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琴減字譜大全

古琴減字譜大全

古琴減字譜大全



減字譜又稱指法譜,是中國古琴的一種以記寫指位與左右手演奏技法為特徵的記譜法。因為它是將古琴文字譜的指法、術語減取其較具特點的部分組合而成,故名「減字譜」。

減字譜是對文字譜記譜法的一次重大改革,是一種沿用千年而未被取代的古老記譜法。


由唐末琴家曹柔創立的古琴文字譜,是由文字譜減化而來。


這種記譜法使用減字拼成某種符號記錄左手按弦指法和右手彈奏指法,它是一種只記錄演奏法和音高,不記錄音名、節奏的記譜法,其特點為:「字簡而義盡,文約而音賅」。


古琴音樂的這種記譜法看上去似乎過於複雜棘手,不夠實用。而且值得一提的是,這種記譜法並不記錄任何真正的音符。但是經過正規的訓練後,會發現他和西方的記譜法一樣方便。

由於古琴各種定弦方式都是嚴格固定的,而且古琴的琴制也是固定的(甚至一根弦要用多少根絲做成也是固定的),因此,這種對音符記譜的缺失並不會對演奏者帶來嚴重的困難。

古琴減字譜大全



減字譜指法符號簡釋大全


一.音色符號

:散音。即彈奏空弦。


:泛音。左手指當琴徽處輕輕一點,右手同時彈弦。


:按音。左手在琴面上按弦而彈。按音彈法不在某一音或段落前註明。


:泛起。泛音句或泛音段落開始。


:泛止。泛音句或段落止。

二.右手指法


:擘。大指向內彈。


:托。大指向外彈。


:抹。食指向內彈。

:挑。食指向外彈。


:勾。中指向內彈。


:剔。中指向外彈。


:勾剔。勾剔連作。


:打。名指向內彈。


:摘。名指向外彈。


:歷。食指連挑兩弦或三弦,與挑的區別在於歷的節奏較快。


:急歷。食指連挑兩弦或三弦,歷的彈法比挑的節奏快,急歷更有強調快彈的意思。左手「跪」的古寫法符號與右手「急歷」符號相同。


:蠲。在同一弦上急速抹勾,連續出二聲,這是蠲一根弦的彈法。如果是蠲兩根弦,並不是按前法先後連作兩次,而是在急速連抹相鄰的兩根弦後,名指隨即捂住前一弦的餘音。這兩種彈法的蠲節奏相近,彈奏動作則完全不同。


:輪。在同一弦上急速摘、剔、挑,連續出三聲。


:半輪。在同一弦上摘、剔,連續出二聲,其速度通常會比全輪慢。


、:瑣、長瑣。在同一弦上急速剔、抹、挑三聲為瑣,若繼而連續抹挑數聲為長瑣,長瑣可加至六到十三聲,通常七聲使用較多。


、:如一聲。在此符號之前的兩聲(有時也會數聲)要同時彈出。如相差八度時的按、散音用剔彈出,如同一聲。有時急速彈出的前後兩聲或數聲也稱作「如一聲」。


、。雙彈。在一按音和一空弦上,彈出兩個「如一聲」的音,彈法是中、食兩指先架在大指上,然後先剔後挑,出音有力。


:撥。用食、中、名三指相併微屈,同時斜向左方快速撥入兩根弦,出音有力。


:剌。剌讀作辣。用食、中、名三指於「撥」的反方向彈出兩根弦,出音有力。


:撥剌。此兩指法常常連用。先撥後剌,彈奏有力度的雙音。


:伏。伏是針對一二弦的指法,起始前食、中、名三指拳曲,然後突然伸開並快速向右前方以掌心伏於弦上,遏止住餘音,使琴音突然靜止。這一指法過程中食、中、名三指指甲必須擦弦而過,發出一「沙」聲,伏的位置通常在一、二弦五徽左右。伏常與剌結合使用,先刺後伏,記作 「」。


:撮。雙音彈法,分小撮和大撮。小撮為被彈兩弦之間隔一或兩根弦,勾挑並作,出音要齊;大撮為被彈兩弦之間隔三或四根弦,勾托並作,出音要齊。


、:齊撮:撮的古寫。譜中會緊接標出某兩弦,撮幾聲。


:打圓。對此符號之前的兩音(可能是挑勾、也可能是托勾)又急彈一次,再緩彈一次,共出四聲,如果從打圓符號之前兩音算起,共出六聲。


:滾。用名指自內向外彈,連續摘四聲至六聲或七聲,連成一片。


:拂。用食指自外向內彈,連續抹四聲至六聲或七聲,連成一片。


:滾拂。前兩種指法常常連用,先滾後拂。何弦起何弦止,譜上會另有弦位標明。


:全扶。食指連抹兩弦,中指緊接又連勾此兩弦,名指隨即捂住前一弦的餘音。


三.左手指法


:大指。大指末節微屈。用側面按琴弦。大指按弦有兩個部位,一是有指甲部位,用半甲半肉按弦;二是大指骨節凸起部位,完全用肉按弦。當兩或三根弦連彈時,兩個部位就需兼用。左手按弦的四個指頭中,大指使用最多。


、:食指。食指以指面自然地平按在弦上,但食指更多是用於點徽位上的泛音。


:中指。中指以指面按弦,只在琴面的中、下准部位使用,上准不用。


:名指。名指以指面偏左側(小指方向)部位按弦,左手按弦的四個指頭中,名指使用僅次於大指。


:跪。用名指跪著按弦,多用於七弦五徽以上。彈法是名指中節、末節彎曲,以名指指背左側部位按弦。


:跪。與「」同,古寫法。


:上。按彈得音後,按弦手指不離開弦向右走上一音或數音,音之間直接連接,不出滑奏效果。


:下。與「上」彈法相同而方向相反。


:進。與「上」彈法相似,但只「上」一個音位。


:退。與「下」彈法相似,但只「下」一個音位。


:復。回復到原來的音位。


:進復。進復連用,按彈得音後,上進一音位,又下回復原來音位,所以進復兩音都是虛聲。


:退復。退復連用,按彈得音後,下退一音位,又上回復原來音位,所以退復兩音都是虛聲。


:引。結合「上」、「下」之用詞,常寫成「」或「」,與「上」「下」不同的是,「引上」、「引下」的音過程略緩,有滑奏效果。


:滸。按彈得音後略微停頓,再上至後一音位,琴譜中常寫成「午上」,上至何音位譜中會接著標示;另一說為上的幅度大至一個半音或一個半音以上,引上過程中不滯留者為滸。


:淌。常寫成「」,即淌下,奏法與下相似,「淌」使「下」進行的音過程略緩,有滑奏效果,常用於下准。


:往來。按彈得音後即連續綽至上一音位和注下至原音位,往來數次。譜中不一定標出往來次數,一次至四五次都可能,三次為常用。


:撞。按彈得音後,手指向上(半音或一音無定規)急撞後再回到原位,過程很快。


:逗。按彈得音的同時,手指急上復下少許,與撞的區別在於急上復下的音與彈弦同時進行,成為音頭上的裝飾音。


:喚。右手彈弦出音的同時,左手急速向上少許,又退至音位之下少許,又復上至原音位,這些向上、向下和復上原音位的動作都在快速中進行,共同成為原音位音頭上的裝飾音。


:掐起。大指按弦彈一聲後,名指按於大指的下一音位,同時大指將已彈過的弦掐起,大指掐起時使用大指甲左側邊緣將弦向內撥,此時在名指所按音位上出聲。


:對起。與「掐起」同,古寫法。


:對過。與「掐起」同,古寫法。


:對按。與「掐起」同,古寫法。


:抓起。大指按彈之後,隨即用大指抓起此弦散音。


:帶起。名指按彈之後,隨即用名指帶起此弦散音。


:罨。名指按彈之後,大指在上一音位上擊按弦得聲。


:罨。與「」同,古寫法。


:虛罨。左右手不按不彈,左手用大指或名指在指定音位上擊按弦得聲。


:推出。中指按彈第一弦後,隨即用中指把弦向外推出得聲。


:不動。有兩種用法,一是左手按弦得音後定住不動,有意使出音呆板枯槁;二是左手按弦得音後,右手另彈它弦散音時,左手仍按原音位不動,以便在原音位上接著彈。


:就。前一音用某指上、下至某徽時,需在此弦或另一弦彈奏,此時用「就」而不必再寫某指、某徽位。有「就在此處彈」之意,是一種省略寫法。


:綽。從下向上,向本位音滑奏,是上滑音記號。


:綽。與「」同,古寫法。


:注。從上向下,向本位音滑奏,是下滑音記號。


:注。與「」同,古寫法。


:吟。彈出按音之後的餘音上下微微波動,稱之為吟。


:長吟。在時值長的音位上多次作吟。


:定吟。不移動按弦音位,只搖動手腕的吟,實是速度快而幅度極小的吟。


:細吟。幅度小速度快的吟,與定吟的區別在於細吟是移動音位的。


:急吟。動作急速的吟,與細吟類似而幅度略大。


:緩吟。動作緩慢的吟。


:游吟。幅度大至帶進復的吟,通常作兩次進復,實與猱弦相似。


:猱。彈出按音之後的餘音上下波動,幅度比吟大,上下半音至全音都可能。


:長猱。在時值長的音位上多次作猱。


:急猱。動作急速的猱。


:緩猱。動作緩慢的猱。


:有撞意之猱,猱的過程中手指向音位上方有撞擊意,猱的幅度在多次急上復下中漸次減小;或是先作撞,撞後即在音位上方作猱,猱的幅度漸次減小。


四.左右手配合動作指法


:分開。此譜字前應為抹挑連作或勾剔連作指法,當右指抹或勾弦出音以後,左指即向上進一音位,然後右指作挑或剔,左指隨即復下原音位,復下之音往往帶注。


:同聲。左手大指或名指按彈出聲之後,把弦抓起或帶起得聲,同時右手彈一空弦與其同聲。


:應合。左手名指或中指按彈出聲之後,右手連彈二音或數音散聲,此時按弦的左指或上或下,進退到右手彈出的空弦音相合的音位。有些古譜在左指按彈出聲之後右手接著彈一散聲相應也標記為應合,但通常只標記二聲以上的應合。


:放合。左手名指或大指按徽取聲後再向內移動放開空弦,隨即按彈相鄰弦高八度音與剛才移動放開的空弦音相應合,應合的兩聲可以同聲,也可能是前後緊接出聲。


:掐撮聲。「」的古寫,在此前已彈奏的兩弦上作掐撮聲。


:掐撮三聲。據此譜字前名指按音、空弦之撮音,左手大指作罨、掐起,右手撮;左手大指再作罨、掐起、罨、掐起,右手再撮。


五.速度、節奏符號及其它


:少息。略作停頓之意。


:少息。與「」同。


:大息。停頓較長。用於需停留數拍之長音符。


、:急。急彈。


:緩。緩彈。


、:緊、慢。表示快彈或慢彈。


:入拍。表示以下段落節奏有拍子可循(非散板)。


:入慢。表示此段進入慢彈,但此慢彈一般均與散彈、跌宕彈相同,不入拍。


:句號。一樂句後的標點,此處應有樂句結束的語氣停頓。


:間。某兩徽之間的間。


:再作。再彈一次。再彈的起點處會有一豎線表示。


:從頭再作。從樂曲開頭或段落開頭再彈一遍。


、:曲終。


:操終。

古琴減字譜大全



注意事項:


1.左上角左手一般為四個指法,分別是(大)-大拇指,(亻)-食指,(中)-中指和(夕)-名指。


2.右上角經常會出現疊加的數字,例如圖中為「十徽八分」,即在十徽與十一徽之間,從右向左十分之八的位置按弦。有時數字「八」的地方會出現「半」字,即為五分。


3.中部為弦,古琴有七根弦,距離我們最近的是七弦,距離我們最遠的是一弦。

古琴減字譜大全



公眾平台簡介


此公眾平台由禪藝國際藝術機構主辦,為簽約畫家、古琴家、全真派道士郭關道長設置公眾平台號,歡迎關注。本平台發布郭關先生藝術創作內容之外另涉及書畫、音樂、藝評、哲學等文化藝術類內容,您若有好文好畫歡迎來稿,請先關注此公眾平台,再投稿至郵箱:ybbud2008@126.com

古琴減字譜大全


古琴減字譜大全


古琴減字譜大全


古琴減字譜大全



郭關簡介:出生於湖南,畫家,古琴家,道教全真派道士。作品涉及繪畫、音樂、書法、詩文、斫琴、裝置、行為等領域;知周易、曉音律、好古琴、喜操《幽蘭》《廣陵散》;曾閉關參禪一年,出關後系統研習中觀、唯識學,畫風大變;後於龍虎山修道,通齋醮科儀;其曾就學於北京師大、人民大學,宗教哲學碩士。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美展、被國內外藝術機構及收藏家收藏。現「郭關繪畫全球巡迴展」已在台灣、佛光山、英國、墨西哥等地圓滿舉行。台灣建立有「郭關美術館」,長年展示郭關作品數百件。




古琴減字譜大全



《虛鈴》 尺八吹奏:郭關道長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郭關藝術 的精彩文章:

書法的反常美
全部甲骨文對照表
台北新象秋季拍賣會:郭關作品以480萬元成交
古琴音樂的意境特徵
葛洪其人與葛洪文化

TAG:郭關藝術 |

您可能感興趣

古琴減字譜、指法
古琴傳習-怎樣識得減字譜
傳世清音 琴歌《關山月》喬珊 附減字譜及五線譜
青春憶系列之減字木蘭花
減字木蘭花 悲秋如詩——鄠邑區西北風
《減字木蘭花》二十四首!
宋詞欣賞:王安國 減字木蘭花畫橋流水
休辭醉倒,花不看開人易老。北宋·蘇軾《減字木蘭花·鶯初解語》賞析
古代文人相敬如賓雪中送炭:讀毛滂《減字木蘭花》
獨行獨卧獨傷悲堪比李清照《聲聲慢》:朱淑真《減字木蘭花》讀後
獨行獨坐獨倡獨酬獨卧獨傷悲堪比李清照《聲聲慢》:朱淑真《減字木蘭花》讀後
這幾首名家的減字木蘭花,意境真是太美了
知道今生,知道今生那見卿「減字木蘭花·花叢冷眼」
欲訴幽懷,轉過回闌叩玉釵「減字木蘭花·相逢不語」
此夜紅樓,天上人間一樣愁。減字木蘭花·晚妝欲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