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英媒:中國發現「泥龍」化石 揭開恐龍滅絕前盛況

英媒:中國發現「泥龍」化石 揭開恐龍滅絕前盛況

英媒:中國發現「泥龍」化石 揭開恐龍滅絕前盛況



通天泥龍復原圖(路透社)

參考消息網11月13日報道英媒稱,很多很多年前,在中國南方一片潮濕的熱帶叢林里,一頭特別像鳥的恐龍(前肢像翅膀,嘴內沒有牙齒,頭頂有冠)為泥潭所困,逃脫未果而亡。


據路透社11月10日,贛州市附近一學校工地上的工人們在爆破時發現了這隻長約2米、綽號「泥龍」的恐龍的化石。科學家10日透露,它保存完好,依然保持著掙扎時的扭曲姿勢。


報道稱,這隻白堊紀生物被稱為通天泥龍,生活在6600萬至7200萬年前,當時已是恐龍在地球上逾1.6億年稱霸期的晚期。它是竊蛋龍的一種,竊蛋龍是鳥類近親,鳥類由長有羽毛的小恐龍進化而來。


蘇格蘭愛丁堡大學的古生物學家史蒂夫·布魯薩特說,這件化石加深了人們對恐龍在滅絕前夕進化情況的了解。布魯薩特參與撰寫了刊登於英國《科學報告》雜誌上的論文。

他表示,在中國南方發現的通天泥龍及另外五種竊蛋龍化石表明,這個群體在小行星撞擊地球前的最後幾百萬年間仍繁衍不息。


布魯薩特指出:「它們的數量有這麼多,證明恐龍直到最後仍十分興盛。」


這件化石為後世留住了一個悲慘時刻。


布魯薩特說:「它的頸部拱起,頭向上伸,前肢向兩側伸展。這個姿勢很奇怪。」


報道稱,化石是在由泥土形成的岩石中被發現的,骨架未受破壞,說明這隻恐龍陷入泥潭,曾試圖掙脫,但最終死亡並被埋進土裡。其學名意為「前往天堂路上一身泥濘的龍」,是為了紀念其死亡過程。

通天泥龍是兩足雜食動物,短而寬的頭骨上有一個骨質的冠,大概是用來吸引配偶和恐嚇對手的。它的前肢可能像鳥類的翅膀一樣長有層層疊疊的翮狀羽毛。不過,它並不會飛。


布魯薩特說:「如果你看到活著的泥龍,可能會說『那是一隻樣子很可笑的大鳥』。」


【延伸閱讀】科學家確認首枚恐龍大腦化石 屬於白堊紀禽龍


參考消息網10月29日報道美媒稱,在2004年一個漆黑的冬日夜晚,傑米·希斯科克斯在他位於英格蘭薩塞克斯住所旁的海灘上看到一塊形狀奇特的石頭。「我從我的手電筒光中可以看到這件東西表面的細節構造,」職業化石獵人希斯科克斯通過電子郵件告訴筆者,「我立即知道這並不是一塊普通的石頭。」


美國沃克斯網站10月27日報道,希斯科克斯向英國牛津大學的頂尖古生物學家馬丁·布拉西耶展示了這枚標本。布拉西耶認出這是一塊恐龍顱腔模型,所謂顱腔模型是指沉積物填滿動物頭顱內的空隙所形成的化石。它屬於禽龍,一種生活在白堊紀時期的恐龍。

但這不是標準的顱腔模型。例如,它並不光滑。布拉西耶的前學生亞歷山大·劉(音)告訴筆者:「它看起來稍稍接近於布滿皺褶,而且上面有溝溝坎坎。」


這讓研究人員感到興奮。進一步的分析揭示了看起來類似血管的厚度為數毫米的層狀結構。還有腦膜的痕迹,即保護大腦的堅硬外層,它們被以礦物形式保存了下來。


大腦通常在死亡後非常迅速地分解。其分解速度如此迅速,以至於人們迄今為止還沒有發現過任何屬於陸地脊椎動物的大腦化石。


於是這枚化石便成為有史以來發現的第一枚恐龍大腦化石。劉和他的共同作者在10月27日出版的一份倫敦地質學會特別出版物上介紹了這一發現。這一發現——它是布拉西耶等研究人員多年來從事的一個次要科研項目——讓一些人希望有朝一日古生物學家可以破解恐龍智慧之謎。但或許更為令人注目的是,這塊大腦首先被變成了化石。

多年來,這枚化石一直是布拉西耶的一個次要研究項目,他通常的研究對象是更接近於地球上生命起源的古老得多的化石。劉說,這項研究的多數工作是由布拉西耶的學生們進行的。這些學生還參與其他的研究,因此,他們用了很長時間才證實了自己的預感。


劉說:「我們所獲得的數據中最令人信服的東西便是那些血管。它們是不容置疑的,它們不可能是其他東西。它們有正確的直徑,它們的分叉也恰到好處,它們的內部是空的,而且處在恰當的位置上。」


(2016-10-29 12:28:11)


【延伸閱讀】通訊:古生物化石修復師和恐龍40年的「不解之緣」


中新網重慶8月14日電 題:古生物化石修復師和恐龍40年的「不解之緣」


中新網記者 韓璐


從《侏羅紀公園》到《恐龍帝國》,滅亡於距今約6500萬年前的恐龍,在藝術家們的手下「再生」。而在現實生活中,距離真實「恐龍」最近的,卻是「古生物化石修復師」這個不為人熟知的職業。


近日,中新網記者前往重慶自然博物館,探訪一位古生物化石修復師和恐龍40年的「不解之緣」。


圖為朱松林與同事研究古生物化石。秦廷富 攝


在重慶自然博物館萬餘平方米的展廳里,大型恐龍骨架以及數百件恐龍骨骼、牙齒、恐龍蛋及蛋巢、腳印化石標本整齊排列展出。這些,都出自朱松林及其團隊之手,「每一個化石標本,都有一個關於恐龍的故事。」


重慶是中國最早開始研究恐龍化石的地區之一。「在(上世紀)70年代初,重慶(區域)發現了大量恐龍化石。」朱松林告訴中新網記者,除了中國科學院無脊椎動物研究所外,重慶做恐龍化石研究在全國是非常早的。


由於父親在重慶市博物館任職,朱松林從小就「長」在博物館裡。「其他小孩小時候是耍玩具,我小時候就是『耍』博物館裡的各種動物骨骼。」朱松林說,自己與恐龍的緣分,也許在那個時候就「埋下了」。


圖為朱松林清理古生物化石。秦廷富 攝


從1977年參加工作到今年準備退休,40年里,朱松林帶著自己的團隊修復裝架了超過200具恐龍骨架。「這40年,我就給恐龍化石做了三件事:發掘、修復、展示。」朱松林用3個詞,總結自己與恐龍結緣的40年,「準確地說,我是恐龍化石的野外發掘師、室內修復師、陳列展示師。」


「恐龍化石修復不是簡單的『地里挖出來,骨架裝上去』。」朱松林一邊解釋自己的工作,一邊指著正在清理的恐龍化石說,一具耗時半年修復的恐龍化石,裝架只需要幾天,但清理和修復化石卻耗時超過5個月。


「發掘是修復恐龍化石的基礎。但接下來的清理和修復,才是最重要也最枯燥的部分。」和恐龍「打交道」的40年里,朱松林有一半時間都花在清理和修復化石上。


「清理和修復時,我就是『石匠』,要用手錘和鐵鍬一錘一錘地把圍岩敲掉。在遇到細小的骨骼和頭骨時,更要慎之又慎。」朱松林說,除了清除圍岩,對於有缺失和損壞的化石,還需要進行修補。


「恐龍化石在發掘時,頭骨、頸骨、尾骨等缺失情況常有發生。這個時候,就需要修復師依照對恐龍種類的了解,進行『補全』。」朱松林說,如果找不到原來的化石,就需要製作模型,用石膏復原,然後使用固體顆粒膠,對化石進行加固。「整個過程短則半年,長則兩到三年。」


在重慶自然博物館的展廳里,朱松林指著一塊80x40公分的石頭告訴記者,這塊石頭上面「鑲嵌」了近300塊恐龍骨頭,最小的兩毫米都不到,「光是清理就花了半年時間,整個修復過程用了近兩年。」


「化石的清理和修復是需要長時間集中精力並且重複性很強的工作。很多人會因為枯燥並且(物質)回報不高而放棄。」朱松林說,在重慶從事古生物化石修復工作的技師目前有7名,由於比較辛苦且收入不高,很多人都轉行了。


「我能堅持這麼多年,還是因為興趣在恐龍身上。」朱松林坦言,在每天的修復中,發現不一樣的恐龍,就是自己最大的樂趣,「每個恐龍化石後面,都有一段未知的故事。研究它們,和它們『對話』,是一種樂趣。」


「這些化石,每一塊都是大自然留給我們的禮物。」年底即將退休的朱松林說,「我希望能有真正喜歡恐龍的年輕人,守住枯燥和寂寞,把這個工作好好做下去。」


(2016-08-14 20:41:02)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參考消息 的精彩文章:

日印簽署核協定引各方批評:日本在乎的就是掙錢
2歲兒子被兩隻狗攻擊 媽媽捨命保護
外媒稱俄將重啟「核幽靈列車」:比核潛艇更難發現
中國派遣維和警察2455人次 為安理會最大出警國
《參考消息》今日看點:世界緊盯美國對外政策走向;韓國亂局或致與日本情報協定流產……

TAG:參考消息 |

您可能感興趣

霸王龍「迷你祖先」 英海灘發現恐龍化石
史前巨獸霸王龍的祖先竟是它?英海灘發現恐龍化石
英海灘驚現恐龍化石 竟然是霸王龍!
英國侏羅紀地層中新發現一種魚龍化石
滅絕前夜的印記:歐洲發現恐龍皮膚印痕化石
澳大利亞發現規模空前恐龍化石群!
這裡是中國最早發現恐龍化石之地 出土的首具化石骨架卻沒在中國
琥珀中發現最古老的蜘蛛網化石
人類首次在琥珀中發現恐龍化石
世界上最詭異的化石 蛇吞噬恐龍化石!
台媒:阿根廷發現新種肉食性恐龍化石
陝西發現「金雞爪」恐龍印跡化石
科學家發現神龍翼龍化石
發現於加拿大的甲龍化石揭開恐龍隱身的秘密
美國發現最完整劍龍骨架化石 有利於研究恐龍生態
探索發現:從懸崖邊發現了英國最古老的蜥腳類恐龍的化石骨骼
祝賀中國考古界又立奇功,在新疆發現大規模的幼小恐龍化石!
龍山恐龍化石發掘啟動 「地球年輪」蘊含遠古信息
廣東佛山發現多枚恐龍蛋化石