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觀想還是邏輯 哪個才是理解老子哲學的不二法門?

觀想還是邏輯 哪個才是理解老子哲學的不二法門?

作者簡介:


魯慶中,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教授,南開大學文藝學博士,主要從事中國藝術哲學、文學研究。


老子建立了以「道」為核心的,從「外在」與「內在」兩個視域理解世界的價值系統,為中華民族立了天極。「道」有兩個向度:有與無,而最為獨特與重要者即是 「無」的向度。

文/魯慶中


一、思考在前人思考之後


對《道德經》五千言,兩千多年來,傳注無數,可謂汗牛充棟,已被詮解周遍,幾無所余。每臨其境,常望洋興嘆,只愧智慧不足,難有新見。如倘有可說者,唯有自己真實之感受與思考,不敢自言有新見於人者。

觀想還是邏輯 哪個才是理解老子哲學的不二法門?


《道德經》的傳注,可謂汗牛充棟(資料圖)


多年以來,反覆閱讀《道德經》,開始一直覺得五千言雖然簡短,但處處迷惑,如墜雲霧、不知所云,難以把握。前幾年,與安繼民先生一起做諸子解讀,安先生亦曾感嘆說「老子五千言比莊子七萬言難讀」,於心戚戚,甚有同感。現在想來,才真正體會到了孔子對老子的「猶龍」的感嘆。


哲學是尋根究底的學問,無論面對什麼,都要從終極之處找出其最後的根據才是哲學的目的。對於《道德經》的研究,也是如此。我們對老子哲學的探求,不是研究老子的軍事智慧、老子的政治智慧、老子的商業智慧、老子的管理智慧、老子的人生智慧等等,其思想的發用、哲學的探求應該是老子哲學之「體」,即老子「究竟」要講什麼,老子有言:「吾言甚易知,甚易行,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即在老子看來,那麼簡單的東西,為什麼日常的人們不理解。


那麼簡單的東西究竟是什麼?對於這個問題,進行哲學思考的學者們,亦是眾說紛紜。基本的看法是,不抓住「道」,就無法理解老子哲學;不抓住「道」,老子哲學研究也不能究竟,自然也不是對老子哲學的哲學探討。但老子的「道」卻是個複雜的問題,由此又延伸出許多的問題,「有」、「無」、「自然」、循環論、辯證法、存在論、生成論、方法論、形上學……,都成了「根本」的問題,「橫看成嶺側成峰」,在現代哲學無限多樣的稜鏡中,老子的哲學之「體」,也映現出了無數的化身。如此多的老子哲學之「體」直接導致了老子哲學的「無體」。面對著這麼多令人眼花繚亂的觀點,可能初入道的學者,會無所適從,難以判斷其是非得失。但對老子的文本涵詠既久,自然就會產生獨立的觀念。

觀想還是邏輯 哪個才是理解老子哲學的不二法門?



老子哲學之「體」映現出無數化身(資料圖)


用心至此,就不會再為自己對老子的理解缺乏新意而感到不安,因為老子之道是極端開放的無限之域,其哲學的問題永遠都是舊話新說。老子的哲學所散發的智慧,就像村裡的一眼深井,誰都可以通過對它的汲取而滋養自己的心智,但誰也不能改變它是什麼的本質。上世紀80年代的學者們從思想方式的角度多方做過論述。人們對老子的思維方式的研究相當全面深透,什麼直覺思維、經驗思維、理性思維、整體思維、形象思維等等。但在筆者看來,單單追求全面的研究也不是哲學的研究,哲學的研究應該抓住「體」,抓住那個「一」,不一定面面俱到,過於面面俱到往往淹沒對根本問題的探討。正如老子所說「言有宗,事有君」,哲學的研究應該掌握言之「宗」,事之「君」。


所以,從總體上看,當時的學者們確實抓住了老子思維的這一點,即老子的「否定性思維」,在這一點上理論界基本達成了一致。如湯一介先生認為,老子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是從肯定天地萬物的存在去探求先於天地萬物存在的「存在」,是逆推,是要從相反的方面探求天地萬物存在的原因和根據;老子的「有無相生」也是「反」的方法,它表明老子要在概念上尋找對應關係,這種方法是肯定負的方面,以便保存正的方面,這是通過對否定的肯定達成對肯定的肯定,包含著對否定意義的深刻認識,更鮮明地反映這一思想的還有老子「道常無為而無不為」的命題。最後湯先生將之總結為:「這個命題作為方法的公式是:通過否定達到肯定。」許抗生先生也認為,「老子的思維方法,用老子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正言若反』的方法,即是一種逆向式思維方法,或稱之否定式思維,是一種通過否定來達到肯定的思維方法。老子的道論正是這一思維方法的產物。」王士偉先生也認為老子學說之最為特異之處在於其異於常人、世俗的思維方式,即否定性思維方式,他認為老子始終對事物及思維的現存性、肯定性、絕對性與特殊性,保有一種懷疑的目光,繼而予以批判地理解,著重揭示其中否定的因素,強調發展的否定趨勢。他認為否定思維是老子哲學深層結構圖式,是貫穿與支配老子思想全過程的一條主線。

這些認為老子思維方式為否定式思維方式的研究,我覺得並不太符合老子的本意,似乎認為老子有故意反推、故意與世俗對立之嫌,而且,我們理解老子有點太「邏輯」了,我們是用今人的思維方式來理解老子。


我們研究老子如果要是按照馮友蘭先生的「照著講」的方式或陳寅恪先生「了解之同情」方式,就不能站在我們今日的立場上來看待老子,相反,我們應該試圖還原老子的哲學語境,站在老子的立場上按照老子的方式進行重新思考,尋繹老子的思維路徑,看看能否得出老子的哲學結論。如此看來,如果站在老子的立場上,很可能老子認為自己的思維才是正面思維,而世俗的思維才是反向思維。因此,我們的老子研究,雖然是借外論之,但借怎樣的外,怎樣借外,還是應該有所講究的。我認為,老子哲學的研究雖然方式多樣,但最應該做的是內在發現式的研究,即本體性的研究,而不是站在某一角度的帶著異樣眼光的觀照。

觀想還是邏輯 哪個才是理解老子哲學的不二法門?


否定式思維方式的研究,並不太符合老子的本意(資料圖)


我雖然對任繼愈先生的探討老子哲學的方法不太同意,但對任先生的研究結論還是贊同的。他的《中國哲學史上的里程碑——老子的無》的一文,確實抓住著老子哲學的一個中心範疇「無」,從中華民族認識史的角度進行分析,認為老子從紛亂現象世界中,概括出了「無」這一負的概念,並給予了積極肯定的內容,即「無」並非空無一物,而是包含「有」所不具備的「實際存在」,有總括萬有的特點,而老子的「無為」,也不是無所作為,而是用「無」的原則「為」,那麼,「無」就成了老子哲學體系中一個最根本、最高的範疇,是中國哲學史上第一座里程碑。


他說老子常用「無」的方式處理各種問題,這是值得稱許的,但我不太贊同他對「無」的來歷的探究,他認為「無」來自於老子抽象的概括,來自於理性的推導。這是非常可疑的。包括前面的湯一介先生也認為「有物混成,先天地生」中推出的「道」也是老子反推的結果。我覺得,這些都是以現代哲學的方式的來理解古人,或許他們以為古代的哲學應該與現代的哲學一樣更邏輯,更應該是推理的。我覺得這是錯解了古人。在萬有的世界中認識「無」不是那麼容易推理出的。就像在禪宗中體認明心見性、自性本空的方式,空對於普通人的認識是十分困難的,那不是邏輯的推理能解決的問題,相反,對自性本空的認識靠的多是棒喝、暗示、描述、啟發、誘導等非理性的方式才能達成,越是理性的方式對自性本空的認識越是南其轅而北其轍,離真相越遠。這裡不再多談。


說得更透的還是朱伯崑先生,他說老子看問題,不像孔子循規蹈矩,那樣以正為據,以異端為非,而是專講與常識常規相反的話,老子這種從反面看問題追求負麵價值的思維方式,可以稱之為否定意識,構成了道家學說的主要特徵。進而,他認為道家這種思維方式是一種更高層次的智慧,比從正面或肯定的一面看問題更為深刻。它用「無」的思維來觀察和處理人類面臨的現實問題,這同數學史上,對零和負數的發現一樣,在人類理性思維和認識史上是一次大的飛躍,而且,此種思維方式從對現實的肯定轉向否定,具有反常識、反常規、反傳統、反權威和反世俗的意義,因而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了起了重要影響。朱先生的論述非常深透,然倘有需要再說之處。朱先生與任先生都在論述同一個問題,雖然問題為一,但並不重複,而互相輝映,互相補充,細讀之下,更能深透理解老子思想。

觀想還是邏輯 哪個才是理解老子哲學的不二法門?



與零和負數的發現一樣,是人類理性思維上的飛躍(資料圖)


這使我忽然認識到:要弄明白不能說的東西,不能像維特根斯坦那樣沉默不說,而應該不停地說、反覆地說、變著花樣地說,直到令人令己終於有所領悟。這就應了一句俗語:越是神秘主義,越滔滔不絕!所以,自己多年獨立的思考需要說,這就給自己文章的做就增強了許多的信心。


二、世界哲學視域中的老子視域


「問題應該從對哲學的認識開始。歸根結底,每一種哲學,都是一個理解視角。每一個視角,都有其特殊的基本參照物。」筆者在自己的一篇文章曾經如此地寫道。當然,世界各民族的哲學的終極參照物,各不相同,有的抽象,有的具體;有的在此岸世界,有的在彼岸世界;有的理性,有的非理性。這些最高的根據,就是一個民族觀照萬物的基本價值視角,它決定了一個民族如何看待世界的根本態度,更在永恆地指導著這個民族的日常生活。在這裡,一個民族的宗教、哲學、倫理學、法律、政治、經濟、軍事等等一切的社會事務都由此而貫穿一起。正是這些不同的基礎視角,決定著一個民族的性格,特別是以神為最高視角的民族。


概括起來說,世界各族思想雖然紛繁雜亂,千差萬別,但其哲學的基本立足點,卻屈指可數,大體有這麼幾種:


(一)神


神,這是世界各族最為普遍的視角。實際上,世界上大大小小各個族類,都有自己的神靈信仰。神靈是人類穩定心智,安排生活,即安身立命的終極依據,是人最後的精神依靠,也是人強大的精神源泉,沒有神的單個的人或其族群,是弱小的,沒有力量的。

觀想還是邏輯 哪個才是理解老子哲學的不二法門?



神靈是人最後的精神依靠(資料圖)


作為神靈的視角,在人類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也有兩個階段:一是未進入哲學的原始宗教階段。這個時期的神只是實在的信仰對象,是非理性的,人們對神的信仰是無條件的,絕對的,沒有懷疑的,缺乏反思的。從此說來,神人同在。所以,沒有經過理性的反省,就沒有哲學。二是進入哲學的宗教時期。宗教的發展不只需要絕對的不容懷疑的相信,亦要符合理性,以適合理性的人類的更好的接受。對世界影響最大具有普世意義的神,即有印度的大梵、希伯萊與基督教的上帝、伊斯蘭教的真主安拉。


大體看來,各個民族的性格與他們所信仰的神的性格基本一致。即使如猶太人所信仰的上帝與基督教所信仰之上帝為同一神,但他們卻具有迥乎不同的性格,就是顯然的例子。有了神,有了最後的精神依託,但也會失去主體,一定程度上失去自由自主。


(二)存在


這是古希臘人創造的領悟世界的一大視角。它形成了西方哲學的核心。正如方朝暉先生所說:「在歷史上,求『是』這一希臘哲學的基本走向,不僅決定了兩千年來西方哲學在思維方式的基本特徵,而且深刻地決定了整個近現代西方學術和學科的發展方向;不僅導致了一系列我們今天所見到的西方哲學各分支學科——宇宙論、本體論、邏輯學、倫理學、認識論等等——的形成,而且也是一系列現代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特別是現代自然科學得以在西方誕生的根本原因,這幾乎是一系列現代西方文化、學術、思想變革的總根源。」

觀想還是邏輯 哪個才是理解老子哲學的不二法門?



存在,形成了西方哲學的核心(資料圖)


為什麼「存在論」在西方文化或西方哲學中那麼重要呢?方先生認為根本上說來,「西方哲學在思維方式上以求『是』為特徵」。存在論由古希臘巴門尼德提出,經亞里氏多德充分論證,奠定了西方哲學發展的始基。「在巴門尼德那裡,一個最主要的想法是,一切存在的和一切思想的是同一的,也就是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古代希臘最早迸發出來的思想是:可以理解、可以思想的是存在。」而貫穿德國古典哲學的一個最基本的原則亦是:「一切存在都是可以被理解、被思想的,而可以理解和思想的都是存在的。這就意味著不存在、非存在是不可以理解的,不可理解的東西是不存在的。」


現代哲學的發展中,海德格爾將時間引入存在,讓西方靜態的受限制的思想、語言都動起來,「最根本的是讓『bing』動起來,將之視作一個生成的過程,也是一個消亡的過程;是一個開顯的過程,也是一個隱藏的過程,而二者又是同一個過程。」海德格爾亦將非存在引入存在,認為「只有讓非存在的問題進入哲學的視野,存在與非存在兩者的關係才能清楚明白。哲學就是讓存在變得明白,而這個存在需要通過非存在來明白。……這個非存在一進入存在論,存在論的面貌就變了。原來的存在論只思考存在,而現在要研究對立不同的一個概念。」可以說,存在的問題一直是西方哲學幾千年發展的主線。西方一切的學術問題,對世界以及一切知識的所有疑問皆需由此坐標定位,由此砧板敲定。


(三)抽象的理則:「邏格斯」


這也是古代希臘人的一大創造。它的提出者是赫拉克利特。在赫拉克利特看來,世界的始基是一團永恆燃燒的火,一切皆流,無一刻駐足,然而在這一切皆流的萬物中,它們是適當的、和諧的,它們的和諧來自於對立面的沖融,這種一切流動的世界有內在的尺度,即怎樣的流動,或流動的狀態,皆有邏各斯(Logos)掌握其分寸、其度,或稱理則。

觀想還是邏輯 哪個才是理解老子哲學的不二法門?



「邏格斯」,也是古代希臘人的一大創造(資料圖)


「邏各斯的問題,是要找出世界之所以成為宇宙有序和諧的『根據』。在希臘人看來,既然世界向『人』顯示了一個和諧宇宙,這個有序的『根據』就應與『人』有關。『人』的『理智』使『世界』成為『有序』。『理智』為『思想』,而『思想』又不依賴於感覺經驗的『條理性』。『有序的宇宙』是『可以證明』,是可以『推論』。」然而正是這個概念的根本性及多義性,導致了其多義的解讀。斯多噶派將之解釋為世界理性、命運;新柏拉圖主義與基督教神學則將之解釋為上帝、精神實體;黑格爾則將之看作是理性、概念、絕對觀念。


鄧曉芒先生則認為:「『邏各斯』概念的提出是西方哲學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式的創舉,它對於西方形而上學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標誌著西方哲學中語言學精神的出現,語言及其規律和結構(邏輯)從此成了哲學家們離不開的一個參照維度。」邏各斯作為西方哲學的一個根本性範疇,在不同時代的發展過程中,延伸出的多重意義與價值。亦成了普遍的理解世界的基本視角。


值得說明的是,西方的凡是建立哲學體系的大哲學家,都為世界設定了一個基本的立足點或參照物,不管是叔本華的意志,黑格爾的絕對精神等等,它們都是解釋世界的一個視角,哲學家們由此視角出發,對自然、社會、精神進行一致的解讀。但只有元點的哲學家所提出的範疇,才成了民族的思想始基,後世的哲學家學說的創立,都只能是一家之言。


以筆者看來,西方思想的三大視角中,神的視角,自然是「有」的視角,而「存在」與「邏各斯」的視角,則互相分裂:「存在」探討的是「有」、「萬有」,為什麼有,是在時間之外的問題,而「邏各斯」探討的是變化的尺度,變化背後的掌握變化者,兩種觀念甚是對立,各說各話。但二者又是互補的,在一個文化系統中,它們分別承擔著各自的責任,完成著西方思想對世界全面的掌握。因此,它們互相分裂,又互相關聯。

觀想還是邏輯 哪個才是理解老子哲學的不二法門?



只有存在者存在,不存在者是不存在的(資料圖)


從「存在」的即「有」的視角來觀照世界,世界即是一個萬有存在的實體的世界,「bing和substance決定了西方的方向,在物質方面,原子、胚種(斯多葛派)、微粒(笛卡爾)、單子(布魯諾)、萊布尼次、原子實事(邏輯實證主義)……不管怎麼翻新、總跳不出實體這一窠臼。精神方面則為理念、邏輯、先驗形式、意志……柏拉圖的理念是理想的、邏輯的、數學的,是實體。黑格爾的絕對理念同樣是實體。他的絕對理念的艱難歷程,就是概念實體沿著辯證邏輯之路的發展過程,問題的關鍵之點在於:有(bing)不是無,實體(substance)不是虛空。因此,從有到有與無,從實體到物體和虛空構成西方實體世界的根本面貌。」從「存在」即「有」的眼光觀察世界,萬類其形各異,五彩紛呈,世界無限豐富,萬物無窮無盡,而這種獨一的眼光中,「無」是不存在的,也是不可想像的,所以正如古希臘哲學家存在論的始創者巴門尼德說:「只有存在者存在,不存在者(無)是不存在的,或者說不存在者的存在是不可能的。」


需要說明的是,雖然西方哲學開創了以有觀有的視界,但從存在論的角度觀萬有,還是在具體的事物中以有觀有,「存在」畢竟是一極高的形上性的眼界。


由此,我們就能看到老子之「無」的視角對世界哲學的意義,以及它塑造中華民族靈魂的決定性價值。


三、無


(一) 「無」:世界的背面


人類的哲學家與思想家為什麼重要,他們最顯其價值與意義的地方在何處?我覺得不是如通俗的說法「他們智慧超人,值得尊敬」,他們是智慧超人,但世俗中智慧超人的聰明人太多了,但不是所有的這些人都能成哲學家、思想家的。

觀想還是邏輯 哪個才是理解老子哲學的不二法門?



世上無孔子,萬古長如夜(資料圖)


我覺得,一個民族的大哲學家、大思想家,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他們以一人之智慧為整個民族或者天下人提出了一個觀照萬類的獨特的極具普遍意義的思想視角,他們的思想像一盞明燈一樣照徹整個民族的心靈,使整個民族不再暗夜茫茫,心智昏昧。所以,他們才是聖人,才是智者,才令後人高山仰之。如此,借先儒評價孔子之言來評價一切的先知應該都是正確的:「世上無孔子,萬古長如夜!」


對中國人來講,如果說孔子以「仁」為核心,建立了人之為人的價值系統,為中華民族立了人極,那麼,老子則建立了以「道」為核心的,從「外在」與「內在」兩個視域理解世界的價值系統,為中華民族立了天極。「道」有兩個向度:「有」與「無」。而最為獨特與重要者即是「無」的向度。


以「有」觀「有」,總是容易的,因為「有」有其實在性、當下性、在場性,而「無」卻是難以發現的、難以想像的,因為它也不是虛空,超絕的「無」從「有」的角度上來看,是隱藏的、「不存在」的,當下地講,它在世界的背面;歷時地講,它在萬物的開端,看不見,摸不著,所以,老子說:「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兮不可明,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老子描述了道相之無。隨後,老子即說:「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老子這裡說得非常明白,觀察世界,要以古之「無」而御今之「有」,能從古始之「無」,來看待世界,就是抓住了道的根本。


所以,老子主張觀察世界的智慧要從道之「無」的向度上獲得,要用「無」的視角觀察一切。這確實是一大創造,或一大發現。人類觀察世界的「根本視角」,即從幾千年來哲學史與思想史的整個發展歷程來看,確實沒有幾個,從由上文所述的當今極具普世價值的基本視角來說,不管是存在、邏各斯,或上帝、大梵、真主安拉,都屬於「有」,而在老子看來,一切的「有」,都以「無」為根本,所以老子說:「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老子又說「無」是萬物之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只有老子的「無」,才是獨一無二的,另類的。

觀想還是邏輯 哪個才是理解老子哲學的不二法門?



「無」是萬物之母(資料圖)


所以,老子最大的哲學貢獻與思想成就,就是為中華民族精神為世界哲學建立一個更為根本的哲學立足。由上文所述,實際上世界哲學的「根本視角」,在由世界各族的哲學家看來,都是絕對的,都具有絕對性,不管是神性的上帝、安拉、大梵,或是存在與邏各斯,而邏輯地講,「無」這一視角更具絕對性,因為一切「有」與超言絕相的「無」相比,都是相對的,「無」是一切「有」的對面,「無」在世界萬有的反面、背面或起始之處。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老子看待世界,在日常世界的人們看來是以反為正的,常常與日常相反,與世人相反,因為日常的、人們習以為常的世界以及在世俗的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各種價值觀念,都是因「有」而生,因日常而「常」,所以,在老子看來,都是顛倒的。


世俗人看重有、有為、雄、實、強、大、堅、直、前、動,老子則偏重無、無為、虛、下、後、靜、小、弱、柔、曲……,從世俗的眼界來看,這些都是消極的面向,是負面的。所以,大儒荀子對老子的批評說「老子見於詘(屈),無見於信(伸)也」也正體現了老子的致思特點。老子正是從世界的背面來看待世界的。對於墨守日常成規的人們,本來能理解「無」、知道「無」就是不可思議的,更是無從著手的,再讓他們從世界背面的大「無」的視角來觀照這個約定俗成、無限豐富的日常世界,更是玄之又玄的。


道家哲學號稱玄學,實際上是對從日常生活中「有」的角度觀察世界的人們來說的,而克就老子及道家人物,那裡也是「正」的世界,本來都是清楚明白,毫不含糊的,用句時髦的話說,這些才真正是正的能量,甚至,從世界的背面之「無」來觀照這個萬有世界時,更能如鏡對景,畢顯竟見。這個「無」,在世俗人看來雖「玄」,十分幽暗深邃,但它以一對萬有的整體,以一對萬類之個體,如影隨形,細大不捐,萬有得此以被清楚燭照,澄明朗凈。正如朱熹《讀書偶得》詩中所言:「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那方塘中無限美麗的天光雲影能清晰顯見,自由漂蕩,全賴那清潔明凈的源頭活水來成就,實際上,象徵五彩紛呈無限豐富的世界萬象,它們的朗徹與開顯,端賴的正是那淵深玄默的「無」,它就在那潔凈無欲的人的內在之中。如果人的心靈池塘污染如爛泥,那就什麼影子也照不出來了;如果人的心靈池塘漚成一潭泛綠的死水,那它映出的天光雲影也扭曲污濁,令人不堪的。

觀想還是邏輯 哪個才是理解老子哲學的不二法門?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資料圖)


所以,我們現實生活的日常的「有」的世界氣象萬千,無限豐富,從根本上說,不是靠太陽的光輝才顯形示彩,而端賴「無」的映照、烘托、比襯,才能清晰地開顯,敞亮。所以,老子之「無」的視角,也解決了一個西方存在論哲學的一大難題:「存在」為什麼存在?存在不能因「存在」而存在,存在因「無」而存在。然而,「無」在世俗的人的眼中,並不顯現,所以是「玄」的。所以,才有了老子「吾言甚易知,甚易行,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的無奈感嘆。從「無」角度觀照世界是日常的人們所不習慣的。


(二)「無」的體認


我對老子從「無」——世界的背面看待世界的認識方式的理解,是受了莊子的啟發。


一次圍繞莊子的討論使我突然悟到了根本理解老子哲學的思路。一位師長說,如果用《莊子》中的一句話來理解《莊子》,那就是「因其固然」四個字。當時我覺得,這樣理解莊子並沒有抓住莊子哲學要害,「因其固然」按我的理解,就是據事物本來的樣子或內在的理路來掌握事物,很符合唯物主義的方法論:因循規律。我覺得這決不是莊子的思想。


於是,我想到《莊子》中的一句話:「吾游心於物之初。」突然之間,對於老子與莊子,頓時敞亮。明白了哲學本是角度決定眼界!原來雲山霧罩、迷離朦朧的老子,一時間清晰起來。

觀想還是邏輯 哪個才是理解老子哲學的不二法門?



吾游心於物之初(資料圖)


老子立足於生成萬物的開始處,即道即無處,來觀照萬物,萬物中再雄偉再奇絕的東西,都算不了什麼,一時間人所建立起來的所有意義與價值,都變得無足輕重起來,都破為碎片,只為物事之一種,人也只是宇宙間一物而已,無甚稱奇,萬物都是從虛無處生出,都是道之子。立足於世界的背面,立足於萬有之初,一切都清清楚楚,歷歷分明。人世騷亂的也顯示出了它的原因,在於人的迷惑、糊塗、狹隘、渺小、自私和愚蠢,亦更加深透地理解了莊子的萬物以不齊而齊之的《齊物論》,理解了超絕物外的游心於物之初的「無待」的精神自由。


「無」為人類提供了一種超絕的視角,超絕的智慧。


(三)看,是一種思維方式,不需要推理


我不同意前面任繼愈等先生所認為老子對「無」的認識來自理性的推導看法,老子之「無」絕不是邏輯的推理推出的,這種認識是把現代哲學或西方哲學邏輯的思維方式施諸於老子的結果,不符合那個時代哲學語境;也不太認同把老子的哲學看成是否定的哲學,看成是逆向思維、反向思想,或否定哲學,這樣的看法好像表明老子在故意與世俗作對,非理性的故作反常。這反映了現代哲學思維的乏力與淺薄。

觀想還是邏輯 哪個才是理解老子哲學的不二法門?



「觀」是道家最為基本的思維方法(資料圖)


當然,我覺得也不是如馮友蘭先生所說的「負的方法」,馮先生即認為「負的方法」是道家的方法,他說:「在《道德經》、《莊子》里,並沒有說『道』實際上是什麼,卻只說了它不是什麼。但是若知道了它不是什麼,也就明白了一些它是什麼。」實際上,通讀老、庄對「道」認識,不是推理的,而是描述的,因為「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道是一物,所以是實際存在,它不是如柏拉圖所說的現象背後的「理式」,非推導不能得出。而且,還是正面的描述居多,他們對「道」講得最多的,還是「道是什麼」,而不是「道不是什麼」,通過「不是什麼」對「道」的描述畢竟屬少數,何「負」之有?


以筆者的研究來看,老子之「道」的發現來自於「看」。當然,不是肉眼的觀瞧,而是「心眼」的「玄鑒」,用老子的話說是「觀」。「觀」是道家最為基本的思維方法。所以現代道家的修行之處皆稱「道觀」,「道觀」,即觀道,道家的修行處即「觀道」的地方。所以,「道」是觀出來的,是看出來的,不是推出來的,「看」,是一種思維方式。老子在第十章有言:「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滌除玄鑒,能無疵乎?愛民治國,能無為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這裡對精神形體的合一、專氣致柔如嬰兒、打掃心靈的玄鏡讓其潔凈,關閉外在的感官,就能明白四達,就順物自然,而至玄德。玄鑒,正是照亮敞開一切現象使之顯明的內在的「心眼之光」。


老子的哲學視角,是一種真正的「視」角,他正是用這種真正的「視」角,來發現常道的,他說:「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只有在心靈靜虛至篤,即玄鑒清明,萬物在玄鑒的投影才能清晰映現,才能顯示萬物的本來樣相,看到萬物的回歸之理,明白萬物在歸根中而達寂靜,寂靜就是萬物的本來狀態,即萬物之命。懂得了萬物的復歸,就是看到了萬物之「常」,明白了萬物之「常」,就是獲得了掌握萬物的智慧,就不會糊塗,如果「不知常,妄作」,則「凶」。這就是玄鑒觀復的目的,獲得以虛無之心觀照萬物的智慧。

觀想還是邏輯 哪個才是理解老子哲學的不二法門?



心與萬物之道合一,心即道,道即心(資料圖)


這樣,在心靈篤實的寂靜虛無處與萬物歸根的靜寂復命處,心與萬物之道合一,心即道,道即心,原來那生育萬物、在物之初的萬物之母——「道」距人並不遙遠,並不外在,它就在人的內心深處。當「玄鑒」清凈的時候,它就顯露,那就是道,照徹著映現著萬物本來的樣相。所以通達於「道」的聖人,就能「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所以,「這在於天道在內不在外,向內修才是正道而行,向外則是背道而馳。」


「道」在人的內在,說明每個人都有道,那麼,為什麼普通人的心靈不能通於「道」呢?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用佛家的認識來說,人的內在的「玄鑒」通常處於被遮蔽的「無明」狀態。人的貪心、私慾、知識等等各種不良心理蒙蔽著內在的「玄鑒」,所以,它不清不明,不乾不淨,不能發揮燭照的作用。要達到心靈的虛無靜寂,還需要一翻「滌除玄鑒」的工夫,這就是道家的必須完成的修行,這不是一件容易的輕鬆的事情。所以,老子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彭富春解釋道:「為學和為道都相關於人的心靈。心靈雖然本性是空無,但在現實中卻為關於事物的知識所充滿。為學就是要增多關於物的知識;為道就是要減少這種知識。為學是向外的,而為道是向內的。在為道的過程中,人讓心靈虛靜,而體悟到道的存在即虛無。作為最偉大的為道的人,聖人就是由外到內的。」


由此看來,純從邏輯推理的角度來理解老子,不是很得要領的。老子哲學中存在著難以擺脫的在世俗日常的觀念中所認為的神秘主義。不承認這一點,或者忽略這一點,甚至否定這一點,從純粹理性的角度的理解,都會讓《道德經》更不知所云。因為《道德經》不但有對史的理性的開拓,還有對巫的傳統的繼承。而其神秘主義,正是老子思想的核心,是老子思想最重要的部分。沒有這一點,也開不出道教,也接不上佛教。如果從「看」的角度理解老子,我們就能像老子一樣「看」得清楚明白;如果用邏輯的方式理解老子,老子可能會說「你錯了」。(編輯:若水)


溫馨提示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你或許想不到 神仙葛洪背後其實還有一位傳奇女道醫!
都市風水傳奇:商場建築下的驚天秘密
一位玄門後裔關於「我道日興隆」的肺腑之言
修行有道的高人應該是什麼樣?
他一生只做一件事 斫琴演道傳後世

TAG:騰訊道學 |

您可能感興趣

老子的智慧:論道,言多必失,做人做事也是一樣的道理
老子的「無為」,究竟是什麼意思?
老子的思想主張是什麼 老子化三清是什麼意思
小貓咪:想讓老子洗澡?打死我也不可能!
微耽|不讓老子上你還不讓老子睡了是不是!
狗子,老子有的是方法讓你回家!
你喜歡老子不?
老子犯法,孩子就不能上學了?
搞笑段子:就不能讓你老子多看會兒再說?
老子不睜眼,也能萌你一臉。
川普退出巴黎協定:這個班長老子不做了,你們愛誰做誰做
馬云:我只想用老子的思想賺錢
老子三寶的意思是什麼 道教始祖老子的名言有哪些
不想當段子手的字幕組不是好翻譯,你們是想笑死老子啊哈哈哈哈
你想把老子笑死,好繼承老子的財產!
內涵搞笑:老流氓,這一會兒的功夫你都解老子倆扣了!
你瞅啥!老子就是這麼放蕩不羈的愛玩泥!
老子每句話都是寫給你看的,全世界都有動靜就你特么沒反應
貓:老子一不小心睡著了,你們還這樣無恥的對待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