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桑吉才讓:雪域走來的畫家

桑吉才讓:雪域走來的畫家

比較系統地讀過桑吉才讓的油畫作品後,我想說的是,在中國油畫家裡他像這樣把一個外來的畫種完全當作自己固有的一種表現藝術來進行創作的人太少了。中國人接受西洋畫(主要指油畫)的時間與俄羅斯人幾乎是同時的,即19世紀中葉。可是俄國卻在二三十年間就產生了多位享譽世界的美術大師,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在於俄羅斯畫家從一開始就不是跟在西洋油畫後面亦步亦趨,他們的思維方式尤其審美理念始終是俄羅斯民族的,而不是法蘭西的、義大利的、西班牙的。

桑吉才讓:雪域走來的畫家


衝出沼澤 油畫 160cm×140cm 2014年


藏族有自己的文字和文化傳統,在近幾十年間接受了很多外來文化,然而他們對外來文化的吸納,不像漢族那樣是在危機心理下不得已而推動。桑吉才讓這樣的藏族畫家也不像許多水墨畫家那樣,要用西洋畫的一些優勢元素來醫治自己的「貧血症」,而是像俄羅斯人一樣藉助於一個畫種,在完成基本功的訓練後,就直接進入了用藏族人的思維方式與審美理念進行創作。這彷彿是一種時髦,因為自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1970年以後,許多畫家不約而同走向邊疆,踏上雪域高原,每一次畫展,「藏族風情」內容都所佔過半,並且大都以表現少數民族同胞的幸福感或宗教虔誠為主題。

桑吉才讓:雪域走來的畫家


樹梢上的光 油畫 50cm×40cm 2014年


雖然他們也體驗過雪域生活,但不少畫家筆下的藏族人,只不過是身著藏服的漢族人而已。在構圖上則作大團圓、全家福式的畫面,這是典型的漢族心理傳統。而作為這些畫家當中一員的桑吉才讓則不同,要想畫出真正的雪域大自然與真正的藏族人,他需要體驗的不是生活本身,也不是追求某種躁動情緒下捕捉到的瞬間印象,他近乎本能地將視線投向自己本民族的生存狀態,使作品具有深刻的歷史感,這是包容性極大的藝術理想與實踐。而在現實主義的表現上,時代感的把握就往往蹈入「假大空」的覆轍。而桑吉才讓把握住的是自己民族最根本的特徵——藏族人生存的史詩化特點。作為歷史,那是英雄的史詩,而作為生活,則是平凡人的史詩。桑吉在這方面的思考肯定多於繪畫實踐,以致在多年錘鍊之後,他特別長於處理畫面的時空關係,讓人感覺到歷史的啟示與哲學的寓喻。

桑吉才讓:雪域走來的畫家



午後驕陽 油畫 50cm×40cm 2014年

實際上擺在桑吉才讓面前的創作題材並不廣闊,除了畫屬於自己本民族的一切——雪域風光、同胞生活,別無選擇,而正因別無選擇,他得以專心致志地深化自己的生活。現在許多油畫家走著一條捷徑——以攝影為參照系來進行畫面的光色處理,甚至乾脆臨摹照片,這些都是因時代背景造成的。新的文化意識與人文精神成為同一種概念進入繪畫領域,畫家們獲得了新的洞觀方式與判斷角度,但這些便捷的創作手段對多數油畫創作者的影響並不大,他們更注重對海外新流派的追隨。

桑吉才讓:雪域走來的畫家



冷風吹過冰河 油畫 80cm×60cm 2014年


可能只有像桑吉才讓這樣的少數民族油畫家參與了這種新文化意識的思考與表現。而實質上,中國畫之所以在近當代自覺地吸納西洋畫的特長,尤其是其科學系統,應認為是藝術的危機推進現象,而桑吉才讓等少數民族畫家,他們的文化發展卻從來沒有因為出現「飽和」現象而感到窮途末路,這一點是與當初的俄羅斯畫家是相同的。

桑吉才讓是幸運的,因為他是藏族人,他們在藝術上從來沒有過危機感,一直是循著自己文化發展的軌道推進,而諸多的非少數民族畫家之所以不約而同選擇少數民族題材,分明是因傳統的創作題材已無法再出新意,只得向邊緣區域發展,試圖以內容的新鮮感來實現自己「創新」的願望,然而卻由於生活體驗的嚴重欠缺,無力發掘深層的生活內涵,於是迅速產生新的程式化傾向。

桑吉才讓:雪域走來的畫家



樂師 油畫 50cm×40cm 2014年

藏族人在異常艱辛、孤獨的生活狀況下,始終保持著樂天知命、敦厚質樸的自然天性。正因如此,這個多舛的民族才能固守住自己民族的獨有文化,以致上千年不被外來力量同化。即使像桑吉才讓這樣用外來的繪畫工具和技術來作畫,他的作品仍是屬於藏文化的範疇,因為其髓質是藏族的藝術精神,故而在 「雪域風情」畫佔據了大部分人的視線時,真正的「藏畫」反而成了另類。而正因屬於「另類」,所以桑吉才讓不受「中國油畫家」的種族理念制約,他並不刻意表現自己民族的風俗與宗教特色,他從來沒有感到過題材的匱乏,他總是十分自然地信手抓住一個題材,其實也就是生活中的一個片段,甚至和印象派畫家一樣,捕捉住一個瞬間印象。

桑吉才讓:雪域走來的畫家



告別 油畫 144cm×95cm 2014年


譬如一人一騎幾乎與蒼茫大地、蒼茫暮色融合,而微茫到勉強可辨的道路及明滅不定地蜿蜒天際,而天與地的色調含混不清,這與鍾情描畫藏區藍天白雲的畫家大異其趣。桑吉才讓所營造的氛圍氣息是與法國印象派畫家異曲同工的,而他徹底「印象」化的不僅是氛圍氣息,而是所表現的生活本身就是印象化的。譬如在他的畫面中可見到一位大漢獨立蒼茫,雙手高舉赤裸的嬰兒,似感恩蒼天,又絕無祭祀的肅穆氣氛,彷彿這只是生活中的一個尋常場面,然而從中卻能全方位地看到藏族人的風俗與生存狀況,尤其是典型形象。這個典型特徵有的時候只是一個背影,一個帶有宿命色彩的藏族人並不怎麼滿面風霜,也不怎麼苦辛、原始,與有些同類畫家相比,他的作品「現代」多了,他並不掩飾雪域的原始面貌,但也不進行刻意的渲染。

桑吉才讓:雪域走來的畫家



盛夏高原 油畫 80cm×60cm 2014年


藏民族的宇宙觀本就有著超越物質的高度理想色彩,而他們的理想又總是以藝術的方式來表現。因而桑吉才讓這樣的藏族畫家更注重心靈因素的傳達,也就更富於創造精神,作品也就有了所謂「深度」。


少數民族畫家不具有種族主義的傾向,他們注重的是民族性,因而他們的藝術更具有世界性。桑吉才讓作品所表現出的宗教肅穆與人類的孤獨感,以及史詩般的歷史感表現,乃是他所追求的文化歸宿,而這也是文化的起點,即文化產生期的直率、渾樸。

桑吉才讓:雪域走來的畫家



世紀末的悸動 油畫 192cm×130cm 2014年


油畫本是包含宗教精神與人文精神的,桑吉才讓本能地選擇了油畫,不能不說是他的夙緣。對於桑吉才讓的創作,已經不是錘鍊技法與深入生活的問題,而是生活即自我——心中固有潛形象,而畫是顯形象而已。創作只是理性的思考與感性的色彩表現。正因他的色彩感覺是視覺印象與心理體悟的交錯影響,故而桑吉的作品產生了一種十分獨特的「中立」色彩感覺,亦即非暖非冷的中間調子,就像紡織品的藏紅、藏青色一樣,體現出一種深沉的滄桑感。也許這正是他的作品獨具魅力的原因,也是潛形象的重組富於創造性的基本原因——不一定必須或能夠再現潛形象,而是在造型不盡典型或不盡準確的表現下模糊了時空的確定感,這是桑吉獨有的一種前衛意識,只有這樣的作品才能讓不同歷史時期的欣賞者用各自的心理積澱去建構它的內容,拓展其空間,使之能滿足自己的審美要求。


(以上內容摘自《中國民族美術》2015年第4期)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民族宗教網 的精彩文章:

禪坐治療身體的法
僧人與敦煌:佛教東漸首站 孕育了敦煌文化
中國宗教學會出爐《宗教文化藝術品認定規則》
漢傳佛教寺院中必不可少的七座建築
萬瑪尖措:舞蹈能幫助迷失的人找到自我

TAG:中國民族宗教網 |

您可能感興趣

留一縷香氣,尋回自己,讓您滌盪心靈的黑檀木盒雪域藏香!
「雪域風情」心靈之美,書畫家筆下的那份凈土!
書畫家王建華:欣賞水墨之美,品味雪域風情
倉央嘉措:雪域的王,拉薩街頭最美的情郎!
佛歌《雪域蓮花》太舒心太好聽了!
別人家的哈士奇是雪域王子,你家養的是二哈!二狗子最新表情包
貢嘎雪山,川西雪域孤獨的「王」
雪域風語:給自己最好的答案!
西藏林芝,走進「雪域江南」的秋天
就在最近,色達用一場雪,告訴你什麼才是雪域佛國
山海經中的上古怪獸,原來是它,雪域之神,高山上的霸主
馬克筆的魅力-浪漫的雪域風情表現
雪域中的蒙古百靈鳥
雪域高原最美的畫!
倉央嘉措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薩街頭,他是最美的情郎
他如同一顆種子回歸大地,踏遍的山野叢林濕地雪域將長出廣袤無際的新綠
書畫家王建華:品味雪域風情,欣賞獨具韻味的高原景色
書畫家王建華:欣賞高原美景,品味雪域風情
被稱為雪域之神的貓科萌物——雪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