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星雲大師:儘力生時養父母,死後悲號總是空

星雲大師:儘力生時養父母,死後悲號總是空

星雲大師:儘力生時養父母,死後悲號總是空



父母原來樹木同,那能免得落秋風;勸君儘力生時養,死後悲號總是空。

中國自古講究孝道,而這孝又分為「生孝」和「死孝」,在中國,有時「死孝」比「生孝」更為隆重。有些做小輩的平時忽略了對父母的關愛,一旦老人們去世了,倒捨得花大筆錢給他們辦喪事,並且哭聲震天。如此「死孝」又有什麼意義?


故事


「子欲養而親不待」是出自孔子《孔子·集語》的一個故事。


春秋時,孔子和弟子們出去遊玩,忽然聽到路邊有人在啼哭,就上前去看怎麼回事,啼哭的人叫皋魚,皋魚解釋了他啼哭的原因:「我年輕時好學上進,為了求學曾經遊歷各國,等我回來時父母卻已經雙雙故去。作為兒子,當初父母需要侍奉的時候我卻不在身邊,這好像『樹欲靜而風不止』;如今我想要侍奉父母,父母卻已經不在了。父母雖然已經亡故,但他們的恩情難忘,想到這些,內心悲痛,所以痛哭。」

這正是星雲大師的感慨:「勸君儘力生時養,死後悲號總是空。」是啊,生時不養,死後萬事皆空,你悲號,你慟哭,於父母已毫無意義。


很多人總在說,等到有錢有時間了,一定要好好孝敬父母,但你可以等待,父母不能等待。在不經意間,父母漸漸變老。花點時間多陪陪爸媽,父母們沒有太多的要求,只是想讓你多陪陪他們,所以一定要抽出時間,多陪陪父母,不要讓父母失望。不要等到想要孝敬時,父母都已經亡故而讓自己空留遺憾。親情很多時候不能等待。因此孝敬應該從現在開始。


生孩子不易,養孩子更不易,付出的辛苦是沒有當過爸爸媽媽的人難以理解的。古時候父母亡故,做子女的要服喪三年,這是對自己剛出生時父母耐心守候的報答。孝敬父母,是每個人都應該奉行的,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


閔名損,字子騫,春秋時期魯國汶上人。是孔子著名弟子之一。閔子騫幼年即以賢德聞名鄉里,他母親早逝,父親憐他衣食難周,便再娶後母照料閔子騫。


幾年後,後母生了兩個兒子,待子騫漸漸冷淡了。閔子騫受到後母虐待,冬天穿的棉衣上以蘆花為絮,而其弟穿的棉衣則是厚棉絮,一天,父親回來,叫子騫幫著拉車外出。外面寒風凜冽,子騫衣單體寒,但他默默忍受,什麼也不對父親說。後來繩子把子騫肩頭的棉布磨破了。

父親看到棉布里的蘆花,知道兒子受後母虐待,回家後便要休妻。閔子騫看到後母和兩個小弟弟抱頭痛哭,難分難捨,便跪求父親說:「母親若在,僅兒一人稍受單寒;若驅出母親,三個孩兒均受寒。」子騫孝心感動後母,使其痛改前非。自此母慈子孝合家歡樂。


孟子曰:「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閔子騫的孝行備受後人推崇,明朝編撰的《二十四孝圖》將閔子騫排在第三,作為中華民族文化史上先賢人物備受後人敬仰。閔子騫不僅孝,而且寬容友愛,正是這些品德,使一個即將分崩離析的家庭重歸於好,以自己的行為感動後母,使家庭和睦,母慈子孝,生活沒有遺憾,這實在是人生一大幸事。


在現代,人們對自由的追求導致了家庭觀念逐漸淡漠,孝的精神也逐漸喪失,這不僅是傳統文化的重大損失,也是個人品德修養的重大缺陷。


一日一菩提


今天的我們,不應該只用一些時髦的理論「武裝」自己,彷彿自己不食人間煙火似的,完全沒有傳統文化中那種踏實、厚重的責任感。面對過去,新一代的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中優秀的部分,比如孝敬父母家庭觀念,也就不會再如皋魚一般暗自哭泣「子欲養而親不待。」

佛光星雲


「微信號:fogxyun


學佛誦經|修身養性|參禪悟道|消除業障|積德行善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光星雲 的精彩文章:

星雲大師:不比較,不計較
星雲大師:修成正見,開得智慧
星雲大師:你可以不接受,但不必排斥
星雲大師:只此浮生是夢中
幾乎不吃肉、不想吃肉了,是色身在轉化的標誌

TAG:佛光星雲 |

您可能感興趣

星雲大師:父母不要代替孩子做事
星雲大師:人生苦短,把握當下
星雲大師:人生聚散總是緣
星雲大師:人生如棋,必有棄子
星雲大師:婆媳與母女
星雲大師的養生秘訣:慢!
星雲大師:人死後為什麼會做鬼?
星雲大師:生命的價值
星雲大師:只此浮生是夢中
星雲大師:看破生死的智慧
星雲大師:人死之後,到那裡去?
星雲大師:人生的八怕
星雲大師:人生的大病——貪
人生,不是歲月,而是永恆 致敬星雲大師
星雲大師:生命的密碼
星雲大師: 生活中,了生脫死的方法!
生命,不是軀體,而是心性!致敬星雲大師
星雲大師:忙,就是營養
星雲大師:一個生病的人,可以念什麼經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