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來自中醫世家的忠告:治病求本,用藥要精鍊!

來自中醫世家的忠告:治病求本,用藥要精鍊!


來自中醫世家的忠告:治病求本,用藥要精鍊!



小編導讀

《黃帝內經·素問》中有言:「知標本者,萬舉萬當,不知標本者,是為妄行。」這句話強調了辨明疾病本質的重要性,簡單來說,就是人們熟知的「治病求本」,看似簡簡單單的幾個字,真正要領會其中精髓,轉而指導臨床用藥,卻是不易的。今天,就來看看一位中醫世家治病用藥的經驗吧!


《黃帝內經》云:「治病必求其本。」診病必詳審其因,辨明機理為要。識病循因,治病固本,是中醫各種辨證方法的共同目標。疾病的表現儘管極其複雜,歸納起來,不外陽證和陰證兩大類;病位的深淺,不在表,就在里;疾病的性質,不是熱,便是寒;正邪的盛衰,正衰為虛,邪盛為實。總之,八綱是辨證的總綱,為各種辨證法的核心。知其要者,一言而中,不知其要,流散無窮。在臨床上識病首在尋找病因。病因為本,癥狀為標,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如何才能詢其病因?除問清病情變化的過程外,對起病因素、治療經過以及病人既往健康情況、生活嗜好、飲食起居、周圍環境等都要詳細地詢問清楚。既要抓住重點,又要了解一般,沒有重點,也就抓不住主要矛盾,特別是對發病原因的詢問,要追根問底。因為掌握了發病原因,治療時才能截斷病源,以圖根治。如治療風濕痹證,其發病原因多與環境因素有關,即久居卑濕之地,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在臨床治療中,除運用祛風、散寒、除濕的中藥外,還應詢問患者生活環境、工作場所,囑咐患者脫離潮濕的環境,才能使治療取得滿意的效果,否則,即使用藥,也難獲得好的療效。


如曾治一例心率緩慢且伴房室傳導阻滯的病人,用藥方證甚合,但取效不大,後經反覆追問,方知患者系農藥、化肥倉庫保管員,其慢心率並房室傳導阻滯與慢性農藥蓄積中毒有關。因此囑患者脫離工作環境,再加以中西藥物調治而愈。又如曾會診一女孩,16歲,高燒、關節痛已3個月而住院治療,使用多種抗生素及激素,也服用一些中藥,一直沒有解決問題。經仔細詢問得知:初春淋雨,衣服濕透,而後起病。結合關節疼痛、經閉、舌苔白膩等,知其病因為寒濕鬱閉潛伏,有化熱外透之勢,即從寒濕論治,通陽宣痹除濕而愈。

以上事例均說明,只有針對病因,從根而治,才是消除疾病的根本措施。治病求本包含了針對病因的治療。


在臨證施治時,要重視固本。治病不能只認證,不認人。在立法用藥前,必須對患者整個機體要有個全面了解,如身體的胖瘦,氣血的虛實,陰陽的盛衰,以及飲食、二便等情況,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地使用藥品。中醫特彆強調固護胃氣,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胃氣是飲食精華之源,人離開了精氣的供養,光憑藥物又有何用。所以,無論用什麼方法,什麼藥物,都要先固護胃氣。金代劉完素《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卷上本草論》就指出:「治病之法,必以胃氣為先。」


固護胃氣之法,一是注意病人的食慾,胃氣的盛衰,主要從食慾、消化、吸收等功能方面著眼,調理脾胃功能;二是注意病人大便,大便通否代表病人胃氣的氣化功能,特別是便秘的病人應及時通便,一則暢理氣機,二則使邪有出路。在固護胃氣的同時還應注意津液的多少。津液是人體生命之源,溫病學家非常重視固護津液。如清代葉天士在《溫熱論》中說:「存一分津液,則有一分生機。」說明固護津液的重要性。固護津液之法,一則注意藥物的調配;二則要注意不要治之太過,特別是汗、吐、下、利之法應適度。即所謂「用藥要中病即止,不可過之」。


在臨床上用藥需慎重而精鍊,圓融活變,輕靈而平穩。用藥如用兵,藥物可以治病,也可以致病,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錯用濫用,無病用藥,均為擾亂因素,對人體反而不利。必須掌握藥物的性能、特點,臨證時才能得心應手,準確無誤。還要注意知葯善任,如同是活血化瘀的川芎、當歸、丹參,臨證時不要有瘀血見證而盲目投用。川芎溫燥,善走竄,上達頭巔,下達血海,外徹皮毛,旁通四肢,又能行氣散風,為血中之氣葯,若血瘀氣滯有寒兼風邪或風濕者,用之最宜;當歸甘補辛散、苦泄溫通,既能補血,又能活血,兼能行氣止痛,故血瘀兼有血虛、氣滯有寒或大便秘結者,用之最宜;丹參性偏涼,長於活血化瘀,又善涼血、清熱安神,有血熱瘀滯或兼心煩失眠者,用之最佳,而陽虛寒滯之血瘀則當慎用。


任何藥物都有長處,也都有短處,治病時要取其長而避其短。如同為補氣葯,人蔘、白朮、黃芪、炙甘草都有效,但用後易產生脹滿感,如何糾偏呢?以我的經驗,服人蔘者,加檳榔以運之;服黃芪者,加陳皮以行之;服白朮者,加枳實以消之;服炙甘草者,加砂仁以和之。如此監製得當,副作用就會少,療效也會提高。

在臨床處方時,既考慮到葯與病合,也考慮到組方原則,要將藥物配伍組合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使之更好地治療疾病,而不致誅伐太過。在組劑處方中,用靜葯,佐以動葯;用動葯,佐以靜葯,動靜結合。補劑必加疏葯,使補而不滯;通劑必加斂葯,使散中有收。常可收到好的臨床效果。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醫 的精彩文章:

淺析黃帝醫用祝由術治病之機理
吃紅薯不留心,後果竟這麼嚴重
人體穴位與天體對應的奧秘!
常搓三個部位可補腎健腦!

TAG:道醫 |

您可能感興趣

中醫講究治病求本,用藥求精
老道醫的忠告,治病先安神,心安病自除!
中藥是怎麼治病的?
家中常備艾,郎中不用來,農村的艾草卻是治病的良藥!
中醫看病,治病治不了命?
人中黃,百齒霜,中醫用穢物治病,究竟是什麼道理?
讓你大開眼界的:中醫治病法!
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恬愉是養生治病的根本
看中醫治病難免要喝中藥,中藥副作用小,用對方法良藥也能「不苦口」
農民視而不見的田間野草,竟是老中醫治病救人的良藥!
農民把它當野草燒了,中醫卻用它治病救人,醫生眼中的「光明草」
中醫是怎麼治病的?——二
南懷瑾老師:西醫救命,中醫治病,西醫治了再找好中醫補身體把氣培養起來
名老中醫「李可」最全的治病藥方,(經常生病的人必看)
中醫不是根據病名治病的!
著名中醫學家吳附子,治病精髓原來是這樣!
中藥造假嚴重,你還在用中藥治病嗎?
大魚際的妙義:教你如何用手診病治病!
中藥系列:枸杞子,怎麼吃才能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