,但是哭的同時,試著發展一個觀察者的臨在。看著自己哭,同時去感受自己的身體,哪裡酸痛、阻塞、沉悶,讓哭泣去打開那個地方,讓那裡的能量可以流動。帶著覺知和意識去哭泣,才能夠真正讓創傷能量打開、流動,逐漸眼淚就沒有了。
第三,這些悲傷記憶都在我們的身體裡面,所以我建議你去做瑜伽(ishayoga是很棒的),讓自己的身體更加的敞開、舒展、流通,那麼這些悲傷的情緒就可以逐漸化解。
Q: 我知道您的第一本身心靈小說《遇見未知的自己》一個月就寫完了。這樣的寫作狀態,是有什麼訣竅嗎?給我們分享一些有關寫作方面的心得吧。
A: 我覺得寫《遇見未知的自己》的時候真的是「神啟」,自己就像一個管道,把訊息下載下來。那一個月特別興奮,任何時候都在想著那本書的情節,迫不及待的要趕快下筆寫完——這是可遇不可求的狀態。
後來我寫東西,都一定是有感而發,那個時候,寫東西很神速,而且可以清楚的表達我想要說的,這也是天賦吧。
寫作者要考慮:讀者看得懂嗎?他們為什麼要花時間看我寫的東西?他們能得到什麼?抱持著這樣的想法寫的東西比較容易深入人心、取得共鳴。
Q: 您的書幫助了無數人點亮了通往幸福的道路,故事為什麼具有神奇的療愈力量?
A: 故事會有一個主人公,她經歷的歷程,會讓我們不由自主的對號入座,看到自己也有相同的問題。當我們認同於那個主人公,隨著劇情的起伏發展讓我們心情也上上下下的一路跟隨,最終主人公破繭而出、改頭換面,這會帶給我們無窮的啟示和希望,也因而獲得療愈。
Q: 很多人對心靈修行不太了解,認為是較高層次的東西,離他們很遙遠,對此,你怎麼看?
A: 修行關乎內在,就像我們的幸福其實也都源自於內在的體驗和感受,沒有一個外在的東西能保證你快樂的。但是如果你的內在豐富、喜悅、平和,那麼外在的環境就很難撼動你的內在。
修行修的就是當下每一刻自己內在的反應和感受,這距離我們每個人其實並不遙遠哦。
Q: 在愛情中,你是一個怎樣的人?偏理性多一點還是偏感性多一點?你理想中的愛情又是什麼樣子?
A: 我對待其他事情都挺理智的,一碰到愛情智商就降低了,愛情就是我的命門,到現在這個學分還是不及格,當然是超級感性才會有這樣的結果。
我理想中的愛情就是兩個人互相非常理解和懂得,並且願意成熟地對待彼此,不把童年和一路生活以來受到的打擊、創傷、委屈的感受拿出來要對方負責。
在屢屢挫敗之後,我現在理想的愛情是需要有距離的,原來覺得時時刻刻的緊密相連、形影不離是好的。現在覺得雙方需要有自己的時間、空間、喜好,彼此尊重。
Q: 您現在是兩個孩子的媽媽?您覺得培養孩子最好的教育是什麼?
A: 最好的教育就是給他們一個快樂的媽媽。一個快樂的媽媽不用看什麼育兒手冊,教養秘方,她自然而然會給孩子最好的東西。
我給孩子充分的愛和支持,同時給他們完全的自由,所以我們像朋友一樣,無話不談,彼此信任,充滿了愛。
Q: 滿意現在的狀態嗎?對未來還有哪些期待?
A: 老天給予我的東西已經夠多、夠好了,我不能說我不滿意。然而擴張是人的本性之一,所以我不能停留在這裡。對未來,的確有一些期待。
首先,我希望我的書《遇見未知的自己》能夠改編成電影,讓更多的人因而走向心靈成長的道路,生命受益。此外,我的微信公號「張德芬空間」也希望能夠蓬勃發展,讓我能集結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為我們這個地球做一些事情(保護熱帶雨林、提供優質凈水技術等,這是我的夢想)。
當然,個人生活方面,我希望還是能有一個相知相惜的成熟伴侶,陪我走完人生。
Q: 給十點讀書的讀者推薦一本書吧?一部電影,一首歌吧?
A: 我就不見外地推薦自己的《捨得讓你愛的人受苦》,這是一本講「關係」的書,無論你的關係問題是在父母、子女、愛人或是自己,你看看這本書,都能夠在其中對號入座、獲得啟發。
電影推薦就是《今天暫時停止》,歌曲推薦文章開頭的《you raise me up》,中文翻譯過來就是:你鼓勵了我。這是一首能夠振奮人心的歌,尤其是對那些低潮中的人。
最後,祝福大家。
十點課堂開講啦~
張德芬空間&十點課堂推出:
小時空修心課
60堂心靈迷你課
30首世界經典心靈音樂盛筵
10堂專業冥想
共讀10本好書
現在僅需199元
長按識別二維碼,即可訂閱
▼
△現訂閱小時空修心課的第9、99、399、599、999名用戶,將獲贈德芬老師「遇見未知的自己「十周年慶典的門票哦~ 時間:2016年12月20日,地點:北京
訂閱成功後
可在公眾號「十點課堂」子菜單
精選課程-更多精選
或是公眾號:張德芬空間
查看已經更新的訂閱內容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可關注
本文為十點讀書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繫後台。
回復「晚安」,十點君送你一張晚安心語,祝好夢
↓點擊本文底部閱讀原文查看【十點讀書招聘】
※張德芬:沒有什麼事情的結果是一定的
※張德芬:真愛,是要冒險的
※張德芬:這輩子,你誤解了多少人
※張德芬:真正的喜悅來自勇敢面對自己
※張德芬修心18句:人所受苦的根源就是來自於不清楚自己是誰
※張德芬:愛到極致是放手
※張德芬:勇敢活出你自己
※為什麼現在人的戀愛時間越來越短?via@張德芬空間
※張德芬:婚姻中最重要的三個字
※你就是自己最好的品牌 | 張德芬空間IP實驗室第一期
※聽說你想要一個新的開始 | 張德芬空間招聘實習生
※張德芬:愉悅地等待
※我們一直在路上 | 張德芬空間招聘客服
※新媒體編輯,張德芬空間等你來
※張德芬經典名言美句精選!
※張德芬53歲年齡23歲容顏,這個演講告訴你幸福不老的秘密!(視頻)
※《岡仁波齊》提前觀影加主創見面會 | 張德芬空間福利贈票
※禪意哲理故事書《禪語人生》《禪說處世》《禪解情緣》隆重上市——周國平、曹文軒、張德芬、蘇岑、王大績聯袂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