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美國佛教存在嗎?

美國佛教存在嗎?

追蹤美國佛教


——琳達?赫伍曼與先驅學者查爾斯?普利比什訪談錄


Pursuing an American Buddhism

Linda Heuman interviews


pioneering


scholar Charles Prebish


作者:琳達?赫伍曼

Linda Heuman


作者介紹:


琳達?赫伍曼,美國羅德島州普羅維登斯市自由記者

美國佛教存在嗎?


查爾斯?普利比什可能是北美參訪過最多本土佛教中心的人。對熟悉他工作的人來說,這不足為奇,因為普利比什是率先將美國佛教作為佛教子學科研究的先驅學者。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末和七十年代初,當普利比什開始他的職業生涯時,佛教在很大程度上被看成古代東方文化的產物。年輕時代的普利比什專業是早期印度佛教:包括寺院體系的發展及戒律相關文獻,這些均屬於傳統佛教學術研究的範疇。但進入七十年代以後,普利比什成為首批觀察到佛教迅速傳入美國並發展出自身文化特色的學者之一,這種現象本身十分值得關注和研究。


1974年,他率先開設了美國佛教課程,並於1979年出版了第一本相關主題的學術著作。隨著佛教在西方大為流行,在接下來的幾十年中,普利比什一直追蹤和記錄其迅速發展的過程,並對重要階段進行編錄。如今,作為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和猶他州立大學宗教研究專業的名譽教授,普利比什在他最新回憶錄——《一個美國佛教徒的生活》一書中敘述了自己四十年來在美國修行和研究佛教的經歷。


——琳達?赫伍曼


問:美國佛教真的存在嗎?


答:許多人並不喜歡使用「美國佛教」這個說法。上周末,佛教學者簡?威利斯就說:「我並不認為有『美國佛教』」。我從1975年就開始使用這種說法,不過也許她是對的,「美國佛教」可能還沒誕生。首先,所有佛教傳統都要傳到美國——包括其習俗、傳承、儀式等等。然後它們需要一定的時間美國化,與美國文化融合,以便佛教徒之間進行交流。此外還需要耐心。「美國佛教」最終會出現,但並不意味著只有一種形態。宗派之類的差異仍然會存在,但我認為它們彼此會更為相融。

美國人往往沒有耐心。我們以為,如果佛教在美國已經有一百五十年歷史,肯定已經完全美國化了。但是這種想法忽略了一個事實:在亞洲,每當佛教傳入一個新文化區,都要花數百年才能完全融入當地文化。佛教從印度傳播到中國後,它至少花了五百年才完全本土化。雖然我們希望這個過程快些完成,但它需要時間。


問:美國的佛教有什麼特別之處呢?


答:它體現了「人人享有自由和正義」的民主原則。這些都是僧團公認的原則——它最好地詮釋了平等的含義。在美國社會,對菩薩道的理解涉及到許多社會責任——諸如臨終關懷、環境保護、監獄事工等。


美國佛教反映出我們文化中的一些價值觀,但也有消極的一面。美國人非常關心個人成就;在美國佛教中,人們往往過分重視禪修冥想而忽視其他方面,甚至不願加入佛教團體。因此,美國佛教可能包括了一些自認為是佛教徒但卻與僧團或佛教組織並無實際關聯的人。我認為這很成問題。

以我為例,我在一個上座部佛教中心皈依,並經常與藏族上師秋陽創巴仁波切交談,同時,我還有私人佛教老師理查德?羅賓森指導我的佛教學習。但是在賓州,我從來沒有加入過佛教團體,因此,在這兒的三十六年中,我的禪修和訓練都是單獨進行的;我是一個人的僧團。於我而言,這種處境一直很艱難,因為你缺乏真正有助於解讀傳統的集體體驗。你沒有地方可以去,也沒有機會與其他佛教徒分享經驗。如果你加入藏傳佛教團體,或者周末在禪山寺閑逛、參加活動、禪堂打坐,或僅僅與他人一起就餐,都有助於佛教修行。這種收穫是獨處無法給予的,只能在集體行為中獲得。


佛教研究專家邁克爾?卡雷澤斯的一些論述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他說:「沒有僧團就沒有佛教,沒有戒律就沒有僧團。」所以,可以說美國佛教尚不存在,因為我們的僧團的確還沒有完全發展起來,即使與我剛開始研究佛教的1975年相比,如今的情況已經有了極大的改善。


僧團的充分發展並不像聽起來那麼容易,因為「僧團」這個詞比人們想像的要複雜得多。最早,佛陀使用「僧團」這個詞來表示僧人。但後來這個詞演變成了四眾弟子的意思,它包括: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因此,你也可以說美國有「僧團」,只是還未得到充分發展。


問:「僧團得到充分發展」的標準是什麼呢?


答:我們需要更為完善和系統的佛教學習。佛教傳統始終強調聞思修並行,它們彼此滲透。也正因為如此,你學得越多,就越能理解艱深微妙的佛教教義,你的修行也才會越發熟練和深入。然後,隨著修行的深入,你能更敏銳地洞察佛教教義。因此,聞思和修行是相互促進的。我認為,這裡的許多佛教團體還沒有做到這一點。而且,我們還需要更為完整的佛教修行,而不是僅僅強調禪修冥想。


問:您為何認為美國人過分倚重禪修冥想?


答:當人們談及佛法修行時,有時並沒意識到佛法是一個全面的宗教體系。它並不僅僅意味著在禪墊上打坐數息。佛教需要在生活中踐行。


1965年皈依時,我對佛教了解並不多,但很想學習禪修冥想。我的老師說:「如果你希望我做你的禪修老師,你必須每天打坐四個小時,並且每周日全天打坐。」我從1965年開始按老師的教導禪修,直到1974年遇到創巴仁波切。我一直行持著自認為在美國能找到的最好的修行方法。但就在我第一次見到仁波切不到30秒,他就說:「對你的修行我有些話要說。」直到今天,我都不知道他如何知道我的修行方法,因為他根本沒有了解的渠道。但是他說:「我知道你每天都打坐四個小時。而且打坐時基本上都會讓頭腦從世界抽離,進入一種清靜的狀態,同時思考你自以為是佛教相關的問題。我希望你停止這樣做。」他的話給了我一記重擊。


在他看來,這是一種自我封閉。我以為我覺知著自己的呼吸、身體和感受。那也許是真的,但我把自己置身於一個完全真空的環境,根本沒有將自身佛教徒的部分融入世界。他告訴我應當學以致用,秉持佛教價值觀,離開禪墊入世修行。同時他非常明確地對我說:「你有時會失去信心。這時,你應當回到禪墊,與世界保持適當的距離,重拾佛法信心。」對我而言,這是一個轉折點。


我想,自己要是早點理解並按史蒂芬?班徹勒的「持戒即修行」實修就好了,因為對於在家修行人而言,基本的戒律——不殺生、不妄語、不偷盜、不飲酒、不邪淫,並非禪墊上的30分鐘或一個小時能完成,而是美國現代社會的佛教徒應當在日常生活中時刻遵守的。當你將這些修行體會融入生活時,就能獲得一種平衡全面的佛教體驗,這種體驗能夠讓你的生活在宗教方面更加成熟和專註。有時也要參加一些佛教團體的儀式。我認為許多人低估了宗教儀式的價值。他們不想與宗教儀式有任何關係。其實,如果你能正確執行儀式,就會獲得禪修的專註。它以一種直抵人心的方式保留了佛教傳統。

美國佛教存在嗎?



問:您能描述一下過去四十年美國佛教的發展嗎?對新趨勢您有什麼預期?


答:我剛開始研究佛教時,討論的是美國佛教以及它是否存在。後來看到明顯的西方式佛教產生,如今這些已經基本過時。當我開始研究美國佛教時,已經有了電話,現在是互聯網。在網路時代,北美和世界各地的佛教團體高度互聯,以致於我開始用「全球佛教對話」來談論全世界的佛教,而不僅僅是亞洲、歐洲或美國的佛教。西方佛教正在加速成為全球佛教的一部分。


在七十年代,甚至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佛教團體彼此之間都有很明顯的界限。而如今,許多佛教團體都已經由點及面地將不同佛教傳統進行融合,並發展出能為自己所用的部分。例如,一個佛教團體可能同時秉承禪宗和上座部的教義並修行,一些學者稱之為「融合」。


問:這種「融合」狀態是如何發展的呢?


答:二十世紀末,各種佛教傳統的不同派別和不同民族的佛教文化都在美國存在。以前它們總是相互衝突,在衝突過程中,它們開始彼此尊重,因著共同的佛陀教義。一些明顯具有聯合性質的佛教團體一直致力於佛教的「融合」——比如南加州佛教僧伽委員會(Buddhist Sangha Council of Southern California)或美國佛教協會(American Buddhist Congress)。儘管未能完全成功,至少他們帶頭促進了佛教傳統間的對話。


問:隨著美國佛教的發展,您是否認為維護宗派完整性的傳統與這種融合運動之間存在衝突?


答: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記住事物的三個基本特徵之一——無常。一切都無時無刻不在變化中。如果你去看早期印度佛教的發展歷史,就會發現早期的佛教傳統,有時也統稱為集或部佛教(Nikaya Buddhism),就有多達18個分支。因此,關於佛教是什麼也有許多不同的觀點。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當佛教從一個社會傳播到另一個社會時,不同的老師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人們的穿著、行為、飲食習慣、思維方式也都不同。因此,一些宗派分支在佛教教義方面的所謂分歧(雖然有時的確會有分歧),遠遠小於生活方式和價值觀的分歧。這也恰是佛教分裂的原因。當然,這十八個宗派分支當中,只有一個存在至今——小乘佛教。對大乘佛教而言,情況可能也是如此。在大乘佛教發展過程中,也分離出一些宗派分支。顯然,能夠流傳至今的宗派適應力很強。當它們來到美國後,認為它們會再次改變的想法合情合理。可能在下個世紀,我們就能看到帶明顯北美特色的佛教分支。


問:當您把這些具有不同歷史和背景的佛教宗派統統倒進美國大熔爐中時,會不會有混成一團的風險?是否保留差別才意味著能保持一定的完整性?


答:就個人而言,我希望看到那些傳統都能保留各自的完整性,不過我們需要考慮究竟什麼才是佛教的核心——佛教的核心是消除人類痛苦。而且我認為,如果這些傳統的融合能夠引導人們覺醒、活得更圓滿、遠離痛苦和脫離輪迴(如果他們是小乘佛教徒),或者(如果他們是大乘佛教徒)引導人們行持菩薩道直至一切眾生得解脫,那麼融合就是有價值的。在不同的爭論當中,容易被忽視的就是這樣的核心——即佛教旨在令所有人遠離痛苦並獲得解脫。


問:對於修行而言,佛教學術研究的重要性是什麼呢?


答:早期佛教通常把僧人分作兩類。一類稱作「修行僧」,這些僧人基本上只進行禪修;他們大部分時間都生活在森林中。另一類被稱為「研究僧」。


研究僧的意思就是「以法本為職業」。這些僧人精通法義,他們通常更喜歡生活在村莊或有人居住的地方。你可以把他們看作是佛學專家而不是專修者。在很多方面,是他們向村民們傳播佛法。而當佛教徒被問及兩者中哪一個更重要時,令人吃驚的是,他們都認為研究僧更重要,因為如果佛法的傳統隱沒,禪修和僧人都將不復存在。


因此,回到西方世界來看,美國從來就沒有過真正的寺院文化,甚至對其他宗教而言亦是如此。美國人從不願意與這個世界隔離,而且當代美國的僧侶和尼眾也非常少。所以,誰來為修行人和未來的修行人擔當研究僧的職責呢?我在九十年代初論證過,學者型修行人擔當了這一職責,因為他們致力於傳播佛教傳統。他們對傳統有修持,同時在取得佛教博士學位的過程中也獲得了知識性的理解。


問:您在1978年提出「兩種佛教」——一種是「美國皈依佛教團體」中的佛教,另一種是亞洲移民團體中的佛教。您現在還這樣認為嗎?


答:當我最早提出「兩種佛教」時,它非常合時宜,但現在未必。一位叫傑夫?威爾遜的年輕學者最近指出,我們還沒有真正的研究過美國佛教團體的地域性差異。北卡羅來納州鄉村的禪宗修行人與舊金山的禪宗修行人可能非常不同。這種差異絕對存在,但沒人真正去調查過。大約一年前,在他首次撰寫論文提出「區域特色」這個觀點時,我告訴他完全正確,不過十年以後又會怎樣呢?隨著Facebook、YouTube和Skype的普及,也許紐約市的人將比現在更加精通鄉村佛教,而愛荷華州的人對大城市人的理解也將與現在有著顯著不同。「區域特色」也許會變得過時。這同樣適用於「兩個佛教」理論,因為這樣的事實已經發生。


問:那麼,您認為美國皈依佛教徒應當向亞裔佛教徒學習?


答:是的。美國皈依團體總是挑選禪修內容,或者挑選他們自認為能儘快令他們獲得開悟的內容,與之相反,亞洲移民團體則更加懂得修行其實是生活的一部分。後者把修行貫徹到家庭教育中,將出世的理論應用到入世的生活中。這並不代表我們不需要禪修;它意味著我們需要去了解具體情境,以便使我們的修行符合我們選擇並遵循的傳統。同時,這也並不是說所有轉型佛教徒都應該馬上加入傳統的亞洲宗派。它傳達的是,你應當好好決定什麼對你最適合,然後全面完整地去行持。


文章來源:


http://tricycle.org/magazine/pursuing-american-buddhism/


原文發布日期:2012年春季


智悲翻譯中心譯竟於2016.05.20


翻譯:楊力偉


一校:巴瑪拉摩


二校:央金措


終審:安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桂林菩提 的精彩文章:

索達吉堪布:輪迴不斷,痛苦不斷
修行的前提是看破今生
佛教是科學的宗教
索達吉堪布:有相當多的人皈依了很多年,但卻不懂佛法
我們該不該做生意求發財?

TAG:桂林菩提 |

您可能感興趣

美國為什麼叫美國?
中國究竟比美國好在哪裡?移民美國的永康人這麼說……
為什麼德國和美國都在弱化學前教育?
美國小學怎麼教歷史?
美國的富裕在哪裡?
美國著名律師費恩:美國無權在國際法問題上對別國說教
對比中美兩國教育,到底是什麼讓美國教育贏在終點?
去美國教會學校讀私立高中:孩子需要信教嗎?
一位美國教授:為什麼說這屆奧運中國贏了美國?
中國山寨偷竊美國軍事技術?這是誇中國是一等國家嗎?
美國衛星在中國大陸發現了什麼?竟然美國如此焦慮不安!
美國獨立日賞煙花攻略大全!手把手教你玩轉美國國慶!
美國德州也要脫邦?
美國怎麼樣?——在美國生活到底好不好?
美國隊長真的是美國英雄嗎?這可要從古希臘說起
來美生個美國娃還靠譜嗎?赴美生子的美國公民夢真的要破滅了嗎?
錢權交易?美國教授眼中的中國學生竟是這樣的
美國最想獲得中國什麼武器?美專家:中國不光會山寨
美國的國獸是野牛!那咱中國的應該是啥?
美國大選︱總統有宗教信仰自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