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蘇德戰場歷次戰役紀實(超全)
1941.7.10~9.10第一次斯摩棱斯克戰役
德軍戰略目標:企圖以中央集團軍群圍殲蘇聯紅軍斯摩棱斯克集團,奪取西德維納河與第聶伯河之間地帶,打開通向莫斯科的門戶。
雙方參戰兵力:
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在斯摩棱斯克地域配置有60個陸軍師又1個旅和1個航空隊。
蘇軍:陸續投入西方面軍、預備隊方面軍、中央方面軍和布良斯克方面軍的18個集團軍。
戰損:此德軍共俘虜蘇軍約45萬餘人,擊毀和繳獲坦克約3600輛、火炮4800餘門;蘇軍擊潰德軍7個師,重創14個師。
結果評價:德軍大勝,繳獲大量裝備,此役,德軍儘管俘虜大量蘇軍、向東推進約200千米,大開了通往莫斯科的門戶。但蘇軍在寬400千米的地帶內向西推進200~250千米,解放了斯摩棱斯克州和加里寧州的部分地區,擊潰和重創了德軍21個師,並吸引了奧廖爾-布良斯克方向德軍13個師和其他方向3個師的兵力,為莫斯科準備防禦贏得了時間,有力地配合了蘇軍在庫爾斯克的反攻。
1941.9.9-1944.1.27列寧格勒保衛戰
德軍戰略目標:在希特勒的對蘇戰略中,最初是以奪取列寧格勒為主要目標,這樣即可以取得整個波羅的海的控制權,又可與芬蘭軍隊會合。此外。瑞典的鐵礦沙才能暢通無阻地供應德國。
雙方參戰兵力:
參戰初期:
蘇聯
187,000人
2,200門火炮
400輛坦克
300架飛機
德國
初期:
270,000人
3,000門火炮
500輛坦克
600架飛機,9月中增至1,600架飛機
蘇軍反攻階段:
蘇軍
1,103,000人
15,501門火炮
1,463輛坦克
1,115架飛機
德軍
1,011,000人
10,250門火炮
675輛坦克
732架(402架可用)飛機
戰損:
蘇軍
478,741人死亡或失蹤
650,878人受傷及染病
40,000名以上平民死亡
4,341輛坦克
15,728門火炮及迫擊炮
2,769架作戰飛機
總共: 1,129,619人傷亡
德軍
750,000人死亡或受傷
91,000人被俘
飛機: 900架(包括274架運輸機及165架被當作運輸機的轟炸機)
總共: 841,000人傷亡
結果評價:德軍戰敗,一次偉大的圍城防禦戰,為期872天的圍城戰破壞了公共設施、食水、能源及糧食供應,導致列寧格勒地區空前的大饑荒,造成最多150萬人死亡,1,400,000以上的平民及士兵撤離,其中很多在撤離時死於轟炸及饑荒。這次戰役牽制了德軍重兵和芬蘭的全部軍隊。戰役結束後,蘇軍的大量兵力得以騰出來轉用於其他戰略方向。挫敗了德軍佔領列寧格勒的戰略目標,並把強大的德北方集團軍群始終緊緊地拖住在蘇聯西北戰場上,從而有力地支援了蘇軍在其他戰場的的勝利。
1941.10.31~1942.7.4塞瓦斯托波爾戰役
德軍戰略目標:攻佔塞瓦斯托波爾,消滅蘇聯黑海艦隊海軍基地,控制黑海
雙方參戰兵力:德軍及僕從國35萬人,蘇軍27萬餘人
戰損:蘇軍在刻赤半島損失約17萬人,在塞瓦斯托波爾損失約7萬餘人,合計24萬餘人。德軍及僕從國損失5萬人
結果評價:德軍勝利,儘管蘇聯一度迫使德軍從塞瓦斯托波爾調走大量兵力,在近5個月內沒能採取積極的進攻行動。蘇聯紅軍利用這一時期積極改進防禦部署,增補物資,並實施一系列攻勢行動消耗敵人,改善防禦態勢,在個別地段把德軍擊退1-4公里。但最後蘇聯錯誤地放棄了刻赤半島,導致塞瓦斯托波爾在喪失後勤後最終陷落。
1941.9.30~1942.1.7莫斯科保衛戰
德軍戰略目標:攻佔蘇聯首都莫斯科 所謂的颱風行動 旨在10天內攻陷莫斯科莫斯科作為蘇聯首都 在政治與軍事上具有重大意義
雙方參戰兵力:
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共74個半師,其中14個坦克師和8個摩托化師,總計約有180萬人,坦克1700輛,火炮和迫擊炮1.4萬餘門,飛機1390架
蘇軍總計在西方向上的3個方面軍共有125萬人,坦克990輛,火炮和迫擊炮7600門,飛機677架
戰損:蘇聯大約700,000的紅軍士兵在戰鬥中死亡,受傷或失蹤。
德軍在莫斯科會戰中損失兵力50多萬,投降9萬,丟失坦克1300輛,火炮2500門,汽車1.5萬輛以及其他技術裝備。
結果評價:德軍完敗,由於之前斯摩棱斯克等一系列戰役雖然損失慘重,但成功拖延了德軍腳步,不僅讓蘇軍有更多的時間對莫斯科動員與準備防禦,也拖延到了可怕的寒冬。
德軍人員比蘇軍多40%,火炮和迫擊炮多80%,坦克是蘇軍的1.7倍,作戰飛機是蘇軍的2倍。德軍不僅獲得了數量上的優勢,而且在質量上也佔據優勢,總的來說,德軍在坦克、航空兵、反坦克炮兵、高射炮兵和摩托化裝備等方面的優勢極其明顯。整場戰役從開始到12月5日為蘇聯防禦階段,從12月5日開始蘇聯開始反攻。德國在莫斯科會戰中第一次遭到重大戰略性失敗!德軍在莫斯科戰役中的失敗,標誌著希特勒閃電戰的徹底破產。這是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第一次大失敗。
1942.1.8~1943.3.22 勒熱夫戰役(火星)
蘇軍戰略目標:消滅勒熱夫突擊部的德國第9集團軍
雙方參戰兵力:
蘇軍參戰部隊兩個方面軍(西方面軍+加里寧方面軍),總兵力190萬,火炮24000門,坦克3300輛,戰機1100架。
德軍布防的是莫德爾指揮的第9集團軍,相關數據不詳,但是我們可以參考1年後庫爾斯克時第9集團軍總兵力達到了335000人,那是第9集團軍的巔峰數據,此時一定遠遠少於此數,保守估計大約在25萬到30萬之間。
戰損:蘇軍陣亡和被俘26萬餘人,傷殘50萬人,損失坦克1847輛(超過了斯大林格勒戰役蘇軍參戰坦克的總和),大炮1100門。
德軍的傷亡在4萬人左右。
結果評價:蘇聯戰敗,德軍獲勝。莫德爾靠此役得封防禦大師成就。勒熱夫戰役被同期的斯大林格勒戰役所掩蓋,但其對於整個東線同樣具有重要意義,整個勒熱夫突出部牽制了德軍大量兵力,間接導致了第六集團軍的覆滅。同時,這場戰役蘇軍雖消耗了大量兵力,但對德軍技術人員與精銳士兵的打擊,對德軍造成的損失不可估量(下劃線百度百科說的,其實個人完全不這麼看)勒熱夫(火星行動)很明顯就是朱可夫的一次慘敗,用現代的話叫人生幾大錯覺之一:我能反殺。要不是同一時期的斯大林格勒戰役,朱可夫要被搞死的。
1942.5.12~5.29 第一次哈爾科夫戰役
關於哈爾科夫系列戰役說一句,這裡其實嚴格說來總共有四次戰役,這裡應為第二次,但第一次蘇聯基本直接投降了所以忽略從本次起算第一次
蘇軍戰略目標:粉碎德軍哈爾科夫集團,解放哈爾科夫,為向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發展進攻創造條件
雙方參戰兵力:
紅軍共有兩個方面軍六個軍團及其它單位參加進攻,數量不詳,但可以根據戰果估算(陣亡7.5+被俘23.9+突圍2.2=約33.4萬人)
德軍哈爾科夫集團是南方集團軍群第6集團軍。雙方兵力大致相當
戰損:德軍傷亡人數僅2萬人,而蘇聯紅軍陣亡7.5萬人,被俘23.9萬人,僅僅2.2萬人突圍成功。損失坦克1249輛、火炮和迫擊炮2026門。
結果評價:德軍完勝,似乎在莫斯科戰役後蘇聯總是產生我能反殺的錯覺,於是乎,送上了哈爾科夫這個人頭大禮包。哈爾科夫交戰的結果,蘇聯紅軍西南方面軍和南方面軍的有生力量和技術兵器遭到很大損失,喪失了北頓涅茨河的重要戰役登陸場,因而不可能進行原定在夏季進行的進攻戰役。這一切,使西南方向總的形勢進一步複雜化。
1942.6.28~1943.2.2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德軍戰略目標:1941年,德軍佔領烏克蘭後,斯大林格勒成為蘇聯中央地區通往南方重要經濟區域的唯一交通咽喉,戰略位置極為重要。
如果德軍佔領這一地區,蘇聯就會失去戰爭所需要的石油、糧食和重要的工業基礎,而德國此時也迫切需要這些資源。
所以德軍戰略目標很明顯,即為佔領斯大林格勒,切斷蘇聯交通樞紐和工業供應,投入德國國防軍和盟軍的一切可供使用的力量以最終殲滅蘇聯紅軍殘存的有生力量,儘可能多地奪取它的最重要的戰爭經濟資源。可以看出,這是蘇德之間賭上國運的一戰
雙方參戰兵力:
蘇軍參戰兵力超過110萬人,武器裝備包括火炮15 501門、坦克1 463輛、飛機1115架。
德軍總兵力達100萬人,武器裝備包括10 290門火炮,675輛坦克,1 216架飛機。
戰損:因傷亡過大難以詳細統計:西方學者估計軸心國軍隊在這場戰役中共傷亡85萬人,其中75萬人陣亡或受傷,9.1萬人被俘。而蘇聯方面的估計為消滅軸心國部隊150萬人。無論是哪種估計,德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損失了東線南翼兵力1/4的說法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認同。
蘇聯紅軍具體傷亡人數為:474871人死亡,650878人受傷或被俘,合計傷亡1,129,619人。
結果評價:德軍完敗,斯大林格勒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東部戰線的轉折點,也是整個二戰的轉折點,其戰略上的勝利遠遠超出由英美領導下的諾曼底登陸。這也是人類歷史上最血腥的一場戰役。雙方傷亡超過200萬人。斯大林格勒會戰是德國遭遇的戰略範圍最嚴重的失敗,不僅終結了德國南方集團軍群自1941年以來保持的進攻局面,而且直接造成了蘇聯與德國總體力量對比的根本變化。
1943.2.2-3.15馬不停蹄的哈爾科夫反擊戰(第二次哈爾科夫戰役)
本次戰役基本分為兩個階段
2.2~3.3為蘇聯進攻階段 2.20~3.15為德軍反攻階段 基本上2.20是分界線
進攻階段蘇聯的戰略目標:粉碎哈爾科夫方向德軍「B」集團軍群基本兵力,解放哈爾科夫工業區。
反攻階段德軍的戰略目標:不惜一切代價保證元首的安危 重新奪回哈爾科夫的控制權
雙方參戰兵力:蘇聯進攻階段大約有50萬人參戰,其中大約346,000人在德軍反攻開始後參與防守哈爾科夫。
德軍總共只有兩個不滿員的裝甲集團軍,兵力總共約70,000人
戰損:蘇軍損失了52個師,計70,000 - 80,000人。其中傷亡 45,219人陣亡,41,250人受傷。
德軍傷亡數據難詳,據說11,500人陣亡或受傷,但可確定其中武裝黨衛軍裝甲軍損失了44%的兵力,包括大約160名軍官及4300名在役人員。
結果評價:德軍獲勝。哈爾科夫不僅是曼帥揚名之戰,也是德軍在東線覆滅前最後的輝煌。儘管代價沉重,但哈爾科夫戰役的勝利畢竟還是幫助曼斯坦因穩定了南方集團軍群德軍的陣地,暫時避免了東部戰線的崩潰。但從整個蘇德戰爭的進程來看,並不能扭轉自斯大林格勒戰役後出現的德軍潰敗局面。其中較為有趣的是,在2月16日德軍放棄哈爾科夫之後,希特勒大為憤怒。2月17日,他坐著飛機突然飛臨曼施坦因司令部。此時,蘇聯坦克距離該城只有60公里。但希特勒不是一個人來的,他還帶來了源源不斷的援軍,包括最新研發的虎式重型坦克。哈爾科夫戰役的結果直接導致了庫爾斯克突出部的形成,可以說,正因為哈爾科夫反擊戰,造就了庫爾斯克戰役開始前的格局。
1943.7.5~8.27庫爾斯克坦克大決戰
德軍戰略目標:欲從由南北兩端自中央夾擊,合圍殲滅中央突出部的蘇聯紅軍,重奪戰略主動權
雙方參戰兵力:
德軍
780』900名士兵(算上預備隊 912,460 名士兵)
2』928輛坦克
9』966門火炮
2110架飛機
蘇聯紅軍
1』910』361名作戰人員
5』128輛坦克
25』013門火炮
2』792架飛機
注意,雙方的預備隊都沒有計算在內
戰損:
德軍統計數據
德軍的損失:75,000人陣亡、受傷或被俘
248輛坦克被擊毀
900架飛機被擊落
蘇聯紅軍的損失:180,000人陣亡、受傷或被俘
3,600輛坦克被擊傷或擊毀
2,000架飛機被擊傷或擊落
蘇聯軍統計數據
德軍的損失:
300043人陣亡,1019109人受傷,122508人失蹤
700輛坦克被擊傷
2609架飛機被擊落
蘇聯紅軍的損失:
141941人死亡,991472人受傷
6,064輛坦克被擊傷或擊毀
1,100-1,200架飛機被擊傷或擊落
西方史學家統計數據
德國傷亡估計
一共360,000人陣亡,受傷,失蹤,被俘
1,50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被擊毀
1,030架飛機被擊毀
蘇聯傷亡估計
一共863,303人陣亡、受傷或被俘(庫爾斯克防禦戰177,847人,奧廖爾進攻戰役429,890人,別爾哥羅德— 哈爾科夫進攻戰役255,566人)
6,799輛坦克和自行火炮被擊毀
2,200架飛機被擊傷或擊落
個人觀點:不想說什麼,三方數據差別實在太大,建議把各國對自己的損失和西方史學界的統計結合著看,不過德軍損失應該至少在30萬人1000輛坦克1000架飛機左右,蘇軍在90-100萬人,6000輛坦克,2000架飛機左右。德軍基本達到了1換4左右。
結果評價:德軍戰敗。庫爾斯克會戰也是德軍最後一次對蘇聯發動的戰略性大規模進攻,企圖重奪戰略主動權,但由於蘇軍事先已得知德軍要進攻的情報並已做好建立三道防禦線的充分準備和駐守數量極為龐大的兵力兵器,德軍進攻步調緩慢且付出傷亡慘重,最後因盟軍登陸義大利西西里島被迫中止。雙方共投入了超過268萬名士兵和6045輛坦克,空軍部隊參戰飛機超過了2000架,是史上規模最大的坦克會戰和單日空戰。此戰後德軍完全喪失了戰略主動權,採取全面戰略防禦。蘇聯紅軍從這裡開始了收復國土的大規模的全面進攻。庫爾斯克會戰同時也被視為蘇德戰爭的又一個也是最後一個轉折點。
1943.8.7~10.2捲土重來的第二次斯摩棱斯克戰役
蘇軍戰略目標:收復自從1941年的第一次斯摩棱斯克戰役後就一直被德國佔領的斯摩棱斯克至布良斯克地區,以籌劃接下來解放白俄羅斯
雙方兵力對比:
德國軍隊集團(坦克第3集團軍、第4集團軍、第9集團軍一部)有人員85萬餘人、火炮和追擊炮近8800門、坦克和強擊火炮約500輛、作戰飛機近700架。
蘇聯加里寧方面軍和西方面軍的編成內共有人員125萬餘人、火炮和追擊炮20600門、坦克和自行火炮1430輛、飛機1100架。
戰損:蘇聯紅軍損失45萬餘人,坦克自行火炮863輛,火炮迫擊炮234門,飛機303架。如果再加上布良斯克方面軍的損失,則紅軍代價超過53萬人。
蘇聯估計德國軍隊在斯摩棱斯克會戰中的損失為10萬人。而德第4集團軍和第3裝甲集團軍上報的8、9月總損失為60032人;第9集團軍8月21日一9月底損失20151人;合計8萬餘人。而加入布良斯克方向的總損失,估計在12萬左右。雙方的傷亡交換率約4:1
評價:蘇軍慘勝。最初1個多月,德國軍隊依託堅固且層層布防的陣地頑強抗擊,紅軍進展緩慢卻傷亡巨大。其後因為斯摩棱斯克以南的莫德爾被擊退,加上東線總態勢惡化,德國軍隊無心戀戰,令紅軍得以在最後半個月內推進135一145公里,戰役全期共進展200—250公里。說白了還是蘇軍人多能耗,德軍大勢已去,其實打得挺難看的
1943.8.25~1943.12.23下第聶伯河戰役(解放基輔 烏克蘭)
蘇軍戰略目標:奪取第聶伯河右岸各登陸場以解放第聶伯河左岸烏克蘭、頓巴斯、基輔
雙方兵力對比:蘇軍共有263萬人,51,200門火炮和迫擊炮,2,40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2,850架飛機
德國南方」軍隊集群共有124萬名官兵,12,600門火炮和迫擊炮,約2,100輛坦克和強擊炮,近2000架作戰飛機。
戰損:
先貼一段關於傷亡的糾纏:
在第聶伯河戰役中的傷亡數字依然是一個激烈辯論的主題。鑒於行動的時間的和包括廣大的領域,不止一個歷史學家認為,涉及的損失是巨大的。
關於蘇聯傷亡數字,尼古拉·施多夫提出的數字是有373,000人陣亡,總傷亡數字共超過1,500,000人。英國歷史學家約翰·埃里克森9月26日和12月20日的總損失為754,000人(173,000人陣亡)。 由於在渡過第聶伯河前德軍抵抗力量頑強,這一數字似乎是一個過低的估計(來自蘇聯的估計,在庫爾斯克攻勢後共有250,000人死亡、受傷和被俘),大將超過300,000人的陣亡數字似乎是完全正確和可以接受的,與受傷數字的比例為3:1,加起來總共傷亡超過100萬人。
然而,德軍的損失數字,更難以評估。簡單的規則是在進攻行動中頑強抵抗的敵人損失3:1的比例導致500,000人傷亡,達到庫爾斯克戰役的數字。一些蘇聯/俄羅斯歷史學家引述傷亡高達1,500,000人。但是這是極不可能的,這將意味著,傷亡人數接近參戰的士兵人數。
考慮到跟庫爾斯克戰役每天的傷亡比例,只要在類似的條件下會導致總共1,000,000人傷亡。第聶伯河戰役是被列入歷史上最血腥的戰役之一。
我乾脆貼下1943年9月-12月的雙方損失表吧:
蘇聯純減員數:
1943.7-9月 陣亡562604 傷死111125 病死14413 失蹤115714 合計803856
1943.10-12月 陣亡418225 傷死70903 病死15315 失蹤85512 合計589955
戰役是從8月25日開始的,第一個階段即使按比例大概也死亡27萬以上,再加上第二個階段59萬,加起來純減員75萬左右,再加上1:3的傷兵大約有225+75=300萬損失。但注意這是這個時間段的總共損失,所以蘇聯在此次戰役總共損失在100萬~150萬是大致靠譜的
德軍陣亡數:
1943年:
八月 59,198
九月 57,429
十月 53,264
十一月 67,363
十二月 49,330
加起來大約在23萬左右,但這其中並不包括傷死病死失蹤俘虜傷殘人數,損失在50萬以上左右大致也是靠譜的
結果評價:蘇聯慘勝,但慘的很值。這場會戰蘇聯僅僅只是德軍的2倍左右,對比之前之後的數據比已經算是差距很小的,但能奪得如此戰果,尤其是跨河攻擊德軍的防禦工事作戰尤為不易。本次戰役重創德軍「南方」集團軍群基本兵力及「中央」集團軍群一部,完全解放第聶伯河左岸烏克蘭和基輔,收復最重要的經濟區,並在第聶伯河和普里皮亞季河右岸奪得25個登陸場,就具備了在白俄羅斯實施進攻,完全解放右岸烏克蘭,並在西方向和西南方向順利發展進攻的條件。
1944.1.14-11.1十次斯大林突擊
這是對1944 年蘇軍戰略總攻的一種概括。這其中包括:解圍列寧格勒;右岸烏克蘭戰役,解放克里米亞半島,對芬戰役,解法白俄羅斯(巴格拉季昂),解放烏克蘭西部與波蘭東部,進攻羅馬尼亞,解放波羅的海沿岸,布達佩斯戰役,進入挪威。(加重的是這十次中相對重要性比較大的三次)
在蘇德戰線的十個方向先後實施的一系列不間斷的戰略性進攻戰役:解放了幾乎全部淪陷國土,把戰場推到了國境之外。從五十年代未起,蘇聯有關著作一般不再使用十次突擊的提法。而以51個戰略性關鍵戰役代之。又被稱作十次打擊。
這裡我並不會一個個介紹,只挑其中比較重要或者有名的介紹(列寧格勒 烏克蘭 克里米亞 白俄羅斯 羅馬尼亞 波羅的海 )
結果影響:十次打擊後,德國僕從國基本全部退出軸心國聯盟。蘇聯領土基本上全部解放,並已進入東歐大部分和北歐。
看看慈父這紅色汪洋一般的攻勢
1943.12.24~1944.4.17右岸烏克蘭戰役
蘇軍戰略目標:粉碎德軍(「南方」集團軍群和「A」集團軍群)戰略戰線南翼,解放右岸烏克蘭,並為爾後向巴爾幹和波蘭進攻創造有利條件
雙方參戰兵力:A集和南集前線士兵691032,武裝黨衛軍85924人,補充部隊17359,空軍部隊和訓練部隊16205,僕從軍116127,外籍部隊30724總計957389 ,加起來大約不足百萬。所能作戰的兵力少之又少。
蘇軍4個方面軍(不含在克里木方向展開的第51集團軍)共有220餘萬人,火炮和迫擊炮28654門,坦克和自行火炮2015輛。蘇聯空軍(含遠程航空兵)有作戰飛機2600架。
戰損:德軍總計250956人,其中41907人陣亡,51161人失蹤,總計9萬人死亡或失蹤;15萬人負傷。
蘇軍27萬純損,83萬受傷
結果評價:德軍戰敗。但是蘇聯贏得很難看。44年還能湊出這麼一場規模空前龐大的戰役,蘇軍6個坦克集團軍全湊齊了。但是雷聲大雨點小,這麼多人追著打也沒打出一個成功的圍殲戰,最後還讓胡貝在面臨被徹底圍殲的情況下打出了一個精彩的卡梅涅茨-波杜爾斯基口袋戰役,雖然損失了接近500輛重型車輛,卻帶領20萬德軍人員成功突圍,不得不說,自從斯大林格勒之圍後德軍真是練出來了。
1944.1.14~3.1列寧格勒—諾夫哥羅德戰役(解圍列寧格勒)
這場戰役應該算作之前列寧格勒保衛戰的子戰役
所以裡面的兵力和損失應該算是包含在內的
蘇軍戰略目標:解放列寧格勒。徹底解決威脅列寧格勒的德軍並殲滅北翼德軍集團,為進一步解放波羅的海沿岸地區和消滅卡累利阿地峽和斯維爾河地區的芬蘭軍隊創造了有利條件。
德軍戰略目標:德軍統帥部命令「北方」集團軍群不惜一切代價堅守列寧格勒和諾夫哥羅德地區,以保障德國艦隊在波羅的海的自由行動以及同瑞典芬蘭的暢通,保持德軍對列寧格勒和蘇軍北翼的威脅。
雙方參戰兵力:蘇聯陸軍125萬餘人、火炮和迫擊炮20183門、坦克和自行火炮1580輛、飛機1386架,另有游擊兵團3.5萬人配合。以及紅旗波羅的海艦隊以艦炮和岸炮的火力及其航空兵的突擊配合列寧格勒方面軍突破德軍防禦。
德軍「北方」集團軍群下轄48個師,共74.1萬人,10000門左右火炮迫擊炮,389輛坦克和自行火炮,370架飛機。並且德軍利用圍困列寧格勒27個月的時間構築了大縱深的防禦工事。
戰損:
蘇聯陣亡76686人 負傷237267人,合計31萬4000人左右
德軍被殲滅3個師被擊潰23個師,而1944年德軍步兵師標準共計12352人(裝甲師會比這個少),擊潰一般是戰損達到30%,所以預估大約損失12萬人左右,然而此時的部隊往往都不會滿編,所以還要再打個八折左右
結果評價:德軍戰敗,作為整個列寧格勒保衛戰的最終一戰,結束了這長達872天的圍城之困,從意義上來說當然重大,首先作為44年開年之戰,打好了士氣基礎;其次解放列寧格勒也剷除了德軍在蘇聯北部最後一個橋頭堡。但實際上對德軍的殺傷並不算大,因為此時德軍已經日薄西山,能守住本土和東歐就不錯了,至於這個已經僵持了接近900天的爛攤子,早就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1944.4.8~5.12克里米亞戰役
蘇軍戰略目標:克里米亞半島就像是德軍在蘇聯南部的橋頭堡,不僅控制了土耳其和黑海,也是德國南部機場網的核心。所以目標是解放了整個克里米亞半島,圍殲此處的德軍以保障蘇聯的黑海控制權
雙方參戰兵力:德軍共有19.5萬人,火炮和迫擊炮約3600門,坦克和強擊火炮215輛以上。有駐克里木的148架飛機和從羅馬尼亞機場起飛的航空兵進行支援。德軍統帥部在克里木北部和刻赤半島修建了堅固工事。
蘇軍軍團和兵團計有47萬人,火炮和迫擊炮5982門,坦克和自行火炮559輛。共有1250架飛機(包括黑海艦隊航空兵)進行支援。
戰損:德軍僅在陸上就損失10萬人,其中被俘61587人,據第17集團軍司令部的不完全統計,僅從1944年5月3—13日,即有4.2萬名官兵在海中溺斃。
蘇聯戰死及失蹤17754人,負傷 67065人,合計約8萬5千人
結果評價:德軍慘敗。儘管這裡是德軍南部機場網的基地,但是蘇聯卻在數量上具有碾壓般的優勢,是二戰蘇軍少有的一次成功的大型海陸空協調立體作戰。曾經德國花了250天才奪下的塞瓦斯托波爾。蘇聯紅軍僅在5天內就解放了該城,總共不過35天就摧毀了德軍在克里木的堅固工事,粉碎了近20萬人的德軍集團。並且這也是蘇聯在43年少有的一次死傷比德軍少的重大戰役。
1943.6.22~8.3紅色風暴巴格拉季昂行動(白俄羅斯戰役)
蘇軍戰略目標:光復剩下的原蘇聯領土白俄羅斯,圍殲德國中央集團軍群。開闢進攻德國本土的捷徑。開始解放東歐國家。
雙方參戰兵力:
蘇軍到1944年6月20日為止,參加巴格拉季昂戰役中的四個方面軍,合計140餘萬人,520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3萬1千門火炮和迫擊炮,5000多架飛機。
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可以從南面和北面調集的增援部隊數量在63-66個師左右,120萬人。中央集團軍群防區縱深的坦克/突擊炮數量既有可能少到200輛也有可能多到400輛。不過德軍可能的增援兵力將會把中央集團軍群可調遣的坦克/突擊炮數量提升到900輛。火炮和迫擊炮9500餘門,共約1350架飛機對地面軍隊實施支援。不過有情報指出中央集團軍群只有40架戰鬥機可以飛行。
戰損:德國中央集團軍群損失了接近450,000人,其中陣亡或被俘至少20萬,儘管從兩翼獲得了增援,仍從888,000人下降到445,000人。其他集團軍群也損失了100,000人。總計損失54萬。
蘇聯178,507人陣亡或失蹤,587,308人負傷;總計損失23萬左右。此外在戰鬥或運輸中損失了2,957輛坦克和自行火炮,2,447門火炮。
評價:德軍慘敗。中央集團軍群被生生絞死。超過30個德國師被殲,餘下的師也遭受重創。德國最大的中央集團軍群所剩無幾,南烏克蘭集團軍被重創,蘇軍機械化部隊推進超過300公里。紅軍已來到第三帝國的邊境了。自此之戰,德軍徹底喪失了再組織一次大規模作戰的資本。可以說這次是十次打擊中最重要的一次。
慈父的勝利
1944.8.20~8.31雅西—基什尼奧夫戰役(羅馬尼亞戰役)
蘇軍戰略目標:粉碎德軍雅西—基什尼奧夫集團,解放摩爾達維亞,迫使羅馬尼亞退出與德國合夥的戰爭。同時,奪取對德國至關重要的普羅耶什蒂油田,動搖德國繼續戰爭的能力。
雙方參戰兵力:德軍「南烏克蘭」集團軍群,共50個師,90萬人,火炮迫擊炮7600門,坦克自行火炮400餘輛,由德、羅810架飛機支援。
蘇軍參戰的兵力有烏克蘭2、3方面軍和第4方面軍的一部,計有125萬人,火炮迫擊炮16000門坦克自行火炮1870輛,作戰飛機2200架,並有海軍艦隊支援作戰。
戰損:德軍僅8天戰鬥就被殲滅20個師,被擊斃俘虜士兵25.6萬人。蘇聯最後消滅德軍22個師,幾乎擊潰羅軍全部,總共50個師合計47個師被擊潰,完全團滅。迫使羅馬尼亞倒戈。
蘇軍在解放羅馬尼亞的戰鬥中,共有69000人陣亡,286000人負傷。
評價:德軍慘敗。蘇聯人打出了一次蘇式閃電戰。8天20個師,一共擊潰了德軍和羅馬尼亞軍的47個師,使得德軍南烏克蘭集團軍群幾乎全軍覆沒。如此重創敵軍,導致蘇德戰場南翼德軍防禦的崩潰,改變了巴爾幹整個軍事政治形勢。此戰德軍不僅又被絞死一個集團軍,而且使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脫離德國的反動聯盟,並對德宣戰。另外,蘇聯打開了通向德國在歐洲最後一個盟國匈牙利的通道。軸心國聯盟基本開始完全倒台。
1944.9.14~11.24波羅的海沿岸戰役(庫爾蘭橋頭堡)
蘇軍戰略目標:粉碎波羅的海沿岸的德軍和解放波羅的海沿岸各加盟共和國
雙方參戰兵力:
蘇聯陸軍及紅旗波羅的海艦隊共90萬人,約1.75萬門火炮和迫擊炮、308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2640架作戰飛機。
德「北方」集團軍群,擁有50個兵團,70萬人,裝備了火炮迫擊炮7000門,坦克自行火炮1200輛,作戰飛機約400架。
戰損:蘇聯陣亡61468人負傷218622人,合計27萬人左右。
德國接近20萬人被封鎖在庫爾蘭半島。其餘人基本陣亡或俘虜。
評價:德軍戰敗。但是十次打擊中三大敗仗中敗的比較有骨氣的一次。這次戰役蘇聯擊潰了德軍29個兵團,解放了波羅的海沿岸大部分地區,戰線由1000公里縮短到250公里。德國喪失了重要的糧食、原料基地,同時也喪失了賴以實施翼側突擊威脅在東普魯士進攻的蘇軍的有利基地,雖然形成了長期的庫爾蘭橋頭堡(直到1945年5月8日才投降;5月3日柏林就被攻克了),但是被困於此的德軍失去了戰略上的作用;被徹底封死在庫爾蘭半島,對之外蘇軍的不斷進攻起不到任何實質性的威脅;直到最後投降,庫爾蘭半島仍有接近20萬名德軍,此戰成功鎖死了北方集團軍群。並且蘇軍在波羅的海沿岸的勝利,使芬蘭加速退出戰爭。
1945.1.12~2.3維斯瓦河—奧得河戰役(解放波蘭)
蘇軍戰略目標:牽制德軍兵力以改善盟軍在阿登地區的處境 解放波蘭
雙方參戰兵力:
蘇聯共有16個合成集團軍、4個坦克集團軍、2個空軍集團軍,以及若干個獨立坦克軍、機械化軍、騎兵軍等,共220萬人、火炮和迫擊炮33500門、坦克和自行火炮7000輛、飛機5000架。
德軍「A」集團軍群(1月25日起改稱中央集團軍群),共56萬人、火炮5000門、坦克和強擊火炮1200餘輛、飛機600架。戰役過程中,先後調來約40個師進行增援。(總兵力接近百萬)
戰損:蘇聯陣亡 43476人負傷150715人,合計約20萬人
德軍25個師被擊潰,35個師遭全殲。據蘇軍統計,此次戰役中,俘德軍官兵43000人,殲敵15萬餘人,在繳獲的戰利品中,計有5000多門大炮和追擊炮,300多輛坦克,200多架飛機,以及大量的其他裝備和技術兵器。
評價:德軍大敗。而且因為派了10餘個主力師來支援本戰役,間接導致了西線阿登戰役的失敗;蘇軍在此役中大量使用機動作戰;打出了各種中小規模的迂迴包抄,最後形成了整體局面上的分割破壞;至此蘇軍戰術基本已經成熟,德軍已經很難再打出好看的交換比了。戰後波蘭大部分被解放,蘇軍正面主力愈發接近德國腹地。
1945.1.13~1945.4.25 東普魯士戰役
蘇軍戰略目標:粉碎東普魯士和波蘭北部德軍集團
雙方參戰兵力:
蘇聯14個合成集團軍、1個坦克集團軍、5個坦克軍和機械化軍、2個空軍集團軍,約167萬人、火炮和迫擊炮2.5萬餘門、坦克和自行火炮3859輛、飛機3097架。
德軍中央集團軍群(1月26日起改稱北方集團軍群 論德軍集團軍群名字的易變性),轄1個裝甲集團軍、2個野戰集團軍和1個航空隊,計78萬人、火炮8200門、坦克和強擊火炮700輛、飛機775架z。
戰損:蘇聯陣亡126464人負傷458314人合計約58萬人
德軍25個師被殲,12個師遭重創。具體數字不詳 但是在戰役第三階段柯尼斯堡戰役中德軍官兵損失約4.2萬人;俘獲約9.2萬人,其中軍官 和將軍近1800名;迫擊炮1652門、飛機128架。
評價:德軍戰敗。先說下這場戰役跨時雖長,但其實打的時間主要是掐頭去尾(1月12-26日的第一階段和4月6日-9日的柯尼斯堡戰役)中間基本都是蘇聯空軍對德軍的不斷襲擾;所以雙方傷亡的大部分都在這頭和尾。這場戰役後德軍海上交通線被完全破壞,其被封鎖於蘇聯波羅的海沿岸的庫爾蘭集團的,補給變得十分困難。在本次戰役中蘇聯航空兵立下了汗馬功勞;從這個時候起可不能無腦黑蘇聯空軍弱雞了。
1945.3.6~1945.3.15巴拉頓湖防禦戰役(春醒)
多漂亮的黑豹坦克啊,就這麼送了人頭
德軍戰略目標:企圖粉碎烏克蘭第3方面軍,恢復多瑙河防禦,繼續盤踞匈牙利的石油產地,消除對奧地利工業區和德國南部工業區的威脅
蘇軍戰略目標:如此大規模的進攻行動此時是不可能隱秘的。其在巴拉頓湖的防禦系統之完善,配備之強,完全超過庫爾斯克戰役中蘇軍的防禦體系。所以,就是要棒打黨衛軍希特勒 教他做人
雙方參戰兵力:
蘇聯計有37個步兵師、6個保加利亞步兵師、2個坦克軍、1個機械化軍、1個騎兵軍(共約官兵40.7萬人、火炮和迫擊炮7000門,坦克和自行火炮407輛、飛機965架) 但值得注意的是對預計的敵重點進攻地段,防禦陣地共擁有27公里的戰壕,火炮和迫擊炮發射點130個,113個掩體,埋設反坦克地雷4249枚,反步兵地雷5058枚!反坦克炮的平均戰役密度為每公里18門,個別地段的地雷障礙物密度為每公里2700枚防坦克地雷和2500枚防步兵地雷。 並且經過周密的防禦演練 德軍這隱蔽性 嘖嘖
德軍集中了「南方」集團軍群和「E」集團軍群所屬31個師(包括11個坦克師)、5個戰鬥集群、1個摩托化旅、4個強擊火炮旅,共計擁有德軍官兵約43.1萬人、匈牙利軍隊10萬人、火炮和迫擊炮5』630門、坦克和突擊火炮877輛、裝甲輸送車900輛、飛機850架。(重點在於 這些皆為黨衛軍精銳部隊,可查相關圖片,德軍損毀的坦克包括著名的虎王;虎式;黑豹;獵豹;追獵者等 可以說是帝國最後的裝甲精銳)
戰損:蘇聯陣亡8492人受傷24407,合計不足3萬5000人。
德軍損失了4萬餘人、約500輛坦克和強擊火炮,300門火炮和迫擊炮(裝甲部隊幾乎全滅)
評價:德軍慘敗。元首這個時候竟然產生了「我能反殺」的嚴重錯覺;把黨衛軍直接強行送人頭;連最忠誠的黨衛軍都知道德軍必敗,就只有元首不清楚,不知道是瘋了還是破罐破摔還是指揮愚蠢。蘇聯不僅早早就做好了準備,而且戰役之前路況十分泥濘,對於以裝甲部隊進行突擊的德軍來說,泥路中的坦克就是反坦克火炮的活靶子,十分不利。為此迪特里希將軍曾向陸軍總部提出請求,希望延後這次攻勢,但他的請求被駁回了。這是帝國最後一次反擊;也是整個東線上蘇聯最後一次大規模防禦戰役,然並卵,黨衛軍依舊被打成了狗,而且還間接加快了維也納的戰敗。
1945.3.16~1945.4.15維也納進攻戰役
蘇軍戰略目標:粉碎匈牙利西部德軍集團、解放奧地利首都維也納
雙方參戰兵力:
蘇聯共745600人參戰(烏克蘭第3 第2兩個方面軍) 其中烏克蘭第3方面軍的突擊集團下轄18個步兵師,3900門火炮和追擊炮,197輛坦克和自行火炮。空軍第17集團軍800餘架飛機支援其行動。烏克蘭第2方面軍的突擊集團共有12個步兵師,2686門火炮和追擊炮,165輛坦克和自行火炮。
德軍南方集團軍群(轄2個合成集團軍、2個裝甲集團軍和1個匈牙利集團軍)及「E」集團軍群部分兵力,據說約共28,000人 。以及第4航空隊(700架飛機)負責支援陸軍集團。
戰損:蘇聯陣亡41359人受傷136386人,合計約近18萬人
擊潰德國及其盟軍32個師,俘敵13萬餘人,繳獲大量武器裝備.;據說總共損失19萬人(包括被俘虜),不過總損失超越蘇聯是肯定的
評價:德軍戰敗。蘇聯紅軍順利行動的結果使匈牙利獲得解放,奧地利東部及其首都維也納的德軍已被全部肅清。德國失去了匈牙利各重要石油產地和維也納大工業區。由於在戰役打響前希特勒錯誤地產生了「我能反殺」的錯覺,發動了上文所述的春醒行動;導致最後的黨衛軍精銳幾乎損失殆盡,殘兵退往維也納,嚴重削弱了維也納的防禦實力。維也納守軍只堅守了數日便撤出了維也納,維也納的損壞率只有13%,算是比較好地保住了這所歷史名城;不過,蘇軍在解放維也納後大肆地搶劫 強姦;犯下的獸行比德軍有過之而無不及。
1945.4.16~5.9柏林戰役(紅旗插上國會大廈)
德軍戰略目標:依靠首都拖延蘇軍步伐,等待盟軍到來,期望把柏林交給盟軍。
蘇軍戰略目標:攻佔納粹的心臟 柏林;為千千萬死去的同胞復仇;把元首打回河北省
雙方參戰兵力:蘇軍共集中了白俄羅斯第1、2方面軍、烏克蘭第1方面軍等三個方面軍270個師和騎兵師,20個坦克軍和機械化軍,14個空軍集團軍,共250萬部隊,其中作戰部隊206萬人(含波蘭軍隊15.6萬人),另配屬2450架飛機、14200門火炮、150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
德軍 集團軍群和中央集團軍群,總計48個步兵師、9個摩托化師、6個裝甲師。 共80萬人,700門火炮和迫擊炮,500輛坦克和強擊火炮、342架作戰飛機。
戰損:蘇聯陣亡81116人傷亡280251人(共計36萬餘人)ps盟軍不願打柏林的一個原因就是認為攻打柏林傷亡會很大,但看完全文的朋友早就看出來了,對於毛子來說36萬跟之前的比都算毛毛雨了。損失坦克2156輛、火炮1220門、飛機527架。
此役蘇軍共殲滅德軍80萬人(肯定團滅啊沒地跑了)其中蘇聯俘虜德軍48萬人(最後投降15萬人)
評價:軸心國-德國戰敗。4月25日對柏林形成包圍展開巷戰;27日進入中心區;29日強攻國會大廈;29日21點50分,蘇聯將紅旗插上了國會大廈。30日元首在發表了喂斯大林 我倒河北省來,氣死偶咧等著名演說後和結婚一天的愛娃服毒自殺。5月1日戈培爾自殺;5月2日德國城防司令帶15萬殘兵投降,至此戰鬥結束。1945年5月9日,受希特勒繼承人鄧尼茨的委託,德軍最高統帥部代表凱特爾元帥、什圖姆普弗上將、弗雷德堡海軍上將在柏林軍事工程學院的食堂大廳內,向蘇聯及其盟國正式簽署了無條件投降書。這次戰役的勝利結束,標誌著德國法西斯的徹底滅亡。人類災難的終結,是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進程的重要里程碑。
1945.5.6~5.11布拉格戰役(終戰之戰)
以為打完柏林我就更完了嗯?布拉格戰役其實才是蘇德戰爭的最後一戰
蘇軍戰略目標:為合圍和粉碎捷克斯洛伐克境內德軍集團和解放捷首都布拉格而實施的一次進攻戰役(有意思吧 柏林都陷落了 布拉格還沒有)
德軍戰略目標:指望盟國之間發生分歧,指望與美英統治集團進行勾結,說白了就是希望盟軍快來接收我們不想被毛子帶走
雙方參戰兵力:
蘇聯參加戰役的軍隊計有2028100人,火炮和追擊炮30500門、坦克和自行火炮2000輛、飛機3000餘架。
德軍集團總兵力90餘萬人、火炮和追擊炮,9700門、坦克和強擊火炮1900輛、飛機1000架。
戰損:蘇聯陣亡11997人受傷40501,合計約5萬人
蘇聯俘德軍官兵約86萬人,其中包括60名將軍。有「奧地利」集團軍群在該集團兩翼行動的幾個師逃到了美軍作戰區。
※見證共和國的航天夢——中國"殲"系列戰機全集
※納粹德國佩劍實物圖集, 精緻與力量的完美結合
※史前文明是否真的存在,這些圖片似乎能說明一些問題
TAG:聽雨堂讀史 |
※二戰:蘇軍攻克柏林慘烈戰鬥場景紀實
※二戰末期蘇軍攻克柏林慘烈戰鬥場景紀實
※德國閃擊波蘭全紀實,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的起點
※二戰美日血戰硫磺島攝影紀實
※第二次鴉片戰爭戰地紀實
※彩色二戰戰場紀實,帶你走進太平洋戰場
※對越自衛反擊戰紀實蘭劍出鞘 首次信息戰(上)
※鏖戰三千里江山—中日甲午陸戰紀實之決戰牙山
※21張紀實照直擊海灣戰爭的全過程
※陳冠任新書:《怒吼:國民黨正面戰場炮兵大戰紀實》
※軍迷的盛宴:美國德州二戰軍事重演活動圖文紀實(二)
※淞滬會戰 上海淪陷全程紀實!
※軍迷的盛宴:美國德州二戰軍事重演活動圖文紀實(五)
※軍迷的盛宴:美國德州二戰軍事重演活動圖文紀實(六)
※軍迷的盛宴:美國德州二戰軍事重演活動圖文紀實(三)
※喋血一戰戰場 珍貴紀實老照片
※軍迷的盛宴:美國德州二戰軍事重演活動圖文紀實(四)
※越軍巡邏隊就在三米外!對越自衛反擊戰我軍偵察捕俘作戰紀實二
※《巔峰之戰—中國軍隊鏖戰「航空飛鏢」紀實》第二集精彩早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