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總怪罪別人是在逃避成長責任

總怪罪別人是在逃避成長責任

今天是11月11日,俗稱光棍節。單身男女現在已經形成龐大的群體,其中有的人享受著單身的快樂,有的人始終找不到另一半,有的人則剛從失敗的感情中掙脫出來。生活的不如意,讓一些人牢騷滿腹,嘆自己出身普通家庭,煩父母逼婚,恨女友物質,怨領導逼著加班……


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武志紅說,面對紛擾世界,如何學著長大是一種能力,總怪罪別人其實是在逃避責任,需要進行心理諮詢。


人生悲劇的原因在自己心中

性格決定命運,性格即心理學所說的人格。所謂人格,是一個內在的關係模式,即「內在的父母」與「內在的小孩」的關係模式,基本在6歲時定型。我們的心裡都住著一對「內在的父母」與「內在的小孩」,二者關係的好壞,決定著我們的思維方式、行為風格和心理特徵。


很多人的不幸看似是別人造成的,其實是他們自己在潛意識中主動參與的。不幸的童年讓他們有了一個消極的自我實現的預言——我註定會受苦。他們會在潛意識力量的牽引下,不自覺地去實現它。可以說,童年受過的苦,很多人長大了還要再受一次。並且,只受一次還是理想狀況,更可能的情形是,有的人一生中不斷重複同一種苦難,不斷地陷入被同一個心理模式所左右的輪迴。最常見的人生悲劇是交錯了朋友、找錯了戀人、嫁錯了配偶……但是,這樣的事情,常常是「自找」的。


一個40餘歲的女子,已是第三次結婚。她的前兩次婚姻堪稱不幸,兩任丈夫都有嚴重的暴力傾向,常把她打得鼻青臉腫,朋友和同事都為她鳴不平,因為她漂亮、溫柔、能幹。當她第三次結婚時,朋友們認為她的不幸可以結束了,因為第三任丈夫苦戀她多年,發誓會一直疼她。


然而,剛結婚兩個星期,她就哭著給朋友們打電話,她又挨打了。幾個朋友立即趕到她家,發現她坐在電話旁嗚嗚地哭,丈夫蹲在身邊流淚求她原諒,並對紛紛譴責他的朋友們說,絕對不是有意打她,當時突然失控了一拳打在她臉上。把她打倒後,他又心疼又惶恐,自己怎麼也變成了壞男人?

趕來的朋友中有一位是心理醫生,耐心地問到底發生了什麼。當兩人把事件過程講出來後,朋友們都驚訝地停止了對丈夫的譴責。原來,他們因為一件很小的事發生爭吵,爭吵到最激烈的時候,妻子質問丈夫,你是不是想打我,像×××(她爸爸的名字)打我媽媽一樣?


丈夫說,怎麼會,我承諾過的,我從不打女人。


妻子說,你就是想打我,我早看出來了,你和他一樣,你和他們(她的前兩任老公)一樣,你們男人都一樣!你打我啊,你打我啊,你不打我,你就不是男人……她這番話重複了很多次,突然,丈夫失控了,揮起了拳頭,等醒過神來,就發現她已躺在地上。


這個故事說明,幸與不幸,有時候是你主動實現的。許多人的人生悲劇的根本原因,不在別人身上而在自己心中,但可惜的是多數人自覺或不自覺地都在別人身上尋找答案,沒有意識到自己需要心理疏導。


怪罪父母是逃避成長責任

最容易被找到的「別人」,是父母。


不少人會問:既然心理問題的原因可回溯到童年、回溯到與父母的關係上,那怎樣才能改變父母?還有少數人在明白童年對心理問題的影響後,對父母產生了怨憤甚至仇恨,極少數的人開始不斷斥責父母甚至出現了暴力行為。


我也一直在強調一個觀點:可以歸因於童年,歸因於我們與父母的關係,但不要怪罪父母。因為,怪罪是一種逃避,是將已成年的自己成長的責任放到了父母身上。不願意承擔自我成長的責任,只是一味地怪罪父母或其他親人,是一種沉溺性的情緒發泄,沒有益處。


渴望改變父母和怪罪父母一樣,都是沒有認識到真正的問題在哪裡。是的,我們童年時與父母等重要親人的關係模式,是人格形成的基礎,也在相當程度上決定著我們的命運。然而,我們長大後,與父母現實關係的重要性,就不如我們的內在關係模式了。


改變別人,大多數情況下都會失敗。力圖改變父母,一樣會有這個結果。即便理想的狀況發生了,父母的確因你而改變了,他們反省對子女的教養方式甚至還向我們道歉,我們可能會深深感動併流下眼淚。但是,過後我們還會發現,問題依舊存在。因為,我們與父母的外在關係是改變了,但我們的內在關係模式——「內在的父母」與「內在的小孩」的關係仍然沒有發生重要變化,你的性格還是老樣子,那也意味著你的命運一樣不會發生改變。

譬如,前面提到的那位女士,小時候,她爸爸常打她媽媽,這種關係模式最終紮根於她的內心,她將此複製在自己的三次婚姻中。設想一下,她的父母不再對立甚至非常和諧,她的婚姻會發生巨大變化嗎?顯然不會!父母糟糕的關係模式是她糟糕的內在關係模式的原因,她的內在關係模式一旦形成就具備了獨立性,不會隨著父母關係的變化而自動發生根本性改變。


成年後的我們必須有這個意識:不要再將焦點放到自己與父母的關係上,認為外在的關係改變了,自己就得救了。必須把焦點放到自己內在關係模式上,內心的和諧與安寧最重要!


內心不改變還會重蹈覆轍


父母不是我們心靈成長的答案,我們自己的外在條件也不是。

一位事業有成的男子,自我評價卻非常低,總覺得別人忽視了他。他特別愛養狗,原因是他第一次遛狗時,一路上贏得了許多關注的目光,以前從不說話的鄰居也打起了招呼。他覺得這種感覺太好了。


一位50餘歲的女士特別「財迷」,儘管積蓄足夠家人過富足的生活,但她總是拚命掙錢,一旦停下來,心就會空空如也。而要逃避這種感覺,她發現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工作,錢不斷累積時,她才會有安全感。


這兩個例子表明,很多時候,追求成功的心理機制是一種循環。我們不斷地按照一個固定的模式前進,其實只是為了逃避內心的一些受傷感。這個辦法看似有效,因為我們奮勇前進的時候,受傷感似乎沒有了,而成功帶來的富足、榮耀也令人非常享受。然而,一旦陷入這個循環就會發現,我們不能停下來,否則,莫名的受傷感就會襲來,而所有外在的那些榮耀似乎都無法抵擋這種感受的襲擊。反省一下,外在的優秀有沒有帶給你良好的心態,如果沒有,你一定是將外在條件當成了逃避內在自卑的工具了,這說明你內心對獲得愛與認可沒有信心。


不少人每天都像高速旋轉的陀螺一樣忙碌,只是為了不去面對內心那個無法逃避的受傷感。失眠,也常是因為同一原因。當高速旋轉時,我們綳得非常緊,內心的東西就被忽略、被壓制了,一旦處於放鬆狀態,這些東西就會冒出來,我們就會難受。於是,為了不難受,我們就不放鬆,但不放鬆,就不可能有很好的睡眠。這也是一個惡性循環,於是你會發現,你越努力、越優秀,失眠就越嚴重。最終,你只好求助於藥物,而這也逐漸成為一個惡性循環——對藥物的依賴越來越嚴重,需要的劑量越來越大。


把焦點從「別人」身上轉移開


其他「別人」,也不是我們心靈成長的答案。


我收到的來信中,大多數人有同樣的邏輯:請幫我分析一下他的心理,請問我怎樣可以改變他,為什麼他這樣對我,我究竟還有沒有希望得到他……總之,把焦點放到了別人身上,渴望了解別人,了解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改變別人。


這種邏輯無處不在。我在一個講座最後留了半個小時讓聽眾提問,十幾個人提的問題全是關於別人的,有人問該怎麼幫有學習問題的孩子,有人問該怎麼對待有問題的配偶,還有人問該怎麼幫有問題的朋友,沒有一個人說,我自己有一個苦惱,該怎麼辦。這些提問者似乎在說,我的生活很痛苦,但不是我造成的,而是我有問題的孩子、有問題的配偶等造成的。他們要是改變了,我就幸福了。


有的女士不幸嫁給了酒鬼或賭徒,整日為此焦慮,渴望丈夫發生改變。然而,許多心理醫生髮現,一旦她們的丈夫經過心理治療後,酗酒或賭博的程度大大降低,這些女士會無比焦慮,會做一些微妙的事情,阻止丈夫徹底健康。原來,這些女士的自我價值感的一個重要來源,就是不斷指責並幫助有問題的丈夫,一旦丈夫真的沒問題了,她們會手足無措。


答案很簡單,她們最需要做的,是把焦點從丈夫身上轉移到自己身上來,反省自己的內在關係模式,這經常是「有問題的爸爸(或其他重要的男性親人)」和「渴望改變爸爸(或其他重要的男性親人)的小女孩」。假若這個內在關係模式不發生改變,那麼這些女士的命運就不會發生改變,她看似渴望丈夫變成一個健康的好人,但只是在渴望這個改變過程而已。丈夫不能徹底變好,丈夫應該永遠都有比較重的問題,這樣她才能將自己內在的關係模式完美地投射到她與丈夫的外在關係上。(武志紅)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網 的精彩文章:

男子直播吃死神辣椒:不停抽噎狂吐不止
印稱巴軍「違反停火協議」在克什米爾地區開火
明朝的正德皇帝在常山留下了怎樣的情?
中國新型遠程雷達能探測太空亞軌道飛行器
教育機器人家族的文藝擔當,能力風暴珠穆朗瑪系列

TAG:中國網 |

您可能感興趣

何潔被爆離婚|男人為什麼總是喜歡逃避婚姻中的責任?
面對生活困境總是逃避責任的星座
狗狗犯錯被主人懲罰,它竟這樣逃避,此狗要成精了嗎
成長是不斷超越的過程 可這些星座卻總逃避現實
為什麼女人,總會誤解男人的「逃避」
出家人拋家舍業,是逃避責任嗎?
問問自己想出家是不是為了逃避責任
女人系列之——不要急著嫁人,男人的負責可能只是逃避輿論壓力
這些星座遇到問題很會逃避責任,沒擔當
你所謂的詩與遠方,不過是一種不負責任的逃避
「春困」可能是一種心理逃避
66%的媽媽讓孩子獨立做決定,你只是在逃避責任!
這些星座遇到困難總是喜歡逃避
「婚外有情,總是逃不過這六個原因,別逃避,你們是哪個」
是逃避責任還是另有隱情?停車後你為什麼不立刻回家?
別總是逃避一些你終究要面對的結果
遇到困難總是選擇逃避的生肖
他有克制自己感情的嫌疑,不是逃避她而是在逃避自己
憤怒:保潔大姐因無意蹭傷百萬豪車丈夫為逃避責任揚言要與其離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