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 吳歷繪畫作品欣賞

清 吳歷繪畫作品欣賞

吳歷(1632—1718),清代著名畫家。本名啟歷,號漁山,桃溪居士。因所居有言子墨井,又號墨井道人。江蘇常熟人。為「清初六家」之一。幼學畫,稍長學琴。早年多與西人牧師、神父往來。1681年,吳歷決意隨柏應理神父赴羅馬覲見教皇,原欲經澳門乘荷蘭船赴歐洲,已至澳門,卻未能成行,遂留居澳門約5個多月。1682年在澳門加入耶穌會,受洗名為西滿·沙勿略,並遵習俗取葡式名雅古納。常居聖保祿教堂,吟詩作畫,有《漁山袖珍冊》、《白傳湓江圖卷》、《秋山紅葉圖》等作品面世。此時他的繪畫,明顯有吸收西方繪畫藝術之處。同時還著有《三巴集》,「三巴」即以其居地澳門聖保祿教堂之譯音為名,其《澳門雜詠》30首,均與澳門有關,實為早期澳門重要的文學史料。1682年離澳,在江浙一帶傳教。卒於上海。

清 吳歷繪畫作品欣賞

【名稱】清 吳歷 泉聲松色圖

【年代】清代

【簡介】紙本,墨筆,縱64.8厘米,橫38厘米。故宮博物院藏。

本幅自題詩並識:「泉聲松色。碧嶂峙西東,泉飛認白虹。遊人不可及,松翠暗朦朧。痴翁筆下意見不凡,遊戲中直接造化生動。雪窗擬此,念漢昭道詞宗篤好,輒以贈之。康熙甲申正月,墨井道人並題。」下鈐「墨井」朱文方形印。右下角鈐「延陵」朱文方形印。甲申年為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吳歷時年七十三歲。徐邦達《歷代流傳繪畫編年表》著錄。

清 吳歷繪畫作品欣賞

【名稱】清 吳歷 秋景山水圖

【年代】清代

【簡介】長卷,紙本,設色,縱29.7厘米,橫150.6厘米,(日)泉屋博古館藏。

此圖是作者於康熙三十二年(1693)為汲古閣毛晉族所繪。畫面重巒疊嶂,山坡樹木具有明代唐寅畫風;同時,畫面上那種厚重的青綠、群青、赭石色彩的運用,使人產生有西洋畫那種鮮艷色彩的感覺。

清 吳歷繪畫作品欣賞

清 吳歷繪畫作品欣賞

吳歷《興福感舊圖》卷 絹本 設色 縱36.7厘米 橫85.7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吳歷(1632-1718),清初畫家。字漁山,號墨井道人、桃溪居士,常熟(今屬江蘇)人。擅畫山水,得工時敏正傳。自澳門歸,畫風一變,多用干筆焦墨,邃密郁蒼,而略帶西畫技法。畫山石時,用「陽面皴」(即受光部分也有皴筆),此法為諸家所無。後人把他與王時敏、王鑒、王暈、王原祁、惲壽平合稱「清六家」,或稱「四王吳惲」。傳世作品有《湖天春色圖》《夏山雨霽圖》和《靜深秋曉圖》等。此圖畫老樹幾株,禿枝葉盡,鵲鳥或飛或棲,江面遼闊蒼茫,院間屋內,似乎主人不在,此圖師承黃公望、王蒙而有所變化,筆墨拙樸蒼潤,氣韻沉厚,自成一格。

清 吳歷繪畫作品欣賞

【名稱】清 吳歷 興福庵感舊圖卷

【年代】清代

【簡介】絹本,設色,縱:36.7厘米,橫:85.7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 吳歷繪畫作品欣賞

清 吳歷繪畫作品欣賞

清 吳歷繪畫作品欣賞

本幅自題:「吾友筆墨中,惟默公交最深。予常作客,不為話別,恐傷折柳。庚戌清和,游於燕薊,往往南傳方外書信,意甚殷殷。辛亥秋冬,將欲賦歸,意謂同此歲寒冰雪,而未及渡淮,聞默公已掛履峰頭,痛可言哉。自慚浪跡,有負同心,招魂作誄,未足抒寫生平,形於絹素,訾筆隕涕而已。卻到曇摩地,淚盈難解空。雪庭松影在,草詔墨痕融。幾樹春殘碧,一燈門掩紅。平生詩畫癖,多被誤吟風。魚雁幾曾隔,賦歸遲悔深。自憐南北客,未盡死生心。痴蝶還疑夢,飢鳥獨守林。雲看無限意,何事即浮沉。甲寅年登高前二日雨霽並書。桃溪居士吳子歷。」鈐「吳歷」印一方。卷尾有許之漸、紀萌、張景蔚三家題記。甲寅為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吳歷時年43歲。

此圖是作者為懷念故友默容而作,一段長題簡述了二人的交往,情深意切。畫中描繪興福庵的景物,寺外雜樹叢竹,牆內孤松白鶴,本是一處清幽之所,然人去室空,滿目凄清,透露出作者以筆墨寄託哀思的心境。樹木勾點結合,層次分明,穿插自然,蜿蜒曲折的圍牆加強了畫面的縱深感,山石有皴有染,大面積的青綠敷色表現了真實自然的景緻,是畫家兼取宋、元畫法而別具一格的代表作。

清 吳歷繪畫作品欣賞

【名稱】清 吳歷 竹石圖

【年代】清代

【簡介】立軸,紙本,墨筆,縱117.2厘米,橫21.1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此畫中以焦墨干筆畫石,皴筆細緻,淡墨暈染。以濃墨寫竹葉,上下各一枝,竹葉縱橫交錯,疏密有致,氣韻生動。款題為七言詩,並署「詩畫寄贈子膺先生」。

清 吳歷繪畫作品欣賞

【名稱】清 吳歷 橫山睛靄圖卷

【年代】清代

【簡介】紙本,墨筆,縱22.8cm,橫157.3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 吳歷繪畫作品欣賞

清 吳歷繪畫作品欣賞

清 吳歷繪畫作品欣賞

清 吳歷繪畫作品欣賞

清 吳歷繪畫作品欣賞

清 吳歷繪畫作品欣賞

清 吳歷繪畫作品欣賞

起首上角有作者書:「橫山晴靄。」鈐「墨井」印,幅下右角鈐「延陵」。卷尾作者自題:「筆正寫山橫,煙雲亂石生。破窗蕉雨過,添卻硯池平。十日畫成,海天雨霽,紅日窗明,展卷題之。康熙丙戌年秋仲,墨井道人。」鈐「墨井」印。

「丙戌」是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吳歷時年75歲。

尾紙處吳歷自跋:「余近年作畫,似勤似懶,有時不辭呵凍,忘暑忘餐,揮毫疾就;有時春暖晴窗,楮墨精良,對之瞌睡。吾不知此病之所來,或謂老之故也。然少年輩往往亦有如此。予數日前頗覺腕力筆健,漫學山樵而成小卷,雖未得其超逸,觀之亦可消長夏。五月墨道人又跋。」下鈐 「吳歷之印」、「墨井道人」,迎首鈐「延陵」。

本幅及自跋紙上鑒藏印有「陸廷燦印」、「平原陸幔亭鑒藏印」等。後幅有戴兆芬、公望、顧文彬三家題記。

作者在尾紙中說此圖系學元代 王蒙 之筆,確有蒼茫超逸之意。全圖多用干筆勾廓,粗筆皴擦,渾樸厚實,脈絡分明。由於 畫家 早年曾寓居澳門,接觸過一些西洋 繪畫 ,畫中的群山呈顯出陰陽向背,似有晴日當空之感,群峰層層推向遠方,頗有些空間意識。吳歷是中國山水畫史上最早融合西洋繪畫的畫家,該圖十分自然妥貼地吸收了西洋繪畫重明暗、講透視的造型技巧,是為一絕。

清 吳歷繪畫作品欣賞

吳歷 秋景山水圖

清 吳歷繪畫作品欣賞

吳歷 山水 冊頁

清 吳歷繪畫作品欣賞

吳歷(款) 山水 鏡心

清 吳歷繪畫作品欣賞

吳歷 1674年作 枯木逢春 立軸

清 吳歷繪畫作品欣賞

吳歷?秋山飛瀑

清 吳歷繪畫作品欣賞

吳歷黃鶴山樵筆意

清 吳歷繪畫作品欣賞

吳歷(1632~1718)、王翚(1632~1717)等六家山水集萃聚珍冊 冊頁(十開)

其中吳歷作品2幅:

清 吳歷繪畫作品欣賞

清 吳歷繪畫作品欣賞

清 吳歷繪畫作品欣賞

吳歷 1673年作 山水 立軸

清 吳歷繪畫作品欣賞

吳歷 山水 立軸

清 吳歷繪畫作品欣賞

吳歷 橫山煙雲 鏡心

清 吳歷繪畫作品欣賞

吳歷 仿李成山水 立軸

清 吳歷繪畫作品欣賞

吳歷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作 竹石圖 立軸

清 吳歷繪畫作品欣賞

吳歷 湘江秋月圖 立軸

清 吳歷繪畫作品欣賞

吳歷 1675年作 仿許道寧山水 立軸

清 吳歷繪畫作品欣賞

吳歷 1707年作 山水 立軸

清 吳歷繪畫作品欣賞

吳歷 墨竹 立軸

清 吳歷繪畫作品欣賞

吳歷 1675年作 曉山圖 扇面

清 吳歷繪畫作品欣賞

吳歷 山水 立軸

清 吳歷繪畫作品欣賞

吳歷 山水 鏡心 水墨紙本

清 吳歷繪畫作品欣賞

吳歷生於 1632 年,卒於 1718 年,所處時代正是明朝被清朝推翻、天下由亂而治的時期。與大多數由明入清的漢族士人知識分子一樣,吳歷對滿清政權也是持消極抵制的態度,儘管「甲申( 1644 )之變」那年他才十二歲。他的十一世先祖吳納曾在明朝永宣時期官至南京左副都御史,九世、八世祖都曾經獲得過明朝的進士功名,他的血液里流淌著驕傲和自豪,雖然後來家道敗落也未曾消失。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社會的急劇變化,他雖然明明知道混亂並且互相傾軋的南明小朝廷無望可寄,但是無可奈何,他不可能改變自己與身俱來的民族情感去奉諛滿清政權, 當然也沒有勇氣面對新朝去鬧「革命」,唯一的選擇便是不取功名。所以,壽高八十又七並且才名相當的吳歷終其一生為一介布衣,而他的精神世界也隨著歷史的變遷先儒後佛(其實吳歷沒有皈依佛教,也不是居家禮佛意義上的居士,只是與默容等和尚結為方外交,逃禪而已)再天主教,為其生命划出了一條弧形軌跡。在他加入天主教時,當時康熙皇帝出於安撫其它民族和各種宗教信仰的人的需要,以達到為現實政治服務的目的,實行的是「懷柔政策」,而到了吳歷去世前後,紛爭多年的羅馬教廷禁止中國教徒祀祖敬孔即史書所謂「禮儀之爭」的矛盾總爆發,康熙皇帝下令禁止外國人在中國傳教,之後,這一禁令又得到後來的雍正、乾隆、嘉慶、道光諸帝的繼承和嚴格執行。吳歷作為清代早期三名中國籍神父之一,儘管此時他已經去世,但對其身後不能不有所影響。就在他死後三、四年,即位不久的雍正皇帝再次下令嚴禁天主教,各地的教堂與教士墓地也被沒籍入官,其中包括上海大南門外陸家浜南岸的教士墓地,從此墓地就荒蕪了。這就是他的卒年不為人知以及各類史籍乃至筆記很少記載吳歷生平事迹的原因。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沃德利成書畫院 的精彩文章:

清 惲壽平花作品欣賞
後梁 荊浩繪畫作品欣賞
國畫大師張大千手繪的蔣介石肖像

TAG:沃德利成書畫院 |

您可能感興趣

清 吳歷 繪畫作品欣賞
清鄭燮繪畫作品欣賞
清 鄭燮繪畫作品欣賞
吳徵繪畫作品欣賞
清-王翚繪畫作品欣賞
趙佶繪畫作品欣賞
清 趙之謙繪畫作品欣賞
黃筌繪畫作品欣賞
黃胄繪畫作品欣賞
清-沈銓繪畫作品欣賞
清-鄭燮繪畫作品欣賞
趙孟頫繪畫作品欣賞
清 艾啟蒙繪畫作品欣賞
清-倪田繪畫作品欣賞
清 虛谷繪畫作品欣賞
清-樊圻繪畫作品欣賞
清「畫狀元」唐岱繪畫作品欣賞
清任薰繪畫作品欣賞!
清-黃鼎繪畫作品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