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滅亡由一杯酒註定?沒這麼簡單,看趙大做了哪些聰明的蠢事
公元前961年的一天晚上,剛剛黃袍加身的北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正在和王審琦、高懷德、石守信等親信大將歡宴,酒意正濃時,宋太祖趙匡胤嘆息說:「如果不靠你們擁戴,我當不上皇帝,當上皇帝後,又不能安眠。」諸將忙問緣故,趙匡胤說:「事情很明顯,我這個位子,誰不想做?如果你們部下諸將擁戴你們,你們會拒絕嗎?」諸將這時才發覺氣氛已變得殺氣騰騰,危機四伏,不由魂飛魄散,為避殺身之禍,忙向太祖問計,趙匡胤說:「你們不如辭去軍職,多置良田美宅,快活一世,這樣我們君臣無猜,不是很好嗎?」諸將點頭稱是。次日諸將辭去兵權,趙匡胤厚加賞賜,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杯酒釋兵權」。
這一事件的發生,有著深刻的歷史背景。自唐末以來,藩鎮割據,皇帝形同虛設。五代十國的統治者都是割據一方的大小軍閥,對他們來說「今世天子,兵強馬壯則為之耳?寧有種乎?」確實不謬。只要擁有強大威力,軍閥們就可以在轄區域內稱孤道寡,黃袍加身,宋太祖就是因為掌握了強大威力而取代後周的,對此,趙匡胤自然有著深刻的體會。因此上台後,他就對軍事機構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變動,「杯酒釋兵權」僅僅是一個開端。好多人認為,正是因為這杯酒「自廢武功」,註定了宋朝的滅亡。但歷史絕對沒有這麼簡單。一個王朝的覆亡的原因是非常複雜的。可以說是趙匡胤非常用心地做了無數聰明的蠢事,為宋朝滅亡做好鋪墊。
宋朝以樞密院為最高軍事行政機構,設樞密使、知院事使為長官,以同知院事、樞密副使、簽書院事、同簽書院事為副長官,佐助天子執掌兵政。下設有北面房、河西房、支差房、在京房、教閱房、兵籍房、民兵房、吏房、知雜房等機構。樞密院主要執掌「軍國機務、邊備、戎馬之政令、出納密令,以佐邦治」。凡是侍衛諸般人值,內外禁兵招募、軍官的升遷賞罰,都由它掌管。但是沒有指揮權,並且出任樞密院長官的都是文臣,如向敏忠、范沖淹曾任同知樞密使,王欽若、夏竦曾任樞密使,這些人都是進士出身,不善軍事,不會威脅皇權。當然也有以武將出任樞密院長官,如韓世忠、張俊曾任樞密使,岳飛也曾任樞密副使,不過都是在解除兵權之後才擔任的。用文臣為樞密院長官,是宋王朝一貫堅持的重文輕武、以文制武政策的體現。
同時禁軍不再設置最高統帥,罷去殿前都點檢、副都點檢等高級軍職,同時把禁軍二司(殿前司和侍衛馬步軍司)分為三衙,即殿前、侍衛馬軍、侍衛步軍三衙門,三者鼎足而立。三衙的將領則用一些資歷較淺、容易駕馭的人來擔任,而且時常調換,他們負責訓練軍隊。禁軍對外作戰,由皇帝另派統帥。同時軍隊的調遣和移防等事務須聽命於樞密院。更絕的是實行「更戍法」,禁軍的駐屯地點,每幾年調動一次,而將領卻不隨之調動,這樣造成「兵無常將,將無常帥」,「兵不識將,將不識兵,從而將不得專兵。軍隊的布防是按照「守內虛外」的政策進行的,禁軍有一半駐防在京師附近,其餘分戍在全國各要地,邊境只駐少量禁軍,以免內輕外重,難以駕馭。宋太宗說得明白:「國家若無外外憂,必有內患,外憂不過邊事,皆可預防;惟姦邪無狀,若為內患,深可懼也。帝王用心,常須謹此!」這段話說明了其布防的用心所在,就是把農民造反視為心腹之患,禁軍任務就是鎮壓農民造反。
(宋朝禁軍)
宋太祖對國家養兵也有一套自己的理論,他認為:「荒年百姓造反,軍隊不會反;豐年軍隊造反,而百姓卻不會反」。因此一遇荒年,他就大量募兵,強壯的作禁軍,不合格的作廂兵,這樣,起義的力量變為鎮壓起義的力量,這裡含有狡猾的政治詐術,另一方面又導致了兵員的日趨膨脹。如宋太祖末年,全國軍隊37萬餘人,到宋英宗時達116萬餘人,90年間,增加了兩倍多。
禁軍對外作戰,由皇帝派遣統帥,並由皇帝制訂作戰計劃,遙控軍隊作戰。為鉗制將帥的行動,常利用宦官充任監軍,或直接以文臣領兵,如向敏忠曾指揮西北戰事,范沖淹、韓琦也曾擔任西北邊防重任。這些文人,本不擅長軍事,由他們統兵,無異於驅士卒入虎口,後果可想而知。如夏竦指揮西北邊防戰事時,就為西夏人所輕視。王欽若出鎮大名,看到遼軍從城下經過,嚇得屁滾尿流,只好燒香拜佛,祈求神仙保佑。這樣的將帥怎麼能指望他們打勝仗。
北宋對軍事機構的改革,對解決藩鎮割據,武人擁兵稱雄是起到重大作用的,但卻種下了「積貧積弱」的禍根,如實行兵將分離政策,帶來了將帥互不熟悉、指揮不靈,以致戰鬥力削弱的弊端。雖然北宋政府券養了百萬大軍,卻抵擋不住遼和西夏的進攻,屢屢喪師失地不得不在1004年,與遼簽訂澶淵之盟,後又與西夏達成和議,每年向遼和西夏支付大批白銀和絲茶,以換得邊境的安寧。
有宋一代,正是這種軍事機構嚴重阻礙了軍事戰鬥力,使得軍事戰鬥力非常低下,造成整個北宋絕少能臣良將,保證不了大宋江山的穩固,反而加速了北宋的亡國步伐。這對宋太祖趙匡胤的「良苦用心」,可謂是絕妙的諷刺!
謝謝您的閱讀!歡迎點贊、收藏、轉發、評論!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希特勒為何要攻打蘇聯?原因並不是大家想的那麼簡單
TAG:古今秘聞 |
※清朝為什麼滅亡?看看這些抽鴉片的人就知道了,這就是大清!
※宋朝滅亡後,楊門忠烈都去哪了?這種說法很靠譜
※千古一帝秦始皇,如果做了這件事,秦朝就不會那麼快滅亡
※看完這四件事,就知道為什麼清朝註定要滅亡了,與慈禧無關
※這個朝代雖然沒有大昏君——但「滅亡」的原因,卻也是「很簡單」
※清朝滅亡後,八大貴族改了這些姓氏,來看看有沒有你
※明粉們,你知道嗎?大明朝滅亡的幾個重要原因是什麼?
※明朝滅亡前崇禎若是聽了周皇后這個建議,哪裡還有李自成什麼事!
※清朝滅亡以後,皇室貴族都哪裡去了?這些人居然也是?
※慈禧太后說了這樣一句話,竟一語成讖,直接預言大清王朝的滅亡!
※古代王朝滅亡後,為啥后妃最悲慘?看完這些就知道了!
※清朝滅亡後,原來的那些太監都哪去了?
※慈禧太后一語成讖清朝的滅亡 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兒?
※歷史那些事:明朝是怎麼最終被玩壞的走向了滅亡
※朱元璋那麼暴虐,明朝為什麼沒有馬上滅亡,答案很簡單
※「老大」抓「小三」有多大後果?您想不到,這事竟讓明朝滅亡!
※朱元璋的這一決定為大明王朝埋下了滅亡的種子!
※明朝滅亡原因竟是這樣!崇禎是無辜的?
※看看乾隆皇后的葬禮,就知道,清朝一定會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