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李氏山房藏書記| 蘇軾

李氏山房藏書記| 蘇軾

余少貧不能買書,然好之切。每過書肆,垂涎翻閱;若價貴不能得,夜輒形諸夢寐。曾作詩曰:「塾遠愁過市,家貧夢買書。」及作官後,購書萬卷,翻不暇讀矣。有如少時牙齒堅強,貧不得食;衰年珍羞滿前,而齒脫腹果,不能饜飫,為可嘆也!偶讀東坡《李氏山房藏書記》,甚言少時得書之難,後書多而轉無人讀:正與此意相同。


---袁枚



象犀珠玉怪珍之物,有悅於人之耳目,而不適於用。金石、草木、絲麻、五穀、六材,有適於用而用之則弊,取之則竭。悅於人之耳目而適於用,用之而不弊、取之而不竭,賢不肖之所得各因其才,仁智之所見各隨其分,才分不同而求無不獲者,惟書乎!


自孔子聖人,其學必始於觀書。當是時,惟周之柱下史老聃為多書。韓宣子適魯,然後見《易象》與《魯春秋》。季札聃於上國,然後得聞風、雅、頌。而楚獨有左史倚相,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士之生於是時,得見「六經」者蓋無幾,其學可謂難矣!而皆習於禮樂,深於道德,非後世君子所及。自秦漢以來,作者益眾,紙與字畫日趨於簡便,而書益多,士莫不有,然學者益以苟簡,何哉?余猶及見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時,欲求《史記》、《漢書》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書,日夜誦讀,惟恐不及。近歲市人轉相摹刻,諸子百家之書,日傳萬紙。學者之於書,多且易致如此,其文詞學術,當倍蓰於昔人;而後生科舉之士,皆束書不觀,游談無根,此又何也?


余友李公擇,少時讀書於廬山五老峰下白石庵之僧舍。公擇既去,而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為李氏山房。藏書凡九千餘卷。公擇既已涉其流,探其源,采剝其華實,而咀嚼其膏味,以為己有,發於文詞,見於行事,以聞名於當世矣。而書固自如也,未嘗少損。將以遺來者,供其無窮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當得。是以不藏於家,而藏於其故所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


余既衰且病,無所用於世,惟得數年之閑,盡讀其所未見之書,而廬山固所願游而不得者。蓋將老焉,盡發公擇之藏,拾其餘棄以自補,庶有益乎?而公擇求余文以為記,乃為一言,使來者知昔之君子見書之難,而今之學者有書而不讀為可惜也。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