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曹衛東大校講述美軍大型航母研發史及對我軍最新武器研究

曹衛東大校講述美軍大型航母研發史及對我軍最新武器研究

題記:曹衛東大校,前駐英國大使館武官、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研究員。此文為曹先生在我社出版的一本書,我為該書的編輯。提前向各位朋友展示,用以聽取軍迷朋友們的意見,此為曹先生的初稿。文中插圖並非書中插圖。

美國從20世紀末啟動新一級航母,也就是今天的「福特」級航母研製項目。在「福特」級航母研製期間,美國防部裝備採辦的流程發生過多次改變,「福特」級項目啟動時遵循1996年的採辦流程,而後來則採用2008年版的採辦流程。「福特」級研製流程大體可分為5個階段,包括前期探索和軍事需求分析、方案設計、初步設計、合同設計以及詳細設計與建造階段。

曹衛東大校講述美軍大型航母研發史及對我軍最新武器研究

第一階段為前期探索和軍事需求分析階段(1993年-1996年3月)

1993年,美海軍成立航母工作組,探索新一級航母的可用技術和系統。與此同時,開展未來航母軍事需求分析,編製《21世紀戰術航空兵海基平台任務需求書》(以下簡稱《任務需求書》)。

1996年3月,新一級航母《任務需求書》獲得批准,該需求書提出對新航母的頂層要求、戰略任務和能力需求等,並對新航母的各種可能方案給出了帶有傾向性的界定,但沒有提出任務指標上的要求。

《任務需求書》提出了6種核心能力,包括:戰略機動性、維持能力、生存能力、精確和密集火力投送能力、聯合指揮與控制能力、靈活性與發展潛力。這些核心能力構成了下一步的論證的基礎。

美國新一級航母《任務需求書》所確定的6能力是:

1、戰略機動能力:只要需要,無論何時何處,都能獨立部署、快速反應,並且具有足夠的戰術靈活性,進行海上聯合遠征作戰;

2、維持能力:必須能夠不依賴岸上設施長期維持本艦、艦載機及其屬艦;

3、生存能力:必須能夠在敵對環境中使用艦載機,保護自己免遭攻擊,萬一受到攻擊,各項能力不受嚴重影響,並生存下來;

4、精確和密集火力投送能力:必須能夠動用足夠數量的戰術飛機,攜帶足夠的彈藥和燃料,滿足長期力量投送、制空和監視行動所需,為聯合部隊指揮官提供戰術空中支援;

5、聯合指揮控制能力:必須具備互操作能力,其通信設施必須與其他海上、遠征、跨部門、聯合和盟國部隊完全兼容。另外,必須能夠作為指控中心,融合大量情報生成統一的戰術圖像,支持聯合部隊、作戰部隊、戰鬥群和艦載機聯隊規劃,並與其他部隊協調行動,將部隊的行動告知相應的指揮官。該平台必須能夠完全支持聯合部隊指揮官,使其在平台上指揮作戰。在兵力投送行動中,其通聯性必須確保無縫集成自身和艦外感測器的數據;

6、靈活性與發展潛力:必須能夠支持當前和未來海基飛機。必須能夠同時執行多種任務並隨時適應作戰需求的變化。必須能夠靈活適應未來威脅、任務和技術的變化。

曹衛東大校講述美軍大型航母研發史及對我軍最新武器研究第二階段為方案設計(1996年3月-2000年1月)

1996年3月,「福特」級航母項目進入方案設計階段,主要任務是完成航母方案論證,目標是明確航母目標圖像(也就是確定航母頂層的指標,如船體形式、飛機起降形式、艦載機方案、動力方案等),為下一步設計提供依據。本階段主要工作包括兩類:一是「備選方案分析」(AOA);二是《作戰任務書》的編製。這兩項工作同步進行,互為補充。

1.備選方案分析

備選方案分析圍繞約70個備選方案、分3個階段進行,分析艦載航空聯隊的規模、航母的全尺寸、動力方式、不同方案的費用和技術等問題。最終確定「福特」級航母的艦體在「尼米茲」航母的基礎上進行改進;使用常規起降方式;採用核動力推進;搭載75架艦載機。

備選方案分析的3個階段:

第一階段,1996年3月至1997年10月,分析航空聯隊的規模(小型航空聯隊還是大、中型航空聯隊),艦載機起降方式(常規起降還是短距起飛/垂直降落)。

第二階段,1997年10月至1998年9月,分析論證航母尺寸(大型航母還是中型航母),動力方式(核動力還是常規動力)。

第三階段,1998年9月至1999年10月,分析不同方案的費用和技術問題。

2、《作戰任務書》的編製

《作戰任務書》是描述新航母作戰能力最完備的一份文件。編製分為3個階段,歷時約4年時間。第一階段,1996年初至1997年初,海軍研究人員確定「福特」級航母需要執行的63項戰術任務。第二階段,1997年初至1998年7月,該階段形成《作戰任務書》的初稿。美海軍與工程技術方面的人員共同分析,第一步以63項戰術任務為基礎,確定「福特」級航母的37項特徵參數,並確定其權重和優先順序;第二步是把37項特徵參數與6種核心能力相映射,提煉5個關鍵性能,即艦載機出動架次率(包括持續出動架次率和高強度出動架次率)、服役期裕度(包括重量裕度和重心高裕度)、互操作性、電力容量、人員編製,並對這5個參數提出具體指標要求;第三步,重點分析其中的4個核心能力對應的特徵參數需求。第三階段,1998年底至2000年初,重點對生存能力、精確和密集火力投送能力這兩大能力進行分析,並論證了靈活性與發展潛力。最後,形成正式《作戰任務書》,呈交海軍作戰部長。

曹衛東大校講述美軍大型航母研發史及對我軍最新武器研究「福特」級航母的37個特徵參數(按照序號、性能指標、權重排列)

1、可靠性 0.837;2、對外通信 0.825;3、內部通信 0.793;4、全天候/夜間能力 0.7623;5、數據管理 0.7369;6、任務計劃 0.6999;7、彈射與回收 0.6397;8、探測能力 0.6299;9、戰損後作戰使用能力0.6245;10、飛機調運 0.6054;11、武器和對抗措施使用0.5631;12、損管和修復 0.559;13、系統通用性 0.5446;14、維修保養 0.5372;15、戰鬥群支援 0.5326;16、冗餘 0.5101;17、升級能力 0.4919;18、特徵信號管理0.4818;19、武器搬運和存儲 0.4804;20、飛機適配性 0.4777;21、飛機維修/物資保障 0.4724;22、自持力 0.4695;23、後勤保障區 0.4420;24、耐波性 0.4384;25、近海作戰使用 0.4356;26、航行補給0.4328;27、抗衝擊能力 0.4139;28、靈活性 0.3736;29、續航力 0.3655;30、航速 0.3635;31、物資分發 0.3392;32、訓練實施 0.3193;33、居住性 0.2545;34、空間適應性 0.2393;35、通過能力 0.2167;36、部署能力 0.0822;37、環境保護 0.0557。

「福特」級航母《作戰任務書》編製中重點分析的4個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之一,戰略機動性:1、航渡速度:航渡速度對新航母接近目標能力的影響;保持飛行能力的要求對航渡性能的影響。2、飛機作業中的航速:航速對飛機在正常和緊急時起降能力的影響。3、戰術機動航速:航速對規避和逃離威脅目標時的作用。

核心能力之二,精確和密集火力投送能力/維持能力:1、出動架次率:一個固定規模和配置的航空聯隊能夠形成多少架次;飛機停放、起降和維修能力對出動架次的影響;出動架次率能夠保持多長時間,低出動架次率能夠保持的時間。

核心能力之三,精確和密集火力投送能力/維持能力:1、彈藥的存儲(彈藥庫)、搬運和處理:彈藥庫容量;彈藥如何高效地從彈藥庫移轉到飛機的裝填部位;某些種類的彈藥是否會因為尺寸或安全方面的原因,影響到某些設計考慮。2、無人機/作戰無人機:從新航母上起降這些無人機的影響;某些功能是否能轉移到無人機上;有無限制因素妨礙無人機作業或設計。

核心能力之四,生存能力:1、降低特徵信號:有無可能在經濟可承受範圍內,降低新航母的全譜特徵信號,使威脅殺傷鏈(探測、跟蹤、交戰)對航母的影響明顯降低。2、艦載武器和對抗措施:新航母應該配備區防禦武器,還是只配備點防禦/自防禦武器就足夠;特徵信號降低是否能提升新航母對抗威脅殺傷鏈事件的能力;如何配置硬殺傷和軟殺傷系統達到最佳。3、抗損性:新航母抗損性和其他性能之間的平衡;抗損性應達到何種程度。

曹衛東大校講述美軍大型航母研發史及對我軍最新武器研究第三階段為初步設計與合同設計(2000年6月至2004年4月)

2000年6月15日,「福特」級航母項目開始初步設計與合同設計工作。在初步設計中,對方案設計中確定的目標圖像做進一步細化,包括:確定船體的基本情況以及武器系統、機械系統、輔助設備以及艦員的安排,並估算所有這些因素的總重量;確定艦體型線和上層建築結構;確定內甲板與船艙壁的位置,以確保模塊化建造的順利實施。此外,還要確定航母的設計性能和全艦特性,深入進行系統級集成與最優化分析論證。在初步設計階段末期,2003年7月,美海軍授權紐波特紐斯船廠擔任「福特」級航母項目的主承包商。

在合同設計中,把確定好的分系統的功能和費用轉化為合同文本,發布招標書,以供航母建造相關的企業競標。

「福特」級航母艦船系統的購置採用兩步式(階段Ⅰ和階段Ⅱ)方法:階段Ⅰ,購置動力系統和船的機電系統等,由紐波特紐斯船廠完全負責;階段Ⅱ,往航母上集成指揮中心和航空中繼維修等設施,全部採用競標的方式,一些主要的作戰系統組件由其他海軍項目提供。

曹衛東大校講述美軍大型航母研發史及對我軍最新武器研究第四階段為詳細設計和建造階段的初期(2004年4月至2015年)

本階段將進行航母的詳細設計和建造。各承包商,包括總體設計單位,以及各子系統的研製單位,根據合同要求,利用之前的研究成果,開始以啟動建造為目標的詳細設計工作,把設計圖紙轉化為施工圖紙。當詳細設計進行到一定程度時,開始建造,此時詳細設計的圖紙剛好能為一定的建造活動提供支持。

2005年8月,首艦「福特」號(CVN78)開始先期建造工作。2008年9月10日,「福特」號的建造合同正式簽訂,合同金額51億美元。在本階段,除完成首艦的建造工作,還同步開展2號艦和3號艦的建造工作,為下一階段的全速生產奠定基礎。此外,「福特」級航母的一部分重點系統也進入正式研發階段,例如電磁彈射系統和先進阻攔裝置分別於2004年4月和2005年2月選出主承包商,均由通用原子公司進行詳細設計。

曹衛東大校講述美軍大型航母研發史及對我軍最新武器研究第五階段為全速建造階段

全速建造意味著開始按照預定的進度,建造預定數量的航母。按計劃,「福特」級航母將於2017年進入全速建造階段,完成航母的批量建造。每一艘航母完成建造後,海軍負責驗收,合格後交付部隊使用,並相應開展航母的保障工作。

美軍評估中國「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對「福特」級航母構成的威脅

美軍認為中國「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能夠對「福特」級航母構成嚴重威脅。然而,也有美海軍官員認為,通過其他艦艇的保護以及「福特」級航母自身技術能力的提高,將使其能夠有效應對該威脅。

美國一份官方報告指出,中國的「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是「東風-21D」中程彈道導彈的改進型,射程超過1,500千米,配備有機動再入飛行器,可用於打擊海上移動艦艇;該彈在廣域海上監視與瞄準系統的支持下,將能夠打擊位於西太平洋地區的美海軍航母和其他艦艇。

美海軍空戰中心官員認為,若以「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瞄準並打擊「福特」級航母,實際運用上面臨著多重困難,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識別航母。雖然航母是一個很大的水面目標,但要準確識別出這一目標並不容易。

2、航母具有多層防禦系統的保護。美海軍可利用巡洋艦及驅逐艦的防空系統保護航母。

3、航母自身防禦能力強大。「福特」級航母擁有多種自我防護能力,包括:滾體導彈、近防武器系統、「水面電子戰改進計劃」所提供的能力等。

4、航母將採用新型雷達。美海軍可能將為「福特」級航母研發新型雙波段雷達,以提升其導彈防禦能力。雙波段雷達最初設計用於DDG-1000「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美海軍和工業界正在考慮利用該技術,來研發一種可覆蓋S波段和X波段的雙波段雷達,使其更適於在航母或兩棲艦上使用。

5、「福特」級航母具備更強的供電能力,可確保在航母上使用激光武器或其他高能武器來應對威脅。「尼米茲」級航母的電力為4,160伏,而「福特」級航母配電網的電力高達13,800伏,可確保雷達、高能武器系統等的電力需求。因此,「福特」級航母應有能力抵禦諸如「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等武器的攻擊。

曹衛東大校講述美軍大型航母研發史及對我軍最新武器研究

相關文章閱讀,請訂閱本頭條號「坐古談今」

(獨家)曹衛東細說美國海軍及航母歷史與實力

(獨家)曹衛東大校談潛艇減振降噪技術現狀及方法

(獨家)曹衛東大校談(核)潛艇未來發展

曹衛東大校為你詳解美國「伯克級」驅逐艦

懼怕海洋、北元和造船技術使朱元璋對倭寇消極防守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坐古談今 的精彩文章:

三大原因致使朱元璋對倭寇採取消極防守策略
115年前11月7日李鴻章亡,滿腹委屈的賣國者?能臣?誤國者
朱元璋缺軍費而承元制發行紙幣,為何被後世稱作明朝第一惡政
朱元璋如何做到了養兵百萬不費民間一粒米
朱元璋愛修路的習慣,讓大明修出一個經濟高度發達

TAG:坐古談今 |

您可能感興趣

第七期「科學味兒」大講堂 中科院史軍教授為你講述蘭花的故事
越南國家級武術大師講述「越武道」精髓!
專家研討長征題材電影《太陽河》 講述紅軍精神
南懷瑾老師講述:《易經》影響古代帝王之三大法則
武漢正威中醫門診部為你講述中醫舌診的發展
血的經驗教訓:老兵講述抗美援朝志願軍空軍的兩大短板
耶魯大學博士講述:中美精英生活方式大不同
中國援外醫療隊員講述 中醫「粉絲」遍海外(圖)
丁洪講述:中國科學家獨立發現新型費米子背後
揭秘:新四軍軍長葉挺飛機失事真相曝光 國民黨老兵深度講述
浙江復興國學院執行院長陳夢麟講述「中國商道精神」
《健先生》醫學教授西村泰治講述和高倉健點滴
講述▎老北京城八旗子弟興衰歷史
E時代企業導師嚴兆海講述網商智慧的精華
國慶中秋長假用鏡頭講述海西美景
前世界冠軍唐鶴恬講述澳洲生活 夫婦曾培養康有為玄孫女
丹說養老丨講述女軍醫的長照之路
《醉玲瓏》,一部講述美髮沙龍學院成長史的大型情景喜劇
「中華文化講堂」走進羅馬 「琴韻畫意」講述中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