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在美國,博物館是怎樣教聾啞人欣賞展品的?

在美國,博物館是怎樣教聾啞人欣賞展品的?

編者按:聾啞人在看展覽時,無法像正常人一樣通過聽講解,與講解員的互動,深入理解展品的文化意蘊。但史密斯森尼美國藝術博物館在這方面的探索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發。

在美國,博物館是怎樣教聾啞人欣賞展品的?


在史密斯森尼(SmithsonianInstitution)美國藝術博物館(Smithsonian American Art Museum)教育部門工作的Carol Wilson告訴我說,10月13日下午5:30有個為聾啞人觀眾安排的參觀,問我有沒有興趣。


史密森尼美國藝術博物館位於美國華盛頓特區,與美國國家肖像館(Smithsonian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共享雷諾茲中心(Donald W. Reynolds Center For American Art and Portraiture),都隸屬於史密森尼學會,是世界上最大的,藝術藏品最多的博物館之一涵蓋了從美國的殖民時期到當代的各種藝術作品。

在美國,博物館是怎樣教聾啞人欣賞展品的?


對於Carol的邀請,我自然很有興趣,特別是想去了解聾啞人和有聽力障礙的觀眾是如何在講解員的帶領下欣賞這些藝術品的。


下午5:30,我如約來到位於華盛頓F大街的美國藝術博物館一樓大廳,工作人員向我介紹了今天的志願者講解員(Docent)Emily,一個聾啞人志願者。


史密森尼的博物館參觀都是免費的,並且每天都有不同時段的志願者講解員的導覽,觀眾不需付費,無需預約,到了就可以參加。我作為一名旁觀者,饒有興趣地參與了本次導覽的整個過程。


參加這次導覽的觀眾大概有10位,其中有幾名聾啞人,還有一些普通觀眾。Emily用手語做介紹說她是本次導覽的志願者講解員,這次會介紹兩件藝術品,並且歡迎大家隨時互動,提問題。

在美國,博物館是怎樣教聾啞人欣賞展品的?


博物館的手語志願者或者是加勞德特大學的校友,或者是學校的老師和工作人員。


今天陪伴我們的Emily便是其中之一。


Emily畢業於美國最早成立的聾啞大學加勞德特大學(Gallaudet University)。加勞德特大學位於華盛頓特區,這使得美國藝術博物館方便在該學校宣傳推廣藝術知識,並促成了「藝術手語」項目的形成。


「藝術手語」,是美國藝術博物館的教育者們於2009春天推出的一項教育項目,它致力於為所有觀眾可以欣賞到館藏的藝術品而服務,致力於使聾啞觀眾這一特殊群體也能享受到藝術的熏陶。

為此,教育部門的工作人員培訓了7名聾啞人志願者成為講解員,這些志願者都精通美國手語,通過手語,志願者們熱情的為聾啞觀眾講解博物館精美的藝術品。

在美國,博物館是怎樣教聾啞人欣賞展品的?



Monekana2001 Deborah Butterfield Smithsonian American Art Museum

輔助聾啞講解員工作的,還有博物館教育部門的工作人員,工作人員在現場把手語翻譯成有聲語言,使沒有聽力障礙的觀眾也可以理解。


此教育項目一經推出,立刻在華盛頓博物館界引起強烈反響,聾啞人志願者通過手語為聾啞觀眾講解藝術品,不僅使得這一特殊群體能感受藝術,也使得聾啞人志願者在博物館和這些特殊觀眾中,扮演了一個領導者的角色。


除了培訓手語志願者,在過去的兩年中,藝術博物館教育部門的工作人員和加勞德特大學的老師共同為其70名學生培訓了寫作,科學和藝術課程的講座,並側重於對聾啞藝術家的詳細介紹。

在美國,博物館是怎樣教聾啞人欣賞展品的?



另外,博物館還每年為加勞德特大學肯戴爾小學部的聾啞學生和來自於馬里蘭中學的聾啞學生開展手語導覽和動手操作工作坊活動。


Emily帶領觀眾來到了位於博物館三層東翼的展廳,這次介紹的是兩件現代藝術作品,一件是由Deborah Butterfield於2001年創作的「 Monekana」, 另外一件是由 Martin Puryear 於1997-2002年間創作的 「Vessel」。


現代藝術在藝術形式上不再以寫實的風格為主,而是體現藝術家個性的觀念和形式語言,在內容上反映了社會現代化的進程,在藝術形式上體現了現代精神。


對於現代藝術作品的講解,即使作為普通的導覽,講解員也需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但是顯然Emily是個很有經驗的講解員了,和其他普通的講解員一樣,Emily先啟發觀眾仔細觀察藝術品,提出問題,再和觀眾積極互動。


手語翻譯者把Emily的講解翻譯成有聲語言,再把普通觀眾的問題翻譯成手語。整個講解過程連貫而有趣,聾啞觀眾和Emily使用手語互動,普通觀眾也通過手語翻譯和Emily交流,大家在有聲和無聲中共同探討現代藝術,現場安靜而活躍。


兩件作品的講解大概花了50分鐘,直到此次導覽圓滿結束,觀眾方才滿意離去。Emily告訴我說,她在這裡做志願者有5年了,有時候觀眾多了,一次導覽大概需要1個半小時。


除了志願者的現場專業介紹之外,美國藝術博物館還充分利用現代網路新媒體在其官方網站上增加帶有字幕的視頻,通過網路把「藝術手語」教育項目擴展到所有的聾啞觀眾服務。


這些視頻由「藝術手語」項目的志願者用手語「講述」藝術品,並配有英文字幕,所有的視頻資料可以通過美國藝術博物館Youtube 頻道獲得。

在美國,博物館是怎樣教聾啞人欣賞展品的?


在美國,博物館是怎樣教聾啞人欣賞展品的?



作為一個新的項目,「在線藝術手語」項目獲得了」喬迪」獎委員會頒發的「持續成長獎」,其用戶的參與性給評委留下了深刻印象。


JODI Award :此獎項專門頒發給在博物館,圖書館和文化遺產等領域中通過使用高科技使得殘疾人也能獲得知識,學習的組織,「藝術手語」項目作為一項創新教育項目,在華盛頓,巴爾的摩,波士頓以及洛杉磯的全國性的博物館和教育會議上得以和同行分享,並作為其他博物館學習的榜樣。

在美國,博物館是怎樣教聾啞人欣賞展品的?



2014年,作為「藝術手語」的進一步延伸,美國藝術博物館推出了「領悟美國」項目,為盲人和有視覺障礙的觀眾提供口頭講解+觸摸導覽服務


博物館培訓了大量的工作人員和志願者講解員,以特殊的口頭講解和引領盲人觸摸藝術品來了解藝術品。


Kathy Nimmer是個盲人教師,來自於印第安納州, 2015年獲得了「年度教師」的榮譽稱號,在來華盛頓參加由史密森尼舉辦的CCSSO年度教師慶典時,體驗了美國藝術博物館的「領悟美國」項目。

在美國,博物館是怎樣教聾啞人欣賞展品的?



兩名志願者講解員協助Kathy Nimmer參觀了博物館。Kathy是這樣形容她的體驗的:


「這些雕塑太棒了。有三件藝術品深深的打動了我…。太感謝你們了。我真想再體驗一次這種特殊參觀。 感謝上帝為我打開了如此美麗的藝術大門。你們兩個太棒了!」


「非常感謝你們豐富了我的史密森尼之旅,如此美好的回憶。我非常高興有這次體驗,我現在還因為觸摸了這些雕塑藝術品而顫抖。謝謝你們!希望你們能看到我在推特上的留言。」

在美國,博物館是怎樣教聾啞人欣賞展品的?


在美國,博物館是怎樣教聾啞人欣賞展品的?



2016年夏天,美國藝術博物館和美國國家動物園合作推出了「動物園的藝術手語」項目。手語志願者講解員為4個聾啞人團隊導覽了一個戶外藝術展——「擱淺」,這些藝術作品以從海洋里回收的垃圾雕塑成動物為主。


此外,美國藝術博物館的公共項目部門還和國家肖像館合作開展了多項殘疾人項目,比如「聾啞人歷史月」(Deaf History Month),「聾啞人意識月」(Deaf Awareness Month) , 以及「聾啞人詩歌會」(DeafPoetry Slam)和其他的手語藝術畫廊游等活動。


備註: 倫威克美術館(RenwickGallery)也是美國藝術博物館的一部分, 位於華盛頓賓夕法尼亞大道,主要展出美國19世紀到21世紀的工藝和裝飾藝術。


作者簡介: 董勇英,喬治華盛頓大學(The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博物館教育專業訪問學者,史密森尼(Smithsonian Institution)政策分析辦公室( Office of Policy and Analysis)訪問學者。


往期珍賞 · 珍品目錄


新版「看展覽」APP上線啦!


更及時、更全面的展訊正在那裡等你!

在美國,博物館是怎樣教聾啞人欣賞展品的?



文 博 / 歷 史 / 文 化 / 展 訊 / 館 舍 推 薦


微信ID:atmuseum


微博:@博物館的那些事兒


QQ群:博物館.看展覽交流群


475225203


微信群: 掃下方二維碼即可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博物館看展覽 的精彩文章:

想像中的我們都是溫柔的
這小小的香球,經了潘金蓮的手,竟成了俗物?
維多利亞女王的非洲養女
看不見的女人

TAG:博物館看展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