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與寶寶接觸要親密「有」間:誰比誰更「臟」?

與寶寶接觸要親密「有」間:誰比誰更「臟」?

中國文化歷來強調並鼓勵人與人之間的親密聯繫,而卻很少提及相處的距離感。


嬰兒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來到世上,有其獨立的意志、尊嚴和需要,而因其完完全全需要大人的照料,其想法被抹殺,需要被淡化,看上去卻像一個附屬品,或是一個寵物或玩具,能讓大人打著愛的名義隨意處置——對其健康的最大殺手之一,就是來自充滿愛意的成人世界的「親密無間」。

與寶寶接觸要親密「有」間:誰比誰更「臟」?


這話有點兒殘忍,很抱歉,事實真的是這樣。


有哪個正常成人,喜歡不熟悉的人帶著口水的劈頭蓋臉的親吻,哪怕這個人真的很喜歡自己?有哪個人希望自己的好友在感冒時還對自己摟摟抱抱,對著自己的臉打噴嚏、噴著口水興高采烈地說話?哪個人希望用別人的碗筷刀叉,尤其是擦汗和鼻涕的毛巾?

與寶寶接觸要親密「有」間:誰比誰更「臟」?


而這些恰恰是我們中許多人對寶寶經常做的事。因此,我們多數人潛意識裡衛生意識是存在的。但我們仍然跟寶寶不分彼此。


為什麼呢?我們不是「別人」,是「自己人」,寶寶是「自己」的,我們這樣愛寶寶,不可能會傷害到他。更糟的是,成人們很享受這種過分的親密感,潛意識裡這種方式會讓他們覺得自己跟寶寶很快建立了密不透風的情感聯繫,並為自己的濃濃愛意陶醉,也感覺貌似收穫了寶寶的熟悉、信賴和愛的回饋。

與寶寶接觸要親密「有」間:誰比誰更「臟」?


奇妙的大自然給任何生物都精巧地設定了各種天敵,從而控制每個物種的數量。


人類科技、醫學高度發展的今天,猛獸等對人類的威脅已經微乎其微了,全球大大小小的戰爭也減少了很多,目前控制人口質量和數量的主要途徑,就是這些細小的致病微生物,和整個地球有限的資源。

與寶寶接觸要親密「有」間:誰比誰更「臟」? 點擊播放 GIF/206K



下面,我們就一起聊一聊,當今時代的微生物們,是怎樣傷害我們的寶寶的。首先我們探討一些認識層面的問題,很多跟我們平常理解的、認為是理所應當的事情是存在出入的。

1


人比東西臟


一個掉到地上的奶嘴,跟大人們用嘴含一含試過溫度的奶嘴,哪個臟?寶寶自己吃飯,食物撒了滿頭滿身,跟大人追著喂飯,不停地用嘴濺著唾沫星子吹涼食物,用自己的筷子給寶寶夾菜,甚至自己嚼爛了食物再吐出來餵給寶寶,從而保障了衣服乾淨、家中整潔,哪個臟?寶寶滿地爬得滿身泥灰,跟乾淨體面的感冒的成人,哪個臟?


本以為科學高度發達、信息渠道繁多、大眾醫療知識普及迅速的今日,大伙兒會對這些基本健康常識有所了解,然而實際觀察中,照料者、來訪者往往對前者更為排斥,通常會試圖馬上糾正,而對後者更為寬容。

他們更介意「不整潔」,但只要外表光鮮靚麗,卻對「有細菌」很寬容。或者說,他們對別人會有要求,對自己往往很寬容。即使有一定的醫療常識,他們也不認為自己攜帶病菌,更不會傷害寶寶。另一些親朋好友跟寶寶過從甚密,有可能也有欠缺知識和責任心的緣故。

與寶寶接觸要親密「有」間:誰比誰更「臟」?



而事實上,人要比東西「臟」很多。


對人類而言,一個人跟地上一塊石頭比起來,很可能人更臟。石頭是沒有生命的物質,喜歡寄生在活物中的微生物,大多不喜歡,他們在石頭上面呆上一陣,要麼死掉,要麼休眠,至少也不會大量繁殖。


這上面絕大多數的病菌,人在長時間與自然互動的過程中,已經產生了抗體(這當然不是告訴各位地上的石頭能舔,或掉在地上的東西能撿起來吃,只是相對而言)。


而人身上寄生的病菌,是人體最喜歡的,也最容易人際傳播的,而且是經年累月篩選出來身體殺不滅的「優良品種」。


如果是同一家族成員,還有可能存在基因相似性,對某種疾病的抵抗能力更差,而接觸渠道更多,比如致齲菌、胃幽門螺桿菌以及一些可能跟癌症有關聯的病菌等,常見一家許多成員都是齲齒、都是老胃病,甚至都是同一類型癌症的情形。這些病菌,地上大多數的石頭都是沒有的。

與寶寶接觸要親密「有」間:誰比誰更「臟」?



嬰兒通過什麼途徑提升自己的抵抗力呢?


1.他們從母體出來,就攜帶了很多母親在自然中捶打了很多年獲得的抗體。


2.之後媽媽的乳房會像寶寶在體外的臍帶一般,母乳會將抗體源源不斷地輸入寶寶口中,幫助他抵抗外界細菌的入侵。


3.媽媽口鼻呼出的氣體、皮膚上的正常菌群,也會幫助寶寶鼻咽部、肺部、胃腸、皮膚等部位正常菌群的建立,從而抑制有害菌。


4.在這幾道防線的保護下,生命如白紙一般的小嬰兒,也開始了自己在自然界摸爬滾打、跟各類病菌戰鬥的歷程,不斷地感冒、發燒、出疹子,然後痊癒或與病菌共生,從而開啟了新一輪免疫力逐漸完善的漫漫征途。

與寶寶接觸要親密「有」間:誰比誰更「臟」?



5.寶寶唯一需要密切接觸的人,是自己健康快樂的媽媽,她能幫助寶寶健全免疫力。跟媽媽在一起寶寶更開心,也會減少許多應激激素對免疫力的抑制作用。


6.懷孕、哺乳對寶媽也有不少益處,可以更好的養育孩子。大自然也非常神奇,在孕期和哺乳期,也能在一定程度調整媽媽的免疫力,通常是增強,讓其盡量少生病。


7.即使媽媽感冒,癥狀往往也較輕,抗體通過乳汁傳遞給寶寶,寶寶即使傳染癥狀也會輕一些。

與寶寶接觸要親密「有」間:誰比誰更「臟」?



如何讓孩子與「他人」保持健康的距離


1.人們一般不把齲齒、口腔潰瘍、慢性病等當病,或自己攜帶了病菌,沒有癥狀所以無從知曉


除媽媽外,其他照料者或來訪者,缺乏母乳這一紐帶,身體的底細也不知道,基因同源相似性較差,需要跟寶寶維持一定的距離。


寶寶的免疫力還在一步步努力趨於完善的過程中。我們需要盡量少地給他製造麻煩。


筆者並不是不讓別人碰寶寶。而是強調一定的距離,哪怕這個人看上去很健康。

與寶寶接觸要親密「有」間:誰比誰更「臟」?



2.明確的感染途徑盡量避免,即使是媽媽也要注意


(1)感冒的人不要接觸寶寶。


(2)不要拿手指在寶寶臉上又摳又捏,不要親吻寶寶把滿口的口水流在寶寶臉上、身上特別是小嘴上。


(3)臉上長膿包、口裡有潰瘍或口周皰疹、齲齒的人更不要親吻寶寶,或含著寶寶經常舔的小手玩。


(4)不要將自己的貼身毛巾和衣物給寶寶使用,不要用自己的筷子給寶寶夾菜或用嘴嚼食吐給寶寶。


(5)接觸寶寶之前最好能洗個手,因為很可能不記得剛才是不是摸了人民幣、摳了腳、擦了屁股、打了電腦。


2


老人相比年輕人更「臟」

與寶寶接觸要親密「有」間:誰比誰更「臟」?



首先,真的沒有不敬老、老年歧視的嫌疑,只是陳述這麼一個事實!你很可能不以為然,「我家老人最講究了,衣服都要洗得發白,拿米湯漿過才穿。頭髮梳得鏨亮,鞋子一塵不染。家裡所有的傢具和地板都見不到一粒灰塵,東西擺放得齊齊整整,怎麼可能臟!」


人的一生就是跟病菌不斷作鬥爭,從而健全免疫力的過程。老人的身體必然經歷過最多的致病菌。老人身體各項機能退化,就像零件使用久了會生鏽一樣,老人免疫力下降,老化的器官也容易滋生細菌,而且經常是不常見的、難治的古怪病菌(常見、好治的細菌在長期的免疫協調過程中多被解決了,尤其是在當今抗生素濫用的情形下,經常能見到耐葯的、非常難治的細菌)!

與寶寶接觸要親密「有」間:誰比誰更「臟」?



此外,因為時代因素,老人家受到的教育比較有限,有時很難理解疾病傳播途徑等概念。他們一輩子習慣如此行事,也有行為定勢,也因記憶力、事物分析能力下降,或特殊疾病影響他們的頭腦,有時候不僅難於配合,還可能作出讓我們匪夷所思的事情來。


他們很可能不避諱自己對著寶寶咳嗽、咳痰、打噴嚏,即使知道這樣不好,也時常忘記,還會拿自己擦鼻涕或擦汗的毛巾或草紙,擦去寶寶臉上的汗水、眼角和鼻子分泌物、嘴角溢出的奶水和口水。


筆者還見過許多自己是醫生的老人家,面對寶寶卻毫無無菌觀念,包子自己咬一口寶寶咬一口,把醫院帶回的,在辦公室隨便亂放的手機和筆給寶寶玩耍。這些東西上攜帶的病菌,有時非常要命。曾經有個8個多月的孩子,因為舔了舔從ICU帶回的手機,罹患非常難以檢查和治療的細菌感染,筆者知道這個故事的時候,孩子已經在ICU吹了三個月的呼吸機。


3


一定程度上的「臟」


1.讓孩子「扎人堆兒」會少生病,是有道理的。


寶寶少生病的秘訣,就是接觸大自然,接觸各類人群。少量地、頻繁地接觸各種各樣的病菌,產生各種各樣的抗體,相當於讓免疫系統不斷地得到鍛煉、完善,寶寶自然會更健康。


歐洲曾有研究表明,經常在森林裡玩耍的孩童,往往身體更為健康,更少生病。


10餘年前另項美國研究表明,在美國鄉村,居住在牛棚、馬圈附近的孩童,感染性疾病、過敏性疾病的幾率至少下降50%以上

與寶寶接觸要親密「有」間:誰比誰更「臟」?



當時關於孩童可否接觸寵物的爭議非常大,這項研究影響深遠。歐洲北部許多幼兒園開始減少給孩子洗手的幾率,剛在野地里瘋玩的孩子,中午手腳並用地吃飯,反而很少生病。


因為各種原因,我國目前類似的研究非常少。但我們可以觀察在農村,經常扎堆瘋玩,在野地或田埂上光腳奔跑,玩鳥屎捅牛糞的孩子,往往非常健康。試想,我們500萬年前由遠古人類進化而來,身體一定有某種防禦機制,盡自己最大努力抵禦感染性疾病。


2.過度保護的兒童,往往還成為了「藥罐子」。


而在當今我國,衛生常識有一定普及,每家一個獨苗,往往會受到一家人360度全方位、無死角的保護。


另外傳統中醫常識也強調保暖,客觀上商品房普及的今天,人與人之間、孩童之間交往也日趨減少。


因此我們經常看到從頭到腳裹著厚厚衣服的孩子,他的手腳臉被不停地洗和擦,更不能在地上盡情地打滾、玩耍(而上述情況也屬實,進嘴的東西、在臉上摳摳摸摸卻不那麼講究)。

與寶寶接觸要親密「有」間:誰比誰更「臟」?



看到這兒你一定糊塗了——剛才不是一直在批判各種不講衛生的行為嗎?怎麼這會兒又鼓勵不講衛生了呢?自相矛盾,到底想說什麼?


筆者的意思是,一定程度的「臟」!任何事物都有一定限度,缺之不可,過猶不及。


這個「臟」主要來源於物品和健康人的陪伴,比如可以一起玩耍,也可以摟抱,而不是不知底細的人的親吻、摳摳摸摸捏捏、共用私人物品等。


讓寶寶接近大自然,在健康的人群中玩耍,但保持一定的距離,不要過分親昵。尤其是非常幼小的,免疫力更不完善的寶寶。而我們現在所做的事情,經常恰恰相反!


我們更介意「看上去不幹凈」,對於「實際上不幹凈」卻過分寬容。

與寶寶接觸要親密「有」間:誰比誰更「臟」? 點擊播放 GIF/206K



小嬰兒可以吃手、抓臉,大一點的孩子可以在地上打滾,玩乾淨的水和泥沙,甚至可以接觸經過檢疫的寵物,也可以呼朋引伴,相約遊玩,經常接觸大自然。


洗乾淨小手自己抓食物吃得滿身滿頭都是也未嘗不可。然而,不建議跟大人共用餐具及私人物品,跟未檢疫的寵物玩耍,或玩髒水(南方地區可能有血吸蟲等寄生蟲,或有工業污染)、從醫院等地方帶回的物品等也不可以。


手機、電腦鍵盤、錢包及錢等經常被人摸、容易藏污納垢的東西也盡量少讓孩子碰。


如果已知寶寶經常接觸的人有急慢性感染性疾病,更要讓寶寶遠離了,尤其是那種比較嚴重或非常難治的感染性疾病,如少見病菌、結核、肝炎等,或反覆發作的肺炎、支氣管炎,哪怕是普通感冒(尤其是老年人,感染的病菌往往不太常見)都不可以。一些慢性疾病,比如肺病、肝病、腎病、心臟疾病等,由於其容易感染各種病菌,要保持一定的親密距離,尤其是需要密切觀察病人是否在感染性疾病活動期。

與寶寶接觸要親密「有」間:誰比誰更「臟」?



作者介紹:馮欣源,一位親自養育兩個寶寶的媽媽。北京大學醫學博士,曾任武漢同濟醫院主治醫師,現為復旦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後,師從孫時進教授,主攻兒童心理學。


科學家庭育兒微信平台獨家約稿,沒有平台授權謝絕轉載,如需轉載請查閱菜單下方的聯繫方式。


THANK YOU


科學家庭育兒

與寶寶接觸要親密「有」間:誰比誰更「臟」? 點擊播放 GIF/1454K



科學家庭育兒


覺得不錯,請點贊,接下來想看什麼內容,請留言!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崔玉濤家庭育兒 的精彩文章:

養娃技能!讓寶寶未來學習更輕鬆,爸媽如何在家進行雙語啟蒙?
信嗎?父母等待10分鐘,孩子自信心蹭蹭漲!
如何證明自己奶水沒有「毒」,營養足夠呢?
嬰兒背帶是我的親密育兒戰友
積食這個心結咋解?孩子飯量如何把控?

TAG:崔玉濤家庭育兒 |

您可能感興趣

寶寶才睡30分鐘就醒,孩子真的不困嗎?如何給寶寶接覺?
如何讓寶寶接受奶瓶,這些小技巧你們都會嗎?
寶寶接種疫苗後哭鬧,寶媽不要擔心這是正常反應
流感來襲,到底要不要給寶寶接種流感疫苗?看完你就明白了!
不得不看,這些寶寶接種禁忌你一定要警惕
流感季又要來臨,寶寶接種疫苗可馬虎不得!
常識:寶寶接種疫苗須知,給寶寶的未來健康做好打算
家裡這些異味,盡量少讓寶寶接觸,不利於寶寶健康
寶寶接種脊灰疫苗,注意這8點!媽媽們不要犯錯了
要打針了,寶寶接種疫苗前後要注意些什麼?
寶寶接種疫苗很重要,但這些不能接種疫苗的情況爸爸媽媽們都知道嗎?
疫苗糖丸,你還記得嗎?關於寶寶接種疫苗要按需進行
讓寶寶接受奶瓶?我有絕招!
你見過給鯊魚寶寶接生嗎?
給寶寶接種麻疹疫苗要適時,只有在這個時候才能起到應有的效果
一歲前的寶寶父母應該這麼多和寶寶接觸
寶寶接種疫苗後不易洗澡的原因!
防不甚防的觸電,原來是寶寶接觸了家裡的這些
寶寶接種疫苗後突然癱瘓!每個寶寶都在做,千萬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