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用不凈觀對治頑固的貪

用不凈觀對治頑固的貪

導 讀


「財色名食是道場,人人都在裡面闖。若能遠離名和色,不是神仙也勝常。」人生的痛苦大多由貪慾而起,宗性法師告訴我們,要對治貪慾,就要學會放棄,進而修不凈觀,當我們打開心量,少一些佔有和索取,多一些奉獻和布施,就能遠離慾望的纏縛,獲得清涼自在。

用不凈觀對治頑固的貪


十善第八條:不貪,離貪,


進而修不凈觀


放棄與放下

貪慾,就是佔有、索取這樣一些自私自利的心態。


貪包括很多,財色名食睡都是貪。俗語說:「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有首詩寫到:「財色名食是道場,人人都在裡面闖。若能遠離名和色,不是神仙也勝常。」當然,不是說不要財色名食等,而是說要擺脫財色名食睡的束縛,不要成為它們的奴隸。


這裡我們要搞懂兩個概念:放棄和放下,佛法是要讓我們放下而不是讓我們放棄。


放下是心裡不牽掛,不是不幹了,而是要干但不受它的約束和駕馭,是智慧,有大智慧的人才能夠放下。


放棄是行為上拒絕,心裡徹底否定,是佛法不提倡的。放棄是無奈,為什麼放棄啊,因為辦不到了,無可奈何啊。

財色名食睡的貪


貪包括財色名食睡,有五首詩反映。


關於財的:「未必錢多樂便多,錢多累己自招魔。阮囊何事堪羞澀,富有恆沙是佛陀。」意思是未必有錢就快樂,有錢沒錢都痛苦,有錢變成了守財奴,我們要學會沒錢有沒錢的活法,有錢有有錢的活法。佛陀什麼都沒有卻是什麼都有,大千世界都是他的。


關於色的:「未必芬芳始是春,枯槎老乾見精神。近來學得平心法,羅剎當前化美人。」


關於名的:「未必名高位便增,泥中曳尾羨庄生。青山斷髮成長往,不識人間有轉輪。」不做人間的王,要做法王,釋迦摩尼佛是最好的榜樣,他沒有因為自己是太子就飛揚跋扈,高高在上,而是放棄榮華富貴,為眾生去苦修。

再來看關於食的:「未必肥甘便永年」,未必吃的好就有好的相貌,活得就長久;「飯蔬飲水樂吾天」,吃點粗茶淡飯,只要心裡高興,便會快樂;「道人學得長生訣,物與民胞即是仙」,就是你和宇宙,與大自然真的融為一體,像親兄弟一樣,即可實現。


最後是睡:「未必清閑便是仙」,未必覺睡得多就是神仙。「金仙原是火中蓮」,做人要像金子那樣,不怕火的洗禮。「驕陽當午池塘靜,映日荷花別樣鮮」。做人不能多睡,睡多了即是魔,有的人想,那我不睡好了。告訴你,不睡也是魔。


修不凈觀,遠離貪慾


離貪慾,是指我們如果能夠打開心量,敞開胸懷,多一些包容,少一些自私,或者說少一些佔有和索取,多一些奉獻和布施,這就是離貪慾。能離貪慾,才能隨心所欲。

對治人的五個慾望,要修不凈觀。比如你溺愛小孩,愛他的鼻子,鼻子有鼻屎;愛他的腳,腳有腳氣。作不凈觀,人就是一具白骨。不用去買墓地,什麼拜祭都是假的,人死了什麼也沒有了,還佔個地盤。佛家講究火化,骨灰灑掉,與眾生結緣。


原來在廣元有個凈塵法師,他死前有個遺囑,誰也辦不到,為什麼?因為他的遺囑是:讓他徒弟把他砍成塊,蒸熟了去餵魚,骨頭也餵魚。徒弟問為什麼?他說他生前忍辱沒修好,死後要修忍辱。


人人平等,活著的時候為慾望奮鬥,死了還要佔一塊地,在那裡一代兩代還有人去拜祭,三代四代誰還知道埋的是誰?所以不要執著。普通人修不凈觀害怕的話,可以去反著修,觀想白骨上在慢慢長肉,最後變成血肉飽滿的人身。有些老人修不凈觀修得皮膚跟嬰兒一樣細嫩。


選自宗性法師《佛弟子的基本人生修養》


編輯:文殊院傳媒中心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成都文殊院 的精彩文章:

錯過了佛七?事務繁忙請修「十念法
弘一法師:信因果 做好人
如何才能「口吐蓮花」
皈依與受戒有什麼不同?
藥師佛聖誕│聽宗性法師教你怎麼治心病

TAG:成都文殊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