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糧荒」·淪陷區百姓的日常生活

「糧荒」·淪陷區百姓的日常生活

「糧荒」·淪陷區百姓的日常生活

飢餓的中國孩子拿著碗,隔著鐵絲網收集日軍的殘羹剩飯。〔《日本の戦歷》,每日新聞社昭和四十二年(1967)四月版,第56頁〕

「糧荒」·淪陷區百姓的日常生活

1938年2月,由於日軍的掠奪,北平的糧食供應極為缺乏。圖為日軍在廣濟寺施粥時拿著空碗的孩子們。〔《日本の戦歷》,第54頁〕

「糧荒」·淪陷區百姓的日常生活

1938年1月,由於糧食持續缺乏,難民在河北磁縣火車站前爭拾落在地上的糧食。〔《一億人の昭和史(2)·二·二六事件と日中戦爭》,每日新聞社昭和五一卜年(1975)七月版,第220頁〕

「糧荒」·淪陷區百姓的日常生活

1938年2月,由於糧食持續缺乏,鎮江的孩子們在等待日軍的剩飯。〔《一億人の昭和史(2)·二·二六事件と日中戟爭》,第214頁〕

「糧荒」·淪陷區百姓的日常生活

1939年8月,上海米價從每擔14元飄升至42元,引起了全市性飢餓恐慌,走投無路的貧民不得不挺而走險,成群結隊搶劫米店和運米車,形成搶米風潮。圖為蜂擁而上的搶米市民。

「糧荒」·淪陷區百姓的日常生活

購米的長龍。在日偽當局的米糧統制下,上海人民常常排著長隊「擠」口糧。

「糧荒」·淪陷區百姓的日常生活

一個小女孩拿著掃帚蹲在路邊仔細地搜尋散落的米粒。

「糧荒」·淪陷區百姓的日常生活

1939年初,由於日軍在蘇浙皖等地區強行徵收軍用米,造成運滬米糧銳減,米價暴漲,米店門口擠滿了買米的市民。

「糧荒」·淪陷區百姓的日常生活

以上圖文選自《日本侵華圖志》第二十一卷《經濟侵略與資源掠奪》, 齊春風、嚴海津編著,山東畫報出版社2015年5月出版。本頭條號目的在於用老照片佐證歷史事實,並祈願中日永遠友好,再無戰爭之殘酷。歷史真相的複雜性不是用數字或照片能夠全部揭示的,期望讀者能夠獨立思考,理性看待歷史與現在。

「糧荒」·淪陷區百姓的日常生活

《日本侵華圖志》共二十五卷,南京大學資深榮譽教授張憲文主編。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南京大學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山東畫報出版社有限公司合作項目,併入選「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國家新聞出版改革發展項目庫 2014 年度入庫項目。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日本侵華圖志 的精彩文章:

「鬼子」進城:一組日軍隨軍記者拍攝的日軍「搶掠」照片
曾是亞洲最先進水泥廠,庇護南京2萬難民——戰火中的江南水泥廠
日本對毒氣戰早有準備:日本陸軍科學研究所原始照片
日本明裡促和解,暗裡挑事端:原始照片還原第二次霧社事件
日本對華販毒貿易:八年獲利24億日元,可造新型航空母艦30艘

TAG:日本侵華圖志 |

您可能感興趣

日寇淪陷區里的真實生活,群眾每天都在賭自己的生命
日寇在淪陷區「人圈」 里的九大酷刑 禽獸不如
二戰淪陷區里的血和淚,百姓吃不上飯還要捐錢和糧食給日寇
淞滬戰役期間,淪陷區下百姓的日子,被日軍摧殘的沒有活路
南京淪陷前純真爛漫的金陵女學生
【好文】他出生於悲慘淪陷區,孤軍奮戰十八年,為中國收復四千里河山
淪陷區的學生們:是否都被日偽「奴化」了?
東三省淪陷,強迫老百姓掛日本膏藥旗
解密:他出生於悲慘淪陷區,孤軍奮戰十八年,為中國收復四千里河山
出生在淪陷區的名將,半生孤軍奮戰,洗雪中國百年國恥
南京淪陷前單純的金陵女學生:一場史上最慘絕人寰的災難正在逼近
日軍在淪陷區建秘密生育基地,企圖改變人種!上千少女淪為試驗品
電動車生產基地天津淪陷,游擊式生產或成常態
抗戰時淪陷區的百姓有多苦?男的被日軍隨意殺死,女的被糟蹋
國軍在淪陷區堅持游擊戰爭 漢奸告密屠殺全村百姓
老照片回顧南京淪陷前的金陵女學生:南京淪陷後卻慘遭姦汙
全國淪陷五百縣,這個縣長是人傑:一封答日酋信千古流芳
淪陷區的中國兒童生活:學習日本語言,慶祝日本節日
《獸娘動物園》有多牛!一隻藪貓醬讓日本娛樂圈淪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